论文摘要
近年来流域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对环境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对环境进行高效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迫切学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我国分行业、分行政区域对流域环境分割管理的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一,资源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重资源的利用而轻资源的保护;第二,环境管理部门之间出现权力分割、重叠和空白,从而产生了权利分割、多部门管理的格局;第三,区域之间,区域与整体之间的矛盾突出,普遍追求资源的短期效益。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环境管理体制十分紧迫。本文以外部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博弈论等方法,在参考国外成功的流域环境管理经验的同时,综合我国相关学者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研究,结合我国流域的特点,提出构建“以流域为主线,统一管理与多元化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以供决策者和管理者改革和完善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时提供参考。这种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国家一级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本文建议由国家环境保护部整合现有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资源,由其统一管理环境;在流域级实行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水环境的地区管理中可广泛吸收民众参与水环境管理,并运用市场机制,对流域环境实行统一管理。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域环境管理体制的法制建设,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提供法制保障。本文提出的流域环境管理新体制充分体现了水质与水量的统一,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为今后我国流域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导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 研究内容1.4.2 研究方法2 流域环境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2.1 国内外流域环境管理的研究概况2.2 研究内容2.3 研究方法3 流域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3.1 外部性理论3.2 可持续发展理论3.3 本章小结4 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范畴4.1 流域环境管理产生的背景4.2 流域环境管理的定义4.3 流域环境管理的目标定位4.4 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4.5 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功能4.6 本章小结5 我国流域环境管理体制研究5.1 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5.2 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5.3 我国的流域管理机构5.3.1 我国流域管理机构的演变5.3.2 我国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5.3.3 我国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责及存在的问题5.4 我国流域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的经济学分析5.5 本章小结6 国外流域环境管理体制及经验6.1 国外流域环境管理体制6.2 国外流域环境管理机构的基本模式6.3 国外流域环境管理的具体形式6.4 国外流域环境管理的经验6.5 本章小结7 我国流域环境管理模式研究7.1 单一流域管理模式的理论构想7.1.1 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流域管理体制7.1.2 委员会式流域管理体制7.2 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构想7.2.1 依据水的生态性和社会性形成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模式7.2.2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实现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7.2.3 灵活的水资源管理体制7.3 本章小结8 构建我国流域环境管理新体制的思考8.1 我国流域环境管理新体制的构想8.1.1 管理模式设想8.1.2 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8.2 完善我国流域环境管理体制的机制保障8.2.1 沟通协调机制8.2.2 生态补偿机制8.2.3 公众参与机制8.2.4 监督机制8.3 完善我国流域环境管理体制的手段8.3.1 法律手段8.3.2 经济手段8.4 可行性分析8.5 本章小结9 流域环境管理体制案例分析——以长江上游流域为例9.1 构建长江上游流域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分析9.2 方案选择9.3 本章小结10 结论和建议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流域论文; 管理体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