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学“教体结合”培养排球后备人才策略研究

陕西省中学“教体结合”培养排球后备人才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运动员人才培养形成了一种独立运作、教体分离、自成体系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曾经为我国培养了众多顶尖的优秀运动员,为推进社会文明、民族兴旺和国家声望的提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种旧有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其中最显著的标志是运动员的培养机制始终没有完全融入教育大环境体系,使得运动员的文化、相关的科学知识和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难以提升,运动员的教育培养与运动训练不能实现融合。“教体结合”培养中学排球体育后备人才模式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的需要为目的,以科学的训练方法理论为支撑,使运动员在训练与学习中得到健全的人格与丰富的认知才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解决了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使阳光体育得到充分的补充,也能使陕西省排球后备人才库得到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陕西省中学“教体结合”培养排球后备人才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培养排球体育后备人才应该采取把教育放在首位,运动员的训练应保证在不影响他们的文化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进行,不易采取把训练放在首位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2“教体结合”培养中学排球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以社会的需要为目的,以科学的训练方法理论为支撑,使运动员在训练与学习中得到健全的人格与丰富的认知才能。培养后备人才的核心部分不再是训练成绩,而是实现运动员的德、智、体、美、劳为目标的培养方针,实现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3影响陕西省中学时期“教体结合”培养排球后备人才的的主要因素都有:我国关于中学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相关政策与支持不够,中学领导与学生家长对中学实行“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支持率低,中学排球场地短缺、条件差,排球比赛少,排球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差,排球老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4“教体结合”培养中学体育后备人才的政策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共识,但是关于在中学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具体性操作与指导方针较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2.1 问卷的设计
  • 2.2.2.2 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
  • 2.2.2.3 问卷的效度检验
  • 2.2.2.4 问卷的信度检验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 3.1.1 “教体结合”提出的时代背景
  • 3.1.2 陕西省中学“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出的意义及作用
  • 3.1.2.1 “教体结合”提出的意义
  • 3.1.2.2 “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作用
  • 3.1.3 “教体结合”与“体教结合”
  • 3.1.3.1 培养方式的差异
  • 3.1.3.2 培养过程中管理权限的差异
  • 3.1.3.3 培养目标不同
  • 3.2 我国“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
  • 3.3 陕西省中学培养排球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
  • 3.4 影响陕西中学排球体育后备人才的因素
  • 3.4.1 客观因素
  • 3.4.1.1 场地、器材设施情况分析
  • 3.4.1.2 教练员的具体情况分析
  • 3.4.1.3 国家政策分析
  • 3.4.2 主观因素
  • 3.4.2.1 家长对排球体育运动的认知、支持程度分析
  • 3.4.2.2 学生对排球运动支持情况
  • 3.4.2.3 中学教师、领导对“教体结合”的支持情况
  • 3.4.2.4 激励机制分析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1
  • 附表 2
  • 附表 3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教技三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可行性研究[J]. 运动精品 2018(09)
    • [2].新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研究[J]. 武术研究 2019(01)
    • [3].“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研究——以湛江为例[J]. 内江科技 2019(04)
    • [4].山西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J]. 体育科技 2016(02)
    • [5].“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途径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3)
    • [6].郑州市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及体育传校现状调查与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9)
    • [7].2014年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校长培训班在广州圆满结束[J]. 青少年体育 2014(12)
    • [8].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动因变化的对比分析[J]. 体育科技 2014(06)
    • [9].系统科学视域下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J]. 贵州体育科技 2015(02)
    • [10].“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体制变革的研究——大中小学“教体结合”发展模式[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7(04)
    • [11].“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8(07)
    • [12].优质教育助攀体育高峰 二体校借力教育教学托管探路体教融合[J]. 上海教育 2017(09)
    • [13].河南省体育场业余体校成功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J]. 少林与太极 2017(05)
    • [14].河南省体育场业余体校[J]. 少林与太极 2017(07)
    • [15].河南省体育场业余体校[J]. 少林与太极 2017(08)
    • [16].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的现状与分析[J]. 青春岁月 2012(08)
    • [17].上海市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研究[J].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03)
    • [18].略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档案建设工作[J]. 上海档案 2012(01)
    • [19].“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体制变革[J]. 明日风尚 2018(09)
    • [20].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篮球运动员现状调查[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1].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阶层分化的成因及对策[J]. 中国体育科技 2014(06)
    • [22].教体结合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2(04)
    • [23].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男篮教练员现状与培养策略——以河南省6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例[J]. 韶关学院学报 2010(09)
    • [24].论以市场为机制配备体育后备人才[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5)
    • [25].试析我省奥运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与发展[J]. 山西体育科技 2010(02)
    • [26].2017年“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训练校长培训班(第一期)圆满结束[J]. 运动 2017(20)
    • [27].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 冰雪运动 2013(06)
    • [28].溧阳市“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运动 2011(08)
    • [29].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7)
    • [30].构建安徽省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网络的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 2009(06)

    标签:;  ;  ;  

    陕西省中学“教体结合”培养排球后备人才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