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汞(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廉子明[1](2021)在《多种测汞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食品重金属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基于食品安全问题出发,笔者对目前多种测汞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分析检测人员在测汞方法的选择方面提供参考。
张静[2](2021)在《煤中汞元素检测方法概述》文中研究说明煤燃烧释放的汞对大气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威胁,且易挥发,因此,选择合适的测定技术对准确测定煤中汞以及研究煤燃烧过程中汞的转化机理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ICP-OES法、ICP-MS法以及固体进样汞分析仪法的仪器分析原理,应用和形成标准情况,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为研究人员测定煤中汞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了依据。
林建奇[3](2021)在《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和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岩石中痕量汞》文中认为岩石中的痕量汞检测往往因内部晶胞结构复杂,使得热水浴酸解提取不彻底、挥发损失以及接触污染等引起结果偏差和不稳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研制的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和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岩石中的痕量汞,以探索最佳检测方案。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中,优化的实验条件为:以80%王水溶液对样品沸水浴提取50min,灯电流30mA,负高压280V,载气流速600mL/min,屏蔽气流速1000mL/min。测定痕量汞浓度范围为0.05~2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取样量为0.2g下方法检出限为0.285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7.3%~15.3%。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法光谱分析中,避免了化学消解处理直接进样测定,主要实验条件为:载气流速180mL/min,裂解程序700℃保持60s。测定痕量汞浓度范围为0.05~5ng,线性相关系数r>0.999,取样量为0.1g下方法检出限为0.046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3%~4.2%。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操作性、检出限以及稳定性均优于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更适用于岩石中的痕量汞测定。
李明[4](2021)在《食品中汞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汞,俗称水银,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有毒物质,因此监测食品、水等中的汞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对食品中汞检测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主要是GB5009.17-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本研究将从样品预处理和检测方法两部分进行食品中汞的检测实验,采用回流消解法、石墨电热板湿式消解法、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分别运用双硫腙比色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全自动直接测汞仪对大米、面粉、青菜、草鱼4种食品中汞进行检测与比较。样品预处理的3种方法比较结果为:回流消解法优点是设备便宜,待测物损耗较少,缺点是基体复杂的样品往往消化不完全,且所接触的器皿容易吸附汞,产生交叉污染,对结果影响较大;微波消解法前优点是预处理时待测物损耗少,实验耗时少,缺点是取样量不能超过0.5 g;石墨电热板湿式消解法优点是可精确控制程序升温,减少了试剂消耗和预处理过程中待测物的损失,且可同时大批量消解样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运用5种检测方法对大米、面粉、青菜、草鱼4种食品中汞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对5种总汞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进行比较,结果分别为:双硫腙比色法的总汞检出限为1.6μg/kg,加标回收率为89.3%~9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6%~2.40%;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总汞检出限为0.14μg/kg,加标回收率为90.2%~9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9%~1.87%;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的总汞检出限为0.0038μg/kg,加标回收率为96.3%~9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0%~1.04%;全自动直接测汞仪法的总汞检出限为0.038μg/kg,加标回收率为97.7%~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3%~0.99%;ICP-MS法的总汞检出限为0.0067μg/kg,加标回收率为96.0%~9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1.10%。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双硫腙比色法与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汞在检出限方面灵敏度较差,在实际工作中达不到要求,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全自动直接测汞仪法及ICP-MS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面,双硫腙比色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2%、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为95.2%,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的为98.4%、全自动直接测汞仪法为99.1%、ICP-MS法的为98.0%,5种检测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均较好,且相对标准偏差均在3%以内,结果准确性较高。通过本研究不难看出:双硫腙比色法在80年代左右是检测食品中总汞及其他一些元素指标的主要手段,但受仪器本身性能参数及检验方法的技术参数所限,方法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都较差,现在基本被淘汰。冷原子吸收法在仪器灵敏度及去除干扰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提升,但稳定性欠佳。ICP-MS法和全自动测汞仪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方面都略有提升,同时ICP-MS法的去干扰能力尤为突出,全自动测汞仪可以对固体和液体直接进样,省去了前处理步骤,大大减少了试剂消耗与时间消耗。但由于这两种方法所需仪器都比较昂贵,ICP-MS的耗材成本很高,而全自动测汞仪检测项目单一,两者性价比都不太行,以致目前在一些基层实验室尚不能得到普及。本文运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汞时,通过在样液中加入过硫酸钾,使其中的有机汞转化为无机汞,大大提高了方法的检出限,同时在样品预处理和仪器操作时都进行了大量优化,使原子荧光法的灵敏度有了极大提高,优化前的检出限为0.032μg/kg,优化后检出限可达0.0038μg/kg,参数比质谱法的还高,且仪器的采购成本和使用耗材都较低廉,在各级分析实验室均有配备,普及率很高,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水质、药物、土壤等样品中汞的分析检测。
胡浩,李咏梅,冯礼,李欣[5](2020)在《直接进样测汞仪测定大米中总汞含量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准确测定总汞含量较低的大米样品,基于"燃烧-催化燃烧-冷原子吸收 "原理,研究了一种快速测定大米中总汞含量的分析方法——直接进样测汞法,并与国标GB/T 5009.17—2014中"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进样量0.10 g计算,方法检出限为0.02 μg/kg,定量限为0.08 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0%~103.0%,仪器的重复性、重现性及适用性都比较可靠。此方法准确度、重复性均优于国标推荐方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汞分析技术,直接进样测汞法可作为批量筛查样品中污染物的一种快速精准测定方法。
韦丽丽[6](2020)在《食品中汞与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汞是强毒性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肾、肝脏等组织都可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作用,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因此,食品中汞含量测定及其形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总汞含量的测定方法和食品中汞形态的分析方法,预测便携式直接测汞仪和汞的多形态分析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旨在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参考。
王学欣[7](2019)在《基于冷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烟气中汞浓度在线检测仪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汞是一种基于测量汞蒸汽在吸收由汞灯发出的253.56nm波长的紫外光后受激发所发射出的荧光光强而进行光强与汞浓度关系分析的痕量元素分析法,介于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法之间。这种方法吸收了两者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两者的不足。目前,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在很多领域都有所应用,例如医院诊疗、环境污染物监控、地下勘验、生物学、食品安全等。本文对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为后面的实验结果数据处理奠定基础。在对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后,设计了汞浓度检测仪,分析了汞浓度检测仪的设计原理、各组件的机械设计原理,给出了各组件设计结构图。为了验证本课题所设计的汞浓度检测仪具有可行性,设计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仪器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稳定性、测量精度高、可重复性高。通过使用本仪器检测水中的汞实验确定了仪器的最优运行参数,考察了载流的不同酸度(HCl)对汞测定的影响,实验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还原剂(氯化亚锡(SnCl2)、硼氢化钾(KBH4)),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发现氯化亚锡SnCl2更有助于提高本实验的精确度,同时对还原剂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研究。实验表明,在最佳测定条件下,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0.99986,仪器检出限为0.001μg/L,测定下限是0.004μg/L。本文所设计的汞浓度检测仪具有检出限低、精度高、响应快、机械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便于携带。
许杨彪[8](2017)在《化妆品中汞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汞元素是化妆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化妆品中汞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各分析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并对化妆品中汞元素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张航[9](2016)在《载体诱导结晶技术处理电石法聚氯乙烯含汞废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石法聚氯乙烯(PVC)是中国最大的耗汞行业,也是含汞废水的重要来源之一,汞以Hg2+形式存在。化学沉淀法是电石法PVC含汞废水处理的首选方法,但传统化学沉淀法存在工艺较为繁琐,需要混凝、吸附等后续处理,以及含汞废物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诱导结晶技术是其潜在替代技术。研究以冷原子吸收为测定手段,首先通过6种消解方法及6种预处理方法的对比,开展了HgS沉淀平衡体系总汞、Hg2+测定方法研究,同时开展了Cl-对Hg2+测定的影响研究。然后,在间歇搅拌反应器中,以含Hg2+配水为对象,以Na2S·9H2O为沉淀剂,在无载体时Hg2+最佳去除条件下,对比了8种载体及无载体时平衡剩余Hg2+浓度和平衡时间;开展了载体吸附实验,最佳载体条件优化实验、原水试验及诱导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及不同条件下体系ξ电位测定并与沉淀体系平衡剩余Hg2+浓度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搭建的流化床反应器中开展了流化床初步脱汞试验。结果表明:(1)王水-微波消解法准确度及精密度高、耗时短、试剂消耗少;在不消解时,过滤与否对Hg2+测定无影响;pH 7.0、pH 8.5时,Cl-浓度≤60g/L下对Hg2+测定无影响。(2)实验中8种载体均在热力学上促进HgS沉淀反应,精制石英砂、石榴石、白云石、长石、萤石还在动力学上促进沉淀反应;载体诱导HgS结晶过程中体系剩余Hg2+浓度的降低主要由诱导结晶所致。(3)白云石为最佳载体;在最佳条件下,配水沉淀平衡时间为13min,Hg2+去除率为99.96%;2种原水总汞去除率分别为99.43%、99.63%,较无载体时的97.57%、94.27%显着提高。(4)白云石诱导HgS沉淀反应速率方程为:rn=kQ+b=k[Hg2+][S2-]+b,与无载体时相同,k值、b值对比显示,白云石在动力学上促进HgS沉淀反应。最佳沉淀条件下,白云石使HgS沉淀反应的活化能从188.83 J/mol降低为122.10J/mol,白云石在反应动力学上显着促进HgS沉淀反应。(5)对纯度较大或组成均匀的载体,可以利用pH8.5水溶液、或pH8.5-HgCl2体系简便的选择HgS诱晶载体,其规律为:ξ电位越趋于0,HgS沉淀体系中平衡剩余Hg2+浓度越小,诱导结晶效果越好。(6)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石英砂诱导HgS结晶的启动时间较快,需要的水力停留时间远小于搅拌反应器。
陈婷婷[10](2016)在《基于原子光谱技术的载金树脂物料中多种元素的分析测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载金树脂物料的进口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目前缺乏相关的检验标准,给相关检验检疫单位带来极大的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立了准确、快速、有效、实用的分析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载金树脂物料中的12种常规检测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1)确定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比溶解法和熔融法,两种前处理方法均能有效地彻底消解样品。(2)优化ICP-AES仪器工作条件。最终确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为:RF发射功率为1150W、辅助气流量为0.50 L/min,雾化气压力为30.1psi,清洗时间为40s,蠕动泵转速为100r/min,积分时间:长波10s,短波15s,选择5%盐酸介质进行测定,基体干扰效应的校正采用基体匹配法。(3)样品中各元素测试的精密度RSD<3%,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5%105%之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金、银两种有价值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1)确定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泡塑吸附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测定金元素含量;采用高温灰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测定银元素的含量。对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使得消解完全。(2)优化FAAS仪器工作条件。最终确定的测试工作条件为:狭缝宽度0.7nm,两种元素的灯电流均为10mA,乙炔气:空气=1.5:20。(3)样品中金、银元素测试的精密度RSD<4%,金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9%92%之间,银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7%95%之间。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有害元素砷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1)确定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优化消解条件,使得消解完全。(2)优化AFS的仪器工作条件。最佳测试条件为:原子化器温度为1000℃、灯电流40mA、载气流量400mLmin/、屏蔽气流量800mLmin/。(3)样品中砷元素测试的精密度RSD<3%,加标回收率在94.3%100.6%之间。采用直接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有害元素汞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1)该方法无需前处理,大大缩短了分析测试时间,且有效解决了因前处理而带来的汞元素的损失。(2)样品中汞元素测试的精密度RSD<1%,加标回收率在91.4%103.3%之间。
二、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汞(论文提纲范文)
(1)多种测汞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中汞的检测方法 |
1.1 常用光谱法 |
1.1.1 原子荧光光谱法 |
1.1.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1.3 原子发射光谱法 |
1.2 光谱与质谱联用法 |
1.3 其他方法 |
1.3.1 分光光度法 |
1.3.2 纳米银的应用方法 |
1.3.3 荧光探针法 |
1.4 其他联用法 |
1.4.1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 |
1.4.2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 |
2 结语 |
(2)煤中汞元素检测方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原子吸收光谱法 |
2 原子荧光光谱法 |
2.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
2.2 原子荧光测汞仪法 |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 |
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 |
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4 固体进样汞分析仪法 |
5 结语 |
(3)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和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岩石中痕量汞(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和主要试剂 |
1.2 实验样品 |
1.3 实验方法 |
1.3.1 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法 |
1.3.2 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条件优化 |
2.1.1 关键参数优化 |
2.1.2 提取条件的选择 |
2.1.3 基体干扰试验 |
2.2 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条件优化 |
2.2.1 热解模式的选择 |
2.2.2 载气流速的选择 |
2.2.3 基体干扰试验 |
2.3 两种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与检出限 |
2.4 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3 结论 |
(4)食品中汞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农产品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 |
1.1.2 农产品中汞污染现状与来源分析 |
1.2 元素分析仪器的发展 |
1.2.1 原子吸收光谱 |
1.2.2 原子荧光光谱 |
1.2.3 原子发射光谱 |
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1.2.5 元素分析固体进样技术 |
1.3 汞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双硫腙比色法 |
1.3.2 冷原子吸收法 |
1.3.3 原子荧光光谱法 |
1.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1.3.5 全自动直接测汞仪法 |
1.3.6 其他检测技术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创新性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仪器 |
2.2 试剂 |
2.3 样品预处理 |
2.3.1 回流消解法 |
2.3.2 石墨电热板消解法 |
2.3.3 微波消解法 |
2.4 检测方法 |
2.4.1 双硫腙比色法 |
2.4.2 冷原子吸收法 |
2.4.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
2.4.4 全自动测汞仪法 |
2.4.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标准曲线 |
3.1.1 双硫腙比色法 |
3.1.2 冷原子吸收法 |
3.1.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
3.1.4 全自动测汞仪法 |
3.1.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3.1.6 小结 |
3.2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3.2.1 精密度实验 |
3.2.2 准确度实验 |
3.2.3 小结 |
3.3 方法的检出限 |
3.3.1 检出限实验 |
3.3.2 改良原子荧光法与国标原子荧光法的比较: |
3.3.3 小结 |
3.4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选择 |
3.4.1 酸消解体系的选择 |
3.4.2 消解温度的选择 |
3.4.3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
3.5 检测方法的优化 |
3.5.1 原子荧光光谱仪法的优化 |
3.5.2 全自动直接测汞仪的优化 |
3.5.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优化 |
3.5.4 干扰因素分析及去除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直接进样测汞仪测定大米中总汞含量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方法原理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仪器工作条件及参数 |
1.4 参考程序 |
1.5 样品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1.6.1 结果计算 |
1.6.2 结果表示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2.1.1 标准曲线 |
2.1.2 线性范围 |
2.2 仪器检出限 |
2.3 加标回收率 |
2.4 仪器精密度 |
2.5 方法的重复性与重现性 |
2.5.1 方法的重复性 |
2.5.2 方法的重现性 |
2.6 实验环境对方法稳定性评价 |
2.7 不同地域与不同种类的稻米样品方法适用性评价 |
2.8 实验室间方法对比 |
2.9 不同方法比对 |
3 结 论 |
(6)食品中汞与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中总汞含量的测定 |
1.1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1.2 食品中总汞含量的测定方法 |
1.2.1 分光光度法 |
1.2.2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
1.2.3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
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
1.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2 食品中汞的形态分析 |
2.1 样品提取 |
2.2 汞形态分析方法 |
2.2.1 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PLC-ICP-MS) |
2.2.2 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光谱联用(HPLC-AFS) |
2.2.3 其他方法 |
3 结语 |
(7)基于冷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烟气中汞浓度在线检测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2.3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未来的发展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原子荧光光谱技术基本原理介绍 |
2.1 原子荧光的产生机理 |
2.2 荧光类型 |
2.2.1 共振荧光 |
2.2.2 非共振荧光 |
2.2.3 敏化荧光 |
2.2.4 多光子荧光 |
2.2.5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总结 |
2.3 荧光强度分析及干扰荧光强度的因素 |
2.4 荧光强度的干扰因素及消除干扰因素 |
2.4.1 概述 |
2.4.2 光谱干扰介绍 |
2.4.3 干扰因素部分总结 |
2.5 本章总结 |
第3章 冷原子荧光测汞仪的研制 |
3.1 仪器研究背景和意义 |
3.2 自主设计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工作原理 |
3.3 仪器结构设计 |
3.3.1 仪器各部件介绍 |
3.4 原子荧光光谱仪工作条件 |
3.4.1 环境条件 |
3.4.2 载气和电源要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原子荧光测汞仪测汞实验 |
4.1 研究背景 |
4.2 实验介绍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样品处理 |
4.2.3 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仪器最优运行参数确定 |
4.3.2 汞标准样液浓度为1μg/L测量结果分析 |
4.3.3 汞标准样液浓度为0~1μg/L测量结果分析 |
4.3.4 汞标准样液浓度为0~0.1μg/L测量结果分析 |
4.3.5 不同浓度汞标准样液的情况下仪器性能测试总结 |
4.3.6 原子荧光测汞仪测定水中的汞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8)化妆品中汞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 |
1.1 原子荧光光谱 (AFS) 法 |
1.2 汞分析仪法 |
1.3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 法 |
1.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AES) 法 |
1.6 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法 |
1.7 电位溶出法 |
1.8 分光光度法 |
2 展望 |
(9)载体诱导结晶技术处理电石法聚氯乙烯含汞废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含汞废水来源及其危害 |
1.1.2 PVC含汞废水 |
1.2 废水中汞的测定方法 |
1.2.1 总汞的测定方法 |
1.2.2 Hg~(2+)测定技术 |
1.3 含汞废水处理方法 |
1.4 载体诱导结晶法 |
1.4.1 方法原理及特点 |
1.4.2 诱晶载体的选择 |
1.4.3 影响诱导结晶效果的因素 |
1.4.4 诱导结晶技术的应用研究 |
1.5 粒子ZETA电位的测定及应用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1.6.3 研究内容 |
2 硫化汞沉淀平衡体系中总汞的测定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溶液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HgS沉淀平衡体系制备实验 |
2.3.2 消解及空白实验 |
2.4 测定方法 |
2.5 评价方法 |
2.6 结果与分析 |
2.6.1 HgS沉淀平衡体系制备实验结果 |
2.6.2 消解及空白实验结果 |
2.7 小结 |
3 硫化汞沉淀平衡体系中汞离子的测定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预处理及测定方法 |
3.2.2 Cl~-离子影响实验 |
3.2.3 评价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预处理及测定结果 |
3.3.2 Cl~-离子影响实验结果 |
3.4 小结 |
4 载体诱导结晶法除汞效果及诱导过程ZETA电位变化 |
4.1 仪器与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不同载体诱导HgS结晶效果对比 |
4.2.2 不同载体Hg~(2+)吸附实验 |
4.2.3 沉淀过程中载体ξ电位测定 |
4.2.4 最佳载体诱导条件优化实验及沉淀过程中载体ξ电位测定 |
4.2.5 非沉淀体系中载体的ξ电位测定 |
4.2.6 最佳载体处理含Hg~(2+)废水(原水)试验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载体诱导HgS结晶效果对比结果 |
4.3.2 不同载体Hg~(2+)吸附实验结果 |
4.3.3 沉淀体系中载体ξ电位测定结果 |
4.3.4 最佳载体诱导条件优化实验及ξ电位测定结果 |
4.3.5 非沉淀体系中载体的ξ电位测定结果 |
4.3.6 优选载体处理含Hg~(2+)废水(原水)试验结果 |
4.4 小结 |
5 硫化汞沉淀反应动力学研究 |
5.1 仪器与试剂 |
5.2 实验方法 |
5.3 计算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HgS沉淀反应动力学方程 |
5.4.2 HgS沉淀反应的活化能 |
5.5 小结 |
6 流化床初步试验 |
6.1 仪器与试剂 |
6.1.1 仪器与设备 |
6.1.2 试剂与材料 |
6.2 流化床反应器的加工及组装 |
6.3 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 |
6.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基于原子光谱技术的载金树脂物料中多种元素的分析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载金树脂物料 |
1.2 样品前处理方法 |
1.2.1 溶解法 |
1.2.2 熔融法 |
1.2.3 烧结法 |
1.2.4 微波消解法 |
1.3 原子光谱技术 |
1.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技术 |
1.3.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检测技术 |
1.3.3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检测技术 |
1.3.4 直接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技术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载金树脂物料中多元素分析方法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仪器及工作条件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方法 |
2.2 仪器条件的优化 |
2.2.1 RF发射功率的选择 |
2.2.2 雾化气流量的选择 |
2.2.3 分析谱线的选择 |
2.2.4 基体干扰消除 |
2.2.5 酸效应的校正 |
2.2.6 仪器稳定性测试 |
2.3 溶解法结果与讨论 |
2.3.1 样品消解条件选择 |
2.3.2 标准曲线的测定 |
2.3.3 元素检出限的测定 |
2.3.4 元素线性范围的确定 |
2.3.5 精密度实验 |
2.3.6 回收率实验 |
2.3.8 检测结果再现性比较 |
2.4 碱熔法结果与讨论 |
2.4.1 坩埚种类的选择 |
2.4.2 标准曲线的测定 |
2.4.3 元素检出限的测定 |
2.4.4 元素线性范围的确定 |
2.4.5 精密度实验 |
2.4.6 回收率实验 |
2.4.7 检测结果再现性比较 |
2.5 两种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
2.5.1 标准样品测试结果对比 |
2.5.2 实际样品测试结果对比 |
2.6 小结 |
第三章 载金树脂物料中金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仪器及工作条件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方法 |
3.2 FAAS仪器条件的优化 |
3.2.1 狭缝宽度的影响 |
3.2.2 空气-乙炔气流量比 |
3.2.3 灯电流的选择 |
3.2.4 背景校正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焙烧方法的选择 |
3.3.2 溶样酸的选择 |
3.3.3 吸附金的解脱剂的选择 |
3.3.4 共存离子的干扰 |
3.3.5 元素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3.3.6 元素线性范围的确定 |
3.3.7 标准样品测试实验 |
3.3.8 精密度实验 |
3.3.9 回收率实验 |
3.3.10 检测结果再现性比较 |
3.4 小结 |
第四章 载金树脂物料中银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仪器及工作条件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实验方法 |
4.2 FAAS仪器条件的优化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焙烧方法的选择 |
4.3.2 测定溶液介质及浓度的选择 |
4.3.3 共存元素的影响 |
4.3.4 元素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4.3.5 元素线性范围的确定 |
4.3.6 标准样品测试实验 |
4.3.7 精密度实验 |
4.3.8 回收率实验 |
4.3.9 检测结果再现性比较 |
4.4 小结 |
第五章 载金树脂物料中砷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
5.1 实验部分 |
5.1.1 仪器及工作条件 |
5.1.2 实验试剂 |
5.1.3 实验方法 |
5.2 AFS仪器条件优化 |
5.2.1 载气流速 |
5.2.2 屏蔽气流量 |
5.2.3 硼氢化钾浓度的选择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溶样方法的选择 |
5.3.2 微波消解条件的优化 |
5.3.3 预还原剂浓度的选择 |
5.3.4 酸度的选择 |
5.3.5 共存元素的影响 |
5.3.6 元素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
5.3.7 元素线性范围的确定 |
5.3.8 标准样品测试实验 |
5.3.9 精密度实验 |
5.3.10 回收率实验 |
5.3.11 检测结果再现性比较 |
5.4 小结 |
第六章 载金树脂物料中汞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
6.1 测定方法 |
6.1.1 仪器与试剂 |
6.1.2 试料处理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共存元素影响 |
6.2.2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6.2.3 标准样品测试实验 |
6.2.4 精密度及回收率实验 |
6.2.5 检测结果再现性比较 |
6.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汞(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种测汞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杨艳,廉子明. 现代食品, 2021(20)
- [2]煤中汞元素检测方法概述[J]. 张静. 中国检验检测, 2021(05)
- [3]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和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岩石中痕量汞[J]. 林建奇. 岩矿测试, 2021(04)
- [4]食品中汞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应用[D]. 李明.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5]直接进样测汞仪测定大米中总汞含量的方法研究[J]. 胡浩,李咏梅,冯礼,李欣. 湖南农业科学, 2020(08)
- [6]食品中汞与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韦丽丽. 职业与健康, 2020(09)
- [7]基于冷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烟气中汞浓度在线检测仪研究[D]. 王学欣.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8]化妆品中汞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许杨彪. 中国药业, 2017(13)
- [9]载体诱导结晶技术处理电石法聚氯乙烯含汞废水研究[D]. 张航. 新疆师范大学, 2016(01)
- [10]基于原子光谱技术的载金树脂物料中多种元素的分析测试研究[D]. 陈婷婷. 新疆师范大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