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下牙弓形态演化的研究

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下牙弓形态演化的研究

论文摘要

【引言】回溯人类的进化史,经历了几千万年的历程。人类的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的同时又逐渐适应了大自然,同时强化了肢体、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制造工具;农业、畜牧业的相继发展,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环境和社会的改变使得人类不断的进行着自我调整,也使得人类的咀嚼器官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咀嚼器官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生存的环境改变和文化程度的发展。研究不同年代的人类标本对我们了解人类进化史和了解人类咀嚼器官的退化过程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和帮助。【目的】通过对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西周墓遗址出土的3000年前人下颌骨标本、临潼区秦始皇陵山任陶窑遗址出土的2000年前人下颌骨标本、长安区唐代居民遗址出土的1000年前人下颌骨标本及我校解剖教研室保存的现代人下颌骨标本的牙弓形态研究,为我国体质人类学和人类口颌系统演化研究积累相关的数据资料。【方法】采用线性测量和非线性测量方法分别观测牙弓的大小和形状,线性测量采用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细尖爪数显游标卡尺(可精确到0.01mm)、上海艾速普工业元件有限公司生产的200mm弹簧分规,按照第五版《口腔正畸学》及第五版《口腔解剖生理学》中对牙弓的测量方法测量每例下颌骨标本牙弓的长度和宽度项目。测量始终由同一人进行。非线性测量参照第五版《口腔解剖生理学》中对牙弓形态的非线性分类标准,观测牙弓形态。测量始终由同一人进行。【结果】1.分别报告了不同年代人下颌牙弓的形态。2.通过对157例标本下颌牙弓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下颌牙弓形态变化不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尖圆牙弓形态占标本总量26%,椭圆牙弓形态占44%,方圆牙弓形态占30%。椭圆和方圆牙弓形态是主要的牙弓形态,其次是尖圆牙弓形态。但各年代间牙弓形态存在差异较小,且不随年代变化而变化。3.分别报告了不同年代人下颌牙弓长度和宽度的各项测量数据。4.通过对不同年代人牙弓长度和宽度的对比发现:牙弓现有长度和牙弓后段宽度逐渐呈缩小趋势,其中3000年前人组测量值最大,而现代人组测量值最小,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年代人组之间虽有差异,但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下牙弓形态的测量和分析,使我们对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下牙弓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中国人的体质人类学和人类口颌系统演化的研究积累了相关的资料。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正文
  • 引言
  • 实验一 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下牙弓形态的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下牙弓长度的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下牙弓宽度的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正畸治疗临床病例汇报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下牙弓形态演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