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运营已由单线路跨入线网化的崭新时代。自动售检票(AFC)专业在线网运营的过渡阶段,通过检修规程制定、排班方式优化等方法对AFC设备维保工作进行完善和提升。本文基于单一线路维保模式与区域化维保模式,从人力成本核算、人员技能培训、班组管理模式、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选取更适用于当前生产要求的维保模式,保障运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设备维保;单一线路;区域化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运营线路的增加,线网化运营工作已全面开启。考虑车站客流增长、设备负荷增加、故障影响扩大等因素,如何适应线网发展格局、提高车站设备检修效率、保障运营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为了各个设备维保专业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专业特性,轨道交通网络已覆盖至整个城区,车站终端设备的维保工作面临“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增加,车站终端设备故障率将随之提高,设备检修工作量也大幅度增加。
1单一线路运营维保模式
在地铁AFC专业成立之初,线路终端设备维保采用立足本专业“线路为主、分区段”的运营自主维保模式,即由一个班组负责某一线路相应区段内的车站AFC设备检修及故障处理工作。专业自主维保模式,即车站终端设备日常巡检、故障处理、计划性检修工作均由AFC专业检修人员完成。基于单线路专业自主维保,则是对本线路所管辖车站进行区段划分,每一区段设立班组,由该班组人员负责区段内所辖车站设备故障处理、日常检修等工作。
初期采取的排班方式优点为人员较为精简,排班也较为简洁。在线路运营初期,客流较小,故障较少,在设备刚刚投入使用且损耗不严重的情况下,尚能保障维修和维护工作的有序开展。随着后续线路的开通,客流加速增加及AFC设备部分部件也出现磨损严重等情况,突显出巡检班组维修人手不足的问题,常常出现故障维护响应时间滞后、人员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AFC设备的正常运行;而在检修维护方面,因为大多数计划性检修工作都在白天进行,在对设备实施保养时需停机操作,对日常运营也造成影响。
2区域化维保模式创新以适应运营线网化发展
查看现阶段线网运营线路,以线路间换乘站点为基础,考虑站点客流、设备数量及值班点分布等因素,在全线网内选取换乘站点进行区域划分。通过线网全局规划,既有线路站点划分为若干小范围区域,将相邻区域组合成为管辖区域,从而设置为工班。根据车站终端设备数量、日常客流统计数据、不同线路间设备差异等,将线网维保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为1个工班班组,从而在全运营线网范围内构建15个工班。
2.2.1维保区域的优化
通过区域划分,工班班组组织结构的变化也促使全线网内检修人员结构的优化。检修人员的重新分配,也进一步缩减车站维保人力资源,将原1.2人/站编制缩减到1.1人/站,缩减9.94%人力成本。按照人员编制进行核算,每个工班班组配置人员12-15名(含工班长1名、检修工11-14名),工班管辖11-14个车站设备。工班长按照“行政班”模式上班,每天上班时间为9:00-17:00;检修工分为4个班次,按照“四班两运转与三班两运转组合班制”与“三班两运转”模式结合的方式进行排班,确保在运营线客流高峰时段至少有3名检修工在岗,以保障故障处理效率。
2.2.2维保内容的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中,基于本地AFC承包商不足的客观现实,开通线路基本由不同的承包商负责地铁建设各条新线建设,不同的承包商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也存在区别。区域化的实施,打破了AFC检修人员对线路设备技能掌握的局限,客观要求检修人员具备各线路设备的检修技能掌握,
目前AFC检修工负责AFC系统设备的维保,通过区域化管理的优化,可考虑进行设置综合检修工,将相关弱电专业及强电专业的维保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弱电综合检修工可承担区域化管理范围内的AFC系统、门禁、综合监控等专业的维保工作;强电综合检修工负责供电、电扶梯、安检机等专业的维保工作,这样更能体现出区域化维保的思想,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
2.2.3维保管理的优化
通过区域化维保管理,更能充分发挥各个区域管理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以“区域责任”来落实职责划分,加强管辖的维保设备及区域有效的管理,避免了专业化、垂直化管理存在的一些盲区。根据区域化维保布局规划,AFC巡检工班的人员配置从每站1.2优化为1.1人,各换乘站按照换乘线路数换算为对应数量的标准站,人员按标准站数量进行配备。
2.3线网区域化维保模式分析
与基于单一线路运营的维保模式相比较,区域化管理制度更能够适应线网化运营的需求,突显了AFC专业检修作业的重点。在区域化检修模式下,通过优化班组管辖站点、明确区域划分,以最短的时间、最优的效率,整合线网资源,为人员的业务技能发展及培养提供平台。通过试点期间的观察,区域化维保模式的执行,主要达到了以下效果:
1.提升故障处理效率,注重维保质量提升。设备维保模式的区域划分,将区域内设备管辖及保障责任交由制定人员负责,能够明确设备责任人员,缩短故障反应时间,简化设备故障报修流程,从而达到提高30%故障处理效率。
2.基于线网运营考虑,缩减人力成本投入。基于实际车站维保需求,摒弃固有单线路维保思维,有效的组织人员进行分工配合,区域化的实施能够缩减2.5人/班组的人力成本,以自身的改革适应建设的发展。区域化的实行,能够有效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人员值守模式,从全局发展角度进行人员部署,能够适应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
3.拓展业务能力范围,注重员工技能培训。通过进行区域设置,换乘站点工班将会管辖不同线路间的站点设备,这就要求工班人员对不同线路设备的检修技能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知识的掌握。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检修及维保,员工能够掌握更丰富的业务能力,检修人员已掌握3条线路供应商生产的设备检修作业技能,触类旁通,培训全面性人才。
4.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区域化管理模式的推广,班组结构、人员分工、检修制度等方面将得到调整与优化。班组结构的调整,不再按照旧思维观念进行限定,能够进行有能力、有担当、顾大局的班组管理人员培养,发掘员工潜质,灵活调整人员配置,能够为各项重大节假日期间大客流情况的现场运营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
5.推行管理责任制度,注重责任担当意识强化。以小区域范围的形式设置负责对应的人员,增强员工责任意识,能够加强对运营阶段设备运行情况的巡检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保障车站设备良好的运行情况,从而利于乘客出行、保障运营工作的有序开展。
3结语
鉴于城市轨道交通倡导的“公益+效益”的管理理念,根据不同时期阶段的运营情况,轨道运营公司更注重客流特点与设备故障分析,不断创新和优化车站终端设备维保模式,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以更有序、科学的管理模式开展设备维保工作。通过区域化维保模式的推行,员工技能素质培养、人员利用效率、运营设备保障、物资材料管理等方面得到优化,保障车站AFC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线网化轨道交通运营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城辉,徐永能,傅晓莉.地铁不同设备维护模式的融合与优化[J].都市快轨交通.2010(06)
[2]刘伯鸿,孙丽芳.地铁设备维保模式综合评价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6]:91
[3]候数民,冯进峰.天津地铁1号线设备系统维护维修的社会化探索[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