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2005年以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压力持续存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内容。作为负责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有效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流动性供需不平衡,就会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甚至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对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即流动性)数量,将其价格(即短期市场利率)控制在与最终目标(价格稳定)相一致的水平,以及与之相关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工具和规则组合。本文首先从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的因素以及流动性供求水平变化对市场利率产生的影响。其次,通过建立商业银行成本最小化目标函数,进行静态规划分析,推导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变量与隔夜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揭示了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再次,通过对隔夜Shibor走势进行图形分析,发现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在内的各种因素可能会引起隔夜Shibor的变化,并由此建立带虚拟变量的二阶自回归模型来测度我国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在对世界上主要国家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实践,探讨了我国央行目前在流动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加强我国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六点政策建议。本文共包括五章,各章结构如下:第一章首先界定了本文所讨论的流动性和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概念,随后深入分析了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与同业拆借利率的一般关系,最后通过建立最优化模型详细论述了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第二章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操作对同业拆借利率走势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我国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第三章对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等主要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和梳理。第四章在总结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中所面临的制度障碍和难点问题。第五章对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2、加强货币政策工具协调;3、完善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制度性框架;4、建立和完善流动性管理数据支持系统;5、提高货币信贷调控的前瞻性;6、提高流动性管理兼顾数量和价格目标的能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微观角度入手,引入最优化数学模型来研究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机制,从而推导出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市场利率,并通过建立二阶自回归模型来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现阶段所采用的流动性管理手段(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能否有效地控制银行体系流动性,以达到调节同业拆借利率的目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论文; 同业拆借利率论文; 货币政策工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