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杨木密度较低,不耐真菌侵蚀,易发生变色。变色严重影响其外观质量,降低了其经济价值。因此对引起杨木变色的真菌及其防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变色杨木上分离变色菌,并依据其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温度及pH值对变色菌的影响;并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了生防菌的筛选。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点归纳如下:1.共分离得到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 Keissl)、燕麦生内脐蠕孢(Drechslera avenicola B.D.Sun et T.Y.Zhang.)、鸡桑轮斑头孢霉(Cephalosporium zonatum Saw.)、镰孢菌(Fusarium sp.)、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草色串孢(Torula herbarum(Pers.)Link)等6种杨木变色菌。其中:燕麦生内脐蠕孢、鸡桑轮斑头孢霉及草色串孢三种变色菌均为首次从木材上分离得到;交链孢和可可球二孢这两种变色菌从其他木材上分离得到过,但在杨木上分离获得尚属首次;镰孢菌未鉴定到种。2.研究了温度及pH值对交链孢、燕麦生内脐蠕孢、鸡桑轮斑头孢霉、镰孢菌、草色串孢五种变色菌的影响,找到了较适宜这五种变色菌生长的温度及pH值,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杨木变色规律及今后生防菌筛选的培养条件提供一定的参考。3.筛选出数种对交链孢、燕麦生内脐蠕孢、鸡桑轮斑头孢霉、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为杨木变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