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石/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研究

电气石/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电气石因其独特的极性结构而具有热电性、压电性、红外辐射等重要的性质,可广泛应用于环保及人体保健等领域。将微米电气石与纳米Al2O3以一定的工艺制备出电气石/Al2O3复合材料,可以增强电气石的红外辐射性能,对电气石的开发利用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对河南卢氏粉色电气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电气石的电学效应;以河南粉色电气石为主要原料,分别以化学沉淀和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电气石/ Al2O3复合材料,讨论实验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实验方案,并对复合微粒进行表征;研究各种条件下制备的纳米复合粉体的红外辐射性能,并探讨复合材料的红外辐射机理。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河南卢氏粉色电气石为锂电气石。电气石的压电性主要与晶体结构Y位置上占据的离子半径d和所带电荷q有关,d和q越大,压电性越大;在常温下,晶体的热释电性与介电性成正比,且与电气石中含铁量呈负相关关系。不同种属及产地的热释电性大小顺序为:河南锂电气石>云南锂电气石>河北镁电气石。根据匹配吸收理论,电气石的辐射波长与人体的吸收波长(9.53-9.47μm)符合较好,具有对人体的保健功能;不同种属的电气石红外发射率顺序为:铁电气石>镁电气石>锂电气石。锂电气石的电荷最小,偶极矩最小,因而红外辐射率相对最小,电气石红外辐射率取决于材料在该波段偶极矩的变化程度及该波段红外振动强度。化学沉淀法制备电气石/ Al2O3复合粉体的实验方案为:Al(NO3)3溶液浓度为0.25mol/L,氨水滴定速度为10ml/min,溶液反应体系pH值为9;电气石/Al(OH)3前驱体的煅烧温度为980℃。X射线粉晶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电气石及Al2O3均具有良好的晶体形态,其中Al2O3晶粒的平均直径为47.86nm,达到了纳米级,实现了微米电气石与纳米Al2O3的复合。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的电气石/Al2O3复合粉体,当锂电气石与氧化铝以质量比3:1时,红外辐射率最大,为0.89,比复合前锂电气石的红外辐射率提高了0.03,达到了实验预期要求。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电气石/ Al2O3复合粉体的实验方案为:研磨时间为1小时;研磨速度为950转/min;选用陶瓷小球作为研磨介质;X射线粉晶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电气石及Al2O3均具有良好的晶体形态。机械力化学法制备出的电气石/Al2O3复合粉体,当锂电气石与氧化铝以质量比3:1时,红外辐射率最大,为0.88,比复合前锂电气石的红外辐射率提高了0.02。由于机械力化学法制备出的复合粉体中电气石与氧化铝之间结合力不如化学沉淀法强,因此红外辐射率相对较低。本项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极性矿物电气石与半导体氧化物(ZnO等)复合微粒环境作用机理研究”资助项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气石研究现状
  • 1.1.1 晶体结构与化学成分
  • 1.1.2 性能及应用研究
  • 1.1.2.1 电气石的热释电效应
  • 1.1.2.2 电气石的红外辐射功能及应用
  • 1.1.2.3 电气石的电磁屏蔽及释放负离子功能
  • 1.2 纳米/微米复合技术研究现状
  • 203粉体研究现状'>1.3 A1203粉体研究现状
  • 203的性质'>1.3.1 α-A1203的性质
  • 203纳米颗粒粉体的制备方法'>1.3.2 A1203纳米颗粒粉体的制备方法
  • 1.3.2.1 固相法
  • 1.3.2.2 液相法
  • 1.4 红外辐射材料研究历史与现状
  • 1.5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6.2.1 河南卢氏锂电气石矿物学特征研究
  • 1.6.2.2 河南卢氏锂电气石电学效应研究
  • 203复合粉体实验'>1.6.2.3 化学沉淀法制备电气石/A1203复合粉体实验
  • 203复合粉体实验'>1.6.2.4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电气石/A1203复合粉体实验
  • 203复合粉体红外辐射研究'>1.6.2.5 电气石及电气石/A1203复合粉体红外辐射研究
  • 第二章 河南卢氏锂电气石的矿物学特征
  • 2.1 锂电气石的资源分布及其成因产状
  • 2.2 测试及对比样品特征描述
  • 2.2.1 测试样品特征
  • 2.2.2 用于对比研究的其他矿区电气石
  • 2.2.2.1 云南锂电气石
  • 2.2.2.2 河北镁电气石
  • 2.2.2.3 江西铁电气石
  • 2.2.3 实验样品特征总结
  • 2.3 X 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2.4 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分析
  • 2.4.1 X 射线荧光光谱法测试主量元素
  • 2.4.2 微量元素分析
  • 2.4.3 电子探针分析
  • 2.5 红外光谱分析
  • 2.5.1 测试条件与方法
  • 2.5.2 测试结果分析
  • 2.6 差热-热重分析(DTA)
  • 2.6.1 差热-热重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 2.6.2 结果分析
  • 2.6.2.1 差热分析
  • 2.6.2.2 热重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气石电学效应研究
  • 3.1 电气石的导电性能
  • 3.2 电气石的压电效应
  • 3.2.1 压电效应定义
  • 3.2.2 压电效应产生的条件
  • 3.2.3 不同种属电气石压电性对比研究
  • 3.2.3.1 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与条件
  • 3.2.3.2 测试结果分析
  • 3.3 电气石的介电性
  • 3.3.1 实验设计依据及原理
  • 3.3.2 介电性测试
  • 3.3.3 测试结果分析
  • 3.3.3.1 晶体方向对介电性的影响
  • 3.3.3.2 电气石种属对介电性的影响
  • 3.3.3.3 实验频率对介电性的影响
  • 3.4 热释电效应
  • 3.4.1 热释电效应产生的条件
  • 3.4.2 电气石热释电效应与含铁量的关系
  • 3.5 本章小结
  • 203复合材料实验'>第四章 化学沉淀法制备电气石/A1203复合材料实验
  • 4.1 纳米/微米复合机理
  • 4.2 准备工作
  • 4.2.1 微米级电气石粉体的制备
  • 4.2.1.1 超细粉碎工艺流程及粒度分布
  • 4.2.1.3 超细粉体电气石微粒SEM 分析
  • 203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4.2.2 纳米α-A1203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
  • 203制备原料'>4.2.2.1 纳米A1203制备原料
  • 203粉体工艺的影响因素'>4.2.2.2 制备纳米A1203粉体工艺的影响因素
  • 203复合粉体实验及表征'>4.3 化学沉淀法制备电气石/A1203复合粉体实验及表征
  • 203复合粉体制备工艺'>4.3.1 电气石/A1203复合粉体制备工艺
  • 4.3.2 实验影响因素研究
  • 4.3.2.1 反应体系中pH 值的确定
  • 4.3.2.2 前驱体煅烧温度的确定
  • 4.3.3 实验方案
  • 4.3.4 复合微粒的表征
  • 4.3.4.1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4.3.4.2 扫描电镜(SEM)分析
  • 4.3.4.3 FTIR 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203复合材料实验研究'>第五章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电气石/A1203复合材料实验研究
  • 203复合粒子设计原理'>5.1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电气石/A1203复合粒子设计原理
  • 5.2 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
  • 20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5.2.1 电气石/A120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5.2.2 实验影响因素研究
  • 5.2.2.1 研磨时间对电气石粒度的影响
  • 5.2.2.2 研磨速度对复合粒子制备的影响
  • 5.2.2.3 研磨介质球对研磨效果的影响
  • 5.2.3 优化实验方案
  • 5.3 复合微粒的表征
  • 5.3.1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5.3.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5.3.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气石及其复合材料远红外辐射性能研究
  • 6.1 红外辐射理论基础
  • 6.1.1 红外辐射的基本理论
  • 6.1.1.1 基尔霍夫定律
  • 6.1.1.2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 6.1.1.3 维恩位移定律
  • 6.1.2 红外辐射产生的条件
  • 6.1.3 影响红外辐射材料发射率的因素
  • 6.2 电气石的远红外发射率实验
  • 6.2.1 红外辐射率测试方法
  • 6.2.2 不同种属电气石的红外发射率测试
  • 203复合材料的远红外发射率实验'>6.3 电气石/A1203复合材料的远红外发射率实验
  • 6.3.1 化学沉淀法制备复合材料的红外辐射率实验
  • 6.3.1.1 不同种属、相同比例制备出的复合粉体的发射率
  • 6.3.1.2 同种电气石、不同比例的复合粉体的发射率
  • 203复合粉体的红外发射率实验'>6.3.2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电气石/A1203复合粉体的红外发射率实验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附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Al_2O_3对电子玻璃高温黏度及析晶性能的影响[J]. 玻璃 2020(02)
    • [2].Al_2O_3对高炉渣物化性能和结构影响研究综述[J]. 钢铁 2020(02)
    • [3].对重量法测定铝电解质中Al_2O_3浓度条件优化的探讨[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24)
    • [4].Al_2O_3对低介电封接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J]. 玻璃搪瓷与眼镜 2020(04)
    • [5].等离子喷涂Al_2O_3涂层质量的研究现状[J]. 热加工工艺 2017(12)
    • [6].负载Al_2O_3的活性炭纤维电吸附除盐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7(09)
    • [7].Al_2O_3纯化闪烁液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6(02)
    • [8].活性α-Al_2O_3微粉加入量对红柱石耐火泥浆性能的影响[J]. 耐火材料 2016(03)
    • [9].Al_2O_3陶瓷环在锚具退锚中的应用研究[J].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5(01)
    • [10].纳米η-Al_2O_3粉与不同硅源原位合成莫来石的研究[J]. 陶瓷学报 2019(06)
    • [11].Al_2O_3弥散强化铜-锡含油轴承的制备和性能[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0(04)
    • [12].复合烧结助剂中TiO_2对α-Al_2O_3陶瓷支撑体的性能影响[J]. 粉末冶金技术 2016(06)
    • [13].Al_2O_3/β-40催化剂同时脱硫脱硝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3)
    • [14].Al_2O_3对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 硅酸盐通报 2017(01)
    • [15].Al_2O_3陶瓷与可伐合金钎焊的研究进展[J]. 电焊机 2017(04)
    • [16].熔融石英对Ca-Ba-Al-B-Si-O玻璃/Al_2O_3材料烧结性能与介电性能的影响[J]. 中国陶瓷 2017(05)
    • [17].奥氏体不锈钢中Al_2O_3夹杂物的控制[J]. 宝钢技术 2016(01)
    • [18].熔体拉伸聚丙烯/Al_2O_3掺杂微孔膜的制备与研究[J]. 功能材料 2015(22)
    • [19].Al_2O_3对309L不锈钢药芯焊丝工艺性能的影响[J]. 焊接技术 2014(06)
    • [20].Al_2O_3背钝化太阳电池量产工艺研究[J]. 太阳能 2014(08)
    • [21].γ-Al_2O_3纳米流体导热系数与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4(08)
    • [22].多级孔TiO_2/γ-Al_2O_3复合载体的制备及表征[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3(05)
    • [23].提取高铝粉煤灰中Al_2O_3的实验方法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4].原位Al_2O_3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微动磨损特性[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2(S1)
    • [25].Al_2O_3颗粒增强铝锰合金复合材料性能研究[J]. 铸造技术 2011(09)
    • [26].Al_2O_3对钼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7].利用不同造孔剂制备Al_2O_3多孔陶瓷[J]. 山东陶瓷 2009(04)
    • [28].Al_2O_3含量对烧结矿平衡相组成及特性的影响[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29].Al_2O_3对硼硅酸盐玻璃热膨胀和分相的影响(英文)[J]. 硅酸盐学报 2008(04)
    • [30].Ni_2O_3-MnO_2-CeO_2/γ-Al_2O_3非均相催化剂处理甲基橙废水研究[J]. 当代化工 2020(05)

    标签:;  ;  ;  ;  

    电气石/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