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时间论文-宋世明,杜红珍,李增宁

相位时间论文-宋世明,杜红珍,李增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位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位角,NRS2002,PG-SGA,白蛋白

相位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宋世明,杜红珍,李增宁[1](2019)在《恶性肿瘤患者低相位角与营养风险和住院时间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相位角(Phase angle, PA)与营养风险和住院时间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对25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nutrition assessment,PG-SGA)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同时收集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指标和住院时间统计。结果正常PA组患者的BMI、ICW、FFM、SMM、BCM、蛋白质等均高于低PA组(P<0.05);正常PA组与低PA组男性患者ICW、FFM、SMM、BCM、蛋白质等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PA与NRS2002评分、PG-SGA评估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ALB值呈正相关(P<0.05);与正常PA组患者相比,低PA组营养风险更高,计算相关风险比(Odds ratio,OR)发现,按NRS2002评分评价营养不良分组,发现存在营养风险(OR=3.8,95%CI=1.8~7.7),按PG-SGA评估分组,结果显示中度风险(OR=4.5,95%CI=2.1~9.4),重度风险(OR=12.6,95%CI=5.1~31.3),按血清ALB值分组,ALB<40g/L(OR=3.7,95%CI=2.1~6.4)(P<0.05);与正常PA组患者相比,低PA组住院时间较长,住院时间≥14天(OR=1.9,95%CI=1.0~3.3)(P<0.05)。结论低PA与营养风险和住院时间密切相关。与正常PA患者相比,低PA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高,住院时间延长。因此对肿瘤患者进行PA测量有助于快速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为及时进行营养干预的实施提供了客观依据,利于患者疾病控制与好转。(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9-10-18)

张鹏飞[2](2019)在《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度时间传递技术作为建立和保持国家标准时间的叁大要素(高性能原子钟技术、时间传递技术、时间尺度算法)之一,是获取主钟时间频率驾驭量、维持高性能地方原子时TA、实现UTC溯源的重要手段和支撑,直接影响着国家标准时间的性能。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技术作为一种时间传递手段具有设备成本低、测量精度高、覆盖范围广、不受距离限制等诸多优势,已成为精密时间传递领域中研究热点。然而,近年来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仍然还有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解决,特别是随着全球各大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使得卫星导航星空群星璀璨,可用于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卫星也迅速增加,如何利用目前的多模GNSS实现高性能的精密时间传递成为时频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对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数据处理方法、及模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1)GP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的连续性问题将高性能的时间频率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准确无误地传递给用户是实现时间传递服务的基本目标。然而,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获得的钟差序列在天与天衔接处存在着明显的“天跳变”现象,特别是在大于一天的时间传递中更为突出。本文从卫星产品端和用户端出发,分析了精密卫星产品的连续性和时间传递算法中的模糊度连续性,提出了顾及卫星产品内插端部效应和模糊度参数连续性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顾及卫星产品内插端部效应和模糊度参数连续性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连续GP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时间传递的性能。(2)BD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卫星伪距偏差影响研究BDS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其时间传递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BDS重要的误差源之一,卫星伪距偏差误差通过影响伪距观测量,对时间传递的性能产生巨大影响。本文着重开展了卫星伪距偏差对BDS CP时间传递影响机制的研究,建立了卫星伪距偏差模型,提出了顾及卫星伪距偏差改正的BDS CP时间传递方法。通过研究发现,BDS-2卫星伪距偏差在B1频点略大于B2频点,模型改正后的MP序列标准差在B1、B2频点上均有明显地改善。同时发现BDS-2卫星伪距偏差误差易造成亚纳秒量级的时间传递影响,对频率传递的影响并不显着。通过对目前BDS-3全球系统实验卫星的伪距偏差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其伪距偏差特征并不明显。通过在现有的区域BDS-2的时间传递工作中加入BDS-3e卫星可以有效增加了测站可用卫星的数量,进一步改善了BDS时间传递链路钟差序列的噪声水平及频率稳定度。(3)附加先验信息约束的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传统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存在对先验信息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本文从数学模型中接收机钟差参数本身和其他相关参数两个角度出发,分别构建了附加先验信息约束的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并给出了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算例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研究发现,附加钟差相关参数约束(测站坐标信息、对流层参数)的Galileo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中在实时模式中相对于传统方法呈现出显着的优势。另外,顾及钟差模型增强的GP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有效利用了接收机钟差相邻历元间的相关性,较传统时间传递方法在时间传递链路的噪声水平、“天跳变”程度以及频率稳定度叁个方面均呈现出较好的优势。(4)融合多模GNSS的载波相位时间传递随着全球各大GNSS不断建设和完善,各大时间实验室也逐步配备多模GNSS接收机,为了充分发掘多模GNSS数据的应用潜力,本文提出了融合多模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并针对数据处理过程中权重分配和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了抗差-方差分量的融合多模GNSS时间传递方法。通过实验发现,融合多模GNSS的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有效增加了可用卫星的数目,减弱诸如多路径误差、周期性误差,改善跟踪站的卫星分布对于接收机钟差参数的影响,较传统单模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在链路噪声水平和频率稳定度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基于抗差-方差分量的融合多模GNSS时间传递方法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不同GNSS间的权重,并对时间传递的质量进行了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期刊2019-06-01)

韩旭[3](2019)在《基于时间相位解包裹的条纹投影叁维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测量技术影响着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其中具有非接触、快速、高精度、低成本、操作简单等优点的数字条纹投影叁维形貌测量技术,更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快速测量、工业检测、质量控制、虚拟现实、反向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业生产的发展,对数字条纹投影叁维形貌测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期望能够更快速,更高精度的测量。在数字条纹投影叁维形貌测量技术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的是基于时间相位解包裹方法的条纹投影测量技术。但是,该方法投影和采集的条纹图数量较多,处理的数据量大、测量时间较长,无法进行快速、实时和动态测量。本论文针对基于时间相位解包裹方法的条纹投影测量技术实现快速,高精度测量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1.详细研究线性增长法、拟合指数法、拟合负指数法时间相位解包裹方法的原理,这些方法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测量速度慢。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如何减少数据获取时间的方法。该方法在四步相移条纹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幅条纹图,六幅条纹图可以得到一个包裹相位和一个辅助相位,利用两相位间的联系能够得到一个频率是包裹相位一半的新的包裹相位。也就是说,该方法的一套条纹可以得到两个不同频率的包裹相位。拟合指数法、拟合负指数法需要log_2 s(s为条纹的最大周期数)套条纹,在采用四步相移的情况下,则需要4log_2 s幅条纹图。而本方法需要3log_2 s,减少了log_2 s幅条纹图,可以缩短投影和采集时间、数据处理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测量速度。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2.详细阐述了双频外差法和叁频外差法的原理,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不足。双频外差方法中相位主值的误差限制了使用高频条纹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叁频外差方法,虽然可以使用高频条纹,但是两次的外差操作会放大主值相位的误差,可能会造成外差相位不够准确,进而会使展开的连续相位出现跳跃性误差。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双频外差结合相位编码的相位解包裹方法。通过相位编码条纹展开外差后的相位,外差相位的周期不用覆盖整个视场,从而打破了相位主值误差对高频条纹的限制,而且只进行一次外差,不会出现放大主值相位的误差造成连续相位跳变的情况。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利用设计的条纹,提出一种新的时间相位展开方法。该方法只需要6幅条纹图,并且算法简单,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董文[4](2019)在《GNSS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是物理学的基本参量之一,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服务在很多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远程时间传递是实现高精度时间和频率服务的重要手段。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因为具有精度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分为非差模式和单差模式,单差模式的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与共视法原理基本相同,两观测站接收机同时观测相同的卫星,然后通过站间单差解算得到两测站之间的钟差,从而实现两地时间比对。本文研究了GNSS单差载波相位的时间传递方法,并采用IGS观测站的GPS观测数据进行了短基线和中长基线的时间比对试验,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固定整周模糊度的GNSS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模型。结果表明:(1)在短基线和中长基线情况下,GNSS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可实现亚纳秒量级的时间比对。(2)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由于可共同观测到的卫星数目减少,GNSS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的不确定度变大。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GNSS单差载波相位的时间传递原理,根据单差载波相位的观测模型分析了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的误差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改正方法;研究了GNSS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粗差剔除、周跳探测及修复、载波相位平滑码伪距以及精密星历的内插方法等,实现了观测数据的预处理。其次,研究了传统的GNSS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采用IGS观测站数据,实现了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并选取了GODE-USN7超短基线、PTBBOPMT短基线和USN7-STJO中长基线3条时间比对链路进行试验,分析了其时间比对结果。最后,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载波相位模糊度的固定方法,并针对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的特点,给出了一种单差载波相位的模糊度固定方法,并对固定模糊度的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进行了试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期刊2019-06-01)

刘中原,闫学勤[5](2019)在《基于时间优化与相位协调的路网交通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路网规模大且包含大量时变参数造成交通协调控制繁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路网分解与模糊算法相结合的子区内外层相位时间、相位类型和相序协调优化的控制策略.以城市中心路口及所延拓的多路口路网为例,通过路网子区的划分,先依据单交叉路口各方向车流量对其内部运用模糊算法建立相应的配时方案,然后根据干道绿通情况来协调设置关联交叉口之间相序调整、速度优化方案,最终将整个路网交通信号灯的复杂控制转换为对路网各交叉口之间的时间优化和相位协调的内外层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在内层单交叉口及外层路网中均能实现协调控制,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和经济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于合理,郝金明,郭福生,郭佳郁[6](2018)在《遮挡环境下BDS/GPS等权组合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BDS/GPS组合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的数学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高度截止角来模拟遮挡环境,对比分析BDS、GPS和BDS/GPS在不同遮挡环境中的时频传递效果。结果表明:当单系统可视卫星较多时,BDS/GPS时频传递性能相比单系统并没有明显提高;当高度截止角高大于30°时,单系统由于可见卫星数不足无法实现连续的时频传递,而BDS/GPS组合仍然可以获得连续的时频传递结果,时频传递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明显优于单系统。这对于深露天煤矿、城市峡谷等遮挡严重的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石蒙,迟楠[7](2018)在《时间混合调制无载波幅度相位可见光通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将基于发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VLC)与照明通信相结合,然而VLC系统的性能主要受限于系统带宽和信噪比(SNR),之前的实验并没有充分利用信道资源,特别是SNR资源。针对SNR资源利用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的混合调制无载波幅度相位VLC系统,在该系统中,信号的实际调制级别不仅可以是一个整数,而且可以是一个十进制数,通过按一定的比例对比特进行分组,可以提高信道的SNR资源利用率。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当驱动信号的峰峰值电压范围为0.65~0.86V时,可以获得约10%的比特率改善。(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江泽丰,刘洪希,唐巍[8](2018)在《道路拥堵指数平均降11% 通行速度平均提高8%》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江泽丰 通讯员 刘洪希 唐巍)日前,2018(第叁届)互联网+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论坛在北京举办。我市推进互联网+智慧交通立体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和良好效果,得到与会人员高度评价。了解到,我市主城区100多个主要路口均实现实时优化和动态调整路(本文来源于《中山日报》期刊2018-08-03)

钦伟瑾,葛玉龙,韦沛[9](2018)在《基于共视模式的GEO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精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GPS共视和GLONASS共视是基于MEO卫星伪距观测值实现的,MEO卫星与地面相对运动,卫星高度角一直变化,低高度角的观测值参与计算会引入较大的多路径噪声。此外,共视精度也受限于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GEO&IGSO&MEO叁种类型卫星,GEO卫星的地球同步特性和轨道高度决定与地面相对静止,并在中国境内一直可见,无须考虑更换卫星问题,GEO卫星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的模糊度可以认为是常数从结果中扣掉。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共视模式的GEO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案。为了保证时间传递的稳定度和准确度,采用附加先验信息的卡尔曼滤波参数估计法明显削弱了天跳变现象。最终借助卫星双向和光纤双向两种方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中国境内,单颗GEO卫星时间传递精度达到亚纳秒量级,是一种有前景的时间传递方式。(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6 时空基准与时频技术》期刊2018-05-23)

陈群志[10](2018)在《胡塞尔现象学解决时间叁相位的互不兼容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的时间哲学研究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且无法回避的难题,时间叁相位的互不兼容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麦克塔加以此为前提论证说时间是不真实存在的,从而提出了一个"时间悖论"。但时间叁相位真的是不兼容的吗?通过对麦克塔加和胡塞尔现象学时间理论的梳理,可以论证如下观点:其一,时间叁相位互不兼容所依托的"时间事件"的解释方式是麦克塔加的病根所在;其二,胡塞尔所阐明的"时间视域"中叁相位的兼容统一提供了一种解决难题的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8年02期)

相位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精度时间传递技术作为建立和保持国家标准时间的叁大要素(高性能原子钟技术、时间传递技术、时间尺度算法)之一,是获取主钟时间频率驾驭量、维持高性能地方原子时TA、实现UTC溯源的重要手段和支撑,直接影响着国家标准时间的性能。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技术作为一种时间传递手段具有设备成本低、测量精度高、覆盖范围广、不受距离限制等诸多优势,已成为精密时间传递领域中研究热点。然而,近年来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仍然还有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解决,特别是随着全球各大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使得卫星导航星空群星璀璨,可用于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卫星也迅速增加,如何利用目前的多模GNSS实现高性能的精密时间传递成为时频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对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数据处理方法、及模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1)GP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的连续性问题将高性能的时间频率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准确无误地传递给用户是实现时间传递服务的基本目标。然而,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获得的钟差序列在天与天衔接处存在着明显的“天跳变”现象,特别是在大于一天的时间传递中更为突出。本文从卫星产品端和用户端出发,分析了精密卫星产品的连续性和时间传递算法中的模糊度连续性,提出了顾及卫星产品内插端部效应和模糊度参数连续性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顾及卫星产品内插端部效应和模糊度参数连续性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连续GP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时间传递的性能。(2)BD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卫星伪距偏差影响研究BDS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其时间传递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BDS重要的误差源之一,卫星伪距偏差误差通过影响伪距观测量,对时间传递的性能产生巨大影响。本文着重开展了卫星伪距偏差对BDS CP时间传递影响机制的研究,建立了卫星伪距偏差模型,提出了顾及卫星伪距偏差改正的BDS CP时间传递方法。通过研究发现,BDS-2卫星伪距偏差在B1频点略大于B2频点,模型改正后的MP序列标准差在B1、B2频点上均有明显地改善。同时发现BDS-2卫星伪距偏差误差易造成亚纳秒量级的时间传递影响,对频率传递的影响并不显着。通过对目前BDS-3全球系统实验卫星的伪距偏差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其伪距偏差特征并不明显。通过在现有的区域BDS-2的时间传递工作中加入BDS-3e卫星可以有效增加了测站可用卫星的数量,进一步改善了BDS时间传递链路钟差序列的噪声水平及频率稳定度。(3)附加先验信息约束的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传统载波相位时间传递中存在对先验信息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本文从数学模型中接收机钟差参数本身和其他相关参数两个角度出发,分别构建了附加先验信息约束的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并给出了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算例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研究发现,附加钟差相关参数约束(测站坐标信息、对流层参数)的Galileo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中在实时模式中相对于传统方法呈现出显着的优势。另外,顾及钟差模型增强的GP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有效利用了接收机钟差相邻历元间的相关性,较传统时间传递方法在时间传递链路的噪声水平、“天跳变”程度以及频率稳定度叁个方面均呈现出较好的优势。(4)融合多模GNSS的载波相位时间传递随着全球各大GNSS不断建设和完善,各大时间实验室也逐步配备多模GNSS接收机,为了充分发掘多模GNSS数据的应用潜力,本文提出了融合多模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并针对数据处理过程中权重分配和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了抗差-方差分量的融合多模GNSS时间传递方法。通过实验发现,融合多模GNSS的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有效增加了可用卫星的数目,减弱诸如多路径误差、周期性误差,改善跟踪站的卫星分布对于接收机钟差参数的影响,较传统单模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在链路噪声水平和频率稳定度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基于抗差-方差分量的融合多模GNSS时间传递方法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不同GNSS间的权重,并对时间传递的质量进行了有效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位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宋世明,杜红珍,李增宁.恶性肿瘤患者低相位角与营养风险和住院时间相关性研究[C].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2019

[2].张鹏飞.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019

[3].韩旭.基于时间相位解包裹的条纹投影叁维测量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4].董文.GNSS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019

[5].刘中原,闫学勤.基于时间优化与相位协调的路网交通控制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于合理,郝金明,郭福生,郭佳郁.遮挡环境下BDS/GPS等权组合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J].测绘学报.2018

[7].石蒙,迟楠.时间混合调制无载波幅度相位可见光通信系统[J].光通信研究.2018

[8].江泽丰,刘洪希,唐巍.道路拥堵指数平均降11%通行速度平均提高8%[N].中山日报.2018

[9].钦伟瑾,葛玉龙,韦沛.基于共视模式的GEO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精度评估[C].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6时空基准与时频技术.2018

[10].陈群志.胡塞尔现象学解决时间叁相位的互不兼容问题[J].现代哲学.2018

标签:;  ;  ;  ;  

相位时间论文-宋世明,杜红珍,李增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