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珠江三角洲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生态环境评价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科学
作者: 赖启宏
导师: 夏斌,王核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化学形态,铀当量,污染危害预测评价,有效量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以区域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系统理论、化学动力学理论开展珠江三角洲主要污染元素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现状评价;以酸雨淋滤试验为基础,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接近自然的预测预警;在主要土壤类型有效态含量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评价了珠江三角洲土壤农业营养元素的质量状况。具体研究方法是:在区域系统的土壤(浅层和深层)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基础上,研究区域元素的空间分布、分配与组合特征,采用由点至面的方法,开展重点代表性区域的环境(含辐射环境)、农业地球化学调查,研究重点元素在各介质(土壤、水和植物)的分布、分配、迁移和富集特征,进一步总结和研究重点元素的区域地质循环和生态循环特征,并开展区域环境、农业土壤质量评价。主要成果如下: 1.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质量状况较差。 (1)在平原区(第四纪海陆交互相沉积物分布区)存在大面积、呈区域分布的Cd三级土壤质量区(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F的中度污染区(本次研究确定的评价标准),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和部分种植(养殖)区有大面积的Hg、As三级土壤质量区和Cu、Pb、zn的地球化学高背景分布区,而在低山和丘陵区出现大面积、强度较大的U、Th地球化学异常区。珠江三角洲土壤污染区(二级以上土壤)分布范围除受地质地球化学背景控制外,还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和种植区污染强度明显加强。污染区除反映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状况外,还叠加了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污染份额,人类活动不但增强了污染程度,还扩大了污染范围。珠江三角洲主要为Cd、F、Hg、U、Th污染,其中Cd、F、U、Th主要为地质作用引起的,污染深度与高含量的地质体厚度一致;Hg为人类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属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污染;污染深度大部分为0~80cm,在广州市黄埔区、佛山市南庄可达2m以下。 (2)不同成因类型的污染区,污染元素的化学形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由地质作用引起的污染,污染元素在各种赋存形式的分配比较均匀;而由人类作用引起的污染,污染元素主要集中在某一化学形态。Cd在硫化物相的含量相对较大,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相、有机结合相,离子交换相、水溶相相对较少。F各种赋存形式的含量较为均匀,以有机结合相的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硫化物相和铁锰氧化物相,离子交换相、水溶相相对较少。Hg绝大部分为硫化物相,在其它四个相态中含量很少。 (3)在垂直剖面上,地下水位附近部位是地球化学环境突变的地段,水溶相含量比例最大。 Cd的水溶相含量及其与全量的比值最高的是地下水位上下的中层,其次是地表,最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球环境变化与土壤污染
一、地球环境的变化
二、土壤污染特点
三、土壤污染物类型
四、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累积及危害
第二节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
一、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二、元素间相互作用及界面效应
三、土壤系统缓冲性
四、重金属作用途径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生态地球化学工作在世界各国的开展
二、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第四节 土壤污染研究方法:调查、监控与评价
一、区域地球化学填图
二、区域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
三、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第五节 研究区选择依据
第六节 研究方法技术
一、区域调查
二、重点调查
三、酸雨淋滤试验
四、图件编制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以往研究程度及综合分析
一、区域调查
二、局部小范围专题研究
第三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一、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确定
二、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
三、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空间变化特征
第二节 浅层地球化学特征
一、浅层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二、主要地质单元的地球化学背景
三、浅层土壤地球化学场
四、浅层土壤元素多成因叠加的特点
第三节 浅层与深层土壤元素分布的比较
一、背景值比较
二、分布均匀性比较
第四章 主要有毒有害元素污染评价
第一节 区域地球化学环境质量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Cd污染区环境质量评价
一、Cd污染区的形成原因
二、污染区Cd生物有效性评价
三、植物样品含量特征
四、污染区人头发含量特征
五、土壤 Cd临界浓度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F污染区环境质量评价
一、F污染区的形成原因
二、污染区F生物有效性评价
三、土壤F的化学形态与植物含量的关系
四、土壤F临界浓度
第四节 顺德—佛山—广州Hg污染区环境质量评价
一、Hg污染区的形成
二、Hg的生物有效性
三、植物Hg含量特征
四、壤中汞气
五、土壤 Hg存在形态
六、(模拟)大气汞测量结果
第五章 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主要放射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
一、区域土壤中U、Th、K_2O含量与分布
二、各主要行政区土壤中U、Th、K_2O含量特点
第二节 地面放射性伽玛特征
一、广州测区地面放射性伽玛特征
二、五桂山地区地面放射性伽玛特征
三、主要行政区放射性背景特征
第三节 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一、评价标准
二、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农业土壤有效态质量评价
第一节 土壤元素有效态
一、土壤营养和有益元素有效态
二、土壤中重金属和氟元素有效态
第二节 土壤中元素有效量质量评价
一、土壤中单元素有效量丰缺特点
二、土壤元素有效量丰缺综合评价
三、土壤中重金属和氟元素浸提量质量特点
四、土壤中重金属和氟元素浸提量质量综合评价
第七章 酸雨对污染元素生物有效量的影响
第一节 酸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酸雨淋滤对土壤pH值及电导率的影响
二、酸雨淋滤过程元素活化迁移特征
三、酸雨对土壤中元素存在形式的影响
四、酸雨沉降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活动性讨论
第二节 极端酸雨条件元素生物有效量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生态环境流量流向评价方法及其在西藏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D]. 李远华.吉林大学2008
- [2].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 胡卫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 [3].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生态建设研究[D]. 陈宏观.南京林业大学2012
- [4].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 赵宏林.东华大学2008
- [5].基于RS、GIS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熵研究[D]. 武锋强.成都理工大学2016
- [6].重庆市渝北区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环境响应[D]. 杨德生.成都理工大学2011
- [7].煤矿开采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生态补偿费研究[D]. 潘仁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相关论文
- [1].贵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D]. 王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 [2].吉林西部草原生态环境评价及其专家系统研究[D]. 李月芬.吉林大学2004
- [3].土壤环境中As、Cd、Hg、Pb地球化学背景及通量研究[D]. 刘爱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4].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 郭平.吉林大学2005
- [5].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D]. 肖桂义.吉林大学2005
- [6].安徽铜陵矿区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 张鑫.合肥工业大学2005
标签:土壤重金属污染论文; 化学形态论文; 铀当量论文; 污染危害预测评价论文; 有效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