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逐渐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单一的国有经济体制被一个多元化的,富有活力的经济格局所取代。我国的民营经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其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从80年代中期“不宣传、不鼓励、也不急于取缔”到1992年十四大“计划经济有益的必要补充”到1997年十五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现在“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人们对其看法也从歧视到不可小视再到高度重视的认同。这个认识的改变既是我国领导者不断坚持创新,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结果,更是民营企业自身不断坚持创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结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从当初在我国经济中的可有可无到现在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截止200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在我国GDP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55%上升到65%。民营经济投资总量由2000年的1380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319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9.1%,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的增长水平。从民营工业发展来看,“十五”期间,民营工业资产总值年均增长29.2%,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值高15.4个百分点,而且民营工业资产总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13.1%,提高到了2005年的24.6%。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吸纳了劳动力增量和存量转移的绝大部分。在二、三产业中,民营经济占就业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77.5%增加到2005年的84.1%,提高6.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65%左右增至2005年的75%以上,提高约10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税收增速快于全国税收平均增长速度。2005年税收收入为2715.9亿元,是2000年的6.5倍。从税收总量看,目前民营经济税收比重已经超过国有经济。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70%—80%。正是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就业,税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增长服务就变的十分重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初期是劳动力丰富而资本严重缺乏,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提高,即资本在要素禀赋结构中的相对提高,资本变的相对丰富而便宜,劳动力变的相对稀缺而昂贵,以往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为主的民营企业以很难适应新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民营企业经过初期的发展之后,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自身追求和强烈愿望,这种内外环境的变化也使对我国民营企业改革路径的探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