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控制条件下,利用环境要素中的土著微生物或人为引入对某种污染物具有降解功能的特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污染物质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费用低廉,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磷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人工湖水作为研究对象,从磷污染水体中的底泥中分离、筛选出对水体中磷研究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降解性能和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用富集培养法,从磷污染水体的底泥中分离、筛选出4株长势良好,对水体中磷具有降解功能的菌株,其中1株细菌B,3株真菌F1、F2、F3。2、温度和pH对修复菌的生长和活性产生影响。B1和F1的最适pH值为4.5,适生长温度为28℃;F2、F3生长最佳pH值为8,适生长温度为28℃。在此pH和温度范围内,供试菌株对水体中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性能。温度低于22℃,高于35℃时,修复菌生长速率减慢或几乎不生长。3、各供试菌对氧气的需求量和耐受量不同。随着气体体积的减少,修复菌F2、F3的活性降低,生长缓慢,吸磷能力降低,说明F2、F3属于好氧菌;修复菌B1、F1的活性也相对降低,生长缓慢,吸磷量减少小,说明B1、F1属于兼性厌氧菌。4、水体中存在的铬和砷对供试菌株的生长量和降解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Cr6+浓度增加到地表水标准的250倍时,B1、F2、F3的吸磷量明显受到抑止,F1在100倍和250倍时差异不显著;As浓度增加到地表水标准的250倍时,B1,F1、F3差异不显著。供试菌中以F1对铬和砷的耐受力最强,受重金属影响最不显著。5、试验条件下,水体中磷的消失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模式Ct=Coe-kt,拟合曲线的相关指数r2在0.894~0.977之间。表观活化能从25.9kJ/mol降低到10.32kJ/mol。6、将修复菌应用于吉林农业大学人工湖水中,根据微生物生长曲线确定培养周期,细菌培养2天,真菌培养6天,测定P、COD、BOD5,实验表明:湖水中磷的消失率最高达到87.9%,BOD降低了39%,COD降低了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