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人体创伤、炎症、烧伤、外科或自发的一种过度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的临床问题,包括:影响外观、瘢痕组织严重的瘙痒、疼痛、感觉异常、睡眠质量下降、关节部位的瘢痕挛缩造成该关节的运动受限、外观上的影响还可能给许多患者造成心理上的障碍等,这些最终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整形外科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瘢痕防治问题,而目前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缺乏有效防治病理性瘢痕的方法,深入研究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对病理性瘢痕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化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研究提示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与创伤组织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细胞因子数量及构成改变有关。由于在创伤修复及瘢痕形成过程中,多种细胞及生物活性物质相互作用,单一细胞及其亚群在创伤修复及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其中巨噬细胞参与了创伤修复及瘢痕形成的全过程,激活的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一系列的生物活性物质调节着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及血管形成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因此,深入研究巨噬细胞在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对进一步揭示创伤修复及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观察研究早期全身清除单核/巨噬细胞对兔耳创面愈合及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探讨巨噬细胞在创伤修复及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兔耳耳缘静脉注射Cl2MDP-Lip方法全身清除单核/巨噬细胞。实验分为两组:①实验组(5只),在制作兔耳腹侧创面前1天及术后第1天静脉注射Cl2MDP-Lip原液(2.5ml/kg);②对照组(5只),同上述实验组时间点静脉注射0.1M PBS(2.5ml/kg)。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28天、第56天及第84天切取创面瘢痕组织,将兔耳创面或增生性瘢痕组织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另一份置于RNA保存液(RNAlater)-80°C冰箱保存供后续研究用。观察兔耳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并对两组标本进行组织切片,检测分析创面瘢痕组织增生程度、瘢痕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及PCNA表达的情况。结果1.创面从术后第1天即开始有血痂覆盖,所有创面均未见明显感染征象,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最终均能愈合,但实验组创面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短(P<0.05)。2.术后第28天瘢痕组织中瘢痕增生指数达最大,而将两组各时间段瘢痕增生指数分别比较时,其中术后第28天及术后第56天实验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7天,创面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最多,术后第14天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减少,术后第28天偶可见少量巨噬细胞,术后第7天及术后第14天两个时间点对照组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均较实验组多(P<0.01)。4.术后第7天两组创面组织PCNA表达量最高,以后逐渐减弱。在术后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创面组织中PCNA表达均较对照组要强(P<0.05)。结论早期清除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强了创面细胞的增殖,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也促进了瘢痕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