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域以太网的UNI接口技术
郑翔洲,赵攀
(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作者简介:郑翔洲,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赵攀,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摘要:本文总结了MEN用户网络接口的特点,并对UNI参考点和UNI参考模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域以太网;用户网络接口;UNI
1MEF简介
电信级以太网主要承载两大类业务:一类是面向公众用户的多业务承载。另一类是企业用户的专线/VPN业务承载。电信级以太网在这种类型业务的承载中,通常是横跨城域范围,提供灵活的、具备完备流量规范的专线和VPN业务。
MEF(城域以太网论坛)是一个在全球专注于加速以太网技术用于城域网的国际非赢利组织,成员是来自各国的运营商、企业和设备提供商。MEF成立的宗旨就是建立一个结合了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终端用户的关于以太网业务定义、技术标准制定和互操作性实施的联盟,致力于提高以太网业务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各厂商设备的互通,同时提高以太网的故障隔离、操作、QoS及流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MEF提出了独立于各种技术的城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和用户网络接口(UNI)参考点。而本文将着重讨论用户网络接口(UNI)。
2MEN的网络参考模型
MEN网络参考模型主要包括两个功能元件:用户/客户边缘设备和公共MEN的传输架构。两个功能元件之间的接口称为UNI参考点。MEN基础网络设施通常由运营商维护,主要由PE和P设备组成,PE之间构建的是一个二层的逻辑管道,即EVC(以太网虚连接)。
网络接口(UNI)用于划分公共MEN和专业客户网络。它是服务提供端与客户端的一个分界点。在MEN服务使用者以及MEN服务提供者之间,UNI提供了一个参考点。
在物理上,UNI通过双向的以太网业务层(ETH)来实现。该以太网业务层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数据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以便在操作、管理、维护以及服务等方面能清晰地划分出两种不同的网络区域。
3UNI参考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故障隔离、信令、统计、操作、QoS及流量管理等方面的问题,MEF提出了UNI参考点。它是MEN用户同MEN服务提供商之间交互的参考点,描述了用户与服务提供商之间接口的不同方面。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数据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这些平面通过不同的功能组件来实现。
一般地,UNI参考点总是位于用户端,即用户网络与服务提供商网络的连接处。
根据UNI使用功能上的不同,UNI可以分为客户端功能(命名为UNI-C),以及MEN功能(命名为UNI-N)。UNI-N功能的实现由服务提供商负责,例如,从服务提供端到UNI参考点的所有功能。UNI-C功能的实现由客户端负责,例如,从客户端到UNI参考点的所有功能。
UNI-C与UNI参考点之间通常是由802.3物理层相互连接的。用于完成服务提供端UNI功能的UNI-N功能组件通过一个访问网络来分发。位于访问网络与服务提供设备之间的参考点叫做服务点界面(SNI)。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访问网络是一个802.3物理层,而且UNI-N以及UNI-C都通过802.3物理层连接到UNI参考点,那么,UNI参考点与SNI参考点便是重合的。
4UNI参考模型
UNI参考模型包括三种,UNI数据平面、UNI控制平面和UNI管理平面。
4.1UNI数据平面
UNI数据平面定义了信息通过UNI参考点的传送方法。数据平面实现用户数据的传输,UNI数据平面中包括传送不同用户服务帧流通过UNI参考点的机制,其中,服务帧流包括有用户数据、控制流和管理流。通过以太网UNI的数据流基本上为802.3帧。
UNI数据平面包含了对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定义。其中,物理层以IEEE802.3物理层为基础。
因此数据平面主要完成以太网帧的传输、标记、流量管理等功能。
4.2UNI控制平面
为了用户能使用以太网服务,就需要在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之间有通讯机制。而UNI控制平面定义了这种通讯机制。
UNI控制平面定义了为了使用UNI数据平面,用户与服务提供商之间应该如何通信。并列出了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之间存在哪些服务,并且定义了这些服务的特征。其明确地规定了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之间如何使用UNI数据平面。用户遵守以太网服务规范,MEN服务提供商承担提供以太网服务的责任。
4.3、UNI管理平面
UNI管理平面用于配置及监控UNI数据平面和UNI控制平面的操作。主要实现配置和QoS管理、保护和恢复以及OAM等功能。对于UNI数据平台来说,管理平台提供了服务以及管理措施。对于控制平面来说,管理平面控制其如何进行操作。
5、结束语
以太网是承载IP业务最好的一种技术,并且近年来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巨大的以太网接口,因此以太网也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基础数据专线技术。
在以太网服务中,点到点与点到多的服务的实现都是在UNI上实现的。UNI宽带城域网服务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国权,胡捷.城域以太网标准的最新进展[M]
[2]汪成义,陈莹.城域以太网分层网络模型及若干问题的思考[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