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例真菌性食管炎分析

118例真菌性食管炎分析

郑庆芬(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453000)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219-01

【关键词】食管炎,真菌感染

曾认为真菌性食管炎比较少见,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滥用、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销量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免疫缺陷病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其发病明显增多,尤其是医源性的真菌性食管炎应倍加关注,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诊断118例真菌性食管炎,现就其可能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其治疗分析如下:

1病例资料

1.1一般资料:118例中86例经电子胃镜+细菌学检测确诊,24例经胃引流液细菌学检测诊断,其中男性78例,女性40例;年龄20-88岁,中位年龄56岁。病例来源门诊38例;急诊及神经科26例;消化科病房24例;血液科16例;ICU病房8例;结核病区3例;肾病风湿科6例;胸外科1例。

1.2原发疾病:造血系统疾病28例;糖尿病26例;肾病综合征2例;风湿性疾病12例;脑中风12例;食管术后1例;免疫缺陷病3例;胃肠慢性炎性疾病13例;

1.3临床表现:118例中40例(33.9%)仅局限于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例,吞咽疼痛43例(35.8%);异物感及吞咽不畅31例(25.8%);呕血、黑便24例;纳差12例(10%);上腹部疼痛12例;恶心、呕吐7例(5.8%);反酸、嗳气7例(5.8%)。78(66.10%)例合并有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疲乏、贫血等。

1.4病原学检测:118例中82例作了细菌培养及菌落鉴定,所有病例均为念珠菌属感染,其中白色念珠菌46例(56.10%);光滑念珠菌15例(18.30%);近平滑念珠菌10例(12.19%);热带念珠菌8例(9.76%);克柔念珠菌2例(2.44%);其它念珠菌1例(2.22%)。

治疗方法:做出明确诊断后,所有病例均暂时停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给予口服氟康唑或制霉菌素及对症处理。

2结果

120例患者在经治疗1周后症状均缓解,且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2周后复查胃镜显示88例显效(73.3%)内镜下食管粘膜正常;25例有效(20.8%),轻度充血;7例无效(5.8%)刷片仍有菌丝及孢子,可见食管粘膜斑片及斑点样改变。

3讨论

真菌性食管炎是指食管感染真菌所致的炎症,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引起食管粘膜真菌感染的因素很多[1],该病临床上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疼痛、咽异物感、吞咽不畅、纳差、恶心、呕吐、吞咽疼痛、烧心等。且症状持续时间不定。

目前,胃镜检查是确诊真菌性食管炎的主要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内窥镜下真菌性食管炎表现为:散在或成簇的白色颗粒状略隆起的伪膜粘附;斑片状的白色粉末状的伪膜粘附;弥漫分布的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伪膜粘附。进行刷检细胞涂片或活检,涂片经染色后在普通光镜可观察到真菌孢子和菌丝[2]。

一经诊断明确,真菌性食管炎的治疗首要的即是一定要积极去除疾病的诱因和治疗基础疾病,在此基础上口服抗真菌药及对症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损伤,所以宜在饭后给药,疗程不超过1周。

总之,本研究显示,真菌性食管炎一般均有明确的诱因,胃镜下下细胞涂片或配合病理检查时目前该病诊断较可靠的标准,在去除诱因的基础上,给予抗真菌药物及对症治疗,该病的预后一般较好。

参考文献

[1]卢建平.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3):344-346.

[2]李龙霞,侯春风,赵迎春.胃镜诊断真菌性食管炎68例分析,临床荟萃,2002,17(1):14-15.

标签:;  ;  ;  

118例真菌性食管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