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自Berle and Means(1932)提出现代企业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经典命题之后,管理层股权激励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企业发展和公司治理中一个焦点问题。管理层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长期性激励。它是着眼于未来,把经营者的可能收益和他对公司未来成绩的贡献联系起来,是协调股东和经理人员根本利益的办法。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发人力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代理人风险”。本文在对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依据及其实践效应进行讨论和剖析的基础上展开,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管理层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应用中产生的实际效应,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找出可能影响股权激励效应的深层次原因。在实证分析过程中,以我国2002年—2007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分界线划分为股改前与股改后两个阶段,采用统计分析和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样本回归T值检验法以及进行相关性检验,在控制了企业特征等因素影响的作用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两个阶段的研究结果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对于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在各自阶段分别给予了解释,最后,针对制约我国股权激励效应发挥的根本性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1.2.1 国外有关股权激励进行的实证研究综述1.2.2 国内学者针对股权激励所做的实证研究综述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 研究目的1.3.2 研究意义1.4 研究方法2 管理层股权激励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1 管理层股权激励相关概念2.2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2.2.1 人力资本理论2.2.2 委托—代理理论3 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践演进3.1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情况及股权激励分析3.2 股权分置改革3.3 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激励情况分析4 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间的实证研究4.1 研究思路与方法4.2 股权分置改革前管理层股权激励效果实证研究4.2.1 研究设计4.2.1.1 样本的选取4.2.1.2 变量的设定4.2.2 样本描述性统计及分析4.2.3 研究变量的相关性检验4.2.4 建立假设与模型构建4.2.5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4.2.6 小结4.3 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股权激励效果实证研究4.3.1 研究设计4.3.1.1 样本的选取4.3.1.2 变量设定4.3.2 样本描述性统计及分析4.3.3 相关性检验4.3.4 重要结论及分析4.3.4.1 实证分析结果4.3.4.2 原因解读4.3.4.3 结果评价5 研究结论与建议5.1 研究结论5.2 启示与建议5.3 本文主要贡献及不足5.3.1 主要贡献5.3.2 不足之处参考文献个人简介导师简介发表论文目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股权激励论文; 上市公司论文; 企业绩效论文; 净资产收益率论文;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