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欣河北省无极县城关镇东关学校05246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下面我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本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领。这种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别的本领。课标还提出“逐步教育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本领。这种各方面的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阅读本领,理解本领是独立阅读本领的基础和核心。
三、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阅读非常重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如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见到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所想。有的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同学们听着伙伴们的回答都把猜测的目光投向我。面对个个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我因势利导:“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当学生第一次读完课文,没有找出明显的答案时,学习兴趣有些低落,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面对这个易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很快地找出了答案。我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组内交流之后在班级汇报。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四、以学生为本,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五、加强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的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总之,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