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非受事宾语与韩国语目的语比较研究

汉语的非受事宾语与韩国语目的语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是对汉语非受事宾语,特别是对施事宾语的语义范畴的研究。本文基于格语法,采用论元(内容论元与结构论元)投射理论和广义及物性理论,通过汉语宾语与韩国语目的语的跨语言比较,对非受事宾语的语义特点和句法优先顺序进行描写和解释。本文认为韩国语表层宾语是底层结构论元直接投射生成的,而汉语的受事宾语是底层结构论元直接投射而成的,而非受事宾语是由深层结构中的不同的内容论元在投射到表层结构时,优先在宾语位置获得了题元角色而生成的。由此造成了非受事宾语的语义多样性。内容论元投射成为非受事宾语的优先顺序是由句法环境的及物性高低和内容论元的个别性高低共同决定的。通过比较发现,及物性高的句法环境中的非受事宾语投射的优先顺序(即优先充任宾语的顺序)是:对象>处所>系事>工具>感事>施事;而及物性低的句法环境中的非受事宾语投射的优先顺序是:目的>施事>材料>工具>时间。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汉语的主宾语区分问题和宾语的定义及其语义范畴的研究综述。首先综述了语法学家对汉语句法成分分析问题的研究,以及对汉语宾语的定义和语义范畴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然后着重说明了语言学家对汉语宾语语义分类的看法和分歧所在。第二章是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仔细探讨现代汉语宾语的定义范畴。通过跟英语和韩国语的比较,说明汉语宾语的形式特点及其分析难点。我们依据格语法,认为宾语的语义在深层结构中具有语言共性。第三章对于非受事宾语的语义类型以及内容论元与结构论元投射的优先顺序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汉语名词语义格及跟动核联系的语义成分,基于这些语义角色分类系统,把汉语宾语的语义分为主事、客事、与事、补事、凭事、因事、境事等7类进行考察。并采用内容论元与结构论元的投射原理来说明现代汉语非受事宾语的语义角色多样性的原因和投射顺序:及物性高时论元投射为非受事宾语的优先顺序(即优先充任宾语的顺序)是:对象>处所>系事>工具>感事>施事;而及物性低时论元投射为非受事宾语的优先顺序是:目的>施事>材料>工具>时间。第四章围绕非受事宾语中用法比较特殊的施事宾语问题进行语义和结构特点分析。施事宾语在句法上表现为两类,即直接施事宾语与间接施事宾语。这一章主要确立施事宾语句的语义范畴。依据动词的及物性以及动词与施事宾语的直接性(自主性)语义关系进行分类描写和解释。第五章通过汉韩对比研究两种语言的宾语语义和形式的不平衡现象。先简要概括了格语法和韩国语中格的表现形式,通过汉韩直译对比两种语言的宾语形式和结构语义,揭示语言之间的语义结构类型的共性和表层形式上的不平衡性。结语概括本文内容与主要观点,并对全文加以总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汉语宾语问题研究综述
  • 1.1 主宾语区分问题研究综述
  • 1.2 宾语的定义及范畴的研究综述
  • 1.3 宾语分类的研究综述
  • 第二章.宾语的定义问题
  • 2.1 宾语的形式
  • 2.1.1 英语与韩国语的宾语形式特点
  • 2.1.2 汉语的宾语形式特点
  • 2.2 宾语的语义
  • 第三章.非受事宾语的语义类型与解释
  • 3.1 名词的语义角色
  • 3.2 名词语义角色在宾语位置上的表现
  • 3.2.1 主事
  • 3.2.2 客事
  • 3.2.3 与事
  • 3.2.4 补事
  • 3.2.5 凭事
  • 3.2.6 因事
  • 3.2.7 境事
  • 3.3 非受事宾语的语义解释
  • 3.3.1 内容论元与结构论元的投射原理
  • 3.3.2 内容论元与汉语宾语
  • 3.3.3 名词性成分的及物性特征与汉语非受事宾语
  • 3.4 小结
  • 第四章.施事宾语的形式和语义的研究
  • 4.1 施事宾语句在句法上的表现
  • 4.1.1 直接施事宾语
  • 4.1.2 间接施事宾语
  • 4.2 施事宾语句的结构类型和特点
  • 4.2.1 不及物动词施事宾语句及特点
  • 4.2.1.1 N1(处所、时间)+V+N2(施事)
  • 4.2.1.2 N1(工具)+V+N2(施事)
  • 4.2.1.3 N1(非意志施事)+V+N2(施事)
  • 4.2.1.4 V+N2(施事)
  • 4.2.2 及物动词施事宾语句的特点
  • 4.2.3 施事宾语句的动词特点
  • 第五章.汉语的施事宾语与韩国语的目的语比较
  • 5.1 韩国语的句法特点
  • 5.1.1 格语法和韩国语的语法特点
  • 5.1.2 韩国语的格助词简介
  • 5.2 汉韩翻译中汉语施事宾语的表现情况
  • 5.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只有……才”句宾语焦点的句法分析[J]. 外语与翻译 2019(04)
    • [2].汉语宾语与英译策略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07)
    • [3].代体宾语生成的形式理据[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4].动结式的宾语前置状况的分析[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 [5].从视点平行移动看“V+宾语+了”结构的时体特征[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6].《论语》宾语前置结构“O之V”及相关问题探析[J]. 殷都学刊 2017(03)
    • [7].论古汉语中宾语前置句的分类及形成原因[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9)
    • [8].《诗经》宾语前置和韵读的关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9].目的宾语的鉴定模式及其典型性[J]. 语言研究 2015(02)
    • [10].被字句隶属性宾语的位移及其制约[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7)
    • [11].解密英语宾语补足语[J]. 疯狂英语(爱英语) 2019(02)
    • [12].浅谈同源宾语[J]. 英语知识 2012(08)
    • [13].同源宾语小议[J]. 英语知识 2010(02)
    • [14].试论汉语宾语位置上的主谓短语[J]. 成功(教育) 2008(01)
    • [15].浅议“双宾语”和“双层宾语”[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12)
    • [16].议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J]. 语文学刊 2010(01)
    • [17].汉语和英语动词的宾语省略比较[J]. 励耘语言学刊 2017(02)
    • [18].英语语法之宾语补足语[J]. 新课程(中学) 2016(05)
    • [19].宾语补足语概要[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15(03)
    • [20].宾语补足语的用法总结及其高考考点分析[J]. 校园英语 2014(20)
    • [21].《荀子》形容词带宾语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3(13)
    • [22].宾语补足语的用法[J]. 中学英语之友(初三版) 2009(02)
    • [23].浅谈《论语》中的宾语前置句[J]. 青年文学家 2009(03)
    • [24].基本范畴理论下英语同源宾语省略的诠释[J]. 青年文学家 2009(04)
    • [25].略谈“宾语前置”和“宾语提前”[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04)
    • [26].同源宾语浅议[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0(08)
    • [27].宾语前置句的辨析与翻译[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 2010(12)
    • [28].形式宾语与高考题[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02)
    • [29].浅谈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句[J]. 语文天地 2011(09)
    • [30].盘点宾语补足语[J]. 中学英语园地(八、九年级适用) 2011(Z1)

    标签:;  ;  ;  ;  ;  ;  

    汉语的非受事宾语与韩国语目的语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