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锦绣川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锦绣川流域,农村面源污染,HSPF模型,最佳管理措施
锦绣川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帅[1](2019)在《锦绣川流域农村面源污染负荷模拟及最佳管理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由面源污染引起的区域水环境污染问题已变成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热点之一。农村面源污染由于自身特点,在治理、预防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最佳管理措施(BMPs)结合非工程性措施及工程性措施,已成为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最有效的方法。锦绣川流域作为济南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之一,目前流域内由农田化肥的施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因素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因此,系统研究该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及其防治对于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实现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锦绣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评价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构建HSPF水文模型对研究区的径流量、总氮、总磷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农村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情景分析法研究措施情景下的削减效果及费用-效益,筛选流域的最佳管理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对流域内16个采样断面的水质进行检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总氮总磷浓度在研究期(3-9月份)先增加后减少,7月份最高,后随河道流量增加,浓度明显降低;各支流沿水流方向总氮总磷浓度增加;锦绣川流域水质评价结果均为V类水,水质较差。(2)构建锦绣川流域HSPF水文模型并进行参数率定、模型检验,得出:径流量总相对误差为23.88%,纳什效率系数为0.971;总氮相对误差16.92%,纳什效率系数为0.722;总磷相对误差为28.44%,纳什效率系数为0.702。模拟结果显示HSPF模型符合对模拟精度的要求,该模型对于研究区有较好的适用性。(3)锦绣川流域农村面源污染负荷的核算结果显示,总氮负荷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产生与径流量紧密相关,模拟期内面源污染负荷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大,夏季多于冬季。径流量与降水量成正比,汛期降水量大约占全年总量的1/2以上,径流量占全年的40%左右,面源污染负荷约占全年的45%。从空间变化来看,流域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污染负荷总体上自上游至下游逐渐累积。(4)在各情景方案BMPs削减效果及费用-效益评估中得出:单个BMP对面源污染削减效果最优的是缓冲带,削减率是36.25%,人工湿地次之,削减率为25.53%,综合性工程措施削减效果好于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类措施;组合式BMPs情景下的面源污染削减率均高于组合中两种BMPs削减率之和,2014-2016年各情景方案下面源污染削减率均值达30%以上,削减效果最佳的为退耕还林+缓冲带方案,削减率为46.73%。费用效益值最高的为人工湿地,其次为缓冲带,总体上,拦截措施的费用效益值高于源头控制措施,但拦截措施的建设、维护成本都较高。(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12)
丛鑫,孔珂,王金童,徐征和,李伟[2](2017)在《基于SWAT模型的锦绣川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济南锦绣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着的问题,保护济南泉水的重要补给区,研究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构建建立SWAT模型所需的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以及2006—2012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库,利用SWAT模型模拟流域径流过程并率定模型参数;通过遥感影像分析1988、1996、2002、2009、2014年夏季的系列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利用率定后的模型模拟降水条件相同而下垫面条件不同时的流域径流过程,定性评价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研究区的径流过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土地利用变化会引起流域年径流总量与年内流量过程的变化,1988—2002年及2002—2014年流域地表径流分别增加了0.92%、0.66%;水体、道路、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与草地面积减少是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张升东[3](2013)在《基于环境同位素的锦绣川流域水循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对水资源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关注。本文选取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锦绣川流域进行水循环规律的研究。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采集锦绣川流域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和河流水体样品数据,利用同位素标记不同水体的方法,对流域内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研究区内大气降水、河流、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转化关系及转换比例,以期为研究区内建立生态水文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技术支撑。(1)大气降水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研究锦绣川流域内大气降水中环境同位素氢氧的特征,确定大气降水中同位素的值随时间、温度、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同位素值随季节变化的整体规律为夏季偏高、冬季偏低,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呈负相关系;进行降水云团同位素的标记,确定锦绣川流域内在季节尺度上受不同降水气团的控制机制。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来研究大气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具有优越性,且研究成果可与传统的研究方法进行比对。(2)通过研究锦绣川流域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关系,确定该流域内的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16δ~(18)O+4.35‰,R~2=0.92,对于研究大气降水在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变化规律及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内陆地区的水循环显得尤为重要。(3)通过研究锦绣川流域内不同水体氘盈余(d)的分布规律,可知,大气降水d值的变化规律为夏季较小,低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截距的10‰;冬季较大,d值高于全球大气降水线的截距。这主要是由于流域夏季和冬季受不同降水气团的影响:夏季主要由来自海洋的变性暖湿气流控制,d值逐渐减小;冬季由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d值逐渐增加。河水、土壤水和泉水d值变化规律较小,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且季节差异不明显,表明河水、土壤水、地下水的补给源差异较小。通过分析不同水体氘盈余值差别的原因,确定锦绣川流域内不同水体的补给来源,对于探查流域内水循环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即不同水体中同位素组分不同,并结合同位素混合比公式,确定锦绣川流域内大气降水转化为河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比率分别为43.76%、21.91%、6.84%,其余27.49%的大气降水受蒸发和植物截留的影响而损耗掉。地下水转化为河水的比率是28.75%,河水蒸发返回大气水的比率为29%,初步确定锦绣川流域水循环过程中不同水体的转化关系及转化率。同时利用工业盐示踪技术,验证流域内水循环过程中大气降水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转化关系这一环节,结果表明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的水循环过程符合客观实际。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流域水循环过程,为研究区内建立生态水文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3-06-01)
王立红,陈娟,张慧[4](2011)在《济南市锦绣川流域景观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景观类型的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建立的水文模型,对在假设的不同景观类型情景下的研究区水文过程趋势进行了预测模拟。假设了5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设置为5种不同的情景,结果表明:随着森林和草地的数量的减少,研究区域的地表径流量将有增大的趋势;流域草地和林地具有消减洪峰,涵养水源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1年08期)
陈娟[5](2008)在《济南市南部山区锦绣川流域景观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济南市以“泉城”着称,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市泉域地下水的补给区,其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济南市泉群的形成和地下水的循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补充泉域地下水、提高全市生态质量和确保市区饮水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合理的景观格局造成的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削弱了研究区景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研究景观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水文生态效应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在汲取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水文生态学为理论基础,采用RS和GIS技术,并结合当前较为先进和完善的流域管理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模型对济南市南部山区锦绣川流域进行了5年水文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通过采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锦绣川流域的气候、水文、土壤、土地利用等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数据,应用SWAT模型,对锦绣川流域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SWAT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锦绣川流域的产水量。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研究区空间数据库的构建在实地踏勘、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以RS与GIS技术为支持,构建研究区河川径流的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数字高程图、土地利用图与土壤类型图。(2)研究区属性数据库的构建研究区的属性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属性数据、土壤的物理化学属性数据、植被覆盖参数以及气象数据等。(3)研究区径流模拟及其结果分析对实测降雨、径流数据进行分析,再将模型建立的降雨与径流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为生态规划作科学指导。以锦绣川流域5年降雨与径流实测资料为基础,对其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径流除了与研究区域的地质结构、地形坡度、土壤厚度有关系以外,还与降雨强度、降雨量、地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情况有直接的关系。该研究对降雨——径流水文过程进行了分析,为模型建立和验证提供了物理依据。(4)研究区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采用自动化方法对模型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研究区最敏感的影响参数,为特征参数的推广及可调方案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调整模拟参数、初始和边界条件以及限制条件的过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使得模拟值与实测值相接近,减少误差。模型参数率定后,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相应的检验工作,以提高研究的精度。(5)不同景观类型的河川径流模拟本文对不同景观类型的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建立的水文模型,对在假设的不同景观类型情景下的研究区水文过程趋势进行了预测模拟。本文假设了5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设置为5种不同的情景:情景1为林地和草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情景2为林地、疏林地和草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情景3为研究区现有土地利用情况,情景4为裸岩、疏林地和草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情景5为裸岩为主的,少量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其中5种情景类型中的水域量始终保持不变。结果表明:随着森林和草地的数量的减少,研究区域的地表径流量将有增大的趋势。流域草地和林地具有消减洪峰,涵养水源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5-30)
杨晓平,王立红[6](2004)在《济南市锦绣川流域生态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锦绣川流域是济南市南部山区典型的小流域之一,流域内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质恶化、景观破坏以及其它用地对河道、库区的侵占;针对流域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环境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04年02期)
锦绣川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济南锦绣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着的问题,保护济南泉水的重要补给区,研究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构建建立SWAT模型所需的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以及2006—2012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库,利用SWAT模型模拟流域径流过程并率定模型参数;通过遥感影像分析1988、1996、2002、2009、2014年夏季的系列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利用率定后的模型模拟降水条件相同而下垫面条件不同时的流域径流过程,定性评价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研究区的径流过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土地利用变化会引起流域年径流总量与年内流量过程的变化,1988—2002年及2002—2014年流域地表径流分别增加了0.92%、0.66%;水体、道路、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与草地面积减少是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锦绣川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成帅.锦绣川流域农村面源污染负荷模拟及最佳管理措施研究[D].济南大学.2019
[2].丛鑫,孔珂,王金童,徐征和,李伟.基于SWAT模型的锦绣川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张升东.基于环境同位素的锦绣川流域水循环规律研究[D].济南大学.2013
[4].王立红,陈娟,张慧.济南市锦绣川流域景观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J].绿色科技.2011
[5].陈娟.济南市南部山区锦绣川流域景观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杨晓平,王立红.济南市锦绣川流域生态环境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