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观形成之历史过程及其文学实践

物色观形成之历史过程及其文学实践

论文摘要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归纳当时描写自然山水的文学经验,并探讨了外在自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以“物色观”来概括中古玄学与佛学交融而形成的“心”“物”关系。本文注重把握中古对于“外在世界”和“自我”哲学思考的思想线索,揭示“物色观”形成原因及过程,并进而分析谢灵运“山水”的出现及其美学特征。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总结和中间三章。绪论包括本文的理论基础及整体构思、论文题目的阐释、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第一章分别对《诗经》、先秦诸子、屈赋、汉代文学进行考察,以分析先秦两汉文学中体现的自然意识和自我认知,并将此作为与中古思想、文学进行比较的基础。第二章“魏晋文学——从抒情到感悟”,首先从现象上把握魏晋文学从抒情向感悟发展的过程,以陆机为肇端分析其文学思想中体现出的从“感物”向“感悟”的转折;然后就魏晋玄学从王弼到郭象的发展揭示魏晋文学变化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对具体文学作品内在思路的解析,以把握其中“心物关系”的变化。由本章而揭示出“自然物象”在魏晋文学中因为“时间”这一因素而如何成为关注的对象,并进而在魏晋玄学中定型为“观化”的对象。第三章“玄学与佛教的融合与‘山水诗’的艺术实践”,分为五节,首先对安世高译经之“五阴”说与荀子“缘天官”之词汇进行对比考察,以此把握佛教初传时佛学对中国思想的改造和渗透;第二节以支遁为核心从现象上揭示东晋时佛学进入中国思想的历史契机;第三节从僧肇对“六家七宗”的批判及慧远的佛学理论分析玄佛交融的内在理路及其思想结成;第四节把握谢灵运山水诗中包含的因玄佛交融而形成的“物色山水”之美学特征;最后一节则通过对“色”字诸义的语源学考察,分析佛教译经如何通过概念而渗入到思想的层面,进而文人又对之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形成南朝诗歌中“色空”关照下的美学特征。最后一部分总和各章的观点作贯通的分析,并寻求与当时若干文学理论的互证。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s
  • 绪论
  • 第一节 本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 第二节 释题
  • 第一章 作为比较的先秦两汉艺术观念与艺术实践
  • 第一节 诗经:比兴的自然
  • 第二节 诸子对源头的探求
  • 第三节 楚辞:游走的抒情
  • 第四节 汉代的征服之心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二章 魏晋文学——从抒情到感悟
  • 第一节 汉末古诗:抒情之肇端
  • 第二节 魏晋诗歌的流变
  • 一 时间主题的延续和演变
  • 二 主体从抒情到玄思
  • 三 感物交融向“悟”的过渡
  • 第三节 玄学命题——以人与物的存在关系为核心的思辨
  • 一 王弼之“无”
  • 二 郭象之“化”
  • 第四节 从玄学思潮分析魏晋文学之变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三章 玄学与佛教的融合与“山水诗”艺术实践
  • 第一节 佛教理论的最初渗透
  • 第二节 佛教理论深入探讨的契机和背景
  • 第三节 玄学与佛学的交融
  • 第四节 物色山水
  • 第五节 从“色”字义变迁看“色空观”对诗歌的影响
  • 总结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魏晋文学自觉说”的再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2)
    • [2].汉末“大疫”与建安文学疾疫书写及魏晋文学走向[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0(02)
    • [3].神话与魏晋诗歌[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01)
    • [4].论柏拉图审美视野与魏晋文学范式的相通性[J]. 美与时代(下) 2016(11)
    • [5].健忘症[J]. 厦门文学 2016(12)
    • [6].魏晋风度背后的自由与学殖——评顾农先生的《谈非常谈》[J].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6(02)
    • [7].当下魏晋诗赋的研究现状及价值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27)
    • [8].忽视自觉概念与误用中西比较——“魏晋文学自觉说”再反思[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9].魏晋文学自然审美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评《大学语文(第三版)》[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07)
    • [10].柏拉图审美技艺化和魏晋文学的印合[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8)
    • [11].于以表情,爰著斯诗——“魏晋文学自觉说”与“抒情传统说”平议[J]. 中国诗歌研究 2010(00)
    • [12].论章太炎的魏晋文学思想[J]. 沧桑 2013(02)
    • [13].从文学批评角度审视“魏晋文学自觉”的价值[J]. 名作欣赏 2012(08)
    • [14].试论“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不可靠性[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6)
    • [15].略论鲁迅魏晋文学论著的贡献及影响[J]. 中文自学指导 2009(02)
    • [16].魏晋文学史的原生态视角——以《世说新语》与魏晋文学的关联性研究为例[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7].《世说新语》研究与魏晋文学史的“原生态”视角[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8].“魏晋文学自觉论”的迷思[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9].观照魏晋文学 传播魏晋风流——评卫绍生《魏晋文学的多维观照》[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0].浅述魏晋文学中的自觉与反自觉[J]. 青年文学家 2020(08)
    • [21].浅析魏晋文学中的“悲”[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03)
    • [22].魏晋文学“高远”美的空间艺术营造[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1)
    • [23].有关“魏晋文学自觉说”之再商榷[J]. 文学教育(下) 2008(02)
    • [24].从楚辞到魏晋文学看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神女形象的第一次嬗变[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8)
    • [25].魏晋文学自觉之一证——对曹植作品序的考论[J]. 临沂大学学报 2011(02)
    • [26].著作局与魏晋文学[J]. 学术论坛 2012(01)
    • [27].论魏晋文学批评中的“悲美”意识[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9)
    • [28].魏晋文学的病症倾向及分析[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6)
    • [29].关于魏晋文学中的“啸傲”[J]. 铜仁学院学报 2018(08)
    • [30].《世说新语》研究与魏晋文学史的“原生态”视角[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标签:;  ;  ;  ;  ;  

    物色观形成之历史过程及其文学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