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瘘论文-唐德平,肖凤

胃造瘘论文-唐德平,肖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胃造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动神经元,胃造瘘术,护理

胃造瘘论文文献综述

唐德平,肖凤[1](2019)在《1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病因未明以侵害脊髓前角、桥延脑神经运动核及锥体束的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1])。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见症状:肌肉无力、萎缩,肌束震颤,肌张力增高,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指在内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造瘘管,通过管饲为各种原因引起吞咽困难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2])。PEG管道避免了长期留置胃管致鼻咽部不适,(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李琦[2](2019)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经皮胃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经皮胃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护理质量、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便秘发生率。结果护理前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护理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对比护理后影响不了、便秘发生率,P<0.05;护理效果对比,P<0.05。结论对患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显着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9期)

杨梦,肖瑛,涂芊茜,张文俊,王东[3](2019)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改善营养治疗超高龄营养不良病人压疮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病人,男,96岁,因"发热5 d"于2019年1月30日入院。该病人于2019年1月2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伴咳嗽、咳黄痰,痰液不易咳出,大便压力性失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 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1. 9%,降钙素原(PCT)为0. 48ng/m L,血红蛋白为108 g/L,总蛋白为66 g/L,白蛋白为32 g/L,前白蛋白为164 mg/L。床边胸片:右肺纹理增粗。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右肺底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左髋部2期压疮,破溃面积2. 5 cm×2. 5 cm,75%暗红色,25%黑色,伴血性渗出,无异味,无瘘道形(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叶琼瑄,杨玉彩,马小玲[4](2019)在《生活方式干预应用于胃造瘘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管道的护理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应用于胃造瘘术(PEG)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管道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PEG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营养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应用于胃造瘘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管道,可有效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晨旭[5](2019)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和空肠造瘘术对24例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皮内镜在胃和空肠造瘘术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7~2017年9月于某院实施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患者共24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患者17例,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PEJ)患者3例,同时行PEG与PEJ两种手术患者4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手术成功,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管饲养管留置时间平均为80d,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术后并发症少,属于需要营养支持与胃肠减压患者的首选干预方式。(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秋,王玉龙,方锐,李小萍,温贤达[6](2019)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运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研究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取鼻胃管喂养下进行吞咽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并进行洼田饮水、吞咽功能评分(SSA),观察治疗1个月时患者拔管情况,并发症情况,观察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BMI、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研究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BMI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S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中效果明显,改善营养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提高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09期)

童巧勤,舒建昌,黄雪仪[7](2019)在《PDCA循环护理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PEG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 10%,低于对照组的30. 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EG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叶露[8](2019)在《胃造瘘的应用及并发症护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胃造瘘的应用及护理对相关患者的营养支持与减少相关患者多种不良临床症状如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死亡等密切相关。本文就胃造瘘的适用范围,置管的方法,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胃造瘘护理提供参考。胃造瘘是一种有创的肠内营养方式,该方法是通过造口置管向胃内注入营养物质,通过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需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国内指南推荐,只要患者胃肠道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首选肠内营养。合理的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抑制炎性反应,防治肠道功能衰竭,改善预后[1]。相对胃肠外营养而言,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胃肠道黏膜和功能的完整性,并可以控制肠道细菌的移位,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2]。本文就胃造瘘的适用范围,置管的方法,常见并发症护理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胃造瘘并发症护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沈倩倩[9](2019)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在喂养障碍儿童中的应用分析及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肠内营养在儿科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儿科行PEG治疗的患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行PEG及PEG+空肠置管术(PEG—J)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STONGkid营养风险筛查,27例存在高度营养风险,3例存在中度营养风险,均需要进行营养干预,男16例,女14例,中位数年龄9.4月。对所有的入选患儿通过人体学测量,进行营养不良评价。对原发疾病进行分析,通过胃镜辅助,进行30例次的PEG及PEG—J置管。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PEG及PEG—J营养患儿的耐受性、不良反应,以及肠内营养治疗前后的营养学指标的改善情况(体重、每日摄入量、血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血红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结果:30例患儿治疗前进行30次营养评价,无营养不良4例,轻度营养不良4例,中度营养不良10例,重度营养不良12例。PEG及PEG—J置管共进行了30例次,原发疾病分类中15例因先天性口咽发育异常致喂养困难、呛咳、反复肺炎,7例因神经系统疾病致吞咽困难,另外8例因存在胃食管反流、食管气管瘘等消化道疾病。30例次均一次置管成功。手术相关并发症13例,主要为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气腹、空肠管移位等轻微并发症。30例次均进行了规范的肠内营养,28例耐受肠内营养,1例PEG出现吸入性肺炎,改置PEG-J置管,1例因原发疾病放弃治疗,置管后39d死亡。胃造瘘肠内营养住院治疗时间中位数17.5d,PEG及PEG—J营养喂养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胃潴留4例、便秘1例、呕吐5例、腹胀3例、吸人性肺炎1例。PEG及PEG—J营养治疗前后体重、每日摄入量、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红细胞计数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中应用PEG和PEG—J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可显着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PEG和PEG—J术后并发症比较常见,主要以轻微为主,经内科治疗可痊愈。(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贾园园[10](2019)在《50例经皮透视胃造瘘术(PRG)围手术期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50例经皮透视胃造瘘(PRG)围手术期的护理。其护理重点为术前宣教及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观察病情;术后饮食指导、造瘘管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50例患者顺利完成经皮胃造瘘术操作,其中2例出现发生脱管,2例发生堵管经积极更换导管后回复正常使用,3例局部渗血、渗液较多,周围皮肤红肿,予局部压迫止血、使用止血药及加强换药后止血,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异常。(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胃造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经皮胃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护理质量、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便秘发生率。结果护理前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护理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对比护理后影响不了、便秘发生率,P<0.05;护理效果对比,P<0.05。结论对患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显着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造瘘论文参考文献

[1].唐德平,肖凤.1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2].李琦.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经皮胃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杨梦,肖瑛,涂芊茜,张文俊,王东.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改善营养治疗超高龄营养不良病人压疮1例[J].实用老年医学.2019

[4].叶琼瑄,杨玉彩,马小玲.生活方式干预应用于胃造瘘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管道的护理价值[J].黑龙江医学.2019

[5].张晨旭.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和空肠造瘘术对24例患者治疗效果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6].张秋,王玉龙,方锐,李小萍,温贤达.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康复.2019

[7].童巧勤,舒建昌,黄雪仪.PDCA循环护理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8].叶露.胃造瘘的应用及并发症护理的研究进展[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9].沈倩倩.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在喂养障碍儿童中的应用分析及疗效评价[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10].贾园园.50例经皮透视胃造瘘术(PRG)围手术期的护理[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标签:;  ;  ;  

胃造瘘论文-唐德平,肖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