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研究 ——以法律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为中心

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研究 ——以法律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为中心

论文摘要

为了更为深入和准确地把握其理论的基本观点、发展脉络及知识增量,本文围绕“法律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对卢曼法社会学理论进行一种整体性的研究。本文从卢曼对有关社会系统一般理论之建构的基本立场出发,基于其对现代社会高度复杂性情形下功能分化的观点,分析了卢曼法社会学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及内在的理论转换,并对有关该理论的批评和质疑进行反思,总结了这一理论所体现出的创新之处以及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所可能带来的启示。本文认为,卢曼通过结合系统理论、沟通理论及演化理论,经由开放系统观向自创生系统观的转变,建立起一种功能主义的、多向度、多维度的法社会学理论。该理论强调法律对于社会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法律与社会其它领域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及其在互为环境的情况下所可能形成的复杂互动、以及法律在不同维度上所同时具有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其意在提供一种更符合现代社会及其法律所具有的复杂性的理论界说。这一理论突破了原有法学研究中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之间的对立,将法律的自主性和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建立起了一种新的观察方式和理论视角,能够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缘起
  • 1.2 现有的研究:类型及问题
  • 1.3 论文主题的设定与限定
  • 1.3.1 核心问题与整体性
  • 1.3.2 何种意义上的“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 1.3.3 对概念使用和研究依据的说明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系统论基础
  • 2.1 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基本立场
  • 2.1.1 关于社会的一般理论:卢曼的理论诉求
  • 2.1.2 卢曼的系统观与系统理论
  • 2.1.3 卢曼的建构主义认识论
  • 2.2 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发展脉络
  • 2.2.1 对帕森斯的继承与修正
  • 2.2.2 系统/环境作为主导区分的建立
  • 2.2.3 对自创生理论的引入
  • 2.3 卢曼关于社会系统的基本观点
  • 2.3.1 系统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 2.3.2 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
  • 2.3.3 社会系统的类型及边界
  • 2.3.4 社会系统的内部分化
  • 第3章 法律作为社会系统的结构: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的前期建构
  • 3.1 卢曼对法律问题的提出
  • 3.1.1 卢曼法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动因
  • 3.1.2 卢曼对既有法社会学理论的批判
  • 3.2 法律与社会间的系统——结构关系
  • 3.2.1 系统对复杂性的化约
  • 3.2.2 卢曼对双重偶然性和预期的“前社会学分析”
  • 3.2.3 预期在三个维度上的一般化
  • 3.2.4 法律作为社会系统的结构
  • 3.3 法律与社会的共同演化
  • 3.3.1 系统、结构及演化
  • 3.3.2 卢曼关于法律演化的三阶段论
  • 3.3.3 卢曼对法律系统生成的初步建构
  • 3.4 卢曼法社会学理论前期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自创生视域中的法律与社会: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的后期发展
  • 4.1 从社会的自创生到法律的自创生
  • 4.1.1 卢曼对“统一性”和“运作”的阐发
  • 4.1.2 法律系统运作封闭的实现
  • 4.2 法律系统与作为整体的社会系统之关系
  • 4.2.1 法律自创生的社会基础
  • 4.2.2 规范的封闭与认知的开放
  • 4.2.3 法律系统内部区划与社会间的不同关系
  • 4.2.4 法律系统与全球社会
  • 4.3 法律系统与其他社会次系统的关系
  • 4.3.1 从相互渗透到结构耦合
  • 4.3.2 法律系统与经济系统
  • 4.3.3 法律系统与政治系统
  • 4.3.4 法律系统与道德系统
  • 4.4 法律自创生的不同面相:与图依布纳的比较
  • 4.4.1 法律自创生的阶段问题
  • 4.4.2 法律自创生与“规制”
  • 第5章 对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的再思考
  • 5.1 批评与辩驳:对若干相关争议的讨论
  • 5.1.1 法律系统运作封闭的可能性
  • 5.1.2 法律的合法性和卢曼理论的保守性问题
  • 5.1.3 法律系统与人
  • 5.2 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的创新
  • 5.2.1 卢曼的理论“有什么用”
  • 5.2.2 内部视角: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区别
  • 5.2.3 外部视角:与传统法社会学的区别
  • 5.2.4 融合与超越
  • 5.3 卢曼法社会学理论带来的启示
  • 5.3.1 可能性及限度
  • 5.3.2 几点启示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法社会学之当代中国行[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8(04)
    • [2].基因信息权的法社会学引证[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0(03)
    • [3].议论的法社会学:溯源与创新[J]. 中国法律评论 2020(04)
    • [4].法国法社会学的发展与转型——兼议中国语境下的法学研究范式之争[J]. 法学家 2018(01)
    • [5].法国法社会学的发展与转型——兼议中国语境下的法学研究范式之争[J]. 社会科学文摘 2018(05)
    • [6].论西方法社会学的发展、基调、范围和方法[J]. 法制博览 2018(21)
    • [7].人情法理揉合作用下的警察角色——对一起偷盗事件中的法社会学分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09)
    • [8].从理论自觉到学术自信——从《法社会学教程》看中国法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之路[J]. 中国图书评论 2016(02)
    • [9].法社会学中国化思考[J]. 朝阳法律评论 2017(01)
    • [10].法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拓展:从“冲突/共识”模式到“议论的法社会学”[J]. 北大法律评论 2017(01)
    • [11].模糊数学在法学中应用初论[J]. 山西青年 2017(10)
    • [12].从法社会学看“新政”下网约车的监管和发展[J]. 知识文库 2017(05)
    • [13].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问题[J].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 2012(00)
    • [14].改革开放三十年西方法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与质疑[J]. 社会中的法理 2010(01)
    • [15].中国法社会学的理想图景——读郭星华《法社会学教程》[J]. 法律社会学评论 2014(00)
    • [16].农民工犯罪的法社会学分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12)
    • [17].我国婚内索赔制度构建的法社会学探析[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5)
    • [18].法社会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比法社会学更广义的概念:法学的经验研究[J]. 北大法律评论 2016(02)
    • [20].类型思维在法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特点与启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1].理论自觉与中国法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尝试——读郭星华《法社会学教程》[J]. 社会科学论坛 2012(04)
    • [22].郭星华主编的《法社会学教程》出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3].论布莱克纯粹法社会学及其理论限度[J]. 学术论坛 2012(12)
    • [24].中国法社会学研究的文化自觉与学术自信——郭星华教授《法社会学教程》简介[J]. 探索与争鸣 2011(12)
    • [25].法社会学方法论视角下看大学自治[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 [26].社会转型期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法社会学对策[J]. 改革与开放 2015(16)
    • [27].超越“错误法社会学” 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的贡献与启示[J]. 中外法学 2019(01)
    • [28].吴经熊与法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05)
    • [29].法社会视角下对于出租车业拒载与社会失范的分析——兼评法社会学思维与法律思维两种理论进路的异同[J]. 中国外资 2012(12)
    • [30].布莱克纯粹法社会学理论概要及其借鉴意义[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2)

    标签:;  ;  ;  ;  ;  

    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研究 ——以法律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