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广西541002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应用于脑外伤患者治疗中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50例,依双盲法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精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和不良随访结果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0%,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耐外伤患者行微创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脑外伤;微创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护理要点
脑外伤患者根据昏迷时间、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的不同,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其中中重度患者因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加之血性脑脊液对脑膜的刺激,易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进一步损伤缺血性神经的功能,影响和脑脊液的循环和治疗效果,故治疗过程中多行微创持续腰大池穿刺引流脑脊液[1]。为了研究微创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应用于脑外伤患者治疗中护理措施,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50例,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外伤,并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均于发病6h内入院、中线居中、无颅内迟发血肿、无颅内二次血肿、无脑疝征象;并将颅内压明显升高、穿刺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全身中毒感染、休克、颈椎高段脊髓压迫性病变、腰椎畸形、骨质破坏及躁动不安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排除。
依双盲法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5例。常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4例和11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3岁和61岁,平均年龄为(38.91±5.24)岁;致伤原因:坠落伤、交通事故伤、跌倒损伤和打击伤分别为7例、12例、3例和3例;意识状况:清醒、嗜睡、浅昏迷和中度昏迷分别为15例、6例、3例和1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最低和最高分别为4分和12分,平均(8.27±2.62)分。干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5例和10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2岁和61岁,平均年龄为(38.87±5.26)岁;致伤原因:坠落伤、交通事故伤、跌倒损伤和打击伤分别为6例、13例、4例和2例;意识状况:清醒、嗜睡、浅昏迷和中度昏迷分别为14例、6例、3例和2例;入院时GCS评分最低和最高分别为4分和12分,平均(8.29±2.60)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止血、脱水和利尿等常规治疗,并行微创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侧卧位,确保腰部呈弓形,且患者头部进行与膝关节靠拢,给予患者2~3ml的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以L3-L4间隙为穿刺点,将硬膜外穿刺针刺入后蛛网膜下腔后抽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后,可将内径为1mm的硬膜外导管送入腰大池约2.5~4.0cm,见血性脑脊液流出后,将穿刺针缓慢拔出,套上应外锁,将无菌引流管和引流瓶连接,调节阀门,将滴速在15ml/h以下,且最大程度的保持滴速的均匀[2];若患者伴有颅内感染,可每天给予50mg的头孢曲松钠鞘内注射。
常规组患者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干预组患者行全方位精心护理:⑴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神经系统体征,需及时告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⑵护理人员将引流导管沿患者脊柱侧向头部延伸,自肩部伸出后固定于床旁输液架上,避免患者翻身引起的引流管打折;护理人员需观察引流管口与腰椎管水平线的距离、引流袋与脑脊液水平的距离,以将滴速控制在2~5滴/min,即10~15ml/h,预防低颅压症[3]。⑶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颅内压及时调整滴速,以确保引流管的畅通,并对引流液的色和质进行观察,若引流液由清亮变为鲜红色、混浊或有沉淀物,为异常情况,需告知医师。⑷护理人员需保持病房的干燥、整洁和空气清晰,减少人员流动,且所有护理操作均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感染,加重患者的痛苦。
患者出院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及随访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明显,p<0.01,差异显著。
2.结果
2.1并发症情况:干预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并发症的对比[n(%)]
2.2随访结果:随访6个月后,常规组患者2例发生颅内感染、2例发生脑积水,不良随访结果的发生率为16%,干预组患者均未发生颅内感染和脑积水。干预组患者不良随访结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X2=4.3478,p<0.05)。
3.讨论
临床上降低中重度脑外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关键环节是及时有效地控制颅内压、将血性脑脊液清除,最大程度减少血性脑脊液对脑膜的刺激,而脑脊液反复穿刺会增加穿刺部位蛛网膜下腔粘连的风险,故当前临床应用腰椎穿刺置管引流代替反复腰椎穿刺,以微创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最为常用[4]。
微创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的操作简便,适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性脑脊液、脑脊液鼻漏、脑脊液切口漏和颅内感染等颅脑损伤的患者,在缓慢、匀速、持续地释放血性脑脊液或感染性脑脊液的同时,还可以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指导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但若引流过程中操作不当易出现堵管、低颅压症、颅内感染、颅内积气及神经根刺激症状,影响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经验,对干预组患者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随访结果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说明针对耐外伤患者行微创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和随访不良结果,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晓琴,陈强,孙斌等.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脊液漏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6):593-595.
[2]刘中平.腰大池引流在颅脑外伤疾病中的应用(附106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121-122.
[3]吴娟,童孜蓉,仲磊等.自制匀速引流装置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4):1081-1084.
[4]欧阳一彬,莫业和,胡德献等.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并早期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99-101.
[5]周志中,赵丛海,陈武等.动脉瘤破裂夹闭术后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4):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