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

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做出过重要的探索,他的宪政思想及其演变历程不仅典型地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宪政思想的总体趋向,其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更集中展示了近现代中国宪政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在介绍梁启超宪政国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并梳理其学术渊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梁启超的国家观念和宪政主张形成与转变的思想历程,力图揭示其思想的意义、局限及其现代启示。1902年前后,梁启超放弃了“天下大同”的理想,转而认同民族国家为最高的人类团体,自此,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在总的取向上发生了两次大的转变,这两次转变将其思想历程基本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即1902年前后,梁启超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框架内接受和改造自由主义的宪政民主,以期在宪政民主的理念和制度框架中实现国民与国家的同一性,激发民族主义的爱国情感和铸就国民的共同意志,其思想表现出多种倾向并存的复杂性、矛盾性和不确定性。中期,即1903—1917年,梁启超放弃卢梭的民约论思想转而接受德国国家理论,以此解除了前期思中潜在的人民“公意”对于国家目标的制约与规范,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下,借用国家有机体学说重新解释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明确了国家主义的立场。此时,个人、宪政制度在实质上都成为国家追求其目标的工具,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的生存和富强成为首要的目标。后期,即1918年以后,基于民初共和民主政治实验的失败,以及对一战后欧洲的考察,梁启超认识到达尔文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危害,在国家观上,以世界主义的价值关怀重新确立了对国家的价值规范与约束。梁启超一生追求在中国实现立宪政体,但他却从来没有从西方宪政原有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来构想中国的宪政建设。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甚至是世界主义这种集体性、整体性的目标追求中,工具性的宪政制度并不能成为有效的手段,所以对民主的追求不可避免地超越了宪政的制度建设,而对人的思想和道德的改造就始终成为其思考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追求实现现代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梁启超在政治改良的路线方面,在全民主义和精英主义之间多次转变,但实际上在全民主义的政治路线中始终潜伏着精英先进的自我意识和圣贤崇拜的倾向,这种圣贤崇拜在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中进一步发展为对权威主义的期盼和依赖。所以梁启超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总是不稳定的。梁启超多变的思想历程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国家”作为一种具有垄断性武力的政治组织,在规范意义上必须受到某种更高价值的约束,否则国家就会成为失却灵魂的“权力机器”,完全背离人们组建国家的本意。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为了促进人群的安全、保障公共生活、仲裁人们之间的纠纷而产生的,它不是为了发扬特定的文化传统、或实现特定的集体目标而存在的。所以,虽然在当今世界,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仍然是绝大多数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是现代国家的建设还有着更加确切的内容,即现代性价值取向的确立以及宪政制度的建设。而只有在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宪政的制度建设才能获得动力和持续性的机制;只有把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与传统的伦理规范区分开,宪政的价值维度才有可能真正得以确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研究梁启超的基础性文献资料
  • 二、关于梁启超的国家观的研究
  • 三、关于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研究
  • 四、关于近代中国思想转向的研究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国家与国家理论
  • 二、宪政
  •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特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特点
  • 第二章 晚清社会的危机与政治改良思想的发展
  • 第一节 西方入侵对晚清社会的冲击
  • 第二节 晚清政治改良思想的发展
  • 一、19世纪前期的学术转向
  • 二、晚清政治改良思想的发展
  • 三、清末立宪思潮的兴起与宪政运动的开展
  • 第三章 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学术渊源
  • 第一节 早年的学术背景与经世旨趣
  • 一、弃帖括而治训诂,弃训诂而治今文经
  • 二、发大同义理,树经世职志
  • 第二节 戊戌前夕的“民主”思想和改良主张
  • 一、绌荀申孟,传教救世
  • 二、中西学并重,以政学为主
  • 三、合群竞争,发“民权论”
  • 四、肯定私欲,是“动”非“静”
  • 五、变科举兴学校,鼓动湖南自立
  • 第三节 梁启超达尔文主义世界观与历史观的形成
  • 一、对近代自由观的体认与强权-自由观的形成
  • 二、梁启超进化史观的发展
  • 三、梁启超基于进化史观对于世界历史的理解
  • 第四章 梁启超宪政国家思想的形成与转变
  • 第一节 国民主义国家观的形成与君主立宪思想的提出
  • 一、世界大势与中国的出路
  • 二、民族主义与国民主义国家观的形成
  • 三、《新民说》对西方权利自由观的误读
  • 四、以“限权”为特征的虚君立宪主张
  • 五、小结:国民主义国家观时期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特点
  • 第二节 国家观的转变与宪政的工具化
  • 一、由国民主义转向国家主义
  • 二、宪政的工具化和具体的制度构想
  • 第五章 民初梁启超的宪政主张及其实践
  • 第一节 民初梁启超的宪政主张
  • 一、世界的国家与强有力之政府
  • 二、政党政治与“中坚阶级”论
  • 第二节 民初梁启超政治实践的失败及其思想的内在困境
  • 一、民初梁启超的政治实践
  • 二、民初宪政建设的整体失败
  • 三、梁启超宪政国家建构方案的内在困境
  • 第六章 “欧游”后梁启超宪政思想的转向及其启示
  • 第一节 “欧游”的观察与反思
  • 一、“欧战”的根源与战后的国际大势
  • 二、“欧游”引发的反思
  • 第二节 普世文明的重构与宪政主张的转变
  • 一、心体论与个人、国家、世界之关系的重构
  • 二、义利观与对社会主义的态度
  • 三、转向全民民主与地方分权
  • 第三节 梁启超思想转向的意义及其启示
  • 一、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梁启超思想转向的意义与局限
  • 二、梁启超宪政国家思想转变历程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孙中山宪政的思想探微[J]. 福建茶叶 2020(01)
    • [2].毛泽东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当代价值[J]. 长江丛刊 2017(24)
    • [3].百变不离其宗:梁启超宪政思想新论[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4].试论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J]. 兰州学刊 2012(05)
    • [5].马克思宪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6].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初论[J]. 法治研究 2011(11)
    • [7].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8].梁启超宪政思想论略[J]. 法制与社会 2009(10)
    • [9].清末宪政思想的急功近利性[J]. 法制与社会 2009(12)
    • [10].近代中国移植宪政思想失败的原因探析——以中日宪政思想发展历史对照为切入点[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 [11].邓小平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逻辑体系[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 [12].语境、对接与投射:清末宪政思想接受中的变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3].浅谈周恩来的宪政思想[J]. 世纪桥 2011(07)
    • [14].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的价值基础[J]. 理论与现代化 2010(03)
    • [15].吴玉章宪政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纪念吴玉章诞辰130周年[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01)
    • [16].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内在逻辑[J]. 唯实 2009(06)
    • [17].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宪政思想及其制度构建[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8].简论我国近现代立宪历程[J]. 大家 2010(07)
    • [19].梁启超的民权与宪政思想[J]. 理论与现代化 2009(01)
    • [20].浅谈美国国家安全立法中宪政思想的体现——以美国二战时期国家安全立法中总统行政命令为例[J]. 商 2015(19)
    • [21].民初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以《庸言》为中心[J]. 法制与社会 2015(31)
    • [22].传播与阻隔——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的输入[J].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08(00)
    • [23].南京国民政府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背离[J]. 北方论丛 2014(05)
    • [24].“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浅评严复的改良宪政思想[J]. 传承 2014(09)
    • [25].儒家潜涵的宪法与宪政思想[J]. 天府新论 2013(04)
    • [26].美国宪政思想基础浅析[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 [27].李步云宪政思想引读[J]. 河北法学 2009(10)
    • [28].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宪政思想研究[J]. 理论观察 2013(11)
    • [29].胡锦涛宪政思想初探[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 [30].孙中山的宪政思想[J]. 江淮法治 2011(21)

    标签:;  ;  ;  ;  

    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