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共党史
作者: 胡尚元
导师: 郭德宏
关键词: 建国后年,史学领域,大批判,两种趋向,经验教训
文献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建国后17年的意识形态领域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大批判运动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对这一历史现象,很多专家、学者已经在不同的范围和层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总体上看,对文艺领域大批判的研究进行得最为深入,成果也最为丰富。比较而言,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极少,至今尚无一本系统的研究专著,甚至相关的论文也不多见。 史学是建国后意识形态领域的显学,“文化大革命”就是以史学领域的大批判为导火线而发动的。重建这一时期史学领域大批判的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无论对新世纪中国史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新世纪的先进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由绪论、八章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 绪论包括研究对象的界定、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论文的基本架构、撰述旨趣及创新之处四个部分。 第一章是史学领域的武训批判。这场批判是建国后意识形态领域的第一场大批判,也是史学领域的第一场大批判。本章叙述了批判运动的三个阶段,重点考察了史学界的批判情况以及批判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消极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第二章写史学领域的胡适批判。文章首先追溯了中共批判胡适思想的历史过程,认为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然后从历史观的六个方面和方法论的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史学领域批判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探讨了这场批判运动对新中国史学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写对华岗历史观的批判。华岗是因为被诬陷为“反革命集团分子”而遭受批判的。对华岗历史观的批判是以《人民日报》和《文史哲》为阵地,围绕着他的几部最重要的历史著作而展开的。批判内容涉及到华岗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社会发展史等方面的观点和理论。本章再现了对华岗历史观批判的具体情况,并就华岗的治史理念、批判运动的影响和特点等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说。 第四章考察反右派斗争中史学领域的大批判。文章首先回顾了史学界反右派斗争的概况,然后具体检视对雷海宗、向达和荣孟源的批判情况,最后就史学领域的具体情况谈了对“扩大化”问题的理解并探讨了这场批判对新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写1958年“史学革命”中的群众性大批判。文章首先概述了以大批判为主要内容的“史学革命”的情况,然后重点写了历史教学领域的大批判——“火烧教学”以及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陈寅恪和童书业的批判。最后对
论文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
三、基本框架
四、撰述旨趣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史学领域的武训批判
一、批判运动的三个阶段
二、史学领域的批判
三、评说
第二章 史学领域的胡适批判
一、批判胡适思想的历史回顾
二、史学界的批判
三、评说
第三章 对华岗历史观的批判
一、对《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的批判
二、对《社会发展史纲》(增订本)的批判
三、对华岗在中国现代革命若干问题上的观点的批判
四、对《苏联外交史》的批判
五、评说
第四章 反右派斗争中的大批判
一、史学界反右派斗争概况
二、对雷海宗的批判
三、对向达的批判
四、对荣孟源的批判
五、评说
第五章 “史学革命”中的群众性大批判
一、“史学革命”概况
二、火烧教学
三、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四、评说
第六章 对尚钺“修正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一、批判的学术论争背景
二、直接招致批判的三篇文章
三、对尚钺“修正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四、评说
第七章 阶级斗争迷雾下的史学批判
一、对刘节历史观的批判
二、对周谷城历史观的批判
三、围绕《李秀成自述》展开的大批判
四、对孙祚民历史观的批判
第八章 阶级斗争迷误下的史学批判及其升级
一、对翦伯赞历史观的批判
二、对吴晗历史观的批判
三、评说
结语
一、建国后17年史学发展的两种趋向
二、史学领域大批判的经验教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 谷学峰.山东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 盖志芳.山东大学2010
- [2].“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 李庆刚.中共中央党校2002
- [3].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D]. 刘俐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4].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 朱发建.华东师范大学2004
- [5].“四清”运动研究[D]. 林小波.中共中央党校2004
- [6].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 陈峰.山东大学2005
- [7].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 王晓华.山东大学2007
- [8].新中国的旧史学[D]. 李凌翔.山东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