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式涡轮流量计的应用

插入式涡轮流量计的应用

一、插入式透平流量计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荣杨一鸣[1](2021)在《基于空分压缩余热驱动的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设计优化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低温空分系统能耗高、技术复杂,其投资成本在石化、冶金等行业内占总投资成本的比例较高。以钢铁行业为例,空分设备能耗成本占钢铁企业总能耗的15-20%。围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降低空分系统能耗对于实现工业领域节能减排至关重要。从低温空分系统发展历史来看,实现空分系统节能的主要方法分别为,降低系统压力等级和减少部机压力损失两种节能途径,而对目前的第六代空分系统而言,进一步降低压缩机排气压力已经十分困难,用于减小系统压损的分子筛、增压膨胀机、规整填料等核心部机技术也基本发展成熟。空压流程作为与两种节能途径都相关的主要耗能单元,过程余热量巨大,而空分系统缺乏与之匹配的需求端,存在显着的余热“供需失衡”矛盾,亟需探索适合空分应用场合的新型压缩余热利用方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过程余热的“因地制宜、就地利用”的空压流程节能方案,以实现空压流程节能化技术应用,从系统设计、匹配优化和实验验证方面分别验证了系统原理、经济及技术可行性,为实现空压流程余热利用节能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设计及实验验证基础。主要工作如下:1)首次提出了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建立了针对性综合性能评价方法,验证了系统原理可行性。基于各级压缩出口余热量大且分散的特性,提出并建立了基于空气压缩流程基础布局的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利用有机朗肯蒸气压缩系统(ORC-VCR),回收多级压缩出口余热用于驱动制冷系统,并将制冷量反哺用于冷却各级压缩入口空气,以达到降低压缩功耗的目的。为实现该流程的综合性能评估,本文分别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系统经济性评价,给出了该系统的各类评价指标,分别讨论了能量分配、工况变化和参数设置等方面对系统热力学及经济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6万规模空分系统节能率可达到3.6%,年节省成本为273万元,验证了系统的原理可行性。2)建立了基于萤火虫算法的性能优化方案,揭示了内部系统因素匹配优化机理和外部环境因素的性能影响机制,验证了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了各级余热回收与冷量分配为主的内因对自增效空压流程性能影响趋势,系统性能影响权重较大的因素主要为,二级压缩出入口回收余热量及分配制冷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高、低温蒸发器为能量分配载体的萤火虫优化算法,以各级蒸发器换热尺寸为优化参数,以生命周期内节省成本LCS和节省能量平均成本LCOE为优化目标,分别进行系统优化设计。针对典型地区杭州和银川设计的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优化设计后的节能率ESR可分别达到4.3%和3.7%,生命周期节省成本LCS分别可达到6,695和5,590万元,回收周期最短分别为4.1和4.3年,验证了该流程系统的经济可行性。3)设计搭建了国内首套ORC-VCR实验平台,开展实验研究系统的工况稳定设计方法及系统性能影响规律,初步验证了系统技术可行性。设计并搭建了ORC-VCR实验系统,针对同轴膨胀压缩机稳定运行条件进行了气浮供液稳定性测试、轴向力稳定性测试、电机冷却性能测试。轴承供液方面,膨胀压缩机中轴承压差可控制在0.53-0.63 MPa之间,气浮供液量充足;电机冷却性能方面,通过PID控制,膨胀压缩机腔温度可在开机后30 min内稳定在40℃左右;轴向力平衡方面,采用电机辅助方法,膨胀压缩机内的轴向力可保证在系统安全范围内,机腔振动值不超过0.2 mm/s,验证了实验辅助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冷性能研究方面,系统COP基本随着高/低温蒸发压比PH/PL的升高呈现线性下降的趋势,膨胀压缩机工作负荷可通过节流阀开度,约在正常工况的40%-100%范围内进行调节。在转速26,000 rpm且旁通阀开度0%的基础工况下,系统制冷量为14.2 k W,制冷温度为14.6℃,系统COP最高为0.63,基本满足理论优化系统对制冷能力要求,验证了系统技术可行性。

孔祥波[2](2021)在《高温熔盐回路系统阻力特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熔盐回路系统是实现熔盐堆堆芯核热传输和转移的关键设施,主要由循环泵、熔盐换热器和管路等设备组成。系统运行时,需保证熔盐泵在最高效率点附近工作。为此,回路系统阻力与泵扬程的额定值应尽可能一致。由于常规管路和设备阻力计算公式和泵水力性能曲线都是在水介质下测试给出,其在高温熔盐状态下的适用性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本文通过FLiNaK熔盐高温回路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对设备和管道阻力计算公式在熔盐下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研制了一套熔盐调节阀并通过高温熔盐测试台架进行测试,最终给出了阀门在不同开度下的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同时验证了调节阀和泵在水介质下的测量结果应用于熔盐工况时的误差范围。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FLiNaK熔盐高温试验回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对系统阻力重新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熔盐泵变频操作,对回路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系统阻力进行实验研究。在流量为19.3-24.3m3/h的实验范围内,电加热器压损和加热器出口至泵进口管段的压损计算值与压力测量值之间的偏差不超过±5%,证明了计算管壳式换热器壳层压损的埃索法以及计算管道压损的沿程阻力公式和弯管局部阻力公式在熔盐介质下的适用性。受实验条件限制,泵在FLiNaK回路中的扬程值无法直接测量。采用泵在水介质下的流量-扬程曲线与回路压损对比分析。根据相似性定理可获得在回路实验流量和频率下的熔盐泵扬程拟合值。回路压损与泵扬程拟合值之间的偏差在±28%以内。其次,设计并加工了一台角式柱塞型熔盐调节阀。采用CFD方法对阀门在20%、40%、60%、80%和100%相对开度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了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与相对开度的关系曲线。其中阀门全开时流量系数约为444m3/h。通过调节阀流动特性水测试台架,测量得到调节阀在水介质下的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与相对开度的关系曲线,在阀门全开时流量系数可达485m3/h。流量系数与流阻系数随开度的变化趋势两者高度一致。在相对开度≥20%时,流量系数测试结果大于仿真结果,两者之间的偏差最大约14%。与之相反,流阻系数测试结果小于仿真结果,两者之间的偏差最大约24%。最后,通过熔盐测试台架对调节阀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调节阀门开度和泵频率改变系统阻力特性和流量,得到了调节阀和泵在熔盐介质下的水力特性曲线。调节阀在不同开度下的流动性能曲线与仿真分析结果符合性良好,再次验证了CFD方法的准确性。在相对开度为20%-80%范围内,流量系数测量结果大于仿真结果,两者之间的偏差最大约6%。与之相反,流阻系数测量结果小于仿真结果,两者之间的偏差最大约11%。另一方面,实验证实了水介质下的泵流量-扬程曲线仍适用于高温熔盐工况,但会变得更为平坦。在25-50Hz频率区间内,两者之间的误差范围为±17%。其中,流量相对较小时表现为负偏差,相对较大时表现为正偏差。

孙崇祥[3](2020)在《3051SMV多变量变送器在丙烯腈装置空气进料流量测量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3051SMV多变量变送器在13万吨/年丙烯腈装置空气进料流量测量中的使用,解决了空气流量数据在SIS系统难以实现温压补偿的问题,分析了3051SMV多变量变送器实现高精度流量测量的基本原理。

雷亚飞[4](2020)在《工业互联网+油动机液压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技术。随着新型信息技术和传统液压技术融合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油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本文以油动机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挖掘状态监测数据中隐藏的故障信息为目标,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打通了信号采集、边缘数据处理、端云之间数据传输、海量数据弹性存储、故障诊断建模分析等信息通道,为油动机液压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提供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首先,依据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理论,设计了油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CPS六层功能架构,涵盖了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的各项功能需求。并选取WISE-PaaS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构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油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实现架构。其次,将油动机液压系统划分为正常调节和快关缓冲两个工作状态,分别进行建模分析。并在AMESim仿真平台上对电液伺服阀喷嘴与阻尼孔堵塞、油动机液压缸内泄漏、电磁阀电磁性能退化等故障进行仿真模拟,以探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所需的故障敏感数据源,为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接入提供理论指导。再次,针对油动机在正常调节状态下易发生的液压缸内泄漏故障,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SVDD)单值分类法,利用液压缸两腔压力状态监测时域信号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两个特征值构建液压缸内泄漏故障诊断的新模型,为在工业互联网上实现油动机液压缸内泄漏故障诊断提供模型。然后,针对油动机快关缓冲系统中的核心控制元件——快关电磁阀电磁性能退化故障,利用电磁阀出口压力信号进行故障诊断,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降维与极限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分类算法相融合的电磁阀电磁性能退化故障诊断的新算法,为在工业互联上实现快关电磁阀故障诊断提供算法。最后,在WISE-PaaS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为油动机新型试验样机开发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制从信号采集、边缘特征提取,云端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为“工业互联网+油动机液压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提供具体解决方案。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完成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油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具体研究任务。还探索了“工业互联网+液压”实现途径,为传统液压技术与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提供了应用范例。

陈丽[5](2020)在《《四川赛鼎有限公司硝铵生产》汉英翻译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化工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也变得越来越紧密。硝酸铵生产作为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支,在工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跨国企业对相关文件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化工生产技术、安全须知、操作使用手册等相关翻译。本报告是一篇关于赛鼎公司硝铵生产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旨在帮助国外客户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化工生产技术。原文本的翻译包含了生产技术、安全须知以及仪器操作等基本相关翻译,作者归纳了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可总结为三个层面:(1)汉语四字结构的词汇关系复杂;(2)无主语句翻译的不确定性以及定语从句的晦涩难懂;(3)语篇衔接性的把握。鉴于本文本属于科技翻译类文本以传递科技信息为主,作者采用了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作者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翻译方法,首先,找准词汇之间关系以直译法来进行翻译。其次,采用转换法来改变句子语态或结构以解决主语的缺失。第三,通过拆分法和重组法对较长定语从句进行结构重组。最后,使用增词法来增强篇章的衔接性,通过对主语以及连接词的增译可以使篇章更加有逻辑性。本翻译报告旨在呈现源语言文本的内容并忠实地传达其原始含义的同时,还需确保目标文本的准确性以实现词汇、句法和篇章的对等。作者归纳总结了本次化工翻译项目所得到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希望为这一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彭奇平[6](2020)在《LNG船舶动力主机燃料加注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长久以来,航运业为活跃全球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各大洲经济交流的加深,航运业排放的CO2和氮氧化物明显增加。温室效应和PM2.5超标带来的恶劣气候愈演愈烈。国际海事组织(IMO)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来遏制航运业污染物的排放。LNG燃料主机船舶在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主机燃烧效率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LNG主机需要LNG燃料加注系统的辅助才能工作。目前,我国对于LNG燃料加注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LNG加注过程中,流量、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比较粗放,使得LNG燃料主机燃烧效率偏低。为了保护环境,提高LNG燃料主机效率,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PLC控制系统的低压LNG船舶动力主机燃料加注系统(简称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首先,结合低压LNG燃料主机对燃气压力和温度的需求进行管系设计。LNG燃料加注管系主要由LNG充装和存储监控系统、汽化与加热单元、可燃气体探测与紧急切断系统、透气与通风系统、LNG加注管路与低温附件等部分组成。使用中间介质进行热量循环,利用船舶主机缸套水废热对LNG进行气化和加热,有效利用船舶废热。其次,结合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对LNG和中间介质流量、压力和温度的控制要求,完成了加注系统的PLC硬件设计。最后,根据控制系统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对低压LNG燃料加注流程和管系控制要求进行分析,使用STEP 7和WINCC等软件设计控制点表和人机交互控制界面。通过PID算法控制LNG和中间介质的温度、压力和流量。选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系统中的流量调节阀PI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通过参数调节,得到调节精确、响应迅速的阀门调节PI参数。通过控制系统对管系进行精确而迅速的实时控制,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可以高效而稳定地向LNG燃料主机输出压力为6Bar、温度为25℃的燃气。

郭超[7](2019)在《潜液式深冷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文中指出潜液式深冷电机(Cryogenic Motor),主要是指浸没在温度为-183℃(90K)液氧(Liquid Oxygen简称LOX)、-161℃(112K)液态天然气(Liquid natural gas简称LNG)和-196℃(77K)液氮(Liquid nitrogen简称LN2)中运行的电机。由于在深冷温度下电机材料特性及参数变化规律与一般常温下有较大区别,导致电机运行情况及特性有较大差异,给电机设计及制造带来一些特殊性的问题。目前,美国的J.C.Carter公司、法国的Cryostar公司以及日本的Ebara、Nikkiso、Shinko公司等掌握着深冷感应电机的选材、电磁-热耦合仿真模型及运行特性等关键技术,处于技术垄断的现象。但深冷感应电机存在效率和转矩密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深冷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严重制约了深冷电机推广。而国内在潜液式深冷电机关键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设计理论和效率提升技术目前我国还处于空白。因此,研究潜液式深冷电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LNG潜液泵用深冷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目标,重点围绕深冷温度下的永磁电机的结构特点、数学模型、磁场分布及其分析方法、性能参数等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深冷温度下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方法,建立深冷永磁电机设计与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类似深冷电机的研究和应用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V”型转子磁路结构深冷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和特征,重点阐述了其数学模型,寻找深冷环境下永磁体剩磁和定子绕组电阻率的变化规律,推导了永磁体体积和定子槽面积的表达式,提出了深冷永磁同步电机的快速设计方法。为样机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2、深入研究深冷永磁同步电机的尺寸与结构方面的特点,重点分析其关键参数和深冷温度对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明确电机转矩、转速和效率与关键尺寸的变化规律。分别从电磁约束、温升约束和机械约束三个方面对深冷永磁电机力矩特性进行了设计和优化。获得了电机的基本外形尺寸。3、针对深冷永磁同步电机设计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深冷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场、磁场、热场、机械应力场耦合原理,建立了电机的电磁-温度-应力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围绕定子铁芯硅钢片材料、转子永磁材料在深冷温度下的电磁性能与力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另外针对温度突变下转子磁钢槽与永磁体之间,因收缩程度不同而产生抱死、裂纹和间隙等现象进行了分析。4、研制了深冷永磁同步电机样机,提出对电机各关键部件材料进行深冷处理的制造工艺方法,出于安全考虑,搭建了-196℃液氮为深冷流体的潜液泵整体测试平台,提出了测试方法和流程,对深冷永磁同步电机的关键部件、以及LNG潜液泵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与温升接近的常温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功率密度对比试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样机设计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马成[8](2019)在《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流场特性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超音速旋流冷凝分离是一种利用气体膨胀至超音速实现降温,将气体中凝点较高的组分凝结为液滴,在强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实现分离的新型天然气净化技术。该技术简化了系统过程,具有投资少,无转动件,等熵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在天然气处理领域有很强的应用前景。针对目前超音速分离技术存在的喷管扩张段内易产生激波,凝析液难以排出等常见问题,本文在气体旋转超音速凝结流动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对超音速旋流分离器进行结构改进,提出新型两级排液式结构,在不影响喷管流场的前提下,增加凝析液的排液面积及排液时间,提高装置的分离效率。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关键部位的设计方法(喉部面积比、喉部过渡段、旋流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曲线型面的Laval喷管喉部过渡段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现指数函数过渡曲线相比其他两种过渡形式虽离心加速度略小,但具有更高的马赫数,更低的温度,且激波损失更小。故综合考虑,本文采用指数函数曲线过渡结构。(2)建立了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新型排液结构对流场的优化作用;并研究了其他关键结构参数及操作参数对分离器连续相流场的影响;得到了压力,温度,马赫数等参数的分布规律并确定了最佳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结果表明: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在压比为1.75,面积比为1.424时,管内流动特性达到最佳,激波位置大幅后移(758mm),喷管冷凝段最低马赫数达到1.34,静温恒定在220K左右。(3)结合DPM离散相模型,研究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内部颗粒的运动情况以及不同结构参数,操作参数(压力及颗粒浓度)及排液结构下的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对于5μm以上的液滴,分离器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与传统排液结构相比,新型两级式排液结构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有明显提升作用。(4)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尤其是不同形式排液结构下的分离性能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其他参数固定条件下,随着压比的增大,装置的分离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压比固定条件下,分离效率随面积比增大,分离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旋流器出口角也有类似的趋势变化,分离效率随出口角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较传统排液结构在分离效率上有所提高,在压比为1.75,面积比为1.424,旋流器出口角55°条件下分离效率达到最大值,乙醇脱除率δETH达到53.14%,比传统排液结构提高了1.62倍。

付国华[9](2019)在《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文中认为尿素装置会产生大量余热,利用高调水富余热能配套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能把部分热能转化为电能,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工业运行案例较少,不但公开资料不多,而且对平稳操作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研究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的控制策略以及进行工程应用,对尿素装置与煤化工装置的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尿素装置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项目为对象,根据工艺控制需求、操作规程、机组特性,设计了一套ORC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S7-300 PLC系统与ECS-700 DCS系统相结合的控制平台,实现了重要操作参数(包括蒸发温度、蒸发器液位、膨胀机转速及功率的)的分散控制、工质泵、膨胀发电机组的顺序控制以及跳闸联锁保护等功能。本系统通过调试以及实际运行,基本实现了主要参数的有效控制以及机组跳闸保护的目的。机组顺序控制的实施也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该系统为今后ORC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无人值守、先进控制以及操作优化等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胡国炜[10](2017)在《合成氨工厂变换工段仪表选型和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合成氨工业诞生于二十一世纪初,它的规模逐步向大中型方向发展,目前,全球大型合成氨厂生产的氨占合成氨总量的80%以上,合成氨是非常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生产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合成氨工业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合成氨产品除了用于农业生产外,在工业、国防和对人民生活等其他方面均占有重要位置。根据我国合成氨工厂生产自动化的现状与国情,建国初期建成的合成氨工厂都是采取每个工段独立设置控制室并进行局部控制,近些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集散控制系统厂家开发出不同类型的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系统基本能够稳定运行,这样一来,新建的合成氨工厂大多数可以做到系统的集中控制。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参照河南某化工厂60万吨合成氨及配套工程,原料气为粗煤气,在分析了合成氨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各个工段中仪表进行对比、分类、选型,采用浙大中控DCS系统对合成氨工程进行系统组态,完成整个自控工程的设计。(2)本文主要对变换的工艺流程做了简单的介绍,主要用的仪表做了说明,其中温度仪表采取了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种测温方式进行温度测量,对试车使用的CS2温度的测量采取红外枪式测量;远传压力仪表选型为压力变送器,对于粘稠、有毒、腐蚀性介质选型为隔膜密封压力变送器;就地压力表的根据不同的介质、不同的工艺条件选用了普通压力表、不锈钢压力表及耐震压力表;流量仪表是一种选型比制造还难的一种仪表,本项目本着尽可能的选用同种类型流量计,即便如此,不同种类的流量计也有近10种,常规的流量仪表选用差压式流量计变送器,测量中压低温蒸汽流量选用涡街流量计,由于涡街对温度的局限性,高温高压蒸汽选用了德尔塔巴流量计,测量气体大多数选用了德尔塔巴流量计,测量小管径流体流量选用了金属管转子流量计,测量脱盐水等可以导电流体选用了电磁流量计;项目中塔罐等容器也非常多,测量它们的液位主要选用了磁致伸缩液位计,就地显示选用磁翻板液位计,在锅炉工段煤仓物位的测量,选用了雷达物位计;阀门选型中,尽可能选用简单的单座直通阀,这样既减少了项目投资,在业主使用过程中出现减小故障几率,对于大口径、高温、高压、关闭压差要求很大的阀门,国内阀门厂不能满足选型要求时,选择国外知名品牌;在线分析仪表选用了氧化锆分析仪和红外分析仪。(3)控制系统选用了浙大中控的JX-300XP,此系统在国内外的同类产品中属于中等水平,由于组态内容较多,大多数为重复内容,本文主要以变换工段中进换热器介质的压力指示调节为例,进行了系统组态的演示。(4)目前,该工程已经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二、插入式透平流量计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插入式透平流量计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空分压缩余热驱动的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设计优化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空压流程节能方法
        1.2.1 空分系统压缩流程特性
        1.2.2 空压机余热利用方法
    1.3 有机朗肯耦合蒸气压缩制冷(ORC-VCR)系统研究
    1.4 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的主要科学和技术问题
    1.5 本文主要工作
2.自增效空压流程设计及性能评价方法
    2.1 系统流程设计与建模
        2.1.1 系统原理介绍
        2.1.2 系统物理模型与计算方法
    2.2 系统评价方法
        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评价指标
        2.2.2 热力学第二定律评价指标
        2.2.3 经济及环境效益评价指标
    2.3 系统性能计算结果与评价
    2.4 本章小结
3.自增效空压流程性能影响及优化研究
    3.1 内部系统因素匹配优化方案
        3.1.1 能量回收与分配对系统性能影响
        3.1.2 自增效空压流程能量匹配优化
    3.2 外部环境因素性能影响机制
        3.2.1 杭州和银川典型工况优化
        3.2.2 原料温湿度对系统优化结果的影响
    3.3 典型地区系统全年性能变化规律
        3.3.1 杭州和银川原料空气变工况特性
        3.3.2 全年工况计算方法
        3.3.3 优化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ORC-VCR实验系统开发设计
    4.1 系统设计及搭建
        4.1.1 系统参数设计
        4.1.2 系统设备选型与搭建
    4.2 数据测量采集及不确定度分析
        4.2.1 测量系统
        4.2.2 数据采集系统
        4.2.3 测量误差分析
    4.3 系统调试方法
        4.3.1 气密性测试
        4.3.2 系统保温
        4.3.3 有机工质灌装与回收
    4.4 本章小结
5.ORC-VCR系统实验研究
    5.1 实验方法
        5.1.1 系统运行方案
        5.1.2 注意事项及安全预案
    5.2 系统稳定性测试
        5.2.1 气浮供液稳定
        5.2.2 电机冷却性能测试
        5.2.3 轴向力稳定
    5.3 ORC-VCR系统制冷性能
        5.3.1 稳态工况系统参数分析
        5.3.2 系统性能影响参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高温熔盐回路系统阻力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温熔盐回路系统研究进展
    1.3 高温熔盐回路系统阻力特性研究进展
        1.3.1 流动阻力特性分析理论基础
        1.3.2 高温熔盐回路系统阻力特性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第2章 FLiNaK熔盐试验回路升级改造
    2.1 回路系统介绍
        2.1.1 系统组成及设计参数
        2.1.2 系统结构
    2.2 系统升级改造
        2.2.1 熔盐储罐更换
        2.2.2 电加热器更换
    2.3 系统阻力特性分析
        2.3.1 熔盐物性
        2.3.2 系统阻力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FLiNaK熔盐试验回路阻力实验研究
    3.1 实验流程
    3.2 回路系统调试及实验研究
        3.2.1 系统调试
        3.2.2 熔盐装载
        3.2.3 系统流量调节实验
        3.2.4 系统停机等操作
    3.3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3.4 系统阻力实验结果分析
        3.4.1 回路系统阻力分析
        3.4.2 熔盐工况下泵水力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温熔盐调节阀研制
    4.1 调节阀结构设计
        4.1.1 总体参数及结构选型
        4.1.2 流量特性及评价指标
        4.1.3 柱塞型调节阀结构设计
        4.1.4 套筒型调节阀结构设计
    4.2 熔盐介质下调节阀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4.2.1 物理模型
        4.2.2 控制方程
        4.2.3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4.2.4 网格无关性验证
        4.2.5 压力云图
        4.2.6 速度及流线云图
        4.2.7 柱塞型调节阀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仿真计算结果
        4.2.8 套筒型调节阀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4.3 水介质下的调节阀流动特性研究
        4.3.1 水介质下调节阀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4.3.2 水介质下调节阀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4.3.3 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温熔盐测试台架及实验研究
    5.1 熔盐测试台架介绍
        5.1.1 熔盐测试台架的系统组成
        5.1.2 熔盐测试台架阻力特性分析
    5.2 熔盐泵水力性能实验研究
    5.3 高温熔盐调节阀实验研究
        5.3.1 20%相对开度下流动特性分析
        5.3.2 40%相对开度下流动特性分析
        5.3.3 60%相对开度下流动特性分析
        5.3.4 80%相对开度下流动特性分析
        5.3.5 调节阀流动特性实验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柱塞型调节阀阀杆强度校核明细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3051SMV多变量变送器在丙烯腈装置空气进料流量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空气流量测量系统组成
2 平衡流量计
3 空气流量的温压补偿
4 3051SMV多变量变送器
5 结束语

(4)工业互联网+油动机液压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油动机及电液伺服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油动机及汽轮机系统故障诊断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电液伺服系统故障诊断研究现状及分析
        1.2.3 液压阀的故障诊断研究现状及分析
        1.2.4 液压缸的故障诊断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CPS系统与工业互联网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分析
        1.3.1 CPS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分析
        1.3.2 工业互联网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分析
        1.3.3 工业大数据挖掘算法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油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CPS功能架构
    2.1 引言
    2.2 油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CPS功能架构设计
        2.2.1 CPS功能架构概述
        2.2.2 CPS五层功能架构
        2.2.3 CPS三个层级特征
        2.2.4 油动机CPS六层功能架构设计
    2.3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油动机CPS功能实现架构设计
        2.3.1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功能架构
        2.3.2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支撑技术
        2.3.3 基于WISE-Paa S平台的油动机CPS功能实现架构
    2.4 小结
第3章 油动机电液伺服系统建模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油动机电液伺服系统概述
        3.2.1 油动机在汽轮机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3.2.2 油动机电液伺服系统工作原理
    3.3 油动机正常调节状态建模分析
        3.3.1 永磁力矩马达工作原理
        3.3.2 衔铁喷嘴挡板组件运动分析
        3.3.3 电液伺服阀阀芯受力分析
        3.3.4 油动机活塞运动分析
    3.4 油动机快关缓冲系统建模分析
        3.4.1 油动机快关缓冲过程分析
        3.4.2 初期短孔节流阶段分析
        3.4.3 中期薄壁孔节流阶段分析
        3.4.4 末期环形缝隙节流阶段分析
    3.5 油动机电液伺服系统仿真及常见故障类型仿真分析
        3.5.1 基于AMESim的油动机电液伺服系统仿真
        3.5.2 油动机正常调节状态的故障类型仿真分析
        3.5.3 油动机快关缓冲状态的故障类型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VDD的油动机液压缸内泄漏故障诊断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理论
        4.2.1 支持向量机理论
        4.2.2 单值分类概述
        4.2.3 SVDD原理
    4.3 油动机液压缸内泄漏故障模拟试验与信号采集
        4.3.1 电液伺服系统故障模拟试验台概述
        4.3.2 油动机液压缸内泄故障模拟试验方案
        4.3.3 油动机液压缸内泄故障模拟与信号采集
    4.4 基于SVDD构建油动机液压缸内泄漏故障诊断模型
        4.4.1 信号滤波预处理
        4.4.2 时域信号特征提取
        4.4.3 基于SVDD的液压缸内泄漏故障诊断流程
        4.4.4 利用多个特征值构建SVDD内泄漏故障诊断模型
        4.4.5 利用单个特征值构建SVDD内泄漏故障诊断模型
        4.4.6 利用两个特征值构建SVDD内泄漏故障诊断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XGBoost的油动机快关电磁阀故障诊断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XGBoost算法基本原理
        5.2.1 CART回归决策树
        5.2.2 Boosting算法与GBDT算法原理
        5.2.3 XGBoost算法原理
    5.3 快关电磁阀故障模拟试验与信号采集
        5.3.1 油动机快关电磁阀组工作原理
        5.3.2 油动机快关电磁阀故障模拟试验方案
        5.3.3 电磁阀电磁性能退化故障模拟与信号采集
        5.3.4 构建电磁阀电磁性能退化故障诊断数据样本
    5.4 基于PCA降维与XGBoot算法相结合的故障诊断算法
        5.4.1 PCA降维原理
        5.4.2 数据样本降维
        5.4.3 基于PCA降维与XGBoost算法故障诊断建模与评估
        5.4.4 与CART和 GBDT算法建模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WISE-Paa S油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开发
    6.1 引言
    6.2 油动机数据测点布置层设计
        6.2.1 油动机缸体结构
        6.2.2 油动机数据采集测量点布置
        6.2.3 油动机关键元件与传感器选型
    6.3 油动机数据采集连接层搭建
        6.3.1 油动机信号采集硬件系统设计
        6.3.2 信号采集板卡选型
        6.3.3 数据传输总线技术
    6.4 油动机边缘侧数据处理层开发
        6.4.1 边缘侧油动机状态监测系统开发
        6.4.2 边缘侧与云端和设备端之间数据通讯
    6.5 油动机云平台数据挖掘层云服务功能开发
        6.5.1 人工智能服务架构AFS云服务
        6.5.2 数据可视化Visualization云服务
        6.5.3 设备性能管理APM云服务
        6.5.4 基于AFS云服务的油动机故障诊断模型迁移部署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四川赛鼎有限公司硝铵生产》汉英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Project Overview
    1.1 Project Introduction
    1.2 Task Arrangement
    1.3 Task Requirements
Chapter Two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1 Glossary Building
    2.2 Collection of Parallel Texts
    2.3 Translation Tools
    2.4 Theoretical Preparation-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hapter Thre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3.1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3.1.1 Chinese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3.1.2 Non-Subject Sentences
        3.1.3 Attributive Clause
        3.1.4 Discourse Cohesion
    3.2 Solu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2.1 Literal Translation
        3.2.2 Conversion
        3.2.3 Div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3.2.4 Addition
Chapter Four Assessment and Suggestions
    4.1 Supervisor’s Assessment
    4.2 Self-assessment
    4.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6)LNG船舶动力主机燃料加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LNG应用的研究现状
        1.2.1 LNG燃料主机船舶发展现状
        1.2.2 LNG燃料主机发展现状
    1.3 LNG燃料加注系统研究现状
        1.3.1 高压LNG燃料加注系统
        1.3.2 自增压式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
        1.3.3 泵增压式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
    2.1 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2.1.1 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构成
        2.1.2 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工作原理
    2.2 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可行性分析
        2.2.1 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自动调压理论分析
        2.2.2 低压LNG燃料加注系统安全稳定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NG燃料加注管系
    3.1 LNG充装和存储监控系统
        3.1.1 储罐选用与布置
        3.1.2 储罐监控系统
        3.1.3 LNG充装站
    3.2 气化与加热单元
        3.2.1 水-乙二醇加热单元
        3.2.2 LNG气化&加热单元
    3.3 可燃气体探测与LNG紧急切断系统
        3.3.1 可燃气体探测
        3.3.2 LNG应急关闭系统
    3.4 透气与通风系统
        3.4.1 透气系统
        3.4.2 通风系统
    3.5 LNG加注管系系统图
        3.5.1 阀门
        3.5.2 其他附件
        3.5.3 管路的公称直径
        3.5.4 管系系统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NG加注控制系统
    4.1 LNG加注控制系统硬件
        4.1.1 控制系统设计
        4.1.2 中央控制单元
        4.1.3 人机界面HMI
    4.2 控制系统软件
        4.2.1 西门子STEP7软件
        4.2.2 西门子WINCC软件
    4.3 系统通信配置
        4.3.1 PROFINET协议
        4.3.2 MODBUS协议
        4.3.3 MODBUS主从站设置
    4.4 模拟量控制与系统硬件组态
        4.4.1 模拟量控制
        4.4.2 系统组态
    4.5 阀门控制算法
        4.5.1 阀门PI控制算法
        4.5.2 PI控制算法仿真
        4.5.3 PI控制软件设计
    4.6 人机交互界面
        4.6.1 PC端人机交互界面
        4.6.2 HMI端人机交互界面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潜液式深冷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深冷电机研究现状
        1.2.1 深冷感应电机
        1.2.2 深冷永磁同步电机
        1.2.3 其它形式的深冷电机
    1.3 深冷永磁电机关键技术
        1.3.1 定、转子磁路与材料
        1.3.2 发热量计算方法
        1.3.3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深冷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方法
    2.1 引言
    2.2 本文研究的电机结构及特征
    2.3 深冷“V”型转子磁路模型
    2.4 深冷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技术
        2.4.1 快速设计流程
        2.4.2 深冷温度永磁体退磁分析
        2.4.3 深冷温度导体电阻率分析
        2.4.4 深冷温度硅钢材料分析
        2.4.5 深冷电机设计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重约束下深冷永磁电机的力矩特性
    3.1 引言
    3.2 深冷电机的尺寸约束因素
        3.2.1 电磁约束
        3.2.2 温度约束
        3.2.3 机械尺寸约束
    3.3 关键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3.3.1 电磁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3.3.2 结构尺寸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3.3.3 关键尺寸确定
    3.4 力矩特性分析与优化
        3.4.1 电磁转矩分析
        3.4.2 电机抗干扰能力的分析
        3.4.3 齿槽转矩分析
        3.4.4 电磁转矩的优化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冷永磁电机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多物理场数学模型
        4.2.1 多物理场耦合概述
        4.2.2 电磁场数学模型
        4.2.3 流体场-温度场分析数学模型
        4.2.4 应力分析数学模型
    4.3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
        4.3.1 物理模型
        4.3.2 材料属性
        4.3.3 电磁场-温度场-应力场耦合
        4.3.4 电磁-流体-热耦合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冷永磁同步电机试验分析
    5.1 引言
    5.2 样机参数和试制工艺
        5.2.1 样机设计参数
        5.2.2 样机试制工艺
    5.3 潜液式深冷永磁电机性能测试系统
    5.4 潜液式深冷永磁电机性能测试方法
        5.4.1 测试前的准备
        5.4.2 空载试验
        5.4.3 基于负载法性能测试
        5.4.4 基于电阻法温升测试
        5.4.5 深冷下永磁体性能测试
    5.5 LNG潜液泵效率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和获奖情况
致谢

(8)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流场特性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天然气发展概述
    1.2 天然气处理工艺
        1.2.1 低温冷凝法
        1.2.2 溶剂吸收法
        1.2.3 固体吸附法
        1.2.4 开发中的新方法
    1.3 超音速分离器的研究进展
        1.3.1 超音速分离器的结构研究
        1.3.2 基础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
        1.3.3 实验和试验研究
    1.4 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
2 超音速分离器关键结构的设计
    2.1 相关参数及定义
        2.1.1 声速
        2.1.2 马赫数
        2.1.3 临界状态和滞止状态
        2.1.4 激波
        2.1.5 气流在Laval喷管内的流动
    2.2 Laval喷管设计
        2.2.1 喷管喉部尺寸设计
        2.2.2 喉部过渡段设计
    2.3 三维轴流式旋流发生器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三维数值模拟
    3.1 几何模型和基本假设
        3.1.1 几何模型
        3.1.2 基本原理
        3.1.3 基本假设
    3.2 控制方程
    3.3 湍流模型的选取及离散方法
        3.3.1 湍流模型选取
        3.3.2 离散方法
    3.4 网格划分及网格无关性检验
    3.5 模型验证
    3.6 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连续相流场分析
        3.6.1 排液结构的改进对分离器流场的影响
        3.6.2 插入式导流锥结构对分离器流场的影响
        3.6.3 插入式结构下面积比对流场的影响
        3.6.4 不同旋流器出口角度对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流场的影响
        3.6.5 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压比变化对流场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离散相流动分析
    4.1 DPM模型概述
    4.2 基本假设
    4.3 离散相运动方程
    4.4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4.5 边界条件
    4.6 模型验证
    4.7 颗粒运动轨迹
    4.8 不同液滴粒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4.9 旋流强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4.10 不同排液结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4.11 本章小结
5 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研究
    5.1 实验流程
    5.2 实验装置
        5.2.1 超音速分离器
        5.2.2 乙醇蒸汽发生装置
        5.2.3 两级分离装置
        5.2.4 主要测量装置简介
    5.3 实验调节参数与性能评价指标
        5.3.1 可调节结构参数
        5.3.2 可调节操作参数
        5.3.3 性能评价指标
    5.4 不同实验介质的影响
    5.5 实验结果分析
        5.5.1 压比对两级式超音速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5.5.2 面积比对两级式超音速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5.5.3 两级排液结构与环隙排液结构分离效果对比
        5.5.4 旋流强度对两级式超音速分离器分离效果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ORC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1 ORC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的理论研究
        1.3.2 ORC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的工程实践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总结
第二章 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的工艺流程及控制需求
    2.1 尿素高调水的原有流程
    2.2 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的工艺流程
        2.2.1 ORC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
        2.2.2 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的工艺介绍
        2.2.3 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的结构介绍
    2.3 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的控制需求
        2.3.1 工艺参数监控需求
        2.3.2 基本过程控制需求
        2.3.3 顺序控制需求
        2.3.4 系统安全控制需求
    2.4 小结
第三章 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
    3.1 引言
    3.2 基础过程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
        3.2.1 蒸发温度的控制
        3.2.2 蒸发器液位的控制
        3.2.3 膨胀机转速及功率的控制
    3.3 膨胀发电机组的顺控逻辑设计
        3.3.1 工质泵的启停逻辑设计
        3.3.2 膨胀机的启停逻辑设计
        3.3.3 油泵的启停逻辑设计
    3.4 机组紧急跳闸系统的联锁逻辑设计
        3.4.1 ORC系统联锁逻辑
    3.5 小结
第四章 过程控制仪表的选型
    4.1 引言
    4.2 控制仪表选型
    4.3 过程仪表选型
    4.4 其它类仪表选型
    4.5 小结
第五章 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实现
    5.1 引言
    5.2 仪表数据表、DCS监控数据表设计
    5.3 硬件搭建、自控平台实现
    5.4 ORC控制系统工艺参数监控的实现
    5.5 基本过程控制回路的实现
    5.6 顺序控制逻辑的实现
    5.7 紧急跳闸保护系统的实现
    5.8 异构互联的实现
    5.9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5.10 小结
第六章 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运行及分析
    6.1 引言
    6.2 ORC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运行及分析
        6.2.1 主要过程参数的控制
        6.2.2 机组的顺控逻辑控制
        6.2.3 紧急跳闸保护
        6.2.4 异构互联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附件

(10)合成氨工厂变换工段仪表选型和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大型及中小型合成氨装置发展现状
        1.2.1 国外合成氨装置发展现状
        1.2.2 国内合成氨装置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本项目工艺流程及自控技术方案
    2.1 本项目工艺流程及工段划分
    2.2 自控技术方案
        2.2.1 概述
        2.2.2 自动化水平
        2.2.3 本项目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2.4 变换工段控制系统方案
3 变换工段现场仪表设计选型
    3.1 现场仪表的分类和选型参数
    3.2 现场仪表选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3.3 温度仪表
        3.3.1 热电阻温度计
        3.3.2 热电偶温度计
        3.3.3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3.3.4 双金属温度计
    3.4 压力仪表
        3.4.1 压力变送器
        3.4.2 隔膜密封压力变送器
        3.4.3 差压变送器
        3.4.4 就地压力表
    3.5 流量仪表
        3.5.1 节流装置测量流量
        3.5.2 涡街流量计
        3.5.3 金属管浮子流量计
        3.5.4 电磁流量计
        3.5.5 特殊流量计
    3.6 液位(物位)仪表
        3.6.1 磁致伸缩液位计
        3.6.2 磁翻板液位计
        3.6.3 液位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
    3.7 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表
    3.8 阀门选型
    3.9 成分分析仪表选型
        3.9.1 氧含量分析仪
        3.9.2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3.9.3 分析小屋
4 变换工段控制系统设计选型
    4.1 DCS系统设计
        4.1.1 DCS系统组态内容
        4.1.2 DCS系统硬件设计
        4.1.3 DCS控制系统软件组态
        4.1.4 变换工段监控对象
        4.1.5 DCS设置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2 SIS安全仪表系统设计选型
        4.2.1 SIS系统硬件选型
        4.2.2 HAZOP分析
        4.2.3 SIL等级的确定
5 年产60万吨合成氨工厂变换工段的工程实现
    5.1 变换工段的工程实现
    5.2 控制系统调试与验收
        5.2.1 变换工段开车步骤
        5.2.2 变换工段的控制系统调试
    5.3 同类型控制系统的比较
    5.4 本设计自控工程应用效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插入式透平流量计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空分压缩余热驱动的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设计优化与实验研究[D]. 荣杨一鸣. 浙江大学, 2021(02)
  • [2]高温熔盐回路系统阻力特性实验研究[D]. 孔祥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21(01)
  • [3]3051SMV多变量变送器在丙烯腈装置空气进料流量测量中的应用[J]. 孙崇祥. 数字通信世界, 2020(08)
  • [4]工业互联网+油动机液压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D]. 雷亚飞. 燕山大学, 2020
  • [5]《四川赛鼎有限公司硝铵生产》汉英翻译报告[D]. 陈丽.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6]LNG船舶动力主机燃料加注系统研究[D]. 彭奇平.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7]潜液式深冷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D]. 郭超. 湖南大学, 2019(01)
  • [8]两级排液式超音速分离器流场特性及实验研究[D]. 马成.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9]尿素高调水膨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D]. 付国华.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8)
  • [10]合成氨工厂变换工段仪表选型和控制系统设计[D]. 胡国炜.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插入式涡轮流量计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