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政府支持下的公众及非政府组织为了宣传自身、塑造本国良好国际形象和提高国际认同度,最终达到获取国家利益的目的,而通过文化交流、信息传播、公关媒体等方式扩大本国政府、公民与国外公众的交流和对话的活动。公共外交理论在美国产生和发展,在当前硬权力外交受到诸多限制的形势下,以文化传播和影响为基础的软权力受到各国重视,以软权力为理论基础的公共外交也成为当前外交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公共外交的思想萌芽较早,在正式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方面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经过短时间的发展,我国公共外交初步形成了相互合作、协调发展的科学模式,并逐渐在外交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和谐世界理念的倡导下,塑造我国的安定团结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减少国外民众的误解,使中国威胁论失去市场,并在解决西藏、新疆等现实问题上发挥重大作用。在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活动中,我国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的蓬勃有力和谐安定的形象,收到了巨大成效。我国公共外交的开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但是我们应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不仅面临着严峻的国际舆论压力和时代挑战,并且公共外交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需要转变传统外交思路,重视公共外交,同时加强公共外交的主体建设、客体针对性,制定合理有效的公共外交战略,完善公共外交体系,善加利用海外主流媒体和网络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从而使中国公共外交得到更好的完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和谐世界语境中的宗教伦理[J]. 青海社会科学 2008(01)
- [2].共建和谐世界与两制国家和谐相处[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8(05)
- [3].浅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来源[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4].论多样性文明与和谐世界的构建[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 [5].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理论基础[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6].和谐世界视阈下的中国和平崛起[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08)
- [7].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性与和谐社会建设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07)
- [8].“和谐世界”视域下中国的外交政策[J]. 现代交际 2014(10)
- [9].试从提升软国力角度分析和谐世界理论的重要意义[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4)
- [10].“和谐世界观”与“霸权稳定论”——一项比较分析[J]. 教学与研究 2008(06)
- [11].从“面向世界”到“构建和谐世界”——对外开放30年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7)
- [12].论和谐世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J]. 黑河学刊 2009(03)
- [13].依据、问题及路径:对“和谐世界”理念普世价值的几点思考[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4].正确运用和谐世界理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1)
- [15].“形势与政策”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世界”观的建构[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9)
- [16].构建和谐世界:民间外交的作用[J]. 学习与探索 2011(02)
- [17].和谐世界视域中的华侨华人[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0(01)
- [18].继承、发展与创新:胡锦涛和谐世界外交思想探析[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8(01)
- [19].国际法治:和谐世界的必由之路[J]. 清华法学 2009(01)
- [20].建设和谐世界要从促进文化和谐做起[J]. 传承 2008(14)
- [21].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J]. 理论视野 2010(06)
- [22].论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3].“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和平发展外交[J]. 新视野 2009(02)
- [24].和谐世界理论与国际体系建设[J]. 和平与发展 2008(02)
- [25].“和谐世界”思想研究综述[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3(05)
- [26].和谐世界:中国的全球治理思想[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01)
- [27].关于构建和谐中亚问题[J]. 和平与发展 2008(02)
- [28].从国家权益不平等看和谐世界的构建[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8(05)
- [29].用“和谐世界”的理念塑造大国形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6)
- [30].“和谐世界”论:中国式政治思维的当代成果[J]. 江汉论坛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