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中一种现象的探讨

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中一种现象的探讨

一、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中一种现象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罗美[1](2021)在《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背景下,教材开发与编撰已成为当下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并且,校本教材开发是学校为了适应本校教学环境,满足学生需求,突出学校特色,发挥学校效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国内外校本教材研究现状,结合深入调研的广东省内多所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广州市黄埔某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进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校本教材开发个案研究。通过分析现用规划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使用情况与课程教学现状,剖析发现教材教学适切性存在偏颇和不足,如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等,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学生学习吃力,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开展了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即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校本教材开发要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做中学”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力。深入企业调研,利用“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确定课程所包含的职业能力点,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标准“校本化”作为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对应学习项目(任务),实现工作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同时创新教材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使校本教材与活页式教材结合发挥更大效用;教材内容选择立足于本校教学资源,以培养胜任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组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蕴含培养职业能力点为载体的学习任务,兼顾职业技能考证的内容,实现培养学生岗位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并重的校本教材开发,完成了校本教材目录与样章。采用基于教学试验的行动研究进行校本样章使用效果分析,同时结合职业教育教材体系设计“三维理论”,对比教材对应内容的教学适切性,论证此校本教材开发成效。本研究分析阐述了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开发程序、理念原则、组织结构及内容筛选,致力于增强教材教学适切性,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发挥学校效能。本研究成果也可为今后机电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提供借鉴。

郑洁[2](2021)在《软起动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设计及起动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无刷双馈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BDFM)是一种新型交流调速电机。其在结构上取消了电刷和滑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以及调速性能好等优点。这种电机在定子上实现了双馈,不仅具有简单的转子结构,而且具有绕线式转子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的优良特性,既可作为交流调速电动机,可应用于大型水泵、风机调速系统;又可作为变频恒速发电机,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船用轴带发电等领域。目前,无刷双馈电机的转子主要采用特殊笼型,磁阻型和绕线型三种结构。前两种转子结构存在转子谐波含量大、导体利用率低的缺点。绕线型转子无刷双馈电机接线灵活,因此通过合理的绕组设计可以削弱气隙磁场的谐波含量,提高电机的效率及功率密度。但其起动性能不如笼型无刷双馈电机。为解决绕线型BDFM起动转矩小、起动电流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的软起动方法,该方法利用绕线型转子接线方式灵活的优点,基于绕组理论对定、转子绕组进行重新设计。定子由两套绕组组成:一套绕组是功率绕组(power winding,PW),起动时定子主要产生1p极基波、pa极主谐波和p2极副谐波三个磁动势联合起动,另一套绕组为控制绕组(control winding,CW),与普通BDFM绕组连接方式相似;转子绕组引入了“复合线圈组”。软起动方法实现了电机起动时自动增大起动电阻,减小起动电流和增大起动转矩的目的,改善了电机的起动性能;在运行时,起动电阻恢复正常,减小损耗,电机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回顾BDFM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BDFM本体设计结构、数学模型和等效电路以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然后总结三相交流感应电机起动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BDFM两类起动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引出了本文提出的BDFM软起动方法。其次,介绍了软起动BDFM的基本结构、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的基本工作原理。重点论述了定子两套绕组和转子绕组的具体设计方法。定子功率绕组采用3Y/△联结,控制绕组采用Y联结。转子绕组采用“复合线圈组”联结。通过分析得出,该设计方法实现电机起动时自动增大起动电阻,减小起动电流和增大起动转矩的目的,改善了电机的起动性能;在运行时,起动电阻恢复正常,减小损耗,电机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同时,设计不同节距的功率绕组方案,给出磁动势谐波对比分析结果。最后,基于复合线圈结构在不同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分析该电机的起动性能和运行性能。之后,基于二维瞬态磁场分析法分析空载时电机内部的磁场变化。建立无刷双馈电机软起动和异步起动两个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两种起动方式下起动过程相关量,得到了起动时刻磁力线、气隙磁密、磁通密度云图、起动转矩、起动电流、转速等分布图,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比较,得出软起动BDFM具有降低起动电流,增大起动转矩的优越性。此外,软起动BDFM的转矩特性曲线平缓,机械特性较硬,带负载能力较强,尤其适用于带式输送机等应用场合,减小系统成本。最后,为了研究复合线圈不同匝比对电机起动性能的影响,在有限元中建立了8个相同定子结构、不同转子复合线圈匝数比的电机模型,并对空载起动转矩和起动电流进行仿真对计算,得出最佳匝数比方案。最后,给出了软起动BDFM样机的主要参数、铁芯材料、定转子槽型尺寸、样机结构图以及定子转子绕组的展开图。研制了一台2/4对极软起动BDFM样机,并搭建了试验平台。在软起动和异步起动两种方式下,对样机进行了空载和负载起动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进一步说明软起动BDFM的起动性能比异步起动BDFM优越,能有效降低起动电流以及对电网的冲击,验证了软起动BDFM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黄文聪[3](2020)在《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及其合闸涌流抑制研究》文中认为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是实现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的核心部件,在轨道交通、港口码头、隧道、船舶等交通运输领域以及其他工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及其合闸涌流抑制,是高压大功率电动机顺利起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延长电力电子电抗器使用寿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工程意义。本文以解决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起动引起的过电流问题为出发点,着眼于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软起动系统的整体性能优化,针对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相关科学问题,展开数学建模方法、合闸涌流抑制方法、本体设计方法及多物理场耦合的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传统磁控电抗器受电力电子器件耐压限制,不适合于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的问题,采用融合、创新思路,提出了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用磁控电抗器的拓扑结构;设计了单绕组和多绕组磁控电抗器的拓扑结构并分析了两者的工作原理,阐明了两者工作原理和电抗变换的一致性。建立了IGBT式和晶闸管式磁控电抗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阻抗变换机理进行了分析。针对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数学建模依赖于二次绕组侧电力电子阻抗变换电路,且阻抗变换机理分析存在理论推导复杂和计算冗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磁控电抗变换器建模方法,构建了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变换器通用数学模型,揭示了通过控制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变换器二次绕组的电流可以实现一次绕组阻抗值连续平滑调节的阻抗变换机理。研究结果为涌流抑制方法研究、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本体设计及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奠定了基础。(2)针对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合闸接入电网产生的严重涌流问题,提出了空载工作状态和带负载工作状态下不同的涌流抑制方法。当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空载接入电网时,针对传统的合闸电阻法需要增加额外的合闸电阻问题,提出了控制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合闸角的方法来抑制涌流,研究了电抗器合闸接入电网的相位角控制规律;当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带负载接入电网时,针对控制合闸相位角不能实现偏磁与剩磁相抵消的问题,提出了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策略来抑制合闸涌流,研究了无功功率补偿量计算方法和动态补偿方法。分别建立了空载合闸和带负载合闸的仿真模型,验证了合闸涌流抑制方法的有效性,涌流均被抑制在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额定电流的2倍以内,涌流抑制效果明显。(3)针对传统电抗器设计多采用经验法,手工计算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套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本体设计方法,包括铁芯结构设计方法、绕组设计方法、主电抗计算方法、漏电抗计算方法等,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针对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在合闸运行状态下产生的振动、噪声和温升问题,提出合闸涌流抑制可以有效减小振动、噪声和温升。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构建了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电磁模型、结构力学模型、声学模型和三维流场-温度场耦合模型,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对比了合闸涌流抑制前后铁芯磁通密度、铁芯等效应力、铁芯形变、声压级以及温升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证明,采用涌流抑制方法可以将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的噪声抑制在66d B以内,其温升不超过54K,满足A级电力设备的相关国家标准。(4)构建了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软起动系统试验平台,将成功研制的20000k W/10k V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应用于某钢厂19000k W/10k V高压大功率电动机的软起动中,并进行了挂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带高压大功率电动机接入电网,起动电流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2倍,电网电压压降小于5%,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具有优秀的连续电抗调节特性,可以有效地抑制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这类冲击负荷接入电网引起的过电流现象,起动过程无涌流,起动电流曲线平滑,起动性能良好。本文完成了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及其合闸涌流抑制的研究,在理论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和试验平台构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的研制以及基于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的软起动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谢仕宏[4](2019)在《用于制浆设备的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起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于造纸工业制浆设备的异步电机功率巨大,直接起动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导致设备损坏、电网电压骤降,异常停机后带载起动所需电磁转矩大。而现有异步电机软起动方法存在起动转矩不足、转矩脉动大或不易直接旁路切换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7110),研究了基于六边形空间电压矢量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方法和小电容变频器理论及两相直接旁路切换控制方法。论文主要贡献可分述如下:(1)传统离散变频软起动转矩脉动的原因及改进方法研究针对制浆设备异常停机所需起动转矩较大的特点,提出一种高起动转矩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控制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控制,可以消除传统离散变频控制的异步电机负电磁转矩脉动。首先根据三相晶闸管电路两相导通才能形成回路的特点,引入空间电压矢量理论,分析基于等效正弦波原理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电压波形,根据异步电机定子磁链与定子电压的物理关系,说明与定子磁链旋转方向不一致的电压矢量就是产生负电磁转矩脉动的原因,其次剔除产生负电磁转矩的空间电压矢量,提出按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控制的离散变频方法;最后分析在定子电流断续期间转子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定子磁链的影响,验证了定子磁链衰减量对软起动过程影响较小。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的离散变频控制方法能够消除异步电机负电磁转矩脉动。(2)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方法研究在剔除反向电压矢量基础上,根据定子电压幅值变化对空间电压矢量方向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按定子磁链轨迹控制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三相晶闸管电路两相导通时电压矢量对异步电机定子磁链的影响,找出了各离散频率点产生近似圆形磁链轨迹的电压矢量作用方法。其次建立了三相晶闸管电路两相导通时异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推导了异步电机定子磁链方程,并计算开路零电压矢量作用时的定子磁链衰减量,证明开路零电压矢量不影响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最后提出了异步电机离散变频7-4-3-1分频软起动磁链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软起动方法相比最大起动电流可降低20%,转矩脉动显着降低。(3)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理论及异步电机能量回馈机理研究针对离散变频不能实现制浆设备转速平滑连续调节、现有变频器又不易直接旁路切换的缺点,提出一种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电路结构及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传统变频器直流母线电解电容的基本功能,指出电解电容增大变频器电磁惯性、导致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隔离是变频器不易旁路切换的主要原因。其次,研究了变频器在不同开关状态下异步电机能量回馈特性,并建立了稳态时异步电机回馈能量模型,从理论上验证了小电容变频器的可行性。接着提出了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的电路结构和基于直流母线六脉波电压的电容参数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电容充放电的电压波形逼近变频器网侧整流输出的六脉波电压波形为依据。最后研究了小电容变频器输出电压特性,通过控制逆变输出电压零相位与输入直流母线电压峰值的时间关系,使小电容变频器电压传输比最大。实验结果表明,稳态时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回馈能量较小,小电容变频器所需电容为传统变频器的1/4,但最大电压传输比和输出电压谐波含量与传统变频器相近。(4)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的连续变频软起动及旁路切换方法研究针对制浆设备驱动电机功率巨大、开关频率高导致小电容变频器开关损耗大的特点,提出了按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控制及旁路切换方法。首先研究了基于120°方波逆变控制和180°方波逆变控制的六边形电压矢量作用原理。然后根据小电容变频器稳态瞬时等效电路存在3.3ms两相直通的特点,提出一种两相直接旁路切换控制方法。最后分析了120°方波逆变控制和180°方波逆变控制两相直接旁路切换的具体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旁路切换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控制的小电容变频器可形成稳定的3.3ms两相等效直通电路且重复出现;基于180°方波逆变控制的旁路切换性能优于120°方波逆变控制的旁路切换性能。(5)基于变频软起动技术的制浆设备轻载节能方法研究针对制浆设备能耗大的特点,选取制浆过程主要设备输浆泵和磨浆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输浆泵轻载时降速节能原理,建立了输浆泵轻载降速控制异步电机损耗模型,并对比了调压调速控制和变频调速控制的节能效果;然后分析了磨浆机打浆控制原理及能耗模型,提出磨浆机轻载恒转矩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方法。仿真数据显示,当输浆泵转速下降11.5%,采用调压调速可节能20%,采用变频调速可节能30%,并且变频调速范围更宽;磨浆机轻载恒转矩变频调速控制可有效降低电机输出功率和电机损耗。综上所述,文章发现了晶闸管离散变频产生负电磁转矩的物理原因,提出可消除负电磁转矩分量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六边形电压矢量控制方法;提出按磁链轨迹控制无反向电压矢量的异步电机7-4-3-1分频软起动控制方法;提出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电路结构及六边形电压矢量控制两相直接旁路切换方法;建立了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能量回馈模型,提出了小电容参数计算依据;建立了考虑异步电机损耗的输浆泵和磨浆机轻载变频调速节能模型。

董健鹏,田翠华,陈柏超,郭俊华,王朋,万聪聪[5](2019)在《感应电动机自耦磁控软起动系统的建模及瞬态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大容量感应电动机在恶劣环境下起动时存在的电流过大和电压暂降等问题,提出了自耦磁控起动新型拓扑结构,该结构结合了自耦降压起动和磁控软起动两种方式的优点,能够实现大电机在恶劣环境下的平滑起动。通过对自耦磁控起动系统中机电磁原理的分析,建立了基于空间矢量的电机起动瞬态模型,深入分析了感应电动机在起动控制过程中各机电磁物理量的瞬变特性,并通过仿真和实验予以验证。该软起动系统采用可平滑切换的新型拓扑结构及其控制策略,有效解决了无磁控环节的自耦降压起动存在的二次冲击问题,改善了起动电流、电网压降等运行特性,兼具自耦起动与磁控起动两者的优势,可靠性高,成本低,免维护。

刘莉君[6](2019)在《离散变频软起动器的优化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异步电机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地用于工业、交通、国防等各个领域,而如何使其获得良好的起动性能逐渐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直接起动方式虽然接线简单,便于维护,但起动电流很大,容易造成过大的电流冲击并对接入同一电网的其他电力设备造成影响,同时起动转矩减小,不适用于重载起动场合;传统降压起动方式略优于电机直接起动方式,但不能在降低起动电流的同时提高起动转矩;传统软起动器通过改变触发角减小了起动电流,但同时也减小了起动转矩,限制了其适应范围;离散变频软起动在传统软起动器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控制方式的改变,实现变频起动,减小起动电流的同时,增大起动转矩,满足重载起动的要求。本文首先在异步电机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影响异步电机起动特性的两大指标,即起动电流倍数与起动转矩倍数,得出只有降低起动电流的同时增加起动转矩才能保证电机可以满载甚至重载起动的结论;分析异步电机转速与功率因数特性,为后续离散变频软起动的优化控制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在上述基础上对离散变频软起动分频算法进行理论研究,最终确定离散分频软起动过程中的具体频段,各频段下的最优相位组合以及各频段间主要的切换方式。其次确定了离散变频软起动的控制方法,对固定角度触发和等效正弦触发两种触发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仔细对比其优缺点,选取最适合本文的触发控制方法;采用优化控制方案,即对斜坡电压阶段实施功率因数角闭环控制和频段切换过程中考虑转速达到额定转速且运行时间为各子频段正整数倍的切换策略,以此减小电机由于触发角未补偿和频段切换不平稳所带来电磁震荡现象。最后,本文通过对离散变频软起动进行建模仿真,同时对比分析了异步电机直接起动和传统斜坡电压软起动方式下的电流、转速、转矩仿真波形,验证了离散变频软起动的优点;并对其软硬件实验平台进行了搭建,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仿真一致,从而再次验证了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技术在电机重载甚至满载时起动时的优越性。

梅马超[7](2019)在《基于BBO算法的模糊ADRC控制的软启动及节能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相异步电动的启动方式、节能工作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对电机进行直接启动,容易造成尖峰电流、力矩振荡幅度过大的问题,对电机产生危害;当电机运行在轻载或无负载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极低、电能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本文重点研究电机软启动和降压节能控制技术,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异步电机的软启动及降压节能的原理,分析了电机损耗和功率传递关系,并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软启动的控制方式及其节能技术的一般控制方法,分析了其特点。其次,针对传统的限流软启动在控制方式上的缺点,为了能将启动尖峰电流和启动转矩限制在对电机不能构成危害的范围内,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地理学(Bio-geography Based Optimization,BBO)算法的模糊自抗扰控制策略,通过与PID限流软启动、模糊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限流软启动进行控制效果的对比,验证了BBO算法的模糊自抗扰控制策略的效果,有效降低冲击电流和冲击转矩的幅值,从而保证电机平稳启动。然后,为了使电机在轻载工作中,可以增强效率使其达到最佳值,在节能控制策略中,最佳电压法在提高效率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将其与BBO算法的模糊自抗扰控制方法相结合,运用到电机节能技术中,从而实现对电机最佳电压的快速跟踪,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因数和能量转化率,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最后,设计了单片机(MCU)控制软启动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并将引入的BBO算法运用到限流软启动和节能中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的达到预期效果。该论文有图66幅,表10个,参考文献58篇。

房少华[8](2019)在《周期性负载下轻载异步电动机的节能控制综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步电动机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电气化生产的主要动力机械。当前我国工业领域使用的异步电动机常时间运行在空载或者轻载的状态,存在着严重的“大马拉小车”现象,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都很低,造成极大的浪费。本文针对负载是周期性变化的异步电动机,根据电动机的运行特性,研究调压节能的控制方法。本文根据异步电动机Γ型等效电路研究了电动机的损耗,分析了负载是周期性变化的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原理。然后分析了负载的变化和电压的变化对电动机运行特性的影响,同时说明了可以通过续流角来表示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从而判断电动机的节能效果。本文建立了一个输入量为续流角的偏差值和续流角的改变值、输出量为关断角的变化增量的二维T-S模糊控制器。针对模糊控制中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等难建立和学习的问题,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根据神经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一个四层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且根据神经模糊控制模型进行matlab仿真,将仿真结果进行离线计算,得到一个模糊查询表。将神经模糊控制模型进行matlab/simulink调压节能仿真,并对调压过程中产生的谐波进行分析,说明了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主要构成是基波电压电流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最后,在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电动机的调压节能装置,硬件电路包括STM32F103RCT6控制系统、直流供电电路、供电检测电路、电压同步信号检测电路、晶闸管管压降信号检测电路、双向晶闸管驱动电路。软件设计包括软起动、节能控制和软件保护。将设计好的装置在抽油机负载上进行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和波形,证明了调压节能装置可以显着的降低相电流,减少电动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提升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崔皓博[9](2018)在《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及降压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三相异步电动机作为动力负荷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起动控制、节能运行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中容量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极易导致瞬时电流过载、起动转矩振荡,对电机造成冲击甚至影响电机寿命;而且多数电机长期运行于轻载甚至空载状况,导致能量转化效率低、电能浪费严重。为了限制电机起动电流,改善电机轻载状况下运行效率,通过控制晶闸管交流调压器可以实现电机软起动及节能运行。本文将围绕电机软起动及降压节能控制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深入分析电机损耗和功率传递关系,研究了电机软起动及降压节能的基本原理,对不同负载下的交流调压电路的调压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考虑铁耗的异步电动机动态模型,仿真验证了铁耗等效电阻在研究电机动态过程及损耗计算时不可忽略。(2)针对传统限流软起动控制缺陷,为更好地限制电机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提出了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限流软起动控制策略,并分析了控制器的稳定性。通过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效果的对比,验证了线性自抗扰控制限流软起动技术的控制效果和抗扰特性,有助于实现电机更平滑起动。(3)为了实现电机轻载运行过程中能量转化效率最优,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电压法的电机输入电压控制策略,并将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应用于电机降压节能器的设计中,实现了电机最优输入电压的快速跟踪,提高了负载变化时电机的功率因数和能量转化效率,最后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4)为验证理论研究的正确性,本文设计并搭建了电机实验平台,测试了电机软起动和降压节能效果,并对不同负载率下电机节能效果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节能器较好地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崔占奇[10](2018)在《基于六脉波双变量交交变频全范围软起动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六脉波双变量交交变频器在3分频以上可输出较多的频率,对这些频率加以改造、利用可有效改善电机的软起动性能,且在高频段可实现变频调速与调压调速相结合,从而使得使全范围软起动成为可能。本文以六脉波双变量交交变频器为基础,结合压频比协调控制策略,对轻载情况下异步电机全范围软起动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电机软起动过程进行分析,在分析电机能耗的基础上推导并提出基于最佳转差区间的压频比协调控制策略。并针对在线触发策略下调压深度较深时易引发电机的剧烈震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大波头进行调节的深调压控制策略。其次,根据交交变频器输出频率的特点,将50Hz以下的频率范围划分为低频段(16.67Hz以下)、中频段(16.67Hz25Hz)、高频段(27.27Hz37.5Hz)以及工频段等几个频率区间,在不同频段内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使电机能够平滑起动,减小起动过程的电流冲击和转矩冲击。其中在低频段结合基于最佳转差区间的压频比控制策略,找出与负载相匹配的最佳起动力矩来起动电机,以减小电机起动过程中转矩上的震荡,并优化电机在低频段起动过程中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在中频段和高频段,通过对电压波形进行对称度修正,选取并加入有限个过渡频率,以减小频级间的级差,并结合最佳压频比控制策略,在减小频率切换过程中电流冲击的同时可改善电机在中频段和高频段起动过程中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在工频段采取闭环调压的策略,以实现变频段向工频调压段的软过渡。通过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以及工频段软起动策略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对电机的全范围软起动控制。为验证本文提出的全范围软起动策略的效果,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交-交变频软起动仿真模型,编写相应的S函数,通过仿真来验证全范围软起动策略的效果,并在六脉波交交变频调速系统实验平台上对本文提出的全范围软起动策略进行实验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全范围软起动控制策略下,电机起动过程平稳,可有效的降低起动电流,且在起动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转速震荡和转矩震荡,起动性能较好。

二、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中一种现象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中一种现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校本教材开发国外研究现状
        二、校本教材开发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行动研究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校本与校本课程
        二、教材与校本教材
        三、职业能力
        四、校本教材开发
        五、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二、人本主义理论
第三章 校本教材开发需求与调研
    第一节 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与需求调研
        一、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调研
        二、对课程任课教师教材使用及教学情况访谈分析
        三、学生教材使用情况与需求调研
    第二节 课程规划教材教学适切性分析
        一、分析对象与内容
        二、规划教材在本校课程教学使用中存在的困难
    第三节 课程面向的岗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一、企业调研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第四节 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开发的必要性
    第五节 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章 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开发过程
    第一节 校本教材开发目标及原则
        一、开发目标
        二、开发原则
    第二节 职业能力分析及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一、课程面向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二、提炼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第三节 校本教材开发的依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
    第四节 校本教材的学习情境设计
    第五节 校本教材的组织结构与呈现形式
        一、校本教材的组织结构
        二、校本教材的呈现形式
    第六节 校本教材的内容建构
        一、校本教材内容编写原则
        二、校本教材资源收集途径
        三、校本教材内容编写方法及示例
第五章 校本教材开发价值成效评估
    第一节 校本教材开发质量评价方案的设计
        一、评价目的
        二、评价方法
    第二节 基于教学试验效果的教材样章质量诊断
        一、教学试验目的及对象
        二、教学试验过程
        三、教学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第三节 校本样章与规划教材对应内容对比分析
        一、比较方法与工具
        二、具体对比内容分析
        三、总结
    第四节 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成效评估
        一、研究的效益
        二、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学校应重视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二、建立合理的校本教材开发小组
        三、配套校本教材开发审查评价机制
        四、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在校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加工制造类企业技术员调查问卷
附录四 企业调研访谈提纲
附录五 校本教材样章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软起动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设计及起动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BDFM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2.1 BDFM的发展历史
        1.2.2 BDFM本体设计结构的研究现状
        1.2.3 BDFM数学建模与等效电路的研究现状
        1.2.4 BDFM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感应电机起动方式研究现状
        1.3.1 异步起动方法研究
        1.3.2 软起动方法研究
        1.3.3 变频起动方法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软起动BDFM定子和转子设计方案
    2.1 定子绕组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定子绕组的极对数选择方法
    2.3 定子绕组设计方案
        2.3.1 定子设计实例
        2.3.2 不同功率绕组方案谐波对比分析
    2.4 转子绕组设计方案
        2.4.1 转子复合线圈结构工作原理
        2.4.2 转子设计实例及不同工作状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起动BDFM电磁分析
    3.1 试验样机空载起动特性仿真对比分析
        3.1.1 电磁仿真分析
        3.1.2 转矩和电流仿真分析
    3.2 试验样机负载起动特性仿真对比分析
    3.3 转子复合线圈不同匝数比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起动BDFM样机参数和试验验证
    4.1 软起动BDFM样机参数和试验平台
        4.1.1 软起动BDFM样机参数设计
        4.1.2 软起动BDFM样机试验平台
    4.2 软起动BDFM样机空载起动特性试验验证
    4.3 软起动BDFM样机负载起动特性试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及其合闸涌流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拓扑结构与数学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合闸涌流抑制研究现状
        1.2.3 本体设计与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研究现状
    1.3 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磁控电抗器数学建模与阻抗变换机理研究
    2.1 磁控电抗器拓扑结构设计
        2.1.1 单绕组拓扑结构设计
        2.1.2 多绕组拓扑结构设计
    2.2 磁控电抗器工作原理分析
        2.2.1 基本工作原理分析
        2.2.2 多绕组工作原理分析
    2.3 典型磁控电抗器的数学建模与阻抗变换机理分析
        2.3.1 IGBT式磁控电抗器变换机理
        2.3.2 晶闸管式磁控电抗器电抗变换机理
    2.4 磁控电抗变换器数学建模与阻抗变换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控电抗器涌流成因与涌流抑制方法研究
    3.1 合闸涌流成因分析
    3.2 合闸涌流抑制方法
        3.2.1 空载合闸涌流抑制方法
        3.2.2 带负载合闸涌流抑制方法
    3.3 合闸涌流抑制仿真分析
        3.3.1 空载合闸涌流抑制仿真分析
        3.3.2 带负载合闸涌流抑制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控电抗器振动及噪声分析
    4.1 振动来源及传递途径分析
        4.1.1 振动来源分析
        4.1.2 振动传递途径分析
    4.2 铁芯振动及噪声产生机理
    4.3 振动及噪声有限元仿真建模与分析
        4.3.1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4.3.2 有限元几何建模
        4.3.3 电磁模型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4.3.4 结构力学模型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4.3.5 声学模型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4.4 涌流抑制对振动及噪声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磁控电抗器本体设计与温度场分析
    5.1 磁控电抗变换器本体设计
        5.1.1 磁控电抗变换器铁芯结构设计
        5.1.2 磁控电抗变换器绕组设计
        5.1.3 磁控电抗变换器主电抗计算
        5.1.4 磁控电抗变换器漏电抗计算
    5.2 磁控电抗变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
        5.2.1 辅助设计软件开发
        5.2.2 磁控电抗器设计实例
    5.3 温度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
        5.3.1 温度场分析
        5.3.2 三维流场-温度场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系统试验研究
    6.1 基于磁控电抗器的软起动系统拓扑结构
    6.2 软起动系统硬件设计与研制
        6.2.1 主电路设计
        6.2.2 人机交互单元设计
        6.2.3 控制单元设计
        6.2.4 阻抗变换器设计
    6.3 控制软件设计
        6.3.1 软件设计流程
        6.3.2 软起动控制算法设计
    6.4 磁控电抗器软起动系统挂网试验
        6.4.1 空载挂网试验
        6.4.2 带负载挂网试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参加的科研项目和获得授权专利

(4)用于制浆设备的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起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异步电机软起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异步电机软起动技术现状
        1.2.2 异步电机软起动技术发展趋势
        1.2.3 永磁同步电机对制浆设备驱动电机的挑战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3 章节安排
2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转矩脉动原因及改进方法研究
    2.1 晶闸管控制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原理
    2.2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控制方法设计
        2.2.1 基于晶闸管电路的空间电压矢量定义
        2.2.2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转矩脉动原因分析
        2.2.3 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控制方法设计
    2.3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控制两相导通的数学模型分析
    2.4 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2.4.1 异步电机传统离散变频7分频控制仿真分析
        2.4.2 异步电机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的离散7分频控制仿真分析
        2.4.3 实验分析
    2.5 小结
3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方法研究
    3.1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磁链控制原理分析
        3.1.1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磁链控制电压矢量作用原理
        3.1.2 三相晶闸管电路两相导通时异步电机数学模型分析
    3.2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过程磁链计算
    3.3 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离散7-4-3-1分频磁链控制方法实现
    3.4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磁链轨迹控制仿真分析
    3.5 实验验证
    3.6 小结
4 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电路结构及控制方法研究
    4.1 大容量电解电容对传统变频器旁路切换的影响分析
        4.1.1 传统变频器直流母线电解电容的功能分析
        4.1.2 传统变频器不能直流旁路切换原因分析
    4.2 小电容变频器电路结构及控制方法设计
        4.2.1 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电路结构
        4.2.2 基于六脉波电压控制的电容参数计算
        4.2.3 小电容变频器控制方法设计
    4.3 小电容变频器输出电压分析
        4.3.1 电压传输比分析
        4.3.2 输出电压谐波分析
        4.3.3 小电容变频器理想数学模型分析
        4.3.4 小电容变频器输出电压特性仿真分析
        4.3.5 实验验证
    4.4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能量回馈特性分析
        4.4.1 异步电机正向电动运行时回馈能量分析
        4.4.2 基于稳态回馈能量吸收的小电容参数计算
        4.4.3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能量回馈特性仿真分析
        4.4.4 实验验证
    4.5 小结
5 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的变频软起动及旁路切换方法研究
    5.1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软起动控制方法
        5.1.1 六边形电压矢量控制异步电机软起动原理
        5.1.2 120°方波逆变控制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分析
        5.1.3 180°方波逆变控制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分析
    5.2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两相直接旁路切换原理
        5.2.1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旁路切换原理
        5.2.2 两相直接旁路切换过程异步电机电磁特性分析
    5.3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旁路切换控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5.3.1 120°方波逆变控制旁路切换方法
        5.3.2 120°方波逆变控制小电容变频器旁路切换仿真分析
        5.3.3 180°方波逆变控制旁路切换方法
        5.3.4 180°方波逆变控制旁路切换仿真分析
    5.4 小电容变频器旁路切换开关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5.5 小结
6 制浆过程异步电机轻载节能研究
    6.1 输浆泵轻载降压节能与变频节能对比研究
        6.1.1 输浆泵轻载降压节能特性研究
        6.1.2 输浆泵电机轻载降压损耗特性研究
        6.1.3 输浆泵电机轻载变频调速损耗特性研究
    6.2 盘磨机打浆过程节能研究
        6.2.1 盘磨机类型
        6.2.2 盘磨机磨浆工作原理
        6.2.3 盘磨机打浆理论及打浆过程控制方法研究
        6.2.4 打浆过程能量消耗模型
        6.2.5 盘磨机轻载恒转矩变频节能控制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结论
    7.2 研究工作创新点
    7.3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离散变频软起动器的优化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电子式软起动器研究现状
        1.2.2 离散变频软起动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主要工作
2 离散变频软起动理论分析
    2.1 异步电机起动特性
    2.2 异步电动机转速与功率因数特性
        2.2.1 转速特性
        2.2.2 功率因数特性
    2.3 离散变频单相调压原理
    2.4 离散变频三相分频算法研究
        2.4.1 分频段相序分析
        2.4.2 各频段相位分析
        2.4.3 最佳相位组合方式
    2.5 最佳分频方式
        2.5.1 初始频段选择
        2.5.2 中间频段选择
        2.5.3 频段切换原则
    2.6 本章小结
3 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策略研究
    3.1 恒压频比的控制方法
    3.2 触发角控制策略
        3.2.1 固定角度的触发角控制
        3.2.2 等效正弦的触发角控制
    3.3 优化控制策略
        3.3.1 离散变频起动过程中振荡现象分析
        3.3.2 功率因数角闭环控制
    3.4 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控制方法
        3.4.1 晶闸管触发角的移相范围
        3.4.2 电压同步宽脉冲触发方式
        3.4.3 改进型五脉冲序列触发方式
    3.5 本章小结
4 离散变频软起动软硬件系统设计
    4.1 硬件实验平台设计
        4.1.1 晶闸管选型
        4.1.2 电源电路
        4.1.3 晶闸管检测电路
        4.1.4 功率因数角检测电路
        4.1.5 相序判断电路
        4.1.6 晶闸管驱动电路
        4.1.7 电流采样电路
        4.1.8 电压采样电路
    4.2 系统软件设计
        4.2.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2 频段切换程序
        4.2.3 脉冲触发程序
        4.2.4 AD采样程序设计
        4.2.5 功率因数角检测程序
    4.3 本章小结
5仿真与实验
    5.1 系统建模与分析
    5.2 仿真结果分析
        5.2.1 直接起动
        5.2.2 斜坡电压起动
        5.2.3 离散变频软起动仿真波形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平台介绍
        5.3.2 同步信号检测波形
        5.3.3 脉冲触发实验波形
        5.3.4 电压实验波形
        5.3.5 电流实验波形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基于BBO算法的模糊ADRC控制的软启动及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交流电动机的软启动与节能技术
    2.1 异步电动机的等效模型
    2.2 异步电机软启动工作原理
    2.3 异步电机节能运行原理的研究
    2.4 降压节能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BBO算法的模糊ADRC软启动控制技术研究
    3.1 模糊自抗扰控制
    3.2 BBO算法优化模糊自抗扰控制器
    3.3 基于BBO算法的模糊自抗扰软启动研究
    3.4 仿真研究
    3.5 本章小节
4 基于BBO算法的模糊ADRC降压节能控制技术研究
    4.1 最佳电压分析法
    4.2 基于BBO算法的模糊自抗扰降压节能技术研究
    4.3 仿真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平台搭建与实验研究
    5.1 硬件系统设计
    5.2 软件系统设计
    5.3 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周期性负载下轻载异步电动机的节能控制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周期性负载下异步电动机调压控制方法
        1.3.1 星角转换控制
        1.3.2 最优调压控制
        1.3.3 断续供电控制
        1.3.4 三种控制方法的比较
    1.4 异步电动机的交流调压电路
    1.5 调压电路振荡问题分析
    1.6 异步电动机的调压控制策略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节能原理
    2.3 负载变化对异步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2.3.1 负载与电磁转矩和转差率的变化关系
        2.3.2 负载与损耗的变化关系
        2.3.3 负载与效率的变化关系
        2.3.4 负载与功率因数的变化关系
    2.4 电压变化对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2.4.1 电压与电磁转矩和转差率的变化关系
        2.4.2 电压和电动机损耗的变化关系
        2.4.3 电压和效率的变化关系
        2.4.4 电压和电动机功率因数的变化关系
    2.5 效率和功率因数的关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控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模糊控制
        3.2.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3.2.2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3.2.3 输入量的论域和量化因子
        3.2.4 输出量的论域和比例因子
        3.2.5 输入量模糊化
        3.2.6 模糊规则
        3.2.7 系统输出U
    3.3 人工神经网络
        3.3.1 神经元
        3.3.2 神经元的数学模型
        3.3.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3.4 神经模糊控制模型
    3.5 神经模糊控制模型的matlab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控制仿真
    4.1 引言
    4.2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控制的仿真模型
        4.2.1 相电压同步信号检测模块
        4.2.2 晶闸管压降信号检测模块
        4.2.3 晶闸管驱动电路模块
        4.2.4 软起动模块
        4.2.5 续流角检测模块
        4.2.6 神经模糊控制模块
    4.3 仿真结果
    4.4 调压节能的仿真谐波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装置设计
    5.1 引言
    5.2 调压节能装置的硬件设计
        5.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5.2.2 三相晶闸管调压电路的设计
        5.2.3 直流供电电路的设计
        5.2.4 供电检测电路
        5.2.5 电压同步信号检测电路
        5.2.6 晶闸管管压降信号检测电路
        5.2.7 双向晶闸管驱动电路
        5.2.8 芯片控制系统
    5.3 调压节能控制装置软件设计
        5.3.1 调压节能软起动软件设计
        5.3.2 调压节能控制软件设计
        5.3.3 调压节能软件保护设计
    5.4调压节能控制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及降压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的研究现状
        1.2.1 异步电动机传统起动措施
        1.2.2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器
    1.3 异步电动机节能运行的研究现状
        1.3.1 异步电动机节能措施
        1.3.2 节能相关技术研究
        1.3.3 降压节能控制方法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及降压节能的机理研究
    2.1 异步电动机损耗及功率关系
        2.1.1 损耗分析
        2.1.2 功率传递关系
        2.1.3 转差率与效率的关系
        2.1.4 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2.2 软起动及降压节能原理
        2.2.1 软起动原理
        2.2.2 不同负载下的电机运行状况分析
        2.2.3 降压节能原理
    2.3 交流调压器原理分析
        2.3.1 不同特性负载下的调压原理分析
        2.3.2 三相调压原理分析
    2.4 基于铁耗的异步电动机动态模型
        2.4.1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考虑铁耗的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2.4.2 基于铁耗的异步电动机仿真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LADRC的限流软起动系统的研究
    3.1 自抗扰控制的基本原理
        3.1.1 自抗扰控制概述
        3.1.2 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原理
    3.2 基于LADRC限流软起动控制系统
        3.2.1 控制器设计
        3.2.2 LADRC稳定性分析
    3.3 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LADRC的降压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4.1 最优电压法分析
    4.2 基于LADRC降压节能控制系统
    4.3 仿真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平台设计及实验分析
    5.1 晶闸管选择和主电路的设计
    5.2 主要模块电路设计
        5.2.1 同步电压检测电路
        5.2.2 移相控制电路
        5.2.3 TCA785触发电路设计
        5.2.4 触发脉冲调理电路
    5.3 实验平台系统设计
    5.4 各部分电路测试分析
    5.5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5.5.1 软起动效果测试
        5.5.2 降压节能效果测试
        5.5.3 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基于六脉波双变量交交变频全范围软起动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软起动技术与交交变频技术发展现状
        1.2.1 软起动技术发展现状
        1.2.2 交交变频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所做工作
2 双变量控制理论及连续变频控制策略
    2.1 双变量控制原理
    2.2 自然无环流工作原理
    2.3 基于幅值在线计算触发策略概述
    2.4 频率间切换方式
    2.5 本章小结
3 六脉波交交变频全范围软起动控制策略研究
    3.1 交流异步电动机转矩特性与电流特性
    3.2 恒额定气隙磁通下压频比控制策略
    3.3 电机能耗及其优化问题分析
        3.3.1 电机能耗优化可能性分析
        3.3.2 基于最佳转差区间的U/f协调控制策略分析
    3.4 低频段软起动过程分析
        3.4.1 低频段最佳起动力矩
        3.4.2 电流谐波对电机输出转矩的影响
        3.4.3 低频段深调压问题分析及改善策略
    3.5 中频段软起动过程分析
        3.5.1 中频段过渡频段的选取
        3.5.2 中频段波形优化控制策略
        3.5.3 中频段软起动原理
    3.6 高频段软起动过程分析
        3.6.1 变频调速与工频调压调速相结合
        3.6.2 高频段过渡频段选取
        3.6.3 高频段波形优化控制策略
        3.6.4 高频段频级软过渡原理
        3.6.5 高频段分频下连续调压原理
    3.7 工频段软起动过程分析
        3.7.1 六脉波交交变频器工频调压策略研究
        3.7.2 工频调压闭环调速特性分析
        3.7.3 工频调压闭环控制策略研究
    3.8 本章小结
4 仿真分析
    4.1 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
        4.1.1 六相输入电源模块
        4.1.2 交交变频晶闸管主电路模块
        4.1.3 触发脉冲S函数输出模块
        4.1.4 数值处理模块
        4.1.5 三相异步电机及信号测量模块
    4.2 六脉波交交变频触发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4.2.1 低频段深调压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4.2.2 中频段波形对称度修正仿真分析
        4.2.3 高频段波形对称度修正仿真分析
    4.3 交交变频全范围软起动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4.3.1 低频段最佳起动力矩仿真分析
        4.3.2 中频段软起动过程仿真分析
        4.3.3 高频段软起动过程仿真分析
        4.3.4 工频段调压闭环仿真分析
        4.3.5 全范围软起动过程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分析
    5.1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1.1 系统主电路设计
        5.1.2 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5.1.3 上位机速度采集与显示软件设计
        5.1.4 实验加载系统设计
    5.2 实验系统软件设计
        5.2.1 系统主程序设计
        5.2.2 系统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5.3 交交变频触发控制策略实验分析
        5.3.1 低频段深调压控制策略实验分析
        5.3.2 中频段电压波形对称度修正实验分析
        5.3.3 高频段电压波形对称度修正实验分析
    5.4 交交变频全范围软起动控制策略实验分析
        5.4.1 低频段最佳起动力矩实验分析
        5.4.2 中频段起动过程实验分析
        5.4.3 高频段起动过程实验分析
        5.4.4 工频段调压闭环实验分析
        5.4.5 全范围软起动实验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中一种现象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D]. 罗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2]软起动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设计及起动性能试验研究[D]. 郑洁.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3]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及其合闸涌流抑制研究[D]. 黄文聪. 武汉理工大学, 2020
  • [4]用于制浆设备的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起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 谢仕宏.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1)
  • [5]感应电动机自耦磁控软起动系统的建模及瞬态特性分析[J]. 董健鹏,田翠华,陈柏超,郭俊华,王朋,万聪聪. 高电压技术, 2019(07)
  • [6]离散变频软起动器的优化控制研究[D]. 刘莉君.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基于BBO算法的模糊ADRC控制的软启动及节能技术研究[D]. 梅马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8]周期性负载下轻载异步电动机的节能控制综合研究[D]. 房少华. 东南大学, 2019(06)
  • [9]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及降压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D]. 崔皓博. 天津理工大学, 2018(01)
  • [10]基于六脉波双变量交交变频全范围软起动策略的研究[D]. 崔占奇.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中一种现象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