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东北地区是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近年来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和水土流失的加剧已成为制约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研究对该区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松花江流域和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基于1958-2008年东北地区温度和降水的日数据及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数据,通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森斜率估计法、双累积曲线和线性回归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途径,分析了东北地区气候(含极端气候)的总体及季节变化趋势、变化幅度和空间变化规律,研究了松花江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径流和泥沙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1958-2008年间松花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季节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1年来流域年均降水量和气温分别呈微弱的下降和显著的上升趋势,二者变化幅度的空间分布大致具有东南—西北方向的变化。年均和汛期降水量的下降幅度分别为0.81 mm/yr和1.21 mm/yr;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和春季平均降水量分别以0.03 mm/yr和0.13 mm/yr的幅度增加,而夏季和秋季平均降水量以0.56 mm/yr和0.45 mm/yr的幅度减少。51年来松花江流域年均气温共上升了2.0℃,显著上升的突变发生在1990年。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达到0.06℃/yr,夏季上升的幅度最小,仅为0.02℃/yr。松花江流域的年均和四季的增温幅度远远高于全国和全球水平。(2)选取九个国际通用的极端气候变化指标(pq90,px5d,pint,pxcdd,pnl90,txq90,tnq10,txhw90,tnfd),研究了东北三省的极端降水和温度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极端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布具有南—北方向的梯度变化。极端降水阈值pq90,极端高温阈值txq90,极端低温阈值tnq10,最大5天降水量px5d,雨天平均降雨量pint从北向南递增,而最长热波天数txhw90和霜冻天数tnfd从北向南递减。大多数站点的极端气候指标皆呈单调趋势,且显著性检验(α=0.05)结果表明:大约6-7个站点的极端降水指标、23%和68%站点的极端高温指标(txq90和txhw90)及超过90%的站点的极端低温指标(tnq10和tnfd)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极端降水频率和强度的下降趋势以及干旱指标、极端温度指标的显著上升趋势表明51年来东北三省极端降水事件有所减少,而干旱程度加强,极端温度事件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3)基于1958-2008年间松花江流域江桥,大贲,扶余,哈尔滨和佳木斯五个主要水文站的实测资料,探究了51年来松花江流域径流和泥沙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8-2008年间各站点径流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大贲、哈尔滨和佳木斯站的减少趋势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对输沙量而言,江桥和佳木斯的输沙量虽有上升趋势,但未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而其余三个站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五个水文站中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幅度分别以佳木斯和哈尔滨站最大,其减小幅度分别为5.50×108 m3/yr和8.55×104t/yr。(4)采用双累积曲线和线性回归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流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整个松花江流域的影响程度更大,其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分别为52.80%和81.84%,而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为47.20%和18.16%。20世纪90年代起,气候变化对松花江流域径流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已逐渐略高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活动对松花江流域输沙量的影响程度有所减轻,而气候变化对输沙量的影响程度却逐渐加强。从流域不同区段来看,嫩江中、下游段和松花江干流中游段径流量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其对嫩江中游段径流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而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下游段径流量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对二者的影响分别为123.79%和156.32%。区段输沙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和径流量对二者的响应程度并不完全对应,嫩江中、下游段和第二松花江下游段输沙量变化相对受人类活动影响更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干流中游段的输沙量变化影响相当,分别为52.77%和47.23%。松花江干流下游段输沙量在80年代和21世纪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大,而在90年代明显受人类活动影响,百分比高达96.86%。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代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多元文化的相遇与叠合[J]. 世界宗教文化 2019(06)
-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东北地区创新发展的法治路径[J]. 党政干部学刊 2020(02)
- [3].发改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本取消城市落户限制[J]. 山西农经 2020(02)
- [4].嘉道时期东北地区宗室将军群体作用研究[J]. 黑河学刊 2020(02)
- [5].东北地区环保产业生产基地发展与建议[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4)
- [6].东北地区蜜蜂春繁管理[J]. 蜜蜂杂志 2020(03)
- [7].哈尔滨地包党支部 东北地区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J]. 工会信息 2020(08)
- [8].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应对策略[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5)
- [9].二战时期苏联在华侨民状况的分析——以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俄侨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21)
- [10].“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对日产业合作研究[J]. 现代日本经济 2020(04)
- [11].李大钊与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J]. 兰台世界 2020(07)
- [12].探析东北地区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措施及现状[J]. 江西化工 2020(04)
- [13].关于实现东北地区振兴与发展的对策研究[J]. 时代金融 2020(24)
- [14].清末“新政”对东北地区文化教育的影响[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9)
- [15].现今中国东北地区地球动力学环境[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11)
- [16].社区老龄度视角下东北地区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29)
- [17].东北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资讯 2019(02)
- [18].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分析[J]. 当代音乐 2019(04)
- [19].清代东北地区环境史研究的新探索——《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读后[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9(01)
- [20].浅析近年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黑龙江金融 2019(03)
- [21].夏季肥需求逐渐启动,复合肥市场是什么情况?[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10)
- [22].浅谈东北地区纺织行业的发展措施[J]. 黑龙江纺织 2019(02)
- [23].东北地区林业常见树种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9(11)
- [24].东北人口:少了谁?留下谁?[J]. 群言 2019(07)
- [25].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主要发现及政策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 2019(11)
- [26].厚植东北创新土壤 推动实现转型升级[J]. 中国科技产业 2019(07)
- [27].东北地区革命绘画艺术的先驱者[J]. 美与时代(中) 2019(09)
- [28].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开展大项目合作的战略思考[J]. 西伯利亚研究 2017(05)
- [29].东北地区首届管乐艺术展演暨第二届东北地区管乐比赛成功举办[J]. 当代音乐 2017(24)
- [30].东北地区产业转型“断档”风险与升级方向研究[J]. 求是学刊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