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情绪论文-严欢,王亚杰

预期情绪论文-严欢,王亚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期情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期情绪,消费者感知效力,绿色购买意愿,收入水平

预期情绪论文文献综述

严欢,王亚杰[1](2019)在《消费者预期情绪对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绿色消费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然而,尽管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在不断提高,但在绿色产品购买行为上却相对置后。为此,有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究了影响消费者绿色购买的前置因素,而本文从消费者预期情绪出发,探究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内在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消费者情绪预期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显着影响。消费者的不同内疚指向对于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自我的内疚正向影响绿色购买意愿。其中,消费者感知效力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对社会的内疚也能促进绿色购买意愿,但其作用完全由感知效力中介作用所决定;对他人的内疚与绿色购买意愿的关系并不显着。同时,本文针对消费者中细分人群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性别和收入状况在绿色消费决策中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价格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金从惠[2](2019)在《预期性思考、自我调节导向对延迟购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学者们关于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研究不断增多。多数学者多重点关注消费者的购买过程以及他们的冲动购买行为,因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延迟购买行为。延迟购买行为指的是消费者对于某一产品有购买欲望的同时也有购买能力,却倾向于延期购买,是一种特殊而普遍的购买行为。调查研究发现,延迟购买行为普遍存在于中国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当中,然而学者们关于延迟购买行为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丰富。国内只有少数学者对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做过相关的研究(李建平等,2010;李晓等,2011,2013;彭慧,2016),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探究过预期性思考对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因而,本文探索性的探究了预期性思考对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及可能机制。并且构建了包括预期性思考、自我调节导向、预期情绪与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在内的理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问题进行数据收集,通过数据的分析验证本文的假设。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预期性思考的两个维度(向上预期和向下预期)均对反转消费者延迟购买意向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消费者的预期情绪(预期欣喜和预期后悔)在此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另外,具有不同自我调节导向(趋利导向和避害导向)的消费者,在不同的预期情境下的反转延迟购买意向具有差异。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首先介绍本文研究的来源,即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梳理,进而对本文的主要变量进行综述。包括消费者延迟购买偏好、预期性思考、预期情绪、自我调节导向。第叁,阐述了本文探索性研究反转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过程,主要研究了预期性思考、自我调节导向以及预期情绪等变量对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并且通过对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梳理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借鉴已有的成熟的量表以及结合老师同学的意见与建议完成本文的调查问卷。第四,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本文的假设,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详细讨论。第五,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9-01-01)

刘倩[3](2018)在《投资集中、预期情绪与经济增长联动机制研究——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的大量投资集中在少数行业中的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基于有向无环图(DAG)分析法探讨了投资集中、预期情绪和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联动机制。研究表明:投资集中度能够影响总产出,进而引致投资-消费比的动态变化;预期情绪高涨引致的经济繁荣会加剧经济结构错配的程度;投资结构调整政策不仅能够达到优化投资配置与促进产出提升的双赢结果,而且也能够改善我国投资-消费比偏高的现状。因此,应重视引导良好社会预期对调整投资结构的助益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8年11期)

付丽莎,李虹[4](2018)在《经验性决策中减弱的框架效应:预期情绪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证据表明,同样的决策情境用负面框架描述时,人们倾向于冒险;用正面框架描述时,人们倾向于保守,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效应"。作为经典的"认知偏差"之一,框架效应在描述性决策研究中得到广泛验证和拓展,但经验性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却鲜有研究。本文深入探讨了经验性和描述性决策条件下的框架效应差异及其原因。实验1发现经验性决策条件下存在框架效应,其表现形式与描述性决策条件下相似。实验2发现相比于描述性决策条件,经验性决策条件下的框架效应有所减弱,且这种减弱源于负面框架下风险寻求倾向的降低,而正面框架下风险寻求倾向没有显着差异。实验3的结果表明,预期情绪的差异能够一定程度上解释经验性和描述性决策框架效应的差异,当人们在经验性决策条件下反复经历损失后,其对损失可能带来的情绪反应预期能够得到修正,从而减弱损失规避倾向和框架效应。这些研究发现扩展了我们对不同决策条件下框架效应的认识,加深了我们对经验性决策中"经验"所起作用的理解,为进一步完善决策理论和模型提供了可行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裴青[5](2018)在《预期情绪对议价博弈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个体能够通过预期自身或他人的决策情绪,进而预期该情绪的后果,从而提前改变决策策略与行为,就有可能避免僵局或双方两败俱伤的情况。因此预期情绪和双方对权利的认知将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实验1比较了提议者在最后通牒中不同预期情绪指向(指向他人、指向自己、无预期)条件下的决策与行为差异,考察预期情绪的个人效应。结果显示:在进行了情绪预期后,被试的要约数额与未进行情绪预期时存在显着差异,指向他人条件下进行了情绪预期后被试的要约数额显着高于指向自己和无预期条件下的数额,指向自己组和指向他人组的提议者改变原有决策的人数差异显着,指向他人组与无预期组的差异显着,而指向自己组和无预期组的差异不显着。实验2比较了分配者/提议者在独裁者博弈和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在不同预期情绪效价(积极、消极)条件下的决策策略与行为差异,考察了竞争性决策中预期情绪效价的个人效应。结果显示:在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中出现相似的结果,被试进行情绪预期后,两个组的要约数额差异显着,消极预期情绪组要约数额大于积极预期情绪组。实验3比较了提议者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在不同预期情绪(积极、消极)条件下及不同权利认知提示信息(否决权提示、分配权提示、否决权和分配权均提示)的决策行为差异。结果显示:预期情绪效价与权利认知提示信息的交互效应不显着,否决权提示能显着提高要约数额;分配权提示能显着降低要约数额;否决和分配权均提示能显着降低要约数额。(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4)

刘倩[6](2018)在《居民的预期情绪特征与预期引导策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微观行为人个体特征对其直觉推断规则选择的影响,以北京地区居民为例,旨在研究我国居民经济决策中的预期情绪和风险识别情况。研究发现:北京市居民对长期经济变量的预测较为稳健,对短期预测呈现多样化特征;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北京地区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但通货膨胀目标的可信性不高;北京市居民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普遍持有积极预期,防范风险的意识较强。为在北京地区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预期,应完善中长期预期引导,加强短期预期引导,并根据人群特征进行定向引导和精准引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8年04期)

王陈歌[7](2018)在《雾霾情境中环境风险感知对环境行为的影响—结合预期情绪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雾霾情境中环境风险感知与预期情绪对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一采用问卷法,发放环境风险感知问卷和适用于雾霾情境的环境行为问卷,共回收205份有效样本,通过统计分析探讨大学生的环境风险感知现状,环境行为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二采用情景实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引入预期情绪这一变量,通过E-prime程序通过操纵环境风险感知的两个维度(熟悉度、可控度)的高低水平启动被试不同的环境风险感知类型后,探讨其对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二为4(高熟悉度高可控度、高熟悉度低可控度、低熟悉度高可控度、低熟悉度低可控度)*2(积极预期情绪、消极预期情绪)组间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在雾霾情境中的环境行为量表总分及因子分。研究一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环境风险感知特征:对雾霾的熟悉度感知从高到低分别是雾霾带来的危害、防护措施、形成原因、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监测预警;对雾霾的可控度感知从高到低分别是雾霾的监测预警、防护措施、形成原因、持续时间、带来的危害及影响范围。(2)大学生的环境行为特征:被试在环境行为的不同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为:生态管理维度、消费行为维度,二者均高于总的各项均分,而说服行为维度、公民行为维度低于总的各项均分。环境知识维度的得分也偏低。(3)环境风险感知与环境行为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环境风险感知对环境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以所有被试的环境风险感知均值为原点,划分四个类型形成风险认知地图;再做单因素方差分析,4个维度的环境行为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高高组、低高组、高低组、低低组。研究二结果显示:(1)环境风险感知与预期情绪的主效应均不显着,环境风险感知与预期情绪的交互作用边缘显着,由于被试在预期情绪的两个维度的均值差异较大,因此对其做简单效应分析,消极预期情绪在环境风险感知的不同水平上差异显着(F=2.82,p<.05,η2=.016),从交互作用图上来看,环境行为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低高组、高低组、低低组、高高组。(2)将环境风险感知、预期情绪放入对环境行为的回归方程时,在引入预期情绪后,环境风险感知与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减弱或消失,分别对积极预期情绪、消极预期情绪、熟悉度、可控度、环境行为做中介分析,最终发现说明消极预期情绪在环境风险感知的可控度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论:(1)个体对环境风险感知的熟悉度、可控度可以显着预测其环境行为;对雾霾的熟悉度越高,越愿意践行环境行为,可控度越高,越愿意付出努力去保护环境。(2)环境风险感知与预期情绪共同影响个体的环境行为,其中消极预期情绪对环境行为的影响更加明显,对雾霾不熟悉但觉得雾霾是可控的人们倾向于付出更多的环境行为来避免未来生活在雾霾中,而对雾霾熟悉且觉得雾霾在控制范围内的人们更倾向于不采取更多的环境行为来避免雾霾。(3)对于雾霾的环境风险感知会使个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预期情绪,消极预期情绪会促使个体表现出更多的环境行为,环境风险感知的可控度通过消极预期情绪的中介影响人们的环境行为。(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2)

刘晓东,刘力臻[8](2017)在《预期情绪动机观与经济决策悖论问题的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决策者生态理性和决策者自利性的假设条件下,心理学中的后悔理论可以引入到经济学的预期效用理论中。作为预期效用理论的辅助,后悔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决策悖论问题。改进的后悔理论认为:预期后悔和预期欣喜情绪可以转化为人们决策的动机——避免后悔或者追求欣喜;在预期效用值相近的情况下,避免后悔或追求欣喜成为了影响人们进行决策的主要因素。避免后悔或追求欣喜的决策动机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偏好反转"现象。(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07期)

刘娟琪[9](2017)在《不同来源的预期情绪对青少年公平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中分配行为比比皆是,实验室的诸多研究也涉及到分配行为,近几十年来,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的分配行为并非完全自私自利,追求公平是进步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不懈追求。在行为经济学研究中,情绪被认为在分配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有关情绪对分配决策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即时情绪和决策后的情绪对个体的公平行为和公平感的影响上,而很少有研究考察预期情绪与公平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大多研究考察的公平类型只包括公平与不公平两类,较少将不公平行为细分为是对自己还是对方更不公平。因此,本研究以高中生为被试,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作为基本任务,并使用两种不同的预期情绪诱导方法,探讨预期情绪在不同行为情境下与公平决策的关系。本研究共包括两个实验,旨在探索预期情绪是否会对公平决策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因预期情绪的不同来源而具有特异性。实验一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探讨来源于自我想象的预期情绪是否能影响个体分配行为;实验二采用同样的实验范式,探讨他人示范所产生的预期情绪对个体分配行为的影响。通过以上两个实验的研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青少年的分配行为基本公平,不符合完全经济人假设,且不存在性别差异;(2)与对公平表现预期感到后悔的被试相比,预期感到愉悦的被试会分给应答者更多的金额;对利己不公平表现预期感到愉悦的被试比对预期感到后悔的被试分给应答者更少的金额;(3)他人在公平分配后表现出后悔比表现出愉悦会使被试分配给应答者更少的金额;他人在利己不公平分配后感到后悔比感到愉悦会使被试分配给应答者更多的金额;他人在利他不公平分配后表现出愉悦比表现出后悔会使被试分配更多的金额给应答者。(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杨灿[10](2017)在《正念水平和预期情绪对飞行员事故征候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航空领域科技飞速进步发展,航空事故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事故征候发生的概率仍然不容忽视。对事故征候的考察应当成为航空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事故征候反映了飞行员的安全行为倾向。此外,机械设备故障原因不再是飞行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当今航空安全的最大威胁来自于人的不安全因素,航空安全是航空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人为因素在航空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人为因素,以此降低航空事故率、提高航空安全水平势在必行。因此,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的事故征候和安全行为倾向研究就成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正念在心理咨询领域已有广泛的研究,并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在航空领域中,对正念的研究还仍在起步阶段。前人的研究多数分别从人格、认知或结合认知和人格两个因素考察对飞行员安全行为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正念的研究范围扩展到航空领域中,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正念水平的飞行员,其安全行为倾向的差异。把正念练习加入到飞行员训练项目当中,通过提高飞行员的正念水平增强其安全行为倾向。此外,本文在前人基础之上,加入情绪因素,扩展研究范围。对飞行员情绪的研究集中于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引入预期情绪概念,探讨在飞行员选拔时是否应当注重对情绪能力的考察和筛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专家意见和问卷调查进行了以下两项研究:研究一验证前人研究,从特质、认知和情绪叁个因素出发,考察其对飞行员安全行为的影响。首先探讨正念水平和事故征候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风险知觉、焦虑情绪和飞行经验在其中是否发挥作用。结果表明,正念水平与事故征候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同时,风险知觉在正念水平和事故征候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焦虑情绪正念水平和事故征候中有一定的调节效应,飞行经验在正念水平和事故征候之间发挥调节作用。由于研究一验证了焦虑情绪在飞行员正念水平和事故征候中的作用,而焦虑情绪往往产生于个体对未来的预期,因此,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情绪因素,考察预期情绪对飞行员安全行为的影响,随后探究了预先应对水平在两者之间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积极预期情绪与事故征候呈负相关,预先应对在两者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消极预期情绪与事故征候呈正相关,预先应对在中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风险知觉在消极预期情绪对事故征候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本文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飞行员事故征候的内部影响机制有助于验证前人的研究成果,扩大其应用范围。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支持人格、认知和情绪会对飞行员安全行为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其事故征候的影响研究至今还是很少的。此外,在航空领域中,对正念水平和预期情绪的研究也较少,因此,本研究探究正念水平和预期情绪对飞行员事故征候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内部影响机制,从而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帮助航线飞行员了解和调节自己的正念水平以及预期情绪,成为一名合格的航线飞行员。同时,为中国航空企业提供有关航线飞行员选拔、机组驾驶行为人因训练指导及效果评价的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从而为飞行员选拔和训练系统做到的一定的丰富和补充。(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预期情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学者们关于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研究不断增多。多数学者多重点关注消费者的购买过程以及他们的冲动购买行为,因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延迟购买行为。延迟购买行为指的是消费者对于某一产品有购买欲望的同时也有购买能力,却倾向于延期购买,是一种特殊而普遍的购买行为。调查研究发现,延迟购买行为普遍存在于中国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当中,然而学者们关于延迟购买行为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丰富。国内只有少数学者对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做过相关的研究(李建平等,2010;李晓等,2011,2013;彭慧,2016),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探究过预期性思考对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因而,本文探索性的探究了预期性思考对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及可能机制。并且构建了包括预期性思考、自我调节导向、预期情绪与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在内的理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问题进行数据收集,通过数据的分析验证本文的假设。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预期性思考的两个维度(向上预期和向下预期)均对反转消费者延迟购买意向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消费者的预期情绪(预期欣喜和预期后悔)在此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另外,具有不同自我调节导向(趋利导向和避害导向)的消费者,在不同的预期情境下的反转延迟购买意向具有差异。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首先介绍本文研究的来源,即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梳理,进而对本文的主要变量进行综述。包括消费者延迟购买偏好、预期性思考、预期情绪、自我调节导向。第叁,阐述了本文探索性研究反转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过程,主要研究了预期性思考、自我调节导向以及预期情绪等变量对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并且通过对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梳理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借鉴已有的成熟的量表以及结合老师同学的意见与建议完成本文的调查问卷。第四,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本文的假设,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详细讨论。第五,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期情绪论文参考文献

[1].严欢,王亚杰.消费者预期情绪对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

[2].金从惠.预期性思考、自我调节导向对延迟购买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9

[3].刘倩.投资集中、预期情绪与经济增长联动机制研究——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分析[J].中国物价.2018

[4].付丽莎,李虹.经验性决策中减弱的框架效应:预期情绪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裴青.预期情绪对议价博弈决策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8

[6].刘倩.居民的预期情绪特征与预期引导策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物价.2018

[7].王陈歌.雾霾情境中环境风险感知对环境行为的影响—结合预期情绪的中介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8

[8].刘晓东,刘力臻.预期情绪动机观与经济决策悖论问题的消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7

[9].刘娟琪.不同来源的预期情绪对青少年公平决策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7

[10].杨灿.正念水平和预期情绪对飞行员事故征候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预期情绪论文-严欢,王亚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