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结构抗震设计的能量分析方法能有效地反映主要由地震持续时间引起的累积损伤破坏。能量的传递、转化与吸收是结构地震反应的基本特征。基于能量概念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概念明确、形式简单,又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震动的强度、频谱特性,特别是强震持续时间对结构破坏的综合影响。因此,结构地震反应能量分析方法日益受到国际地震工程研究界的重视,正在向着实用化的设计方法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结构抗震设计的能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和进一步完善。为此,本文针对结构抗震设计的能量分析方法尚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并得出一些初步结论:①对结构进行能量反应分析时,宜在选择地震动输入时考虑地震动三要素的综合影响。本文对比了分析双指标选波和按反应谱面积选波,反应谱面积选波这种拟用两曲线的面积来近似完成两曲线间的逼近在数学上也是不合理的。它忽略地震波和结构的特性,一条地震波,它可用多条曲线来拟合,它们的面积偏差不同,它对同一结构的滞回耗能是不同,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滞回耗能不确定,因此,此选波方案必须要附加其他条件才能实现预定的选波要求。②在以基于滞回耗能的选波作为输入的前提下,结构的滞回耗能在总输入能中所占比重不会随着地震动输入的不同而产生较大波动,滞回耗能沿着结构层间的分布随着输入地震动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③针对框架结构在选取构件两折线恢复力模型和三折线恢复力模型的不同滞回模型下的结构滞回耗能的计算和分析对比,通过算例分析得出采用两折线恢复力模型在计算结构滞回耗能时,当非线性发展较充分时。分析结果会出现零位较大漂移的现象,部分情况下会影响到最大响应特征量的统计,因此采用不退化两线型分析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性能是不合适的。建议分析框架结构滞回耗能采用考虑开裂位移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段药量对滞回耗能谱的影响研究[J]. 爆破 2013(02)
- [2].高层混合结构滞回耗能比的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02)
- [3].基于损伤的累积滞回耗能与延性系数[J]. 地震 2008(04)
- [4].无约束段对工字形内芯防屈曲支撑滞回耗能性能的影响[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1)
- [5].地震损伤评价的累积滞回耗能计算[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6].近远场地震动对单自由度体系滞回耗能需求影响研究[J]. 建筑结构 2017(S1)
- [7].基于有效累积滞回耗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退化模型[J]. 工程力学 2011(06)
- [8].隧道爆破地震波下砌体建筑物滞回耗能特性研究[J]. 爆破 2018(02)
- [9].村镇建筑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系统的滞回耗能影响因素分析[J]. 世界地震工程 2016(02)
- [10].典型宋式斗栱滞回耗能特性及其简化滞回模型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8)
- [11].强震下框架-剪力墙结构损伤破坏量化指标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 2019(02)
- [12].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滞回耗能比研究[J]. 结构工程师 2009(01)
- [13].基于构件耗能分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06)
- [14].基于位移及滞回耗能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新方法[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8)
- [15].钢板面内剪切滞回耗能阻尼墙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 2015(03)
- [16].基于滞回耗能谱的钢板剪力墙结构性态设计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 2011(11)
- [17].支撑类型对新型SC-CBF结构层剪力与累积滞回耗能分布的影响[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9(01)
- [18].远场地震下抗弯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6(04)
- [19].钢筋混凝土梁变幅滞回耗能能力衰变规律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5(04)
- [20].近、远场强震下RC连续梁桥损伤及滞回耗能特性对比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15(09)
- [21].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滞回耗能分布[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8(02)
- [22].桥梁减震设计中防屈曲耗能支撑研究[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0(01)
- [23].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研究[J]. 结构工程师 2010(05)
- [24].清式大木古建筑斗抗震试验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 2013(03)
- [25].地震三要素对拱桥能量响应的影响[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6].Northridge与ChiChi地震滞回耗能谱的比较[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0)
- [27].基于能量指标的高层钢结构动力弹塑性抗震能力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2(06)
- [28].基于耗能历程等效的RC框架地震损伤评价[J]. 土木工程学报 2013(S2)
- [29].钢结构可替换梁端塑性铰滞回耗能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2)
- [30].钢筋混凝土柱在弯剪扭耦合作用下的试验研究[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