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人权派人权思想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法学理论
作者: 马建红
导师: 徐显明
关键词: 人权派,人权思想,自由主义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人权是20世纪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时断时续,却又历久弥新的话题。人们主张人权,倡导人权,但又大多把人权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非人类的目标,结果往往与人权的理想状态渐行渐远。人权是一些被认为主要为实现个人幸福与尊严的权利,它所要防范的主要是来自国家和政府的侵害,而满足人权要求是国家和政府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曾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人权派”的政治派别。他们阐释人权的价值和真谛,揭露当时中国的人权状况,向政府提出了保障人权,制定约法,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发动了一场存在时间虽短,但影响深远的人权运动。在我们已把“国家尊重并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今天,人权派的人权思想仍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因此,系统地整理、介绍人权派的思想,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仍不乏现实的意义。 本文共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人权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权运动的兴起,虽然从表面上看,是由于胡适因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保障人权命令”表示极度的“大失望”,遂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人权与约法》而引起的,但这只是人权运动发生的直接导火索,在其背后则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对外夷的排拒,到对西方价值观的认同中,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逐渐接受了民权、人权及一系列相关的概念,人权派的为人权而争人权,实际上是这一漫长过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孙中山民权主义理论的形成、完善,南京国民政府依据孙中山的“党义”、“遗教”所进行的具体的训政实践,构成了人权派言说的思想与政治场景;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而输入中国的自由主义学理,则是人权派的思想渊源和立论基础;具有共同理想与追求的知识分子,自由结社组成的“平社”,所创办的同人刊物《新月》,则是人权论战中,人权派批评三民主义和反对共产主义时所立足的平台。 第二部分介绍人权派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一是人权派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各种实例,揭露中国人权破产的现状,指出对人权的最大侵害者,正是种种政府机关或假借政府与党部名义的机关。二是人权派从功用的角度所阐释的人权,认为人权就是“做人的那些必须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因而人权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点。据此,人权派列举了在1929年的中国,人们所必争的35项人权。在人权派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上篇 人权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章 从民权到人权:观念引入与价值认同——人权派思想的孕育
第一节 民权思想的萌发
一、龚自珍思想中的“民权之义”
二、从“师夷之长”到“君民不隔不如夷”
三、“自强”主张与“人”的发现
四、开设议院与民权思想的萌发
第二节 民权思想的发展
一、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和民权思想的传播
二、民权的内涵
三、民权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手段
四、被忽略的民权之于个体的价值
第三节 从工具主义民权到价值目标的人权
一、帝制的终结与工具主义民权的最后搏击
二、国家与个人关系的重新定位
三、目的性人权观的最终确立
第二章 民权主义的理论设计与国民党的训政实践——人权派言说的场景
第一节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孙中山的“革命”民权观
二、采行直接民权为民权实现之条件
第二节 权能分治与五权宪法思想
一、关于中国人民民主程度问题的论战
二、“官仆民主”的官民关系与权能区分理论
三、“五权宪法”
第三节 建国三时期学说与国民党的训政实践
一、革命方略中的“约法之治”
二、建国三时期与“训政”理论
三、“行易知难”的哲学观
四、国民党的训政实践与“约法之争”
第三章 自由主义学理——人权派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 严复与早期自由主义学理的输入
一、严复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译介
二、严复的自由对国家富强目标的服膺
三、严复思想对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影响
第二节 杜威对胡适的影响
一、杜威实验主义方法对胡适的影响
二、杜威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观对胡适的影响
第三节 拉斯基对人权派成员思想的影响
一、拉斯基的中国“门徒”
二、费边社简况
三、拉斯基的主要思想
第四章 人权运动的兴起
一、新月社与《新月》杂志
二、平社的活动与人权运动的兴起
三、平社中的“人权派”
四、人权运动发动的直接原因
中篇 人权派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人权派对中国“人权破产”状况的揭露
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的无保障
二、言论、出版自由的无保障
第六章 人权派的“人权”
第一节 人权定义与人权清单
一、人权派“功用主义”的人权观
二、人权与民权的区别
三、人权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及人权清单
第二节 生命权与人身安全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第三节 人权派对财产权重要性的论证
一、财产权的重要性
二、财产权的保障有赖于国民财政管理权的行使
第四节 思想言论自由是最重要的人权
一、思想言论自由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二、思想言论自由重要性的功用主义阐释
三、思想的不能统一和不必统一
四、言论自由与压迫言论自由的危险
五、作为人权的言论自由——批评政府的自由
第七章 人权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第一节 人权与国家——国家的功用在于保障全体国民的人权
一、人权先国家而存在的工具主义国家观
二、人权派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独裁的主张
三、一党独裁的“党治”是对民主政治的反动
第二节 人权与法律——法治是人权的根本保障
一、人权是法律产生的来源和根据
二、“争人权的人,先争法治:争法治的人,先争宪法”
三、《对训政时期约法的批评》
四、什么是法治
五、宪法的实施有赖于人权的行使
第八章 人权实现途径——兼及人权派对共产的态度
一、人权派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权的认同
二、人权派对共产主义理论的批评
三、人权派为国民党剿共借箸一筹
四、人权派主张走渐进改革的社会发展道路
下篇 人权运动的社会反响、评价及其现代意义
第九章 人权运动掀起的波澜和社会反响
第一节 来自知识分子方面的反应
一、对人权派的声援
二、善意的学术讨论
三、鲁迅与“新月派文人”之间的笔墨官司
第二节 来自国民党及国民政府方面的压制打击
第三节 来自共产党方面的反诘
一、朱镜我的《中国目前思想界底解剖》
二、彭康的《新文化运动与人权运动》
三、瞿秋白的《中国人权派的真面目》
第十章 人权派思想评析
第一节 海峡两岸现代思想史研究中,人权派被冷落的原因
一、胡适与国共两党的恩怨
二、罗隆基的悲剧命运
三、鲁迅地位的高崇与梁实秋的被贬
第二节 人权运动使自由主义思想薪火相传
一、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
二、人权派对自由主义思想之火的接引与拓展
三、胡适对自由主义阵地的坚守
四、罗隆基自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与时代的冲突
五、人权运动与自由主义在中国失败原因浅析
第三节 人权是手段,更是目的
第四节 生命权与财产权依然是今天最基本的人权
第五节 人权派关于思想言论自由权利的认识及其局限性
第六节 人权派的人权保障体系
一、政府是人权防范的主要对象
二、宪法与人权保障
三、法治与人权保障
四、人权派人权保障思想的逻辑结构
第十一章 人权派思想的现代意义(代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6-05-30
相关论文
- [1].人权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D]. 张东.中共中央党校2009
- [2].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 何志鹏.吉林大学2004
- [3].中共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立法研究[D]. 张继良.东北师范大学2004
- [4].英国1998年《人权法案》研究[D]. 芦雪峰.中国政法大学2006
- [5].论全球化对人权的影响[D]. 钱继磊.吉林大学2007
- [6].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 刘冲.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