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九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廉江52440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型建筑工程中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施工技术措施,以期对相关同行作参考。
关键词:大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
前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契机。目前,混凝土浇筑技术已成为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技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使用量大,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往往容易产生裂缝,难以控制施工质量。因此,必须不断加强施工技术各方面的能力,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混凝土作为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多的创新来提高施工技术,为整个大型施工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1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随着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其在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而言,主要受到钢筋腐蚀、炭化以及侵蚀性介质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还会受到冻融破坏、碱骨料反应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整体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钢筋混凝土土体结构强度高、耐久性好、整体性强,对于外界自然环境以及荷载变化有着较强的抵抗力。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这对于加快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混凝土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2.1水泥水化热
当水和水泥混合时,这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并释放大量的热量。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结构,混凝土内部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蒸发,但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会越来越大。不同类型的水泥在一定时间内释放热量的方式不同。浇筑三到五天之后,混凝土处于最高温度,慢慢地从表面散发热量,以降低温度。
2.2混凝土的收缩
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大约需要20%的水来硬化水泥,而剩下的水会慢慢蒸发,在这漫长的蒸发过程中,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的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会直接影响其自身质量。与此同时,由于水泥的比例不同,不同类型、不同施工方法也会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混凝土的收缩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2.3影响原材料的结构因素
事实上,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分布不均匀,在浇灌以及运输过程中,一旦处置不合理,它的相关性能就会被大大降低,从而造成裂缝。外部荷载作用于结构产生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结构二次应力引起裂纹。
3大型建筑中做好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策略
3.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一方面,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确保施工现场具备基本的施工条件。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做好技术信息披露工作,对于关键施工技术要进行沟通交流。另外,施工前还要做好实际试配工作。在进行试配工作时,技术人员需要对水泥的用量进行控制,并且这一过程中要对各种原材料的比例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不断提高混合物的强度,降低裂缝、麻面等问题的出现。
3.2注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相关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水化热程度的控制,降低水化热程度。在此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在原材料配比的选择上应满足施工要求,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在制备过程中应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
水泥的控制。作为混凝土施工的基础材料,水泥品种及规格的选择,需十分慎重。考虑到混凝土体积大、表面系数小,水泥水化放热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等特点,在水泥的选择的上,我们需遵循如下几个原则:1)混凝土施工水泥用量较大,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再加上混凝土施工截面比较大,表面系数相对也比较小,容易造成内部升温较快,形成温度梯度,引发混凝土施工结构中出现裂缝问题,所以首先应考虑选取低水化热的水泥。2)矿渣水泥初凝时间较长,早期化学收缩较大,早强型水泥水化时间较短,热量释放较快,造成内外温差大,所以应尽可能避免选择这两种水泥。3)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应尽可能选择有一定膨胀度的混凝土作为混合料配制的材料。4)水泥的细度会影响水化热的热释放率,因此水泥的细度应尽可能降低。
3.3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过程
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比例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进行混凝土的搅拌环节。搅拌过程中,要对混凝土原料的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配合比达到设计要求。另外,在进行大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对搅拌站与施工现场的距离进行合理规划,尽可能的缩短输送过程的时间,进而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搅拌如图1所示。
图1混凝土搅拌
3.4控制裂缝的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中,为了提高相关工程质量,除了加强混凝土的制备,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对相关措施,本文进行了总结,有下列几点:
3.4.1降低混凝土进入模具的温度
为了减少混凝土裂缝,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模具温度的控制。在此过程中,为了有效降低浇注温度,施工人员应采用低温水和混凝土表面覆盖的方法。此外,混凝土的运输时间需要缩短,混凝土的初始凝结时间可以延长到5小时以上。另外,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逐渐降低浇筑速度,提高混凝土的热释放率,延迟达到水化热的峰值,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还需要将混凝土模具温度控制在18摄氏度以下。
3.4.2控制拆模时间
浇注混凝土时,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加强温度监测和测量。事实上,只有当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的温差小于25摄氏度时,模具才能被去除。如果温差大于25摄氏度,技术人员需要加强保温措施的使用,以降低温差;
3.4.3及时掌握混凝土温度的动态变化
在施工过程中,除了上述措施外,还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动态监测。在此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温度测点的埋藏,推动相关记录的发展。加强混凝土温度变化的动态监测主要是加强混凝土表面温度控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混凝土质量。
3.4.4收缩裂缝采用“抗”的防治措施
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的变化,孔边、截面位置和弯曲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面对这个问题,施工方可以在孔洞的四周增配斜向钢筋、钢丝网;在断面部位,作局部处理,从而使断面逐渐过渡,当然,同时也要增配抗裂钢筋。收缩裂缝如图2所示。
图2收缩裂缝
3.5振捣
振动必须避免碰撞模板、传动杆。平板振动器必须重叠10到20厘米。振动器应该在每个位置停留足够长时间。平板振动器不应小于15s,插入振动器不应小于20s,以振动混凝土混合物。当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再起泡,不再被水泥浸透时,混凝土就会振动,但不会过度振动。在振动中加入人工找平,振动工作应在混合料初始设定前完成。
3.6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浇筑振捣是混凝土制作的主要环节,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一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要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时间散热,以避免和减少裂缝;二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混凝土的整体温度应该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及时的测定、了解混凝土的温度状况,以便根据具体状况进行施工,控制混凝土温度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混凝土成型后我们经常会发现混凝土有时会出现麻面、蜂窝、孔洞、裂缝等问题,这些大多都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良一起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而且对其质量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加强对混凝土振捣的重视程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7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
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与养护工作。一般来说,施工人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相应的草垫与薄膜,并且要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程度,在混凝土的养护周期内不能出现较大的荷载变化,以免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此背景下,以满足时代的需要,促进高层建筑的建设,相关部门逐步加强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使用。大型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型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施工技术各方面的能力,改进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混凝土作为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多的创新来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为整个大型施工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军旺,浅谈大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及控制策略[J],城市建筑,2015(12):45-49.
[2]阳凯波,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2):23-26.
[3]吴鹏,关于混凝土施工温度和裂缝的控制[J],现代营销,2016(8):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