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苹果的贮藏保鲜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陆玉卓,姜永峰,郭丹,郝义,邢英丽[1](2022)在《岳帅苹果贮藏保鲜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岳帅苹果丰产性好,口感佳,但是不耐贮藏是其产业化面临的巨大困难。岳帅果实贮藏品质主要受采前生长环境、自身生理代谢和采后贮藏环境影响,介绍了影响岳帅贮藏质量的因素,综述了岳帅采后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展望了岳帅保鲜的研究方向,为岳帅贮藏保鲜提供参考。
丁赟,高秀丽[2](2021)在《花牛苹果贮藏销售现状及问题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苹果、大樱桃为主的果品产业是秦州区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果品贮藏保鲜经营更是保障全区果品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全区果品产业发展效益,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2020年花牛苹果贮藏销售情况,为果品贮藏企业更好地做好技术服务和指导,持续提高全区果农的经济效益,促进全区果品产业再上新台阶,对全区果品贮藏企业2020年花牛苹果贮藏销售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全区花牛苹果生产、贮藏、销售提供参考。
阿地拉·阿不都拉[3](2021)在《三种保鲜剂对苹果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虽然属于较耐贮运品种,可以实现周年供应,但在长距离贮运过程中若不采取保鲜措施会发生轻微褐变或腐烂现象,严重影响果实的感官品质,降低商品价值,给贮藏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采用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单独和复合处理,然后分析了不同保鲜处理对贮藏过程中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感官和理化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贮藏初期,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单独和复合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苹果感官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着,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保鲜处理间的差异逐渐显着,与对照处理比较,所有保鲜处理对苹果感官品质均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够有效保持苹果果实外观,滋味和质地,抑制苹果果香降低速率,维持果实较高甜度,脆度及酸度,有效减缓了果实硬度下降,显着控制了果实粉质性的增加,能够显着延长苹果的贮藏期,尤其是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复合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从糖心的变化来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糖心面积逐渐缩小,低温贮藏4-5个月时,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糖心基本消失,保鲜处理和低温对照处理对糖心的影响差异不大,而常温对照处理的糖心消失较快,仅贮藏一个月就基本消失,说明贮藏温度是影响糖心的重要因素。从感官指标综合来看,影响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是贮藏时间和温度,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复合处理能够一定程度地维持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2)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贮藏过程中苹果果实失水率不断上升,硬度下降,TA、Vc、DPPH、蔗糖、山梨醇含量逐渐下降,总酚、总黄酮、葡萄糖、果糖含量逐渐上升,说明贮藏时间是影响苹果理化指标的重要因素。在贮藏初期,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单独和复合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苹果理化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着,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保鲜处理之间的差异以及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越来越显着,其中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复合处理的理化指标变化相对较小,说明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复合处理有利于维持贮藏过程中苹果理化品质,有利于苹果的贮藏保鲜。
王超[4](2021)在《低O2、高CO2处理对寒富和金冠苹果采后贮藏褐变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苹果采后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褐变,降低其果实品质和缩短贮藏期。CO2伤害导致的果肉褐变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不同品种的苹果对CO2耐受性差异较大。本研究以寒富和金冠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低O2和高CO2(3%O2+6%CO2)气调贮藏处理对两种品种苹果果肉褐变的影响,测定分析了丙二醛(MDA)、维生素C(Vc)、多酚氧化酶(PPO)、总酚等褐变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同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了寒富和金冠苹果气调贮藏中与果肉褐变相关的基因表达,进而提出了这两种苹果品种CO2耐受性差异形成的可能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褐变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低O2和高CO2(3%O2+6%CO2)气调贮藏处理促进了寒富苹果果实褐变率和褐变指数的增大,加速了Vc含量的减少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总酚含量,并且显着提高了MDA含量和PPO活性,进而导致其褐变程度增大,降低了果实品质。而金冠苹果(对照或处理)在整个贮藏期间均未出现果肉褐变现象且各项理化指标变化不明显,总体品质保持较好。说明与金冠苹果相比,寒富苹果对CO2耐受性较低,贮藏期间易受CO2伤害导致苹果细胞膜透性增大,MDA积累增加,进而加快了膜脂过氧化程度,造成膜系统的损伤,同时PPO活性被激发,酚类物质氧化,导致果肉褐变。而褐变的发生与果实本身的密度和大小无直接相关性。2.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低O2、高CO2气调处理显着提高了抗性品种金冠苹果乙烯合成关键酶ACC synthase基因“MD15G1302200”的上调表达,促进了酒精发酵关键基因Pyruvate decaboxylase(PDC)基因和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CO2耐受性。同样对于寒富苹果而言,低O2、高CO2气调处理大幅度提高了寒富苹果关键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基因的上调表达,促进了脂类降解相关基因、酪氨酸合成关键基因Chorismate mutase(CM)和Arogenate dehydrogenase(ADH)及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MD10G1132000”的显着上调表达。进而导致其果肉褐变的发生。综上所述,低O2和高CO2(3%O2+6%CO2)气调处理增大了寒富苹果果实褐变程度,降低了果实贮藏品质,同时提高了与褐变相关的代谢途径中某些关键基因的上调表达,从而促进了果肉褐变的发生。
李欣[5](2021)在《柑橘贮藏期线粒体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后打蜡造成的低氧环境容易加重柑橘果实的无氧呼吸,伴随乙醇和乙醛为主的异味物质快速积累会导致果实风味劣变、货架期缩短。线粒体作为感知环境信号的重要细胞器,在果实中不仅参与了能量合成,而且对果实的品质维持和胁迫应答都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线粒体在采后柑橘果实低氧应答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知之甚少。据此,本研究在优化并建立了从不同柑橘中制备高纯度果肉线粒体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们的线粒体蛋白组,并利用柑橘果肉进行活细胞成像和线粒体制备,解析了涂蜡诱导的低氧胁迫对柑橘线粒体形态和蛋白组的影响。进一步,以筛选出的Cit12Cys2为切入点,初步解析了其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不同柑橘高纯度果肉线粒体的分离纯化体系。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Guoqing No.1’)、椪柑(C.reticulata‘Egan No.1’)、纽荷尔脐橙(C.sinensis‘Newhall’)、沙田柚(C.grandis‘Guiyou No.1’)为实验材料,通过优化匀浆方式、提取缓冲液成分、离心步骤等,最终利用差速离心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从以上4种柑橘果肉中分离得到高纯度线粒体。蛋白印记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均表明制备的线粒体纯度较高,因而为后续高通量表征线粒体功能奠定了方法学基础。2.线粒体能量代谢在不同柑橘间呈现一定保守性,而线粒体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在宽皮柑橘和紧皮柑橘间存在显着差异。在制备高纯度果肉线粒体的基础上,利用lable-free定量蛋白组学手段对4个品种的线粒体蛋白组进行了表征,共鉴定到3353个非冗余蛋白,其中在4个品种中均鉴定到的蛋白主要参与了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例如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和丙酮酸代谢。与果实品质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也被鉴定到,包括GABA支路代谢和次级代谢物(Vc、生物素、叶酸等)的合成等。另一方面,通过定量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到522个宽皮柑橘(温州蜜柑和椪柑)和紧皮柑橘(纽荷尔脐橙和沙田柚)之间的差异丰度蛋白(DAPs)。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丰度蛋白主要与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有关。部分DAPs的线粒体定位进一步通过亚细胞定位实验得到了验证。此外,将柑橘线粒体蛋白组与已发表的其他作物(拟南芥、水稻、马铃薯、玉米)线粒体蛋白组进行了比较,并发现了一些功能未知的线粒体蛋白。综上,本研究建立了线粒体代谢与不同类型柑橘果实贮藏性能间的联系,同时为探究植物线粒体的新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3.线粒体通过形态变化和代谢调节,参与贮藏期果实对低氧胁迫的应答。以伦晚脐橙(Citrus sinensis‘Lane Late’)为实验材料,通过果面涂蜡模拟商业贮藏中的低氧环境,首次在果实中利用活细胞成像研究了线粒体形态在响应低氧胁迫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涂蜡诱导的低氧胁迫强烈促进了线粒体的分裂和碎片化,导致大量点状线粒体的形成。相应地,低氧造成了线粒体膜电势和运动速率的下降,能量水平(ATP和ADP)和辅酶含量(NAD(H)和NADP(H))也在涂蜡果实中有所降低。进一步,分离了涂蜡处理后的果肉线粒体,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发现线粒体出现膨胀且形状变得不规则,嵴呈现碎片化甚至无法识别,基质变得澄清;贮藏后期,线粒体膜结构遭到破坏,甚至完全降解。此外,对线粒体蛋白组进行表征,并利用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到167个响应低氧的关键蛋白;KEGG分析表明这些蛋白主要与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有机酸代谢相关。部分低氧响应蛋白的线粒体定位进一步通过亚细胞定位实验得到了验证。代谢物分析表明,涂蜡处理显着诱导了一些厌氧代谢物的积累,例如乙醛、乙醇、琥珀酸和GABA。综上,本研究为线粒体参与果实贮藏过程中低氧胁迫的应答提供了细胞学和蛋白组学方面的实验依据。4.线粒体蛋白Cit12Cys2经低氧胁迫处理后显着上调表达,并通过降低ROS的积累来提高组织对低氧胁迫的抗性。以Cit12Cys2为靶基因,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等手段解析了Cit12Cys2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q RT-PCR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可显着上调Cit12Cys2的转录本丰度,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Cit12Cys2启动子区存在多个厌氧响应元件,烟草双荧光素酶实验和柑橘愈伤GUS染色实验均证明Cit12Cys2的启动子活性显着受到低氧胁迫的诱导。为表征Cit12Cys2在响应低氧胁迫中的功能,在柑橘愈伤和拟南芥中分别构建了Cit12Cys2的超表达系。低氧胁迫下,愈伤超表达系的H2O2积累量显着低于对照,拟南芥超表达系的生长状态比野生型好,存活率更高。综上所述,线粒体通过触发形态结构、代谢活性、膜电势、运动速率、ATP合成、氧化还原状态、ROS积累、基因表达等不同层面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对低氧胁迫做出应答。本研究为深化认识线粒体在果实成熟衰老、品质维持和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欢,鲁佳霖,何春菊,卓婷婷,马元元,周豪[6](2021)在《1-MCP和CaCl2对甘孜州糖心苹果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用1-MCP和CaCl2对甘孜州糖心苹果进行采后贮藏保鲜处理,分析了2种保鲜剂对甘孜州糖心苹果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生理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MCP与CaCl2处理后的果实没有出现明显的病理性病害,但果实品质在贮藏过程中逐渐下降。经1-MCP处理后,果实色泽明亮鲜红、口感脆硬、气味芳香,在贮藏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营养成分,很好地维持了采后商品价值。经CaCl2处理后,贮藏后期果实果皮色泽暗淡、表面皱缩、口感绵软,且部分果实出现冰糖心腐烂,商品价值明显降低。综合来看,以1.00μL/L 1-MCP处理保鲜效果最佳,建议甘孜州糖心苹果使用1.00μL/L 1-MCP保鲜剂进行采后贮藏保鲜。
KPADONOU ESSEDOLO NARCISSE(纳希斯)[7](2021)在《单宁酸对苹果黑霉病防治的研究》文中提出苹果是中国培育最广的水果之一,营养丰富,味道甘甜且富含抗氧化剂,深受人们喜爱。但苹果的货架期却因苹果果实采后腐烂病的发生而缩短,且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的防治手段,用于水果采后腐烂病的防治,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单宁酸是从植物中提取一种多元酚类物质,以单宁酸为研究对象,链格孢菌为病原菌。一方面,探究单宁酸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机理;另一方面,探究单宁酸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理化性质及其能否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性,抵御病原菌的入侵。为单宁酸能否用于苹果采后腐烂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开发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防腐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究单宁酸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机理。一方面,单宁酸显着抑制链格孢菌的生长速率,破坏菌丝原本形态,对链格孢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并确定5.0mg/m L为最适单宁酸抑菌浓度,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另一方面,单宁酸处理通过抑制己糖激酶(HK)、果糖-6-磷酸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使其反应物葡萄糖含量升高,终产物丙酮酸含量降低,进而影响糖酵解途径的正常运行。2.探究单宁酸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理化性质及其能否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性。单宁酸对苹果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单宁酸处理的苹果,其防治效果为60%左右,并确定5.0 mg/m L为最适单宁酸防治浓度,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单宁酸对苹果本身理化性质影响结果表明,经单宁酸处理的苹果,其硬度品质提高,糖度并无显着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苹果本身的品质。诱导抗性实验结果表明,单宁酸处理会提高苹果总酚、类黄酮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促进机体苯丙烷代谢途径的运行;经单宁酸处理后,苹果果实的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等病程相关蛋白的含量显着提高了。以上结果表明,单宁酸处理能够诱导苹果产生抗病性,延缓苹果采后因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腐烂变质,对苹果黑斑病起到防治效果。综上,单宁酸处理不仅抑制了链格孢菌的生长,而且提高了苹果果实抵抗链格孢菌入侵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果实品质。该研究结果为苹果采后黑斑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高习习[8](2021)在《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贮藏特性及1-MCP保鲜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瑞阳’、‘瑞雪’是陕西省首次通过国家审定的苹果品种,以其优良特性在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广泛栽培,但果实的贮藏特性及1-MCP保鲜效果还不清楚,大规模贮藏应解决哪些主要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瑞阳’和‘瑞雪’苹果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常温贮藏和冷藏,同时进行1-MCP(0μL/L、1μL/L)冷藏处理,贮藏期间定期观测果实品质和生理指标变化,明确‘瑞阳’、‘瑞雪’的贮藏特性及1-MCP保鲜效果,以期对‘瑞阳’、‘瑞雪’苹果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冷藏条件下,‘瑞阳’、‘瑞雪’苹果的呼吸高峰均在第45 d出现,但‘瑞阳’的乙烯高峰在第90 d的出现,‘瑞雪’的乙烯高峰在第60 d出现,‘瑞阳’的乙烯峰值和呼吸峰值高于‘瑞雪’;贮藏过程中,‘瑞阳’果皮颜色逐渐褪红变黄,贮藏75 d开始出现霉心病、水心病、苦痘病;‘瑞雪’逐渐褪绿变黄,贮藏105 d开始发现虎皮病、果柄褐变;‘瑞阳’、‘瑞雪’在贮藏结束时发病率分别为10.0%、13.3%。2、贮藏过程中,‘瑞阳’、‘瑞雪’苹果的硬度缓慢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失重率变化较小。冷藏120 d时,‘瑞阳’、‘瑞雪’果实硬度仍然保持在6.2 kg.cm-2、6.7 kg.cm-2,‘瑞雪’硬度始终高于‘瑞阳’;‘瑞阳’、‘瑞雪’的SSC为12.5%、15.3%,TA含量分别为0.20%、0.23%,‘瑞阳’、‘瑞雪’可滴定酸含量分别较第1 d下降了0.16、0.24个百分点。‘瑞阳’、‘瑞雪’失重率变化仅为1.31%、1.22%。常温贮藏下,‘瑞阳’、‘瑞雪’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在10 d后开始下降,呼吸高峰均在20 d出现,乙烯高峰均在50 d出现,且峰值远高于冷藏;6 0d时‘瑞阳’、‘瑞雪’的失重率分别是4.14%、5.10%,此时,果实发病腐烂严重,果面油腻化,失去商品价值。3、1-MCP处理可显着延缓果实硬度、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抑制SSC和TA含量下降,延缓果实表皮褪色变黄,降低‘瑞阳’、‘瑞雪’呼吸峰值,推迟‘瑞雪’的呼吸高峰15 d,抑制果实乙烯释放速率,降低了‘瑞阳’、‘瑞雪’的失重率,减少‘瑞阳’、‘瑞雪’病害发生,提高‘瑞阳’、‘瑞雪’的贮藏品质。4、‘瑞阳’、‘瑞雪’经1-MCP处理,果实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与对照果实相比显着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显着降低,1-MCP处理能够提高果实抗病性和抗氧化性,延长果实贮藏时间。1-MCP处理‘瑞阳’、‘瑞雪’货架期内感官品质评分优于对照,保持较好的商品性。综上所述,‘瑞阳’、‘瑞雪’在冷藏120 d后仍能保持较好的贮藏品质,果实采收后应在10 d内及时入库;1-MCP处理对‘瑞阳’、‘瑞雪’果实保鲜效果显着,延长果实的贮藏期和货架期。
龚娣[9](2021)在《青脆李采后糖代谢规律及1-MCP结合人工气调包装对青脆李保鲜效应的研究》文中认为李子(Prunus salicina Lindl.)在我国种植历史较长,清脆爽口,加工方式多样,深受消费者喜爱。据世界粮农组织(World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统计,2017年我国李产量680.4万t,占全世界总和57.8%,位列世界第一。青脆李在中国种植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在重庆,青脆李不仅是高寒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也是乡村休闲体验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但青脆李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果实货架期较短,销售范围受限,已经成为了青脆李急需解决的问题。本实验以青脆李为研究对象,探究在3±1℃冷藏环境下青脆李果实采后糖代谢消长情况以及使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人工气调包装(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CA)对青脆李采后贮藏保鲜的效果,得出在青脆李采后糖代谢的重要变化规律以及采后贮藏过程中相对最优的O2和CO2比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脆李采摘后的六种糖组分比例及它们在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青脆李果实采摘后的六种糖组分中,占比最高的为果胶(Pectin),为41.05%,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含量占比最高的糖分是蔗糖(Sucrose),占可溶性糖含量的66.49%,山梨醇(Sorbitol)含量最低,仅占比0.0043%,淀粉(Starch)、果糖(Fructose)和葡萄糖(Glucose)占总糖含量的比例分别为9.25%、11.81%、4.61%。在青脆李采后贮藏的过程中,蔗糖和果胶的含量变化均是呈现出波动性增加然后下降的趋势,葡萄糖和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最为接近,果糖的含量变化不显着,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脆李采后贮藏的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减少和增加,主要是受蔗糖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而淀粉的主要转化途径是转化为葡萄糖。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主要是受蔗糖和葡萄糖代谢影响,而蔗糖是最重要的可溶性糖,故青脆李为蔗糖积累型果实。(2)通过对糖组分含量变化以及果胶代谢酶、蔗糖代谢酶、淀粉代谢酶和山梨醇代谢酶14种代谢酶的活性消长情况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确定青脆李在采后贮藏后熟的过程中,分为两个重要的过程,第一个阶段为采摘后的7-21 d,以蔗糖、淀粉和山梨醇的增强与响应关联为主。第二个阶段为采后冷藏第28-35 d,这个阶段以蔗糖代谢、淀粉代谢和果胶代谢为主。根据载荷图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Sucrose Synthase,EC 2.4.1.13,SS-I)、α-淀粉酶(alpha-amylase,α-AL)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oluble Acid Anvertase,SAI)是影响青脆李可溶性糖积累的三种最重要的糖代谢酶。(3)青脆李的贮藏实验主要是通过结合1-MCP和CA气调的方式探究最佳的O2和CO2气调比例。实验结果表明1-MCP结合CA气调的方式相比单独使用1-MCP的贮藏效果更好,能有效降低青脆李的烂果率、保持其硬度、提高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和维持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含量的稳定,且均发生显着变化(p<0.05),此外,1-MCP结CA气调贮藏能有效抑制青脆李果实中PG、SAI和SS-I的活性,有效阻止了果实的软化,调节了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使青脆李采后的贮藏品质得到更好的保障。综合来看,低氧组(2%O2+10%CO2+88%N2)气调结合1-MCP的气调包装方式对青脆李保鲜效果最佳。
张郑[10](2021)在《集装箱式果蔬气调箱内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气调保鲜技术通过改变贮藏环境中的气体组分(主要是CO2和O2)的配比来使果蔬达到气调保鲜的效果,其中气调库的建立与使用就是气调保鲜技术最初的应用。随着技术的更新进步,在气调库的基础上发展了箱式气调保鲜,与气调库相比,气调箱最大的优势在于“可移动性”,操作管理灵活、简便,能够实现果蔬长距离、跨地区、反季节销售。本文以果蔬气调箱为研究对象,简化并建立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利用CFD仿真软件对苹果贮藏期间箱体内环境中气体组分的变化及分布特性、呼吸速率变化规律、气体组分浓度超调后的置换方案等做了相应研究,其研究内容及成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根据果蔬气调箱的设计尺寸将果蔬贮藏室简化等效为密闭的矩形腔体,建立物理模型,对气体区和货物区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假设,建立其非稳态传质控制方程,确定了苹果货物区多孔介质的主要控制参数,利用呼吸作用速率公式和呼吸热公式编写UDF程序,表示苹果货物区呼吸作用随CO2和O2浓度的变化情况。(2)模拟苹果贮藏6天过程中CO2和O2气体组分的变化和分布特性,研究发现在贮藏6天后,箱体内CO2和O2浓度基本满足苹果气调箱贮藏气调环境要求。引入“不均匀系数”对于气体组分浓度分布进行定量评价,在t=12h时,气体组分浓度分布开始趋于稳定,CO2和O2分布开始均匀化,在贮藏结束时间(t=96h),其气体组分不均匀系数接近0,可见基本均匀分布。将模拟分析数据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最大误差为3.98%,平均误差在2.66%。该误差范围较小,说明模拟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气调箱日常气调性调控的管理。(3)在贮藏温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对普通冷藏箱气体组分浓度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拟合出CO2和O2浓度变化的曲线,发现普通冷藏箱呼吸作用大于气调箱。计算其气体组分分布的不均匀系数,研究发现普通冷藏箱在贮藏期间,其货物区和气体区的不均匀系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第4天时货物区与气体区的不均匀系数分别为3.28E-05、1.38E-05。利用呼吸作用速率经验公式,计算了4天贮藏期的平均呼吸速率为4.02×10-05mol/(kg·h),并与气调箱做对比,发现平均变化率为61.08%,说明在这段贮藏时间内普通冷藏箱呼吸作用比气调箱消耗的有机物平均多61.08%。(4)对气调箱气调性气体组分浓度的置换方案进行了研究,选取换气速度为v=1.5m/s、1.8m/s、2.0m/s、3.0m/s进行置换速度进行研究。对比各置换速度的气体组分浓度变化情况,确定最佳置换速度。在置换速度确定后,通过分析箱体内CO2、O2气体组分浓度的变化,确定最佳置换时间为35min。对置换结束后箱体内气体组分分布均匀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其货物区和气体区的不均匀系数,发现其分布均匀性较好。引入“呼吸气体排出效率(ε)”这一概念定量评价置换效果,发现在35min时,呼吸气体排出效率最高为10,进一步说明该时间节点为最佳换气时间。
二、苹果的贮藏保鲜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苹果的贮藏保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岳帅苹果贮藏保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岳帅果实贮藏的因素 |
1.1 光照分布和负载量 |
1.2 采收期 |
1.3 预冷 |
1.4 温度 |
1.5 湿度 |
2 岳帅果实采后保鲜技术 |
2.1 气调保鲜技术 |
2.2 1-MCP保鲜技术 |
3 展望 |
3.1 采收前影响贮藏品质的环节 |
3.2 绿色保鲜技术 |
3.3 完善的保鲜体系 |
(2)花牛苹果贮藏销售现状及问题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花牛苹果贮藏销售情况 |
1.1 全区果品贮藏保鲜设施基本情况 |
1.2苹果贮藏基本情况 |
1.3 花牛苹果贮藏销售分析 |
2 花牛苹果贮藏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
2.1 果品销售组织化程度低 |
2.2 企业对品牌意识不强 |
2.3 贮藏苹果的质量有待提高 |
2.4 电商销售物流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2.5 果品加工企业发展滞后 |
2.6 企业惜售思想严重 |
3 促进花牛苹果贮藏保鲜销售的建议 |
3.1 提高思想认识,不要有惜售思想 |
3.2 健全协会组织机构,提高果品营销企业组织化程度 |
3.3 提高果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
3.4 增强品牌意识 |
3.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加工企业 |
3.6 加大对电商销售的监管力度 |
(3)三种保鲜剂对苹果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苹果概述 |
1.2 苹果贮藏保鲜技术 |
1.2.1 低温贮藏 |
1.2.2 化学保鲜 |
1.2.3 涂膜保鲜 |
1.3 1-MCP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4 壳聚糖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5 GABA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第2章 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单独和复合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苹果感官品质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内容 |
2.2.2 感官评价室 |
2.2.3 样品制备 |
2.2.4 评价方法的步骤 |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糖心的影响 |
2.3.2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果香的影响 |
2.3.3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甜度的影响 |
2.3.4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酸度的影响 |
2.3.5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硬度的影响 |
2.3.6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脆度的影响 |
2.3.7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粉质性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单独和复合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苹果理化品质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失水率 |
3.2.2 硬度 |
3.2.3 可滴定酸 |
3.2.4 维生素C |
3.2.5 总酚 |
3.2.6 总黄酮 |
3.2.7 DPPH抗氧化 |
3.2.8 糖的测定 |
3.3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失水率的影响 |
3.4.2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硬度的影响 |
3.4.3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可滴定酸的影响 |
3.4.4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Vc的影响 |
3.4.5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总酚的影响 |
3.4.6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总黄酮的影响 |
3.4.7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DPPH的影响 |
3.4.8 三种保鲜剂苹果葡萄糖的影响 |
3.4.9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蔗糖的影响 |
3.4.10 不同保鲜处理对苹果果糖的影响 |
3.4.11 不同保鲜处理对苹果山梨醇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低O2、高CO2处理对寒富和金冠苹果采后贮藏褐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苹果概述 |
1.2 苹果贮藏褐变研究进展 |
1.2.1 苹果褐变类型 |
1.2.2 苹果褐变因素 |
1.3 苹果褐变机理研究 |
1.4 苹果褐变控制措施 |
1.4.1 品种选择 |
1.4.2 采前控制措施 |
1.4.3 采后控制措施 |
1.5 转录组测序 |
1.6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低O_2、高CO_2处理对寒富和金冠苹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设备仪器 |
2.3 方法 |
2.3.1 气调处理方法 |
2.3.2 试验方法 |
2.3.3 生理指标测定 |
2.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寒富苹果气调贮藏中的褐变现象 |
2.4.2 果实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2.4.3 果实维生素C(Vc)含量的变化 |
2.4.4 果实总酚含量的变化 |
2.4.5 果实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
2.4.6 果实褐变与果实密度的相关性 |
2.4.7 果实褐变与果实直径间的相关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转录组分析寒富和金冠苹果气调贮藏中与褐变相关的表达基因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主要设备仪器 |
3.3 方法 |
3.3.1 气调处理方法 |
3.3.2 苹果果实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
3.3.3 RNA-seq文库构建及分析 |
3.3.4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验证DEGs |
3.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转录组测序质量分析 |
3.4.2 转录组样品间相关性分析 |
3.4.3 GO功能聚类分析 |
3.4.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4.5 差异表达基因的q PCR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柑橘贮藏期线粒体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课题的提出 |
2 前人研究进展 |
2.1 柑橘概述 |
2.2 柑橘果实采后损失的成因及防控 |
2.2.1 侵染性病害引起的采后损失 |
2.2.2 生理紊乱引起的采后损失 |
2.2.3 衰老引起的采后损失 |
2.2.4 柑橘果实采后减损的措施 |
2.3 果实响应低氧胁迫的研究进展 |
2.3.1 果实非生物胁迫概述 |
2.3.2 果实低氧胁迫的成因 |
2.3.3 低氧环境对果实成熟衰老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
2.3.4 果实对低氧胁迫的应答机理 |
2.4 线粒体与果实成熟衰老及胁迫响应 |
2.4.1 线粒体概述 |
2.4.2 线粒体与果实能量代谢 |
2.4.3 线粒体与果实初生和次生代谢 |
2.4.4 线粒体与果实活性氧代谢 |
2.4.5 线粒体与果实胁迫响应 |
2.5 植物线粒体分离纯化技术及应用 |
2.5.1 植物线粒体分离纯化及纯度评价 |
2.5.2 果实线粒体分离纯化 |
2.5.3 果实线粒体分离纯化的难点及关键点 |
2.5.4 制备线粒体在果实成熟衰老研究中的应用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柑橘果肉高纯度线粒体的制备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果肉线粒体分离和纯化 |
2.2.2 线粒体蛋白的提取 |
2.2.3 线粒体纯度的评价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柑橘果肉线粒体分离纯化体系的建立 |
3.2 柑橘果肉线粒体纯度评价 |
4 讨论 |
4.1 柑橘果肉高纯度线粒体提纯体系的优化 |
4.2 柑橘果肉线粒体的纯度评价 |
5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柑橘果实线粒体蛋白组的表征和比较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果肉线粒体分离和纯化 |
2.2.2 线粒体蛋白的提取 |
2.2.3 质谱样品制备及分析 |
2.2.4 线粒体蛋白的鉴定 |
2.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6 候选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柑橘果肉线粒体蛋白组的表征 |
3.2 柑橘果肉线粒体蛋白组的亚细胞定位评估 |
3.3 不同品种线粒体蛋白组的定量分析 |
4 讨论 |
4.1 不同柑橘果肉线粒体蛋白组的比较 |
4.2 不同植物线粒体蛋白组的比较 |
5 小结 |
第四章 涂蜡处理后柑橘线粒体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采后涂蜡处理及取样 |
2.2.2 失重率测定 |
2.2.3 呼吸速率测定 |
2.2.4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
2.2.5 异味物质含量测定 |
2.2.6 初生代谢物含量测定 |
2.2.7 ATP、ADP和 AMP含量测定 |
2.2.8 NAD(H)和NADP(H)含量测定 |
2.2.9 果肉原生质体分离及线粒体染色 |
2.2.10 线粒体的分离和纯化 |
2.2.11 线粒体超微结构观察 |
2.2.12 线粒体蛋白的提取 |
2.2.13 质谱样品制备及分析 |
2.2.14 线粒体蛋白的鉴定 |
2.2.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16 候选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2.2.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涂蜡处理对果实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
3.2 涂蜡处理对果实初生代谢物的影响 |
3.3 涂蜡处理对果实线粒体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
3.4 涂蜡处理对果实能量状态和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 |
3.5 涂蜡果实线粒体蛋白组表征 |
3.6 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响应低氧胁迫的关键蛋白 |
3.7 候选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4 讨论 |
4.1 采后涂蜡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
4.2 低氧胁迫对线粒体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4.3 低氧胁迫对线粒体代谢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五章 柑橘Cit12Cys2 响应低氧胁迫的功能解析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植物材料低氧处理及取样 |
2.2.2 果实生理和品质指标测定 |
2.2.3 RNA提取、cDNA合成及实时定量PCR分析 |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5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2.2.6 DNA提取、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
2.2.7 载体构建 |
2.2.8 植物材料遗传转化 |
2.2.9 转基因材料阳性鉴定和表达量分析 |
2.2.10 转基因材料抗性评价 |
2.2.11 启动子活性分析 |
2.2.1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低氧处理对果实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
3.2 低氧处理对Cit12Cys表达的影响 |
3.3 柑橘CHCH家族蛋白的序列分析 |
3.4 Cit12Cys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
3.5 Cit12Cys2 转化柑橘愈伤功能分析 |
3.5.1 H_2O_2含量测定 |
3.6 Cit12Cys2 转化拟南芥功能分析 |
3.6.1 转基因拟南芥低氧耐受能力分析 |
3.7 Cit12Cys启动子活性分析 |
3.7.1 Cit12Cys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
3.7.2 瞬时转化烟草验证启动子活性 |
3.7.3 稳定转化愈伤验证启动子活性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分溶液和培养基配方 |
附录B 部分实验图表 |
附录C 第二章和第三章亚细胞定位实验所用引物 |
附录D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1-MCP和CaCl2对甘孜州糖心苹果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采后处理对苹果硬度和出汁率的影响 |
2.2 不同采后处理对苹果失水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
2.3 不同采后处理对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7)单宁酸对苹果黑霉病防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概述 |
0.2 果蔬病害概述 |
0.3 果蔬病害防治 |
0.3.1 采前防治 |
0.3.2 采后防治 |
0.4 影响水果贮藏性的主要因素 |
0.4.1 理化因素 |
0.4.2 生理病害 |
0.5 水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0.6 单宁酸及抑菌机理概述 |
0.6.1 单宁酸简介 |
0.6.2 单宁酸主要的化学作用 |
0.6.3 单宁酸的生物活性 |
0.6.4 单宁酸的抑菌机理 |
0.7 诱导抗性概述 |
0.7.1 苯丙烷途径 |
0.7.2 病程相关蛋白 |
0.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章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试剂 |
1.2.1 常用试剂 |
1.2.2 常用试剂盒 |
1.3 常用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制 |
1.4 常用仪器设备 |
第2章 实验方法 |
2.1 前言 |
2.2 果实预处理 |
2.3 病原菌菌液与单宁酸溶液的配制 |
2.4 单宁酸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机理 |
2.4.1 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
2.4.2 对链格孢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
2.4.3 对链格孢菌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
2.5 单宁酸对苹果果实自然发病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2.5.1 单宁酸对苹果发病率的影响 |
2.5.2 硬度的测定 |
2.5.3 糖度的测定 |
2.6 单宁酸对苹果抗性诱导实验 |
2.6.1 对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 |
2.6.2 对病程相关蛋白含量的影响 |
2.7 数据处理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单宁酸对链格孢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
3.2 单宁酸对链格孢菌丝形态的影响 |
3.3 单宁酸对链格孢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
3.3.1 链格孢菌内葡萄糖含量变化 |
3.3.2 链格孢菌内丙酮酸含量变化 |
3.3.3 链格孢菌内己糖激酶活性变化 |
3.3.4 链格孢菌内果糖-6-磷酸激酶活性变化 |
3.3.5 链格孢菌内丙酮酸激酶活性变化 |
3.4 单宁酸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 |
3.5 单宁酸对苹果硬度和糖度的影响 |
3.6 单宁酸对苹果体内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 |
3.6.1 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
3.6.2 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3.6.3 对苯丙氨酸解胺酶(PAL)酶活的影响 |
3.7 单宁酸对苹果体内病程相关蛋白含量的影响 |
3.7.1 对几丁质酶含量的影响 |
3.7.2 对β-1,3-葡聚糖酶的影响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贮藏特性及1-MCP保鲜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瑞阳’、‘瑞雪’苹果主要特性 |
1.1.1 ‘瑞阳’、‘瑞雪’苹果简介 |
1.1.2 ‘瑞阳’、‘瑞雪’苹果果实特性 |
1.1.3 ‘瑞阳’、‘瑞雪’苹果贮藏特性 |
1.2 苹果贮藏保鲜技术 |
1.2.1 采后处理技术 |
1.2.2 贮藏技术 |
1.3 1-MCP在苹果贮藏上的应用概况 |
1.3.1 1-MCP作用机理 |
1.3.2 1-MCP对苹果品质变化的影响 |
1.3.3 1-MCP对苹果成熟衰老的影响 |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瑞阳’、‘瑞雪’苹果的贮藏特性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处理 |
2.2 测定指标 |
2.3 数据分析 |
2.4 结果分析 |
2.4.1 ‘瑞阳’、‘瑞雪’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变化 |
2.4.2 ‘瑞阳’、‘瑞雪’贮藏期间果皮颜色变化 |
2.4.3 ‘瑞阳’、‘瑞雪’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变化 |
2.4.4 ‘瑞阳’、‘瑞雪’贮藏期间可滴定酸含量(TA)变化 |
2.4.5 ‘瑞阳’、‘瑞雪’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变化 |
2.4.6 ‘瑞阳’、‘瑞雪’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量变化 |
2.4.7 ‘瑞阳’、‘瑞雪’贮藏期间失重率变化 |
2.4.8 ‘瑞阳’、‘瑞雪’贮藏期间发病情况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1-MCP处理对‘瑞阳’、‘瑞雪’贮藏品质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处理 |
3.1.3 试验试剂 |
3.1.4 仪器与设备 |
3.2 测定指标 |
3.2.1 理化指标 |
3.2.2 其他相关指标 |
3.2.3 货架期观察 |
3.3 数据分析 |
3.4 结果分析 |
3.4.1 贮藏期间‘瑞阳’、‘瑞雪’果实理化指标变化 |
3.4.2 货架期感官品质评价 |
3.4.3 贮藏期间‘瑞阳’、‘瑞雪’苹果相关酶变化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青脆李采后糖代谢规律及1-MCP结合人工气调包装对青脆李保鲜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李子简介 |
1.1.1 李子的品种特点和营养价值 |
1.1.2 李在重庆现阶段的生产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
1.1.3 李子的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
1.2 李子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 |
1.2.1 物理贮藏保鲜技术 |
1.2.2 化学贮藏保鲜技术 |
1.2.3 生物贮藏保鲜技术 |
1.3 果实糖代谢及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
1.3.1 蔗糖代谢酶 |
1.3.2 山梨醇代谢酶 |
1.3.3 淀粉代谢 |
1.3.4 果胶代谢酶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青脆李采后贮藏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实验试剂和主要仪器设备 |
2.2 指标测定 |
2.2.1 原果胶含量的测定 |
2.2.2 淀粉含量的测定 |
2.2.3 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的测定 |
2.2.4 山梨醇含量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青脆李采后原果胶含量的变化 |
2.4.2 青脆李采后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的变化 |
2.4.3 青脆李采后淀粉含量的变化 |
2.4.4 青脆李采后山梨醇含量的变化 |
2.4.5 青脆李贮藏过程中不同糖组分所占比例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
2.5 小结 |
第3章 青脆李采后贮藏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试剂和主要仪器设备 |
3.2 指标测定 |
3.2.1 果胶酯酶活性(PE)的测定 |
3.2.2 果胶裂解酶活性(PL)的测定 |
3.2.3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PG)的测定 |
3.2.4 蔗糖磷酸合成酶活(SPS)的测定 |
3.2.5 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酶活性(SS-I)的测定 |
3.2.6 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酶活性(SS-II)的测定 |
3.2.7 中性转化酶活性(NI)的测定 |
3.2.8 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S-AI)的测定 |
3.2.9 细胞壁不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B-AI)的测定 |
3.2.10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UGPase)的测定 |
3.2.11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AGPase)的测定 |
3.2.12 α-淀粉酶活性(α-AL)的测定 |
3.2.13 β-淀粉酶活性(β-AL)的测定 |
3.2.14 山梨醇脱氢酶活性(NAD~+-SDH)的测定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分析 |
3.4.1 采后果实果胶含量和果胶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
3.4.2 采后果实可溶性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
3.4.3 采后果实淀粉含量和淀粉类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
3.4.4 采后青脆李贮藏过程中NAD~+-SDH酶活性的变化 |
3.4.5 青脆李采后贮藏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之间的响应关系 |
3.5 小结 |
第4章 1-MCP结合人工气调(CA)包装对青脆李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试剂 |
4.1.3 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
4.2 指标测定 |
4.2.1 烂果率的测定 |
4.2.2 色差的测定 |
4.2.3 硬度的测定 |
4.2.4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4.2.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4.2.6 酶活性的测定 |
4.3 数据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1-MCP结合CA处理对冷藏青脆李果实烂果率的影响 |
4.4.2 1-MCP结合CA处理对冷藏青脆李果实硬度的影响 |
4.4.3 1-MCP结合CA处理对青脆李采后贮藏果实TA含量的影响 |
4.4.4 1-MCP结合CA处理对青脆李采后贮藏过程中TSS含量的影响 |
4.4.5 1-MCP结合CA处理对青脆李采后贮藏果实色差a值和△E值的影响 |
4.4.6 1-MCP结合CA处理对青脆李采后贮藏果实PG酶活性的影响 |
4.4.7 1-MCP结合CA处理对青脆李采后贮藏果实S-AI酶活性的影响 |
4.4.8 1-MCP结合CA处理对青脆李采后贮藏果实SS-I酶活性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件:贮藏实验图片记录 |
(10)集装箱式果蔬气调箱内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气调贮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1 集装箱式气调箱组介绍 |
1.4.2 苹果采摘后的生理活动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气调箱贮藏期间计算模型的建立 |
2.1 气调箱物理模型 |
2.1.1 气调箱结构及原理介绍 |
2.1.2 物理模型简化 |
2.2 气调箱数学模型 |
2.2.1 气体区基本控制方程 |
2.2.2 货物区基本控制方程 |
2.3 边界条件以及模型参数 |
2.4 数值模拟计算过程 |
2.4.1 FLUENT简介 |
2.4.2 FLUENT数值模拟求解步骤 |
2.5 本章小结 |
3 气调箱贮藏期间气体组分的变化及分布特性 |
3.1 气调箱贮藏期间箱内气体组分的变化特性 |
3.1.1 CO_2与O_2组分浓度变化规律拟合结果 |
3.1.2 拟合残差分析 |
3.1.3 各时刻气体组分浓度的变化 |
3.1.4 包装尺寸大小对气体组分变化的影响 |
3.2 气调箱贮藏期间箱内气体组分的分布特性 |
3.3 气调箱贮藏期间箱内气体组分的速度场特性 |
3.4 气体组分分布均匀性的探究 |
3.5 气体组分变化的模拟结果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4 普通冷藏箱与气调箱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的对比 |
4.1 普通冷藏箱计算模型的确定 |
4.1.1 冷藏箱物理模型 |
4.1.2 冷藏箱数学模型 |
4.2 普通冷藏箱贮藏期间气体组分的变化特性 |
4.3 普通冷藏箱贮藏期间气体组分的分布特性 |
4.4 普通冷藏箱气体组分均匀性研究 |
4.5 普通冷藏箱与气调箱呼吸作用速率的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5 气调箱气体组分置换方案的研究 |
5.1 置换气体方式的确定 |
5.1.1 全置换性物理模型 |
5.1.2 边界条件和模型初始参数 |
5.2 全置换性方式的置换速度确定 |
5.3 全置换性方式的置换时间确定 |
5.4 置换过程结束时箱体内气体组分的分布 |
5.5 置换过程中呼吸气体排出效率的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苹果的贮藏保鲜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岳帅苹果贮藏保鲜技术[J]. 陆玉卓,姜永峰,郭丹,郝义,邢英丽. 中国果树, 2022
- [2]花牛苹果贮藏销售现状及问题建议[J]. 丁赟,高秀丽. 河北果树, 2021(04)
- [3]三种保鲜剂对苹果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D]. 阿地拉·阿不都拉.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4]低O2、高CO2处理对寒富和金冠苹果采后贮藏褐变的影响[D]. 王超. 渤海大学, 2021(11)
- [5]柑橘贮藏期线粒体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研究[D]. 李欣.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6]1-MCP和CaCl2对甘孜州糖心苹果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J]. 刘欢,鲁佳霖,何春菊,卓婷婷,马元元,周豪. 现代农业科技, 2021(09)
- [7]单宁酸对苹果黑霉病防治的研究[D]. KPADONOU ESSEDOLO NARCISSE(纳希斯). 辽宁大学, 2021(12)
- [8]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贮藏特性及1-MCP保鲜效果研究[D]. 高习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9]青脆李采后糖代谢规律及1-MCP结合人工气调包装对青脆李保鲜效应的研究[D]. 龚娣. 西南大学, 2021(01)
- [10]集装箱式果蔬气调箱内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D]. 张郑. 四川大学, 2021(02)
标签:苹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