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龙潭箐矿区位于东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尾端,兰坪-思茅中生代裂陷槽的南端,西邻澜沧江大断裂。区内分布有新山铁矿、龙巴铜矿、老百寨铅锌矿点等矿床。本文在充分了解了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龙潭箐矿区构造分布及其对铜矿的控制作用,岩石矿物遥感光谱特征分析,反射光谱变异性分析和含铜元素的矿物的光谱特征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找矿标志及指出了找矿方向;从矿区岩石矿物的反射光谱测试、处理及特征分析,铜元素含量不同的光谱曲线的对比研究总结出铜元素含量变化与岩石矿物光谱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根据矿区铜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验证了矿区主要是受构造控矿作用。本文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龙潭箐矿区内矿物的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主要构造有微尘点状构造、微粒条纹状构造,稀疏侵染-稠密侵染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细脉状、网脉状构造,星点状、斑点状构造以及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物质成分:金属铜矿物主要是辉铜矿、黝铜矿、黄铜矿、锑银铜矿、菱铁矿和黄铁矿,氧化矿物为孔雀石、铜蓝、蓝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重晶石等。根据矿区岩石样品镜下观察发现,矿区围岩蚀变明显,主要有蚀变类型有:重晶石化、褐铁矿化、菱铁矿化和泥化等。区内带状蚀变沿断裂带分布,在后期脉体发育的地带较强,以重晶石化为主。以褐铁矿化和菱铁矿化为主的层状或面状蚀变多沿层发生,含矿层内强烈,矿层以上围岩微弱或消失。矿区控矿因素有:地层、岩性和构造控矿,其中构造控矿是矿区主要控矿特征。由于矿区内主要含铜矿体主要产于大路边组(T3d),并可细分为8层。矿体呈透镜状、层状和似层状展布,与围岩呈现渐变关系,因此矿体受到地层与岩性的控制;另外,通过对矿区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后发现,矿区主体位于环形构造中心,于成矿比较有利,矿区区域上主要是一组相互平行的东北—西南向线性构造及近东西向、南北向线性构造。矿区内断层主要有4条,其中F1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断裂,由此并结合坑道揭露的信息,矿体主要与断裂构造有关,构造为矿体提供了较好的容矿空间。龙潭箐铜矿是一个有多阶段,多方向断裂控制的矿区,可通过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寻找铜元素含量多的地段,确定与成矿有关的断裂,寻找新的矿段与块体。当黄铜矿化、重晶石化、菱铁矿化存在,说明此处显示过强烈的热卤水活动,而这些蚀变沿有利断裂分布时,在其深部或附近找矿应引起注意。此外,围岩中出现含矿脉体或出现稀疏浸染状黄铜矿,黝铜矿等,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其下部或附近有可能存在工业矿体。根据矿区样品的铜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光谱曲线进行对比后发现:含铜元素的样品反射光谱曲线形态更为平滑,无明显的波峰与波谷,吸收谱带也较为平缓;不含铜元素的样品反射光谱曲线起伏明显,吸收谱带尖锐。含铜元素的样品反射率普遍低于不含铜元素的样品反射光谱曲线。这主要是样品由于矿化、泥化变暗及样品表面粗糙度等因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