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我国期货价格行为与市场稳定机制研究——以大宗农产品期货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楼迎军
导师: 杨义群
关键词: 农产品期货,极值理论,模型,波动持续性,长记忆效应,预警机制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我国期货市场属于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价格行为本身又是期货市场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一种比现货交易更高级的形式,期货价格行为是一个相对更为复杂的过程。利用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一些新方法,以我国大宗农产品期货为例,本文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我国期货价格行为及其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稳定机制的基准和效果的可能途径。全文共有八章,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第1章和第2章组成,基本上属于概述性质。第1章为绪论,是对本研究的背景、动机、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等进行的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为整体的研究奠定基础,有利于后继定量研究和分析的展开。第2章为文献和研究综述,本章是对将要开展的相关研究议题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一个综述,目的是为深入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总结和分析,可以为研究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和可以进行创新性研究的空间。 第二部分由第3、4、5、6章组成,主要是对期货价格行为的深入研究。第3章从我国农产品期货的角度,论述我国期货市场及其稳定机制,通过建立一个包括期货市场外生稳定机制和内生稳定机制层面的分析框架,以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并辅之以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我国期货市场风险事件回顾,定性地揭示作为稳定机制的期货市场制度和期货价格行为之间复杂的权衡关系(trade-off)。第4章以我国大宗农产品期货为例,对我国期货价格的暴涨暴跌行为(large price movement)研究,此研究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暴涨暴跌这种位于报酬分布尾端的小概率事件实际上尤其受到市场各相关主体的强烈关注,对市场的稳定性具有更大的影响。本章利用极值理论(EVT)研究我国期货报酬尾部(即暴涨暴跌)渐进分布特征和具体函数形式,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建立期货市场稳定机制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实务上对投资策略的选择也有其积极意义。第5章以农产品期货为例,对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波动特征(Volatility)研究,波动性是价格行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章主要是应用广义异方差条件自回归模型(GARCH)及其一系列的扩展形式,重点考察价格的4个波动特性:价格波动的平稳性;价格波动风险与报酬;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效果(杠杆效应)和到期效应,并讨论所蕴含的政策意义。第6章以农产品期货为例,对期货价格行为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新兴的分形(fractional)金融理论和价格复杂性(complexity)理论已经表明价格行为在动态持续性上具有非线性特征。基于脉冲响应函数、修正的R/S分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我国期货市场价格行为与市场稳定机制研究:以大宗农产品期货为例析、ARFIMA模型和FIGARCH模型的运用,本章研究实际上就是考察一个随机冲击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能持续多长时间,以及期货价格运动到底遵循什么样的非随机特征,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新兴期货市场的稳定机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部分由第7和第8章组成,主要是针对期货市场稳定机制的研究。第7章为我国农产品期货保证金的最佳设定水平研究。期货保证金制度是期货市场稳定机制的核心,而制定最佳保证金水平则是期货保证金制度的核心。本章利用极值理论(E VT)和GARCH模型分别计算非条件保证金和条件保证金,并与正态分布法、历史模拟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回溯测试,验证我国期货市场目前所设定的保证金水平是否恰当,以及所设定的方式是否合理。第8章为我国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的初步研究。作为市场稳定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通过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为监管当局及时采取措施稳定市场提供科学指导,其意义和作用勿庸置疑。本章在调查、获取和整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解析结构模型(ISM)和层次分析法(AHP)等系统结构分析方法得到影响市场风险的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为一个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奠定初步的基础。 第四部分为第9章,即结论与建议部分,是论文的一个总结性章节。 本文在多数章节中,均有自己独到观点和结论,主要创新点和研究结论如下: (1)从农产品期货角度,将期货市场的稳定机制划分为外生稳定机制(exogenous)和内生稳定机制(endogenous)两个层面,再分别将影响期货市场稳定和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归入上述两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寻求全面和系统地阐述我国期货市场稳定发展所需要解决地一些关键问题,加深对期货市场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本文论述结构上的一个创新。 (2)对期货价格暴涨暴跌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长期以来,对期货价格的研究重心绝大部份均放在诸如预期报酬、报酬方差及相关系数等平均特性(average properties)上,而较少注意到极端价格行为。本研究以农产品期货为例,在描述Stable分布特性的基础上,再基于稳定的Pretian分布,利用POT法得到报酬尾部分布的渐进估计式,定量刻画期货价格极端波动的行为特征。这在国内期货价格研究的相关文献中是第一次。 (3)利用GARCH模型及其一系列的扩展形式,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地考察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的平稳性、积聚性、杠杆效应、到期效应,并且深入剖析可能蕴含的政策意义,尤其是通过构造一个在其条件方差方程中包含有到期时间因素和交易量因素的AR(2)一GARcH(l,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机与目的
1.2.1 研究动机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与重要结论
1.4.1 研究创新
1.4.2 重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5 研究限制与不足之处
1.5.1 研究限制
1.5.2 不足之处
1.6 研究路线
2.文献与研究综述
2.1 极值理论的文献综述
2.2 价格波动性的文献综述
2.2.1 ARCH效应的实证文献
2.2.2 杠杆效应的实证文献
2.2.3 到期效应的实证文献
2.3 长记忆效应研究综述
2.3.1 波动持续性文献
2.3.2 长记忆效应文献
2.4 期货保证金制度文献综述
2.4.1 影响期货保证金变动的因素分析
2.4.2 最佳期货保证金的设定水平
2.4.3 保证金对交易及价格波动的影响
3.我国期货市场及其稳定机制:农产品期货的角度
3.1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3.1.1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3.2 我国期货市场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3.2.1 期货市场外生稳定机制
3.2.2 期货市场内生稳定机制
3.3 价格行为与市场稳定机制权衡:兼论风险事件启示
3.3.1 内生稳定机制的建设
3.3.2 外生稳定机制的建设
3.3.3 稳定机制的评价:再论风险事件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4.基于EVT理论的我国期货价格暴涨暴跌行为研究:以农产品期货为例
4.1 研究目的与动机
4.2 稳定的pretian分布
4.3 极值理论概述
4.3.1 极值取值及其模型
4.3.2 广义帕累托分布(GPD)
4.3.3 GPD分布参数的估计
4.4 研究方法
4.4.1 正态分布检验
4.4.2 极值渐进分布的估计
4.5 实证结果及分析
4.5.1 基本统计分析
4.5.2 日报酬的正态性检验
4.5.3 日报酬的稳态参数估计
4.5.4 极值渐进分布形式的估计
4.6 本章小结
4.6.1 小结
4.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5.我国期货价格的波动性研究:以农产品期货为例
5.1 价格波动性概述
5.1.1 价格波动性的定义
5.1.2 价格波动性的影响因素
5.1.3 价格波动性的衡量模型
5.2 ARCH-family模型概述
5.2.1 ARCH模型与GARCH模型
5.2.2 GARCH-M模型
5.2.3 非对称GARCH模型
5.3 期货价格波动时变性的实证分析
5.3.1 波动的积聚性实证分析
5.3.2 波动的杠杆效应实证分析
5.3.3 波动的到期效应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5.4.1 相关结论
5.4.2 进一步研究展望
6.我国期货价格行为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以农产品期货为例
6.1 价格行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概述
6.1.1 永久持续性
6.1.2 长记忆效应
6.2 研究方法
6.2.1 报酬序列的长记忆效应
6.2.2 方差序列的长记忆效应
6.3 实证分析
6.3.1 报酬序列波动的长记忆效应
6.3.2 方差序列波动的长记忆效应
6.4 结论与建议
6.4.1 本章小结
6.4.2 政策建议
7.我国农产品期货保证金的最佳设定水平研究
7.1 目的与动机
7.2 国内外期货市场保证金制度概况
7.2.1 期货保证金的意义
7.2.2 中美期货保证金制度的比较分析
7.3 研究方法
7.3.1 期货保证金的设定
7.3.2 非条件保证金水平的估计
7.3.3 条件保证金水平的估计
7.3.4 模型的准确度检验:回溯测试
7.4 实证分析与结果
7.4.1 尾部指数τ的估计结果
7.4.2 保证金水平的Hill estimator估计
7.4.3 非条件保证金水平估计方法的比较
7.4.4 条件保证金水平的估计
7.4.5 条件保证金水平的回溯测试
7.5 本章小结
8.我国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的初步研究
8.1 目的与动机
8.2 期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8.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8.2.2 我国期货市场风险因素的分析方法
8.2.3 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的来源
8.2.4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8.3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ISM-AHP结构分析
8.3.1 有向图的构建
8.3.2 风险指标体系的ISM分析
8.3.3 风险指标体系权重的AHP分析
8.4 风险预警系统的初步设计
8.4.1 风险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8.4.2 期货市场风险预警系统初步设计
8.5 期货市场风险预警的预控对策
8.5.1 风险预控对策的对象
8.5.2 预控对策的战略指导思想
8.6 本章小结
9.总结与展望
9.1 论文总结
9.2 研究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农产品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分析[D]. 甘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2].中国期货公司监管制度研究[D]. 曹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3].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研究[D]. 虞立戎.复旦大学2004
- [4].中国期货市场效率实证研究[D]. 齐明亮.华中科技大学2004
- [5].我国期货市场功能有效性研究[D]. 祁国中.华东师范大学2005
- [6].中国农产品期贷市场功能与作用研究[D]. 郭科.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
- [7].我国天然胶期货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D]. 龚国光.同济大学2006
- [8].农产品期货价格形成机理研究[D]. 吕东辉.吉林大学2006
- [9].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D]. 杨艳军.中南大学2006
- [10].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研究[D]. 张建刚.天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