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行,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财务管理体系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第12号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中也存在诸多难点,一是公允价值难达“公允”,实际中难以准确确定,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新手段;二是企业可能通过债务重组来调节利润,债务重组可能会再度成为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手段;三是关联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四是在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披露上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本文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实证方法对债务重组的存在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特点并对债务重组绩效进行评价,最后就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提出建议及相应对策:根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规范债务重组准则内容及相关规定;进一步优化会计环境,改善公司治理并优化的资本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规范中介机构的管理,合理确定公允价值;加大会计信息的披露监管。
论文目录
摘要Summary1. 导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3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局限性2. 文献综述2.1 国外研究主要观点及在我国适用性2.1.1 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与债务重组2.1.2 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与企业债务重组分析2.1.3 债务重组的盈余管理研究2.2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2.2.1 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2.2.2 关于公允价值的使用2.2.3 债务重组收益的处理2.2.4 2006年实施的新债务重组准则研究观点3. 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背景以及发展3.1 会计准则全球趋同是大势所趋3.1.1 债务重组准则的国际发展3.1.2 债务重组准则在我国的发展3.2 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前后比较3.2.1 “债务重组”定义的变化3.2.2 入账价值在计量属性上的变化3.2.3 债务重组中损益处理方法的变化3.2.4 披露要求的变化4. 我国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4.1 存在问题4.1.1 对公允价值难以确定4.1.2 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调节利润4.1.3 关联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转移利润4.1.4 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4.2 问题的成因分析4.2.1 我国债务重组具有实行盈余管理的条件4.2.2 上市公司选择运用债务重组存在博弈过程5.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分析——以*ST长控为例5.1 上市公司基本情况5.2 债务重组的主要情况5.3 本次债务重组的主要特点5.4 *ST长控公司相关财务指标分析5.4.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5.4.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5.4.3 营运能力分析5.4.4 获利能力分析5.5 公司的绩效分析5.5.1 绩效分析标准的确定5.5.2 绩效分析权数的确定5.5.3 绩效分析模型的建立5.5.4 绩效分析结论5.6 *ST长控公司最佳资本结构的分析6. 对策及建议6.1 完善债务重组准则6.2 优化会计环境6.3 改善公司治理,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6.4 规范中介机构管理,合理确定公允价值6.5 加大会计信息的披露监管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上市公司论文; 债务重组论文; 会计准则论文; 问题论文; 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