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湖南长沙410119
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职校基础参差不齐、听力受损程度不均的听障学生,优化教学语言,实施“双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笔者作出了几点有效探索。
关键词:听障学生教学语言“双语”教学
一、引言
刘淑毓(2005)曾指出高等学校聋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交流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手语还不够规范、不够熟练,特别是不能完全看懂学生的手语,交流上有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此也深有体会,由于不能和学生有效沟通,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教师感到很难把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
经调查,听障学生课堂教学效能较低,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使用听障学生能懂的语言表述清楚,是教师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教师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实效。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状况
1.手语的使用状况:大部分教师手语不熟练,表达较随意,手势不到位、不清晰,学生看起来十分费劲,注意力难于集中,导致很难准确全面地接收信息,而在互动环节,由于教师对听障学生自然手语的不太了解,很难准确理解学生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2.汉语的使用状况:汉语的使用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教师经常使用一些既不精炼又不规范的口语,不能从学生的特殊性方面考虑是否能看懂。随着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增多,教学速度的加快,教师更加顾及不到听障学生对于教师口型的依赖,教师们的口语基本上成为教师的“自言自语”,在信息沟通方面,无法发挥桥梁作用。书面语教学费时费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很少,而板书演示,则是支离破碎、星星点点,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语言信息。
这些状况有力证明了因教学语言混乱造成的接受效率低是影响和制约聋校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不解决好课堂教学语言沟通问题,教师知识再丰富、教学方法再好、教学能力再强,也无法很好地教育聋生,无法走出聋校教学质量低下的困境。
三、实施“双语”教学,优化教学语言
1.正确使用手语。将聋人手语作为他们的第一语言,以汉语(口语、书面语)作为聋人学习的第二语言,对于聋人而言,手语的作用是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作为聋人社会交际的工具和聋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手语的作用又是非常明显的。然而作为使用手语最为频繁的教师,我们却对聋生的自然手语知之甚少,是非常遗憾的。
因此,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就必须坚持学习运用聋人手语。逐步完善手语能力,做到表意准确、手势正确,精通聋人手势语,才能确定什么时候用聋人手势语,用什么样的聋人手势语更加方便学生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采取自然手语与聋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尽快让我们走出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尴尬境地。
2.规范使用普通话。职校部分学生有轻度听力,并且带助听器的学生颇多,上课时,听力稍好的学生能运用残余听力来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并且能促进听障学生听力与语言的发展,教师使用口语时应该声音洪亮,说规范的普通话,语速放慢,口型清晰,不说“哑巴话”,同时注意句子简洁精炼、连贯通顺、完整具体。只有老师口型正确、教学语言规范,学生才容易看话,才能更好地理解多学内容。一位合格的聋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口语,不断地显示口型,只有当听障学生的词汇和各种直观演示都用尽还不能理解时,才用聋人手语。这就更充分说明聋校教师讲普通话的重要性,只有老师的普通话说得好、口型正确,听障学生才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3.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组织得是否严密、精炼,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
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但要突出每节、每段的主要内容,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能够完成的。讲解时,语速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学生看不清教师的口型,过慢不利于听障学生养成良好的看话习惯。如果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教学语言,导语导得恰到好处,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提到点子上,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坚持一段时间,教学质量定会有所提高。
4.适当运用体态语。课堂教学是信息传递与转化的过程。“言传身教”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手段,相对听障学生而言,“身教”(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不言而喻。体态语借助不同的手势、表情、身体、动作等表现不同的态势造型,使授课内容更加明确、有力、准确,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用语,规范使用手语、口语,灵活运用“双语”教学,师生之间建立有效的语言沟通,走出“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尴尬困境,让课堂语言更加直观、准确,课堂指令更加简洁、明了,课堂实效才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