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拉贝洛尔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间接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符合此次研究纳入标准的80例进行分组治疗,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采取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拉贝洛尔,各40例。对比两组的疗效及母婴结局。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尿蛋白含量,均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的SBP、DBP、尿蛋白含量及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均更为理想(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使用拉贝洛尔疗效理想,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关键词】拉贝洛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婴;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061-03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summarizetheclinicaleffectoflabetalolinthetreatmentof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andtheinfluenceonmotherandinfant.MethodsInourhospitalfromNovember2014-2016NovemberadmissionsinPIHwerep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thetreatmentof80casesofinclusioncriteria,groupingmethodforrandomnumbertablemethod.Thecontrolgroupweregivennifedipinetreatmentoflabetalolcombinedwiththeobservationgroup,40caseseach.Comparingthetwogroupsofefficacyandoutcomes.ResultsComparingthetwogroupsbeforetreatment,SBP,DBPandurinaryproteincontentshowed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mparisonofthetotalefficiencyoftreatmentandaftertreatmentSBP,DBP,urinaryproteincontentandpretermdelivery,fetaldistress,theincidenceofpostpartumhemorrhage,observationgroupweremoreideal(P<0.05).ConclusionRengaozhengmaternaluseoflabetalolidealcurativeeffect,helptoimproveoutcomes,worthyofpromotion.
【Keywords】Labetalol;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Infant;Clinicaleffect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inpregnancy)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国内9.4~10.4%,国外为7~12%,该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与滋养细胞侵袭异常,过度氧化应激,炎症免疫过度激活、内皮细胞的激活、遗传因素、营养因素、胰岛素抵抗有关,对该病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拉贝洛尔是一种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降压效果理想且不影响肾及胎盘血量,此次研究将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间接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符合此次研究纳入标准的80例进行分组治疗,分析拉贝洛尔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母婴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间接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符合此次研究纳入标准的80例进行分组治疗,使用数字表法将80例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取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N=40):加以联合使用拉贝洛尔进行治疗。
纳入标准:(1)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版)”诊断标准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参与此次研究前未曾使用过降压药物进行治疗。(3)无胎儿发育异常或胎膜早破情况。(4)无其他妊娠合并症。(5)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6)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无使用禁忌。(7)此次研究目的以及实施方法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自愿参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以低流量吸氧,饮食干预指导,如限制患者钠盐摄入、叮嘱其多食用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注意卧床休息。同时对患者使用硫酸镁(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974;规格:2.5g/L)进行治疗,将60ml浓度为25%的硫酸镁注射液加入到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采取静脉滴注给药,1天1次。对照组加以使用硝苯地平(生产厂家: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10035)进行治疗,用法用量:10mg/次,1日3次,舌下含服。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之上增加使用拉贝洛尔(生产厂家: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120;规格:50mg*15片*2板/盒)进行治疗,用法用量:100mg/次,2次/日,口服给药。
1.3疗效评价标准[2]
在治疗后舒张压降低到正常水平或降低幅度≥20mmHg,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基本恢复正常则可判定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极大改善,舒张压水平降低≥10mmHg则可判定为有效。未达到如上标准则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此次研究中患者治疗所得数据均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组间对比,对计数类资料的对比处理均采用卡方检验,以(%)表示。对计量类资料的对比处理则均实施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约为95.0%,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更好(P<0.05),见表2。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初产妇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类型,该病症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种种不良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子痫、脑血管意外、心肝肾功能衰竭等危急产妇以及围生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以镇静、解痉、降压、适当利尿、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等为原则,降压药物种类较多,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等。硫酸镁主要用于子痫治疗的一线药物,也可用于预防子痫发作、抑制子痫再次发作,主要机理是抑制运动神经元末梢释放乙酰胆碱、抑制内皮素合成、可阻断钙离子内流,改善孕妇的氧代谢,扩张血管,从而达到解痉的效果。但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愈趋广泛发现临床并不能达到理想疗效,使用硫酸镁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中仍有15%左右出现早产情况[3]。硝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该药物可对血管平滑肌产生直接作用,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从而实现降压的治疗效果,且该药物显效时间长,联合硫酸镁可发挥协同作用。拉贝洛尔是一种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该药物可对α以及β肾上腺受体产生阻滞作用,从而达到扩张血管以及降低血压水平的治疗效果。而且该药物不会降低心输出量,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不影响肾及胎盘血流量,同时可促进胎儿肺成熟,降压作用效果持久。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了拉贝洛尔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至95.0%,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尿蛋白含量改善效果也更为显著,证明在常规硫酸镁治疗基础上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优于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分娩结局,显示观察组各类不良分娩结局发生几率均有明显降低,证明拉贝洛尔的使用对改善母婴结局,确保母婴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使用拉贝洛尔可显著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各类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几率,对母婴结局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利,韦勇英,古素芬.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32(1):42-43.
[2]胡娟.硝苯地平控释片、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51(5):412-414.
[3]刘林枫.短效硝苯地平与长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对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7(24):3354-3355.
[4]王美娥.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4,47(19):42-43.
[5]陈能凤.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31(19):71-72.
[6]李义霞.短效与长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对比[J].中国药业,2013,53(7):115-116.
[7]余晓梅,桂定清.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及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5(23):6137-6138.
[8]贺向华.硝苯地平控释片、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43(10):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