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治疗后肝损害32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治疗后肝损害32例临床分析

一、抗痨后肝脏损害3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陆阳[1](2019)在《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对矽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本研究采用对矽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不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同时,对比分析矽肺结核患者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实际结果对矽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出建议。【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某结核病专科医院的矽肺结核患者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与电话随访。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的社会人群学信息、临床表现结果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信息、诊治过程与治疗效果信息,电话随访是对调查问卷的补充与确认。所有数据结果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对比分析。【结果】年龄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394,P=0.001;职业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189,P=0.111;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440,P=0.000;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5,P=0.025);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800,P=0.459);不同初次治疗持续时间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31,P=0.024);年龄<45岁(OR值=0.063,95%CI=0.0020.557)、因症发现(OR值=0.176,95%CI=0.0390.798)、肺结核病灶数不超过3个(OR值=0.013,95%CI=0.0010.199)为患者治疗有效的保护因素。矽肺贰期、III期(OR值=5.124,95%CI=1.4427.375;OR值=13.886,95%CI=1.807106.713)、吸烟超过20年(OR值=3.753,95%CI=0.0030.550)为患者治疗有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将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显示年龄、矽肺期别、吸烟史、是否因症发现和结核病灶数对患者治疗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提示在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有吸烟史、年龄较大、矽肺期别为II、III期、结核病灶数大于3个的患者,有针对性的给与干预措施,提高生命质量。应当加强矽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保证病房环境,对病房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对患者并发症进行密切追踪,引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告知。

蒋福明,程书权,黄成军,刘平香,曹亚昭,林君,杨景毅[2](2017)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病毒治疗82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的应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6-12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轻度CH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80 IU/L,HBV DNA升高超过检测下限]同时合并PTB的患者82例,做肝活检后随机分为"抗病毒+抗痨组"和单独"抗痨组"各41例.前者应用恩替卡韦抗HBV,2 wk后联合2HREZ/4HR抗痨方案;后者直接单独应用2HREZ/4HR,疗程均为6 mo.两组疗程中常规预防性口服水飞蓟宾、复方甘草酸苷等护肝药物.结果82例肝活检显示,炎症程度G1级22例,占26.8%,G2-3级73.2%,纤维化程度≥S2 49例,占59.8%;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 wk ALT、总胆红素水平稳定,其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HBV DNA下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12、24 wk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未抗病毒组HBV DNA水平比较,治疗后4、12、24 wk亦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于抗痨治疗6 m o疗程结束时比较,在HBV DNA阴转率(95.1%vs 0.0%)、肝损害发生率(14.6%vs 46.3%)、因不良反应未按时完成抗痨疗程,中途被迫中断抗痨比例(9.8%vs 34.2%)等方面,均有显着差别(P<0.05),抗病毒组优于单纯抗痨组.结论临床诊断的轻度CHB合并PTB患者,ALT等血清生化学指标难以如实体现合并感染后的肝脏炎症情况;即使ALT水平和肝活检结果未达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要求,预先应用恩替卡韦等强效抗HBV药物干预,对降低患者应用抗痨药物的肝脏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抑制HBV DNA的复制、减少抗痨中断、提高患者的抗痨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亦有良好作用.

麻斌喜[3](2017)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害患者血清TNF-α的表达情况,比较两民族间的遗传差异,并分析TNF-α表达量与肝损伤程度的关联及其临床意义,以期探讨细胞因子TNF-α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探索早期诊断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损伤患者235例为ATDLI组,其中汉族100例,维吾尔族135例,年龄18-65岁。维吾尔族肝损患者均筛选新疆境内原居住者,双亲无异族通婚史。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的ATDLI组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测定血清样本中的ALT、AST等指标,分离得到上层血清,置于-20℃保存待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TNF-α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测定(TNF-αELISA试剂盒)。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检验标准采用α=0.05,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ATDLI组中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间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2)汉族、维吾尔族ATDLI患者血清TNF-α含量分别为:28.55±12.35 pg/ml,36.92±14.59 pg/ml。维吾尔族患者血清TNF-α含量均显着高于汉族患者,统计分析显示两民族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汉族、维吾尔族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和TBIL表达比较,维吾尔族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和TBIL均高于汉族患者,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后发现,ATDLI组患者血清TNF-α表达与ALT和AS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4、0.475;与TBIL之间无相关性(P>0.05);5)汉族、维吾尔族ATDLI的重度肝损组患者血清TNF-α含量均高于轻度组患者,统计分析显示汉族ATDLI的重度肝损与轻度组比较结果,P=0.046;维吾尔族ATDLI的重度肝损与轻度组比较显示P=0.033。重度与轻度肝损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度组与轻度组、重度组间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民族ATDLI患者血清TNF-α表达量可随肝损害轻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1)TNF-α参与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中参与了炎症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观察肝脏炎症变化发展的检测指标;2)TNF-α含量的变化在维吾尔族与汉族人群体内各有其特点,这种差异性可能与两个民族人群的基因多态性、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关联;3)血清TNF-α不仅可作为ATDLI患者的早期诊断的监控指标,更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程书权[4](2016)在《应重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指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迄今依然是分别居于我国法定病毒性传染病和细菌性传染病榜首的重大疾患.由此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和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及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对人类健康威胁巨大.随着HBV和MTB感染的持续流行及慢性化病例的不断增加,CHB合并PTB正逐渐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合并感染后其疾病过程、机体伤害、治疗药物选择、治疗效果、耐药状态与药物不良反应等均有别于二者之一的单纯感染,尤其对临床预后、病原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LI)甚至诱发耐多药结核(multidrug-resistan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TB)等方面的负性影响,正成为临床新的棘手难题.本文就二者合并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发现、不良后果、目前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合并感染的抗痨治疗、抗HBV与护肝治疗特点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目前的诊疗现状,就如何提高合并感染的治疗效果提出进一步建议.

刘平香[5](2016)在《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血清学与肝脏组织病理学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肺结核(PTB)患者与单纯CHB患者在抗痨前的血清学和肝脏病理改变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79例血清ALT轻度升高(40<ALT<80U/L)的CHB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合并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79例40<ALT<80 U/L的CHB患者为CH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病毒学指标、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合并感染组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均低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和CD20+B淋巴细胞数量低于CHB组,而CD8+T淋巴细胞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重度炎症以上(≥G2)分别为59例(74.7%)、47例(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5);两组中重度纤维化以上(≥S2)分别为41例(51.9%)、35例(4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3,P>0.05);Ishak评分系统显示,两组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炎症积分和总分别为分均高于CHB组(2.45±1.19比2.05±1.28,t=2.055,P=0.042;2.70±1.22比2.32±1.08,t=2.068,P=0.040;13.16±6.51比11.22±5.72,t=1.984,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融合性坏死、灶性(点状)溶解性坏死、凋亡和灶性炎性改变及肝纤维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CHB患者相比,CHB合并PTB患者的血清ALB、CHE水平降低;与单纯CHB患者相比,CHB合并PTB患者肝组织内CD4+T淋巴细胞和CD20+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而CD8+T淋巴细胞升高;在40<ALT<80 U/L的CHB患者中,多数存在中度以上炎症及肝纤维化改变,需抗病毒治疗;二者合并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损害程度及Ishak评分更高,虽然大多ALT在40<ALT<80 U/L,亦有抗HBV治疗指征;合并感染者在进行抗痨治疗前,应动员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充分评估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利于指导临床定制合理的抗痨和抗HBV治疗方案。

马晨晨[6](2016)在《乌鲁木齐市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和预防ADRs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开始治疗后的第0,2,5,6月末,对其进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测,并记录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收集并整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病历资料、服药单记录、化验单及ADRs等相关信息)。按照ADRs判断标准分为ADRs组及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istic回归探讨ADRs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ADRs的总发生率为60.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汉族相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他少数民族发生ADRs危险较低;与转诊相比,追踪、因症就诊、因症推荐发生ADRs危险较低;与强化期督导相比,全程管理发生ADRs危险较低。与未服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患者相比,服用FDC患者容易发生ADRs。复治患者、HIV抗体检测阳性患者及既往有卡介苗接种史、肝病史、过敏史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较易发生ADRs。结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对复治患者、既往有肝病史、药物过敏史、HIV抗体检测阳性等高危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强化期(前两个月内)密切检测其肝、肾功能,将血常规检查也加入常规检测项目中,详细记录并观察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便及时了解ADRs的发生和采取相应措施。

蔡娜[7](2015)在《结核药物对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肝损害的探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一直攀升不下,同时中国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结核合并慢性HBV的情况较多,而抗结核药物本身对肝有很大的毒性损害,因此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治疗导致轻重不等的肝功能损害,乙肝病毒感染者更应引起重视。而结核病的治疗是要联合用药的,那么毒性就会加强,对肝功能的损害就会更大。在对患者使用结核药时就要慎之又慎,考虑全面,并同时要应用保肝药物防止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加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结核病的治愈率。

孙永年,邱永生[8](2014)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抗痨治疗临床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监管系统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痨治疗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其的认知和应对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5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与93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痨治疗,观察分析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抗痨肝损伤临床病因及干预措施疗效。结果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组患者肝功能损伤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定时监测和及时干预对肺结核治疗有显着意义。结论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痨应予以关注,强化临床观察、肝功能监测及临床干预,以减少复发、耐药,为加强监管提供医疗保障。

芦永福,王昀,蒋汉梅,郜茜,马旭祥[9](2013)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82例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46.3±45.1)U/L对(90.2±106.6)U/L、(68.8±45.0)u/L对(100.5±32.2)U/L和(54.9±16.6)U/L对(84.0±11.3)U/L(P﹤0.01),胆碱酯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分别为(4182.7±301.2)U/L对(4035.1±293.0)U/L、(65.1±20.4)μmol/L对(81.8±18.4)U/L和(50.7±11.8)U/L对(82.3±21.1)U/L(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有效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能够使抗痨治疗得以继续。

安晶晶[10](2013)在《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及仔鼠肝脏相关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给孕鼠连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麻黄素及灌胃中药混合液,检测并观察麻黄素和中药混合液对孕鼠和发育期仔鼠行为、体重、肝重、肝组织结构及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仔鼠肝组织中c-Fos蛋白和TGF-β1阳性表达的影响,探讨了麻黄素对孕鼠及仔鼠肝脏的毒性影响及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致孕鼠及仔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75例受孕小鼠(第3d开始),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麻黄素1,2,3组(45只,即2.0g/L组、4.0g/L组、6.0g/L组),中药组(15只)。麻黄素1,2,3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0.2mL)2.0g/L、4.0g/L、6.0g/L麻黄素溶液到孕鼠分娩,仔鼠生长15d后停止注射;中药组孕鼠注射完6.0g/L麻黄素溶液1h后灌胃0.2mL中药混合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称量检测孕鼠及仔鼠体重和肝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孕鼠及仔鼠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用比色法检测T-AOC和GST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体视学检测仔鼠肝脏中c-Fos蛋白和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1.麻黄素和中药混合液影响孕鼠及仔鼠的行为活动和肝重、体重。孕鼠长期注射麻黄素出现跑圈、蹿起、跳动、异常兴奋,相互撕咬打斗,还出现竖尾、打颤等症状,饮水、饮食量减少。麻黄素组孕鼠及仔鼠肝重、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 <0.05或P <0.01),6.0g/L麻黄素组孕鼠在连续注射麻黄素25d后出现头部毛发脱落现象,产下死胎。中药组孕鼠及仔鼠肝重、体重变化与麻黄素组相比升高,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 <0.05或P <0.01)。2.麻黄素和中药混合液影响孕鼠及仔鼠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麻黄素对各发育期孕鼠及仔鼠肝脏中T-AOC、GST活性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 <0.05或P <0.01),且抑制作用随麻黄素剂量的增大而升高,麻黄素组MD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 <0.05或P <0.01),麻黄素剂量越大孕鼠及仔鼠肝脏中MDA的含量就越高。中药组T-AOC、GST活性高于麻黄素组,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 <0.05或P <0.01);MDA的含量低于麻黄素组,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 <0.05或P <0.01)。3.麻黄素和中药混合液影响孕鼠及仔鼠肝脏组织结构。麻黄素组孕鼠及仔鼠肝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中药混合液可改善麻黄素对孕鼠及仔鼠肝脏组织结构的损伤效应。麻黄素组孕鼠及仔鼠肝组织表现为肝血窦扩张,内皮细胞脱落,肝小叶界限紊乱,随着麻黄素注射时间的延长,肝组织极为疏松,细胞索断裂成小段,肝板萎缩,肝细胞呈杂乱团块状等现象;而中药组与麻黄素组相比肝小叶界限清晰、肝血窦扩张缩小、肝板萎缩程度减缓,未见内皮细胞脱落。4.麻黄素和中药混合液影响仔鼠肝脏组织中TGF-β1、c-Fos蛋白的表达。麻黄素组仔鼠肝组织中TGF-β1、c-Fos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0.05或P<0.01)。灌胃中药混合液后,中药组的仔鼠肝脏组织中TGF-β1、c-Fos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麻黄素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0.05或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麻黄素可以使得孕鼠及仔鼠产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成瘾性,破坏机体的氧化系统,造成肝脏组织结构的损伤,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自由基蓄积,引起孕鼠及仔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孕鼠注射麻黄素后对孕鼠肝组织结构造成损伤可能通过胎盘屏障或乳汁进入仔鼠机体内,部分麻黄素及代谢物滞留在仔鼠肝脏中,使仔鼠的肝脏组织中T-AOC、GST活性有抑制作用,MDA含量升高,造成仔鼠肝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损伤,且麻黄素剂量越高对肝脏的损伤越明显。同时,仔鼠肝脏中TGF-β1和c-Fos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增强,细胞凋亡程度加剧。中药混合液能提高孕鼠及发育期仔鼠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的人参皂苷、阿魏酸、甘草甜素等有效成份对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亚硝基都有强烈的清除作用,能有效的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而钩藤碱能消除对苯丙胺形成的位置偏爱,可调节苯丙胺依赖小鼠大脑内5-HT、DA含量。注射麻黄素后灌胃中药混合液使得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改善了麻黄素对孕鼠及仔鼠肝脏组织的损伤,使仔鼠肝脏中TGF-β1和c-Fos蛋白表达降低,表明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所诱导的肝损害有改善作用。

二、抗痨后肝脏损害3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痨后肝脏损害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工具
        2.2.2.1 调查问卷
        2.2.2.2 随访问卷
        2.2.3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2.2.3.1 治疗方法
        2.2.3.2 疗效判定标准
        2.2.4 资料收集方法
        2.2.5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3 质量控制
第三章 数据采集结果
    3.1 社会学基本调查资料
    3.2 临床表现结果
    3.3 实验室检查结果
    3.4 诊治过程情况
    3.5 治疗效果情况
第四章 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4.1 相关性分析
        4.1.1 基本情况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2 诊治过程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3 合并其他症状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4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5 小结
    4.2 单因素分析
        4.2.1 年龄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2 性别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3 婚姻状况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4 职业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5 户籍类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6 因症发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7 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8 卡介苗接种史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9 用药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0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1 初次治疗持续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2 就诊次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3 吸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4 饮酒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5 矽肺分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6 耐药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7 结核病灶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8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9 伴发症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20 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21 小结
    4.3 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5.1 不同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5.2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一般资料因素分析
        5.2.1 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2 婚姻状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3 身体质量指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4 吸烟与饮酒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5 矽肺分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6 其他一般资料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3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表现因素分析
    5.4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实验室诊断结果因素分析
    5.5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诊治过程因素分析
第六章 矽肺结核与单纯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6.1 临床分析的意义
    6.2 临床分析对象与分析方法
        6.2.1 临床分析对象
        6.2.2 临床数据分析的方法
    6.3 治疗方案及诊断标准
        6.3.1 治疗方案
        6.3.2 矽肺分期标准
        6.3.3 肺结核病情轻重标准
        6.3.4 胸部CT吸收程度分级
        6.3.5 疗效判定标准
    6.4 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6.4.1 入选临床资料情况
        6.4.2 矽肺与肺结核诊断顺序
        6.4.3 矽肺结核的临床症状
    6.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表现之间的比较
        6.5.1 两组初治、复治病例数比较
        6.5.2 两组临床合并症状比较
        6.5.3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6.5.4 小结
    6.6 影像学结果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6.6.1 两组影像学结果
        6.6.2 两组病情严重程度
        6.6.3 小结
    6.7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之间的比较
        6.7.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6.7.2 两组肝功能损害的比较
        6.7.3 两组疗程结束病灶吸收程度的比较
        6.7.4 小结
    6.8 讨论与分析
        6.8.1 矽肺与结核病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6.8.2 矽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上的特点
        6.8.3 关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
        6.8.4 治疗效果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建议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本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
附录B 调查问卷与电话随访问卷
致谢

(2)轻度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病毒治疗82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1.2.2 病理检查:
        1.2.3 治疗:
        1.2.4 观察指标:
        1.2.5 肝损害的诊断标准与判断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82例入组患者的病理结果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 B V D N A变化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6 m o (抗痨疗程结束时) 死亡率、未按时完成抗痨、出现肝损害、HBV DNA转阴率比较
3 讨论
文章亮点
    背景资料
    研发前沿
    创新盘点
    应用要点
    同行评价
    同行评议者

(3)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试剂
        1.3 仪器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采集
        2.2 血清肝功能测定
        2.3 血清TNF-α检测方法
    3 技术路线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5)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血清学与肝脏组织病理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设备与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和HBV DNA检测结果
    2.2 病毒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肝组织CD4~+、CD8~+、CD20~+、CD57~+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2.4 两组患者肝脏炎症活动(G)、纤维化程度(S)比较
    2.5 两组患者肝组织Ishak积分比较
3 讨论
    3.1 CHB合并PTB的肝组织病理学研究及其意义
    3.2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上的差异
    3.3 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淋巴细胞表达的差异
    3.4 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上的差异
    3.5 CHB合并PTB患者治疗过程的建议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乌鲁木齐市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资料整理及统计学处理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10)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及仔鼠肝脏相关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引言
    1 麻黄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研究进展
        1.1 麻黄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简介
        1.2 麻黄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发展现状
        1.3 麻黄素的合成
        1.4 麻黄素及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代谢
        1.5 麻黄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药理学作用
        1.6 麻黄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病理学作用
        1.6.1 麻黄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对肝脏的影响
        1.6.2 麻黄素及苯丙胺类兴奋剂对其他脏器危害的研究
    2 中草药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3 TGF-β超家族分子结构及信号转导
        3.1 TGF-β分子结构
        3.2 TGF-β/Smads 信号通路的转导
        3.3 TGF-β1 的生理功能
    4 原癌基因 c-fos
        4.1 即刻早期反应基因(IEGs)
        4.2 c-fos 的分子结构
        4.3 c-fos 基因的功能
    5 活性氧在细胞凋亡中的研究概况
        5.1 活性氧的简介
        5.2 活性氧与相关凋亡因子的关系
        5.2.1 活性氧与转录因子 AP-1
        5.2.2 活性氧与 TGF-β
    6 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作用
        6.1 自由基简介
        6.2 脂质过氧化作用与疾病关系
        6.3 自由基对核酸、蛋白质、糖类的损伤
        6.4 肝脏解毒的机制
    7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及仔鼠行为、体重、肝重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1.2 实验动物及给药处理
        1.3 行为学观察
        1.4 肝脏重量和体重检测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及仔鼠行为的影响
        2.2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及仔鼠体重的影响
        2.3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及仔鼠肝重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部分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及仔鼠肝脏 T-AOC、GST 活性及 MDA 含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1.2 实验动物及给药处理
        1.3 酶活性测定
        1.3.1 考马斯亮蓝蛋白的测定
        1.3.2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1.3.3 谷胱甘肽-S 转移酶的测定
        1.3.4 丙二醛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肝脏 T-AOC、GST 活性及 MDA 含量的影响
        2.1.1 孕鼠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2.1.2 孕鼠谷胱甘肽-S 转移酶的变化
        2.1.3 孕鼠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2.2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仔鼠 T-AOC、GST 活性及 MDA 含量的影响
        2.2.1 仔鼠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2.2.2 仔鼠谷胱甘肽-S 转移酶的变化
        2.2.3 仔鼠丙二醛的变化
    3 讨论
第四部分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及仔鼠肝脏组织结构和 TGF-β_1、c-Fos 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药品
        1.2 实验动物及给药处理
        1.3 光镜观察
        1.4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1.5 体视学观察
        1.6 图像分析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2.2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仔鼠肝脏组织结构及 TGF-β_1、c-Fos 蛋白的影响
        2.2.1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仔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2.2.2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仔鼠肝脏 TGF-β_1表达的影响
        2.2.3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仔鼠肝脏 c-Fos 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及仔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3.2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仔鼠肝脏 TGF-β_1表达的影响
        3.3 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仔鼠肝脏 c-Fos 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抗痨后肝脏损害3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D]. 王陆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2]轻度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病毒治疗82病例对照研究[J]. 蒋福明,程书权,黄成军,刘平香,曹亚昭,林君,杨景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34)
  • [3]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的研究[D]. 麻斌喜. 新疆医科大学, 2017(11)
  • [4]应重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程书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18)
  • [5]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血清学与肝脏组织病理学对比研究[D]. 刘平香. 桂林医学院, 2016(02)
  • [6]乌鲁木齐市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D]. 马晨晨.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7]结核药物对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肝损害的探究[J]. 蔡娜.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05)
  • [8]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抗痨治疗临床探讨[J]. 孙永年,邱永生. 中国医师杂志, 2014(11)
  • [9]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评价[J]. 芦永福,王昀,蒋汉梅,郜茜,马旭祥.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3(06)
  • [10]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孕鼠及仔鼠肝脏相关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D]. 安晶晶.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抗结核治疗后肝损害3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