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与跨国购并(论文文献综述)
周艳梅[1](2007)在《跨国购并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文中提出跨国购并和绿地投资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方式,理论上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时却未将这两种方式完全区分开来,单独探讨跨国购并或绿地投资方式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影响的文献较少。由于在全世界范围内跨国购并方式占主导地位,有必要将跨国购并与绿地投资区分开来,单独分析跨国购并方式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谢丽威[2](2007)在《中国企业跨国购并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在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开拓国际市场。跨国购并方式成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虽然近几年我国企业跨国购并得到迅速发展,但总体而言,中国企业跨国购并才刚刚开始,仍处于初级阶段。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对于想要借助跨国购并“走出去”的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实施跨国购并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本论文以中国企业跨国购并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清晰界定跨国购并的内涵实质,并对全球跨国购并浪潮的历史演进与成因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动因与效应,指出中国企业跨国购并是极其必要的却又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第三部分立足于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现实,探索了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具备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四部分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应遵循的原则及应对策略。
汤望[3](2006)在《我国对外投资的进入模式选择》文中研究说明二战结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两条重要的纽带,构成永恒推动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轮子[1]。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国际贸易体现的是商品跨国界流动,而国际直接投资则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本文通过研究跨国公司、跨国并购文献及新兴古典理论,分析得出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内生优势演进的结果。而如今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面临两种模式选择:并购进入和新建投资进入。本文构建了一种如何选择进入模式及其与技术转移率和股权之间关系的模型,说明在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的基础上,三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单调关系,而是存在多种组合情况,并将此模型运用到分析我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上而由此得到了有关促进我国跨国公司如何正确选择对外投资模式的一些政策启示。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选择何种方式(绿地投资或是跨国并购)进入不同的国家受到静态企业协同效应的技术交易效率和市场中的股权所占比例的影响。当跨国公司在演进过程中选择进入模式时,市场上技术转移程度的提高使得跨国公司选择并购的最大效用高于绿地投资,也就是说当技术转移程度提高收益足以弥补绿地投资的固定投入时,跨国并购产生。反之则跨国公司选择绿地投资作为最优进入途径。总之,有关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及其技术转移、股权之间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依据还是经验研究上都还存在着争议。鉴于此,本文以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从微观层次上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与其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刻画,并为我国公司与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提出理论依据。
蔡明聚[4](2006)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正改变着国际分工中的格局,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的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来寻求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企业绕开贸易壁垒、跟踪先进技术、寻求市场机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出现了一些问题。国内已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他们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务上作出了许多贡献,但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文章还较为鲜见。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现实,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发现、分析、解决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除引言和结束语以外,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探索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本章在评价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二章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现状、经济效应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三章从主体、区位、技术和产业方面论述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章阐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第五章论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政策因素及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有:1.本文将对外直接投资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可持续性。由于目前从公开的资料尚无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研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因此本文的选题新颖、独特。2.本文在国内率先提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战略、区位战略、技术战略、产业战略、模式选择和政策建议。
陆学平[5](2006)在《简论中国企业跨国购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加入WTO以来5年中,中国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正在以全球视野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跨国购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和战略决策。中国企业的跨国购并不仅发生在亚洲周边国家而且已经进入非洲、拉丁美洲、北美和整个欧洲地区。购买自然资源、进入目标市场,兼并包括技术和品牌在内的战略资本已经是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主要动因。 本文首先总结和归纳了有关跨国购并理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和代表性研究观点。 接着,借用企业战略管理的三步曲,从环境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各个层次,本文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现状和机会、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模式选择、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典型案例。 最后,本文全面总结了当代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成败得失,提出了今后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具体建议和宏观思考。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全文体现出从一般理论到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具体实践,从企业实践归纳总结再提升到新的理论构建的辩证唯物主义管理思想。
杨淼[6](2003)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策略 ——法国威望迪跨国投资宝鸡自来水项目决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显着特征及趋势,与此同时还伴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国际跨国公司的数量快速增长,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其国际化经营的进程中,一般采用贸易式、契约式及投资式三种方式,而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跨国公司实现对外扩张、进行国际化经营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并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就要善于借力,善于借助国外资金、技术等力量。积极利用外资,就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借力方式,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使其对华直接投资成为提高我们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原则,就是利用外资的主动权一定要始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认识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方式、策略和影响因素,掌握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不同方式选择偏好,分清了跨国公司以不同方式进行直接投资给东道国所带来的利益和弊端,我们才能采取积极的对策,扬长避短,更为合理有效地吸引国际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策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善投资环境和趋利用避害,促进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相结合,真正实现外资的“为我所用”。 与此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我们必须深入总结和借鉴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的运营和决策机制,遵循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西北人学l:商管理硕十学位论文化经营的规律,采取渐进式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文分七章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策略选择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探讨,根据因素分析法建立起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决策模型,并试图通过对法国威望迪投资宝鸡自来水项目案例的分析,对我省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安永万,弋亚群,刘益[7](2003)在《韩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运用Logistic方法 ,对 1 986年~ 1 996年期间韩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状况和购并战略选择可能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认为韩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 ,国内购并的经验、总资产规模、设立当地法人的他国数量、销售额增加率以及总资产规模等对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有正的影响 ,其中国内购并的经验和总资产规模最为显着 ,而企业的出口额所占比例及汇率水平对企业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影响不显着。
贾秀慧[8](2003)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与我国利用外资的新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并呈现出新的趋势,深入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了解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和运行特征,可以更好地制定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政策,更有效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与世界市场接轨,实现经济国际化。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不容乐观,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导致我国利用外资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我国传统的引资方式与当今世界主流的利用外资方式——跨国并购不符,大大降低了外商在华的投资积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中国已经加入了WTO,跨国公司在中国必将掀起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并购浪潮。跨国并购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也将逐渐加深。如何制定相应的对策,兴利除弊,是本文探讨的重要问题。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跨国并购超过其它投资方式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二是跨国公司之间广泛缔结国际战略联盟,以拓展其对外扩张能力。<WP=3>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扩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取新建的办法,另一种是通过对多数股权的兼并和收购实现扩张。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由于收购方式可以迅速取得对国外企业的控制权,直接接管和利用当地现有企业的生产设备、人才资源、销售渠道等经营资源,具有省时、省力和迅速进入目标市场,大大缩短投资回收年限等好处,所以,近年来,跨国并购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被广泛运用。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是: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经营规模,追求规模经济;增强公司竞争实力,推进全球经营战略;强强联合,争夺世界霸权地位;争夺先进技术,构筑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之间广泛缔结国际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另一发展趋势。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变为合作关系。这是一种没有资本参与的,建立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高效经营基础上的国际合作关系,包括联合技术开发、互换销售网络、合作生产等等,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分散风险,避免过度竞争,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新趋势有其重要的理论根源。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发展。跨国公司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跨国公司行为进行分析;二是从企业层面对跨国公司进行的微观分析。由于宏观跨国公司理论的完全竞争假设远离现实经济生活,而从微观角度来研究跨国公司的行为更切合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因此微观跨国公司理论成为跨国公司理论的主流。本文运用既有的跨国公司理论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进<WP=4>行了理论分析,得出跨国并购的动因是:通过并购,跨国公司能迅速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跨国战略联盟的动因是:通过广泛缔结国际战略联盟,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外部资源来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竞争力。本文最后一章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战略及我国利用外资的新对策。引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是中国开放政策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利用国外直接投资经历了4个阶段:初始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调整和提高阶段。引进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跨国资本瞄上了中国市场,这是近年跨国并购的新变化。跨国公司考虑其全球经营战略,开始调整在中国的投资策略,他们不仅重新整合在华制造业的投资,而且对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投资将逐渐加大力度,同时将积极参与购并式战略投资,充分利用开放的中国市场加速推进其全球经营战略。面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及近年对华投资新战略,我国应充分利用加入WTO这一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一系列新的吸引外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扩大外商准入,发展多种合作方式,创造新的区位优势,兴利除弊,提高吸引外资的能力。
李东阳[9](2002)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实现途径及其选择》文中提出跨国购并与新建投资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可相互替代的实现途径,各有其特点。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实现途径时,除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外,更应考虑对外直接投资的直接目标。此外,还应考虑企业因素、行业因素和国家因素等。
刘昌黎[10](2002)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衰退及其前景展望》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下降 ,回升乏力 ,投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日本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急剧下降 ,在跨国购并中更处于落伍的状态。今后 3~ 5年内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仍将继续处于下降和回升的调整之中。由于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 ,所以从长期看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仍有望出现新的发展。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与跨国购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与跨国购并(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企业跨国购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跨国购并的基本概念诠释及现实演变回顾 |
一、跨国购并(CROSS-BROADER M&A)的涵义 |
(一) 企业购并 |
(二) 跨国购并 |
(三) 跨国购并与跨国新建 |
二、跨国购并的形成及发展 |
(一) 全球五次企业购并浪潮的历史透视 |
(二) 第五次全球企业购并浪潮中跨国购并的特点 |
(三) 跨国购并浪潮兴起的深层原因 |
第二部分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动因与效应分析 |
一、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动因分析 |
(一)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发展的宏观背景 |
(二)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微观动因 |
二、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经济效应分析 |
(一)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正效应 |
(二)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负效应 |
第三部分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实践分析 |
一、中国企业选择跨国购并的大环境 |
(一)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经济开放 |
(二) 中国企业“引进来”积极利用外资 |
(三) 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
二、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
(一)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历史透视 |
(二)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特点 |
(三)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 SWOT 分析 |
第四部分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理性思考 |
一、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应遵循的原则 |
(一) 国际惯例原则 |
(二) 比较优势原则 |
(三) 循序渐进原则 |
(四)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 |
二、中国企业跨国购并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 |
(一) 企业层面: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奠定国际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
(二) 政府层面: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为中国企业跨国购并保驾护航 |
(三) 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跨国购并持续健康发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3)我国对外投资的进入模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主题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文献综述 |
1.4 逻辑框架与创新点 |
第2章 我国对外投资现状及方式分析 |
2.1 我国对外投资现状 |
2.2 我国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
2.4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分析 |
第3章 进入模式选择的决策博弈模型分析 |
3.1 两种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特点 |
3.2 基本模型及假设 |
3.3 模型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建议 |
4.1 从企业角度合理选择进入模式 |
4.2 政府帮助企业合理选择进入模式 |
4.3 从行业角度合理选择进入模式 |
4.4 从地域角度合理选择进入模式 |
4.5 根据技术的生命周期选择进入模式 |
4.6 小结 |
结 论 |
参考文献 |
附灵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 谢 |
(4)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本文的主要内容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创新 |
第一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
第三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探索 |
第二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二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三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展望 |
第三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定 |
第一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战略 |
第二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区位战略 |
第三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 |
第四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战略 |
第四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 |
第一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比较 |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原则和影响因素 |
第三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
第五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
第一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不利政策因素 |
第二节 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简论中国企业跨国购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管理学实践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安排 |
第四节 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
第一节 西方关于跨国购并的理论 |
第二节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回顾 |
第三节 国内外针对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研究综述 |
第三章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现状和机会 |
第一节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现状 |
第二节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机会 |
第四章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模式选择 |
第一节 一般跨国购并战略动因和具体效应讨论 |
第二节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模式选择 |
第五章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一节 TCL与法国汤姆逊合并重组 |
第二节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
第三节 联想集团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
第四节 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 |
第五节 中海油要约收购优尼科 |
第六节 海尔美国竞购美泰克 |
第六章 总结与思考 |
第一节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实践的成败得失 |
第二节 就中国企业走跨国购并科学发展道路的建议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6)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策略 ——法国威望迪跨国投资宝鸡自来水项目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符号表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基本思路及结构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 |
2 跨国公司发展和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
2.1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 |
2.1.1 跨国公司的发展阶段 |
2.1.2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发展 |
2.2 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
2.3 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
2.3.1 垄断优势理论 |
2.3.2 内部化理论 |
2.3.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3.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3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剖析 |
3.1 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方式及优劣分析 |
3.1.1 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模式 |
3.1.2 公司跨国化经营模式选择的渐进式过程 |
3.1.3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利弊分析 |
3.2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
3.2.1 购并投资方式 |
3.2.2 创建投资方式 |
3.3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优劣分析 |
3.3.1 购并与创建投资方式的优劣分析 |
3.3.2 创建投资方式的优劣分析 |
4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评价模型 |
4.1 因素分析法的模型建立 |
4.1.1 评价因素Ai的确定 |
4.1.2 权数αi的确定 |
4.1.3 等级β的确定 |
4.1.4 总评分G的确定 |
4.2 购并/创建方式选择因素评价模型的建立 |
4.2.1 评价因素分析 |
4.2.2 评价模型的建立 |
4.2.3 评价模型的决策分析 |
4.3 独资/合营方式选择评价模型的建立 |
4.3.1 评价因素分析 |
4.3.2 评价模型的建立 |
4.3.3 评价模型的决策分析 |
5 威望迪水务跨国投资宝鸡自来水项目案例分析 |
5.1 威望迪公司背景 |
5.1.1 威望迪公司的发展简介 |
5.1.2 威望迪水务在中国的投资概况 |
5.1.3 威望迪水务对中国进行跨国投资的战略分析 |
5.2 宝鸡水设施建设和运营项目简介 |
5.2.1 宝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项目的合作背景 |
5.2.2 宝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项目的投资者 |
5.2.3 宝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项目的运作方式 |
5.3 威望迪跨国投资方式选择 |
5.3.1 威望迪投资宝鸡自来水项目可供选择的方式 |
5.3.2 威望迪投资宝鸡自来水项目的模型分析 |
5.3.3 合营方式选择分析 |
6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策略分析的启示 |
6.1 启示一:中国目前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仍以创建方式为主 |
6.2 启示二:中国土壤令外资购并“水土不服” |
6.3 启示三:东道国是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
6.4 启示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将由创建方式转向购并方式 |
6.5 启示五:中国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的对策思考 |
6.6 启示六: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应实行渐进式进入战略 |
6.7 启示七:跨国投资将促进中国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运作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韩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影响韩国企业跨国购并可能性的因素 |
(1) 购并国内企业的经验 |
(2) 企业进入他国的数量 |
(3) 销售额增加率 |
(4) 企业的规模 |
(5) 流动资金 |
(6) 出口额比例 |
(7) 汇率水平 |
3 研究方法 |
(1) 实证研究的模型 |
(2) 变量的选取 |
(3) 数据收集 |
4 结果与讨论 |
5 结论 |
(8)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与我国利用外资的新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
一. 国外直接投资的含义与模式 |
二. 国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 |
三. 国外直接投资基本类型 |
四. 国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 |
第二节 跨国并购方式的对外直接投资迅猛扩张 |
一.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扩张和投资主体的数量增加 |
二. 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
三. 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 |
四. 跨国并购的新变化 |
第三节 跨国公司之间广泛缔结国际战略联盟 |
一. 国际战略联盟的发展及其特征 |
二. 国际战略联盟的主要形式及其运作 |
三. 跨国公司缔结战略联盟的战略目标 |
第二章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的理论剖析 |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简要回顾及述评 |
一. 以微观分析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 |
二. 以宏观分析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 |
三. 跨国公司理论的新探索 |
第二节 跨国并购的理论分析 |
一. 微观跨国公司理论对跨国并购的解释及其局限性 |
二. 交易费用理论对跨国并购的解释及其局限性 |
三. 市场势力论对跨国并购的解释 |
四. 跨国并购的战略动机论 |
第三节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理论分析 |
一. 价值链理论的解释 |
二. 网络组织理论的解释 |
三. 战略管理理论的解释 |
第三章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新战略及我国利用外资的新对策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新战略 |
一. 历史的回顾 |
二.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四个发展阶段 |
三.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新战略 |
第二节 我国利用外资的新对策 |
一.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42. |
二. 调整政策,积极参与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竞争 |
三. 适应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发展多种合作方式 |
四. 创造新的区位优势,兴利除弊,提高吸引外资的能力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9)对外直接投资的实现途径及其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实现途径 |
二、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途径的选择 |
四、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与跨国购并(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国购并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J]. 周艳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07(07)
- [2]中国企业跨国购并问题研究[D]. 谢丽威.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2007(04)
- [3]我国对外投资的进入模式选择[D]. 汤望. 湖南大学, 2006(06)
- [4]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研究[D]. 蔡明聚. 厦门大学, 2006(01)
- [5]简论中国企业跨国购并[D]. 陆学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0)
- [6]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策略 ——法国威望迪跨国投资宝鸡自来水项目决策分析[D]. 杨淼. 西北大学, 2003(04)
- [7]韩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实证分析[J]. 安永万,弋亚群,刘益. 管理科学, 2003(04)
- [8]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与我国利用外资的新对策[D]. 贾秀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01)
- [9]对外直接投资的实现途径及其选择[J]. 李东阳.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2(06)
- [10]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衰退及其前景展望[J]. 刘昌黎. 当代亚太,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