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分层流动论文-邓腾,周国发,阳培民

多相分层流动论文-邓腾,周国发,阳培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相分层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黏弹性,共挤成型,界面,变形

多相分层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邓腾,周国发,阳培民[1](2018)在《法向应力差诱导黏弹性多相分层流动界面变形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拟,建立了黏弹性多相分层流动的界面变形、二次流动、第二法向应力差的关联理论,提出了第二法向应力差驱动二次流动诱发界面变形的机理。结果表明,当Giesekus模型参数α由0.1增至0.45时,界面形貌由凹面向下演化为凹面向上;在侧壁区域,熔体界面的第二法向应力差均为负,如下层熔体第二法向应力差的绝对值大于上层熔体,呈向下二次流动,诱发界面向下变形,反之,则呈向上二次流动,诱发界面向上变形;上层熔体的第二法向应力差的绝对值随α的增加而增大,而下层熔体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分布,导致α小于0.25,二次流动为向下运动,超过0.25,演化为向上运动,必诱发界面变形的正反演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8期)

梅宁,张继,赵健,武永宾,杨超[2](2016)在《气液两相分层流动时二元混合工质组分的反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推测圆管流动中的气液物质组分的理论方法。通过建立圆管中充分发展管段的气液两相分层流对流传热模型,采用L-M方法对气相和液相流体的热参数分别进行非线性模拟和反算,利用反演的热参数求解气相和液相的组分,最后根据两相流动控制方程,推求出了圆管中两相流体存在浓度滑移时的总组分,为以后封闭系统中的物质组分实时监测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张继,赵健,武永宾,杨超,梅宁[3](2015)在《气液两相分层流动时二元混合工质组分的反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建立圆管中充分发展管段的气液两相分层流对流换热模型,采用L-M方法对气相和液相流体的热参数分别进行非线性模拟和反算,利用反演的热参数求解物质分别在气相和液相的组分,然后根据两相流动控制方程推求圆管中两相流体存在浓度滑移时的总组分。(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热物理测量技术》期刊2015-05-09)

徐英,魏靖,刘刚,张涛[4](2015)在《水平直管中气液两相分层流动压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气液两相流流动参数变化对水平圆管中气液两相分层流动压降的影响及压降的计算方法,在天津大学双闭环中压湿气实验装置上开展了实验。实验工况为:压力为0.2~0.8 MPa,气相表观流速为6~12 m/s,质量含水率为0~79.6%,管道直径为50 mm,实验压降测量长度为3 m。实验结果表明,压力、气相流速、质量含水率等参数都会影响水平圆管两相流动压降的大小,其中含水率是影响压降的关键因素。选择经典的Chisholm模型和考虑相界面形状对两相摩擦系数影响的ARS模型进行压降预测,预测结果:平均误差分别为25.89%和11.56%,不确定度分别为29.44%和11.88%。进一步分析截面含气率与摩擦系数对Chisholm模型压降计算值的影响,得知摩擦系数是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将两相摩擦系数与单相摩擦系数的比值引入Chisholm模型对其进行修正,修正之后的Chisholm模型压降计算值平均误差为11.27%,不确定度为14.66%。(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5年02期)

周国发,王梅媚,张宇[5](2014)在《聚合物多相分层流动黏弹性包围机制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黏弹性包围引起的复合共挤制品层厚均匀性控制的技术难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黏弹性流变性能参数对黏弹性包围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黏弹性包围是由多相分层流动的第二法向应力差驱动的二次流动诱发,主要取决于成型流动过程中二次流动的方向与强度。熔体二次流动的方向与第二法向应力差的正负号有关,而熔体二次流动强度则与第二法向应力差大小成正比。黏弹性包围随着熔体松弛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消除黏弹性包围的理论前提是消除其二次流动,而通过使其流动的第二法向应力差趋于零方可消除其二次流动。第二法向应力差趋于零的前提条件是使无滑移黏着共挤多相分层剪切流动转化为气垫非黏着完全滑移共挤多相分层柱塞流动,而气辅共挤成型工艺的气垫壁面滑移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技术。(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高慧,周晓君[6](2009)在《气液两相分层流动相界面迁移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精度差分格式求解原始变量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Level-Set方程,对二维的两壁面间的气液两相分层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气、液雷诺数对界面的迁移、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体沿流向流动,界面扰动波幅值和扰动波及的范围逐渐变大,左右两侧界面非对称地发展,界面呈现出了钉子结构和泡状结构;气相与液相雷诺数对界面迁移变化的影响规律相同,只是在管中流动产生的界面形状有差异,液相雷诺数的增加使得界面波动更加剧烈。(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陈海泉,张银东,张洪朋,孙玉清[7](2008)在《斜板间油水两相分层流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对油水进行分离,分析了斜板间油水两相分层流动过程中水层对油层的拖带作用,应用Navier-Stokes方程,建立斜板间油水两相流动速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对被拖带油层在不同黏度和厚度条件下的运动速度进行数值模拟,并比较不同油层黏度时斜板间的油水速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油层黏度增大使油水两相的平均速度差变大,水层对油层的拖带作用降低,而油层厚度的增大可以提高两相之间的拖带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段广彬,胡寿根,赵军,王丽珏,申敬罡[8](2008)在《水平管道气固两相分层流动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空气作为输送动力、粉煤灰及玻璃微珠作为输送物料,对气力输送管道中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对管路系统的特性、操作条件、物料和气体的性质等影响气固两相流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两相流动的沉积速度、经济速度进行了确定。同时在对粉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层流动的物理及数学模型,通过对比数学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得出该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能够用于指导分层流动的研究及应用。(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08年03期)

周勇飞[9](2007)在《聚合物多相分层流动成型粘性包围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相分层流动成型是新型先进聚合物多组分成型技术的共同成型方式。由于多相分层流动存在着各分层界面应力之间的相互耦合,使各种特定多相分层流动均具有特殊的流动输运规律和动力学特征,由此使得多相分层充模流动成型比传统单相流动成型蕴涵着更丰富、更复杂的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多相分层流动成型中普遍存在的粘性包围现象,研究了聚合物熔体的流变性能和工艺参数对多相分层流动成型粘性包围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流变学与流体动力学等理论揭示了其产生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聚合物多相分层流动成型的特点,基于聚合物流变学、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理论,经合理假设,建立了描述聚合物熔体多相分层流动成型过程的全叁维稳态等温粘弹性理论模型。2、基于Galerkin法、罚函数法、EVSS、SUPG法和Mini-Element法等混合有限元稳态离散技术,建立了求解高度非线性的叁维粘弹性聚合物熔体多相分层流动成型理论模型的有限元数值模犁,并基于这一模拟系统,实现了聚合物熔体多相分层流动成型粘性包围的直接有限元数值模拟。3、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不同流变性能参数下聚合物多相分层充模流动成型过程的流场分布、流动特征差异和粘性包围分层界面形貌定量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粘性包围的机理,并研究了流变性能参数对粘性包围影响的规律性关系。4、聚合物多相分层流动成型的粘性包围是由于熔体二次流动引起的,熔体粘性包围程度与熔体二次流动强度成正比,而熔体二次流动强度又正比于分层界面处下层熔体与上层熔体第一法向应力差跳跃程度。横截而的二次流动存在二个流动涡流中心是产生粘性包围的必要条件。5、聚合物多相分层流动成型的粘性包围程度随着松弛时间和进口流量增加而增加,而随着熔体材料系数a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7-12-01)

吴昊天,陈国定[10](2007)在《轴承腔中润滑油气液两相分层流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轴承腔中润滑油气液两相分层流动模型和湍流模型,采用VOF方法追踪气液界面等技术求解叁维N-S公式,对腔内润滑油气液两相分层流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润滑油混合物空气体积比等结构工况参数对流体介质在轴承腔出口处压力和径向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结构工况参数对出口压力和径向速度的不同影响趋势。将所计算得到的理论数据与国外类似结构的轴承腔工况条件和结构数据进行比较,证明了该计算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7年15期)

多相分层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推测圆管流动中的气液物质组分的理论方法。通过建立圆管中充分发展管段的气液两相分层流对流传热模型,采用L-M方法对气相和液相流体的热参数分别进行非线性模拟和反算,利用反演的热参数求解气相和液相的组分,最后根据两相流动控制方程,推求出了圆管中两相流体存在浓度滑移时的总组分,为以后封闭系统中的物质组分实时监测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相分层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邓腾,周国发,阳培民.法向应力差诱导黏弹性多相分层流动界面变形的机理[J].中国塑料.2018

[2].梅宁,张继,赵健,武永宾,杨超.气液两相分层流动时二元混合工质组分的反问题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6

[3].张继,赵健,武永宾,杨超,梅宁.气液两相分层流动时二元混合工质组分的反问题研究[C].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热物理测量技术.2015

[4].徐英,魏靖,刘刚,张涛.水平直管中气液两相分层流动压降的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15

[5].周国发,王梅媚,张宇.聚合物多相分层流动黏弹性包围机制的数值模拟[J].复合材料学报.2014

[6].高慧,周晓君.气液两相分层流动相界面迁移的数值模拟[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陈海泉,张银东,张洪朋,孙玉清.斜板间油水两相分层流动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

[8].段广彬,胡寿根,赵军,王丽珏,申敬罡.水平管道气固两相分层流动过程的研究[J].力学季刊.2008

[9].周勇飞.聚合物多相分层流动成型粘性包围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07

[10].吴昊天,陈国定.轴承腔中润滑油气液两相分层流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

标签:;  ;  ;  ;  

多相分层流动论文-邓腾,周国发,阳培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