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庄严宣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实现国际趋同,并在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本次会计改革与以往的改革有本质区别。在范围上,颁布了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在内的共39项准则,相当于重新构建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最重要的是在理念上,公允价值被系统地引入,这是本次会计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尽管态度审慎,但标志着我国财务报告系统从强调过去信息、强调可靠性、利润表观的理念向立足过去与未来并重、保证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基础上突出相关性、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的重大转变。无论对资本市场和会计职业,其影响都极为深远。新准则实施迄今为止已经超过一年半,尽管实施前后,许多学者都对新准则的理论问题进行了不少富有见地的探讨,但检验本次改革实施效果的研究目前并不多。国际趋同的以公允价值为最大改变的新准则的实施效果究竟怎样,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是否比旧准则高?在中国制度背景下影响准则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哪些?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结果怎样?投资者如何解读新的财务报告体系?特别地,公允价值引入的初衷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的更相关信息,实证证据怎样?对这些问题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和检验,不仅可以为准则制定机构进一步完善准则制定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投资者更新观念,准确理解新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内涵。公允价值被系统而谨慎引入是为了给投资者和其他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一方面,系统引入说明公允价值是财务报表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谨慎引入说明我国目前实施以全面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条件还不成熟,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A..Choy(2005)认为,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并非一直存在,各种相关影响因素的输入(inputs)不可避免地对新准则的价值相关性产生影响。在我国产权制度不明晰、政府强力干预经济活动的制度背景下,研究影响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继续完善公允价值相关准则提供参考。公允价值不仅反映着市场的观点,而且也会反馈(feed back)会计信息给市场,造成经济后果。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仍在蔓延演变。人们在谴责房地产信贷机构滥发低质贷款的同时,也纷纷指责会计尤其是公允价值会计歪曲了信息,对危机的发展和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学者甚至宣称,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是鼓吹泡沫的模型(A Bubble-Blowing Model①)。那么究竟公允价值是更好地反映了应该反映的经济状况(Reflects What Should Be),还是歪曲了现实?尽管业界讨论激烈,但实证研究并不多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监管当局充分认识公允价值对金融市场的经济后果,从而及时调整监管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本文尝试在这方面寻找经验证据。本文以新准则公允价值为视角,研究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经济后果问题。研究路径由面到点逐步深入。针对新准则,全面检验了以公允价值为最大改变的新准则的会计信息质量,在验证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比旧准则全面改善的前提下,重点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从输入和输出角度进行研究。从输入角度,围绕体现会计准则的基本目标决策有用性的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属性之一——价值相关性,研究影响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式。尽管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可以研究的范畴很多,但本文选取其最直接的经济后果之一即股市反应进行研究。因此,从输出角度研究公允价值时,主要研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是否与股市的过度反应存在必然联系。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运用分析性范式,在界定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和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三个问题进行理论推导演绎;其次,探讨影响会计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制度背景;而后以理论推导结论为指引,结合制度背景,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上述三个问题分别进行研究设计和实证检验分析;最终,归纳总结本研究的结论,指出创新与贡献,给出政策建议,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从而形成了一次以新准则公允价值为视角,分析性范式演绎与经验实证方式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证,由全面到重点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经济后果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包括导论和正文两部分内容。导论部分包括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介绍。正文共六章。第一章,理论分析。本章旨在探讨研究问题的理论内涵,为后续经验实证提供理论支持。首先界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股市(股市)过度反应的概念,然后分别对三个研究问题进行理论推导。在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从决策有用性和契约有用性角度推导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指出由于增强决策有用性与降低基于会计信息的契约成本同时实现的困难性,博弈各方将会计准则或制度视为权衡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制度安排结果。在公允价值与价值相关性方面,主要探讨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的充要条件。在公允价值与股市的过度反应方面,通过一个抽象化为只有居民、企业年金基金和金融中介的三方金融市场,描绘公允价值如何改变不动产和债券的价格函数和需求曲线,进而分别探讨了价格上涨时和下降面临资本充足率和审慎监管时,公允价值对股市过度反应的反馈放大机制。第二章,制度背景。本章旨在探讨我国制度背景,为实证研究设计提供制度因素参考。本章系统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会计改革、公司治理的制度背景特征。第三章,新准则实施与会计信息质量改善。本章是会计信息质量检验的实证章。首先回顾文献,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制度背景特征,借鉴最新研究方法,通过设计控制非会计准则转换因素和行业固定效益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新准则实施前后的会计信息质量从抑制盈余管理、巨额亏损确认的及时性和价值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研究。其中,由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较多,为克服单一指标的偏颇,本文设计了净盈余的波动幅度、净盈余波动幅度与现金盈余的波动幅度比值和微利报告倾向三个指标联合检验。价值相关性检验中,设计了会计盈余对股票价格的解释模型、股票回报的“好消息”和“坏消息”组对会计盈余的影响模型两个方面的模型进行研究。第四章,公允价值与价值相关性。本章对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思路与第三章类似。首先研究公允价值资产与公允价值损益的信息增量问题,然后从上市公司规模、信息透明度、非流通股比例、市场分割、上市年限、财务杠杠、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研究影响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第五章,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研究思路与第四章类似。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研究法,设计公允价值损益与股票报酬模型,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对股市的过度反应产生了影响进行实证探索。最后是全文结束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创新与贡献、政策启示、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展望公允价值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主要从分析性理论解析与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1.会计信息质量理论分析(1)决策有用性与会计信息质量在完美的市场里,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决策有用性而言是可以同时实现的。决策有用性认为,理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按照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出投资选择的,会计信息能帮助投资者对先验概率修正得到后验概率,依据贝叶斯定理进行决策。会计信号既有可能是信息,也有可能是噪音。会计信号在信息系统中的主对角线的概率越大,信息就越相关,就越能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如果获得会计信息后的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后验概率不同于先验概率,则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两者差额越大,相关性越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则可以定义为信息的精度或以信息为条件的条件方差或标准差。如果会计信息是好消息,则可靠性为效用和好消息的方差。方差越小,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可靠性越高。信息系统质量、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会计信息的价值之间存在以下关系:信息与噪音之比即信息系统的似然比为一时,会计系统不具有相关性,此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最差;信息系统似然比的单调性越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越强。如果会计信息是相关的,则会导致投资者对证券价格进行重新评估,如果多数投资者认为是好消息,那么多数投资者认为证券价格未来会上涨,从而购入股票,导致股票很快反映这一利好消息而上涨。因此,可用会计信息影响证券价格的程度来检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信息系统似然比的单调性增强可以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只是对于决策有用性而言。但对于不同的目标,增强决策有用性与降低基于会计信息的契约成本同时实现是困难的。(2)契约有用性与会计信息质量在现实世界里,由于不存在清晰的经济利润概念、代理成本以及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的存在,会计信息同时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困难的。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特征的现代公司制企业,是一系列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结合体。股东希望从得到真实反映管理层的工作努力程度的会计信息,借以评价管理层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代理人(管理层)在生产会计信息过程必然是一个与委托人(股东)的博弈和权衡过程。在衡量代理人努力程度的信息系统中,代理成本被定义为信息不对称的平均工资水平与信息对称时的工资水平之间的差额。信息系统的似然比的单调性增强,信息系统的质量则会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也同时增强。假定管理层努力程度较高时企业产出也较高的概率上升,如果从会计信息可以观察到高产出后管理层高努力的概率上升,则会计信息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由于不存在清晰的经济利润概念,管理层操纵利润将降低管理层努力程度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增加了代理成本或契约成本,降低了契约对方利用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正是因为许多契约都是建立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双方利益,并可能产生经济后果,因此会计政策是重要的。从会计契约观来看,尽可能减少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从而“硬化”(Harden)空间利润,以降低代理成本与契约成本,是准则指定机构的努力方向之一。因此,向符合上述特征的会计准则制度转换,理论上认为会计信息质量在抑制盈余管理方面应有改善。2.公允价值与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存在着充要条件。即公允价值信号与公司价值之间必须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并且公允价值信号的使用者了解这种一一对应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公允价值即使可靠也不一定相关。准则制定机构和报表使用者必须谨慎使用“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的命题。传统会计理论认为,只要公允价值是可靠的,自然公允价值信息就是相关的。在均衡状态,公司资产的市场价格与公司的经济状况有一一对应关系。但在非均衡状态,这种一一关系不成立,由于不同的经济状态可以有相同的公允价值会计利润,这时公允价值可靠却不相关。而且,由于不同的会计计量会导致不同的会计利润,在完全竞争市场,某种资产的价格(公允价值)的改变并不一定是由于经济状况(经济利润)的改变造成的,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利润这时不一定具有价值相关性。3.公允价值与股票过度反应公允价值对房价和债券价格的放大效应在于它对房价和债券价格具有反馈作用。会计计量方法决定了房价对债券价格的函数和其反函数。如果其它条件相同,当会计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时,由于以债券价格对房价函数是垂直的,债券价格对房价没有反馈效应。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债券价格对房价的反馈渠道没有在公允价值下的反馈渠道强。即使是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只不过会引起债券价格的与长期国库券利率相同比例的上升,但对房价的第二轮影响因为垂直的债券价格对房价的函数而终止。因此,在历史成本下,房价的内生增长效应并不重要。而公允价值的反馈效应会使房价的内生增长效应放大。当市场资产价格下降时,公允价值会计和清偿能力约束以及金融监管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很可能会导致远大于原始冲击的内生效应。在实证研究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经验证据:1.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本文结合我国制度背景,以2006-2007年上市公司为对比样本对我国新准则的实施前后会计信息质量做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新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明显改善高了。新准则实施后,盈余管理得到抑制。新准则实施后,盈余的波动性显著增强了,净利润的波动幅度与现金盈余波动幅度的比率显著增强;准则实施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微利盈余报告水平从比值指标来看差别不大;应计项目的反转和本期现金盈余的相关关系减弱。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更及时地确认了巨额亏损。新准则实施后,价值相关性显著增强。每股盈余和每股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对股价的解释力,在新准则的实施后确实显著地增强了;股票回报为正的“好消息”组和为负的“坏消息”组对盈余的解释也明显增强;经验证据表明,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明显地体现在对巨额亏损的确认上和价值相关性上;资产负债表的信息价值相关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以公允价值和资产负债表观为重要特征的新准则在实施一年后达到了目的;系统引入公允价值会计确实有助于提供价值更相关的信息、更及时地确认损失。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新准则实施前后,我国的盈余管理水平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巨额亏损确认的及时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实施新准则后,价格相关性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好消息”和“坏消息”股票回报对盈余的解释力的改善程度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公允价值与价值相关性本文对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从价格相关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有以下经验证据:在价格模型中区分公允价值净资产和损益有信息增量的作用,即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与股票定价理论相反,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在价格模型中体现为公允价值损益的价值相关性,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被证券市场定价了。规模、信息透明度对股票的定价有增量信息作用;上市公司的规模对价格模型有显著正的影响。信息透明度有负向影响作用;上述两者对公允价值的定价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公允价值定价的作用环境而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3.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与理论分析相符,在金融、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股市的过度反应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以事件研究法,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研究公允价值的代理变量,研究公允价值与对股市过度反应的相关关系。经验证据表明,公允价值对股市过度反应的相关关系并不是必然的,只在金融、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股市的过度反应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其他行业没有。公允价值不是股市过度反应的原始因素,但公允价值放大了金融、房地产行业股票报酬的过度反应。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2006年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为视角,较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会计信息整体质量改善及其经济后果。首先,本文不仅研究了新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抑制、巨额损失确认的及时性和价值相关性三个方面的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改善状况,证实了新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整体质量的提高,并与国际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而且,本文站在宏观视角探讨了微观会计的公允价值产生的经济后果,首次将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这一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上最直接最明显的经济后果联系起来,对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的初步证据。理论上提出并论证了公允价值要具有价值相关性的充要条件,同时构造了公允价值对房价的放大效益模型与反馈作用机制。本研究发展了一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学术观点:(1)公允价值与价值相关性并非天然联系,公允价值即使可靠也不一定相关,需要充要条件;(2)公允价值对股市过度反应的“反馈渠道”观。即公允价值虽然不是过度反应的根本原因,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反馈放大了股市的原始冲击,促进了股市过度反应的迅速形成。对以往相关问题的会计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修正和改造。针对会计信息整体质量的检验,改进以往国内文献从单维度或单指标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验的设计,不仅设计了多维度,而且同一维度内设计了多指标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较全面研究;针对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研究,设计了交互项对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方式进行了实证检验;针对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的研究,扩展了事件研究法。以估计窗口和事件窗口的股票回报对公允价值损益的反应系数之和是否等于一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的基准,对以往文献只考察事件窗口反应的事件研究法进行了改造;对于公允价值研究,本文把净资产和会计盈余分为公允价值和非公允价值两个部分,首次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衍生金融资产或负债”及“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公允价值的代理变量进行价值相关性和股市过度反应的研究,为公允价值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路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准则下如何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J]. 中国外资 2013(11)
- [2].新会计准则探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6)
- [3].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J]. 价值工程 2010(20)
- [4].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 金融经济 2009(20)
- [5].新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教学的影响[J]. 科技资讯 2009(06)
- [6].新准则对企业操纵利润的遏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01)
- [7].新准则对企业操纵利润的遏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07)
- [8].新准则下房地产投资的会计影响及变化[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14)
- [9].新准则的实施对会计教学的影响[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0)
- [10].准则变化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影响[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8(05)
- [11].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J]. 消费导刊 2008(21)
- [12].浅谈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两种模式的异同[J]. 中国市场 2010(19)
- [13].新会计准则下的无形资产解读[J]. 现代商业 2009(29)
- [14].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浅议[J]. 品牌(理论版) 2009(08)
- [15].新会计准则几个问题的思考[J]. 西部财会 2008(10)
- [16].浅谈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相关策略[J]. 现代商业 2010(23)
- [17].新会计准则下招标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刍议[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02)
- [18].新准则环境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具体策略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1(04)
- [19].新准则下集团公司员工辞退福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J]. 时代金融 2011(36)
- [20].试论实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 2008(06)
- [21].新准则公允价值之利润操纵空间分析[J]. 会计师 2008(10)
- [22].关于对新准则“资产减值”问题的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3)
- [23].部分新准则的采用对企业盈亏的影响[J]. 科学之友(B版) 2008(09)
- [24].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比较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2)
- [25].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4(17)
- [26].新准则下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J]. 企业导报 2012(06)
- [27].新形势下会计职业判断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6)
- [28].关于我国水运企业职工薪酬问题的思考[J]. 交通财会 2008(09)
- [29].新会计准则实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8(28)
- [30].新会计准则下的投资决策——如何更好地利用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投资决策[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