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金融学
作者: 褚彩云
导师: 易传和
关键词: 银行竞争力,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来源: 湖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又是金融业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到2006年年底对外金融业务全面开放时期的到来,外资银行必将陆续抢滩中国,与国内的商业银行展开激烈竞争。若不能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金融稳定乃至经济发展全局性的严重问题。因此,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竞争力提升策略,无疑具有相当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以企业竞争力的一般理论为依据,阐述了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明确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特殊性,探索性地界定了其内涵,并对银行竞争力分析方法进行了回顾和简要点评,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然后,在借鉴国内外权威机构和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具有较好实际操作性和科学性的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我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大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因子综合评分的结果对各个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排序,详细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综合排名普遍低于国外大银行; 而国内银行业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又表现出较国有商业银行更好的竞争优势。接着,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业务创新能力、规模实力、发展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公司治理能力,并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这些方面的差距。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的评估结果,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外大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与策略,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并保持其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将为我国商业银行评估其自身实力提供很好的技术方法,并利于其采取相应对策来增强竞争实力。我们相信,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最终将有助于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西方学者关于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1.2.2 我国学者关于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1.2.3 对中西方相关研究文献的简要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第2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竞争与竞争力
2.1.1 竞争与竞争力的经济含义
2.1.2 竞争力的研究层次
2.2 主要竞争力理论及述评
2.2.1 WEF 和IMD 的国家竞争力理论
2.2.2 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
2.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2.2.4 对竞争力理论的简要述评
2.3 银行竞争力
第3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因子分析方法
3.1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有评价方法及其局限性
3.1.1 现有评价方法
3.1.2 现有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3.2 因子分析法对评价银行业竞争力的适用性
3.3 因子分析的模型及基本步骤
3.3.1 因子分析模型
3.3.2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因子分析的实证检验
4.1 评价对象的选取
4.2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评价数据来源
4.4 因子评价分析
4.4.1 原始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4.4.2 因子分析过程
4.5 实证检验结果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5.1 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5.1.1 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
5.1.2 创新产品品牌建设不完善
5.2 规模实力不强
5.3 战略定位不明确
5.3.1 市场细分不够
5.3.2 缺乏战略发展规划
5.4 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5.4.1 风险管理理念远未成熟
5.4.2 缺乏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5.4.3 风险管理手段有待提高
5.5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5.5.1 所有者缺位
5.5.2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5.5.3 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第6章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增加科技投入推进业务创新
6.1.1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6.1.2 培育创新业务的品牌形象
6.2 加快上市步伐以扩大资本规模
6.2.1 提高一级资本
6.2.2 增加附属资本
6.3 突出市场营销优化发展战略
6.3.1 细分市场
6.3.2 优化战略发展规划
6.4 改进风险控制措施增强抗风险能力
6.4.1 树立崭新的风险管理理念
6.4.2 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
6.4.3 提高风险计量水平
6.5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提高运行效率
6.5.1 优化产权结构
6.5.2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6.5.3 加强信息披露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一览表
附录C 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一览表
附录D 相关系数矩阵(Correlation Matrix) R
发布时间: 2006-05-10
参考文献
- [1].济宁市农村劳动力在城就业研究[D]. 陈晓晖.山东理工大学2018
- [2].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研究[D]. 刘艳芝.新疆财经大学2017
- [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海水养殖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D]. 孟令宏.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 [4].基于灰色因子分析的上市银行治理机制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 龚盛.吉林大学2011
- [5].因子分析法在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投资价值评价中的应用[D]. 任福匀.中南大学2005
- [6].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城市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D]. 陈明.北京工商大学2010
- [7].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济南市农村竞争力评价分析[D]. 秦怀煜.中国海洋大学2010
- [8].存在项目无回答时的因子分析[D]. 杨晓萍.华东师范大学2001
- [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资本结构评价指数构建[D]. 田丽.西南财经大学2010
- [10].基于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D]. 周倩.河南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研究[D]. 朱晓峰.安徽师范大学2006
- [2].基于因子分析对信用评级方法的研究[D]. 陈弘.吉林大学2007
- [3].民营上市公司因子分析评价法及实证研究[D]. 董理.武汉理工大学2005
- [4].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吉林省公路运输绩效评价研究[D]. 韩冰雪.吉林大学2006
- [5].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品牌定位测评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D]. 方集.重庆大学2005
- [6].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模型分析[D]. 傅再育.四川大学2005
- [7].因子分析法在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投资价值评价中的应用[D]. 任福匀.中南大学2005
- [8].境内上市银行现实竞争力的因子分析[D]. 马媛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