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渗透

浅谈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渗透

——以人美版七年级上册为例

◇马运红

(绵竹实验学校艺体组绵竹618200)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今年9月月我正式开始了初中美术教育工作,担任初中一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通过自己对课程的深入了解和亲身讲课经验,切身体会到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尤其在欣赏.评述课型领域的课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就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在实践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的具体渗透作简要论述。

一、美术课程与语文的融合

在美术课中,作画练习之前需要同学们先在脑海中构思一幅画面,以七年级上册第6课《大自然的色彩》为例,想到到大自然的色彩脑海中就会想到大自然中有色彩的画面,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我们大自然景物的诗句,其中又不乏带色彩的景物,课堂开始先让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诗词中哪些是描写的大自然景物中有颜色的诗句,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搜寻争先恐后地地说出了很多符合条件的诗句,接着再通过给出得出诗句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画面,谈谈各自创作构想,接下来再通过图片来联想我们的诗句,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氛围,大家迫不及待就把几幅画说完了,也说对了。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这就充分说明了诗与画的美妙结合,诗通过文字让我们想象美好的画面,而我们的画更是直观地为我们呈现美好的画面。两者结合,不仅提升了我们视觉与知觉的感受,更加让同学们懂得了我们学科之间的转换。

二、美术课程与音乐的融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我们可以从旋律中感受各种情绪,美术欣赏主要是看图,画是无声的,属于视觉艺术,如果将视觉与听觉融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中介绍美术中的建筑艺术门类,造型是建筑物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而旋律则是听者所能感受的最为明显、直接的要素,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那么为什么被称为,两者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我尝试用建筑图画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寻找判断建筑与音乐的对应关系课堂环节,比如金字塔,对应音乐旋律进行方向上行(音阶从低到高),上海体育场对应音乐旋律级进(相邻音阶间的进行),天台祈年殿对应音乐旋律跳进(三度及三度以上的进行),首先让小组讨论,发现其中的规律,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节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建筑艺术。通过二者结合,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美术课程与之相结合也应运而生并有它的优势所在,首先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学内容,此外,u盘、光盘的不仅储蓄量惊人,而且方便携带,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几乎每一堂课都会用到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比如在第4课《生肖的联想》中,通过制作相关课件——生活中最常见水果蔬菜为例,展开对生肖的联想,趣味横生的蔬果组合、令人遐想的蔬果截面、变幻莫测的蔬果变变变、生动有趣的蔬果切、挖组合及多种材料、各种形式表现的蔬果图片让同学们展开与我们生肖的联想,大家踊跃发言,从开始上课就紧紧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多媒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拉近了学生与生活事物的距离,使学生自主地在欣赏中观察、体会、感知、分析。这样既为下面的作业打下基础,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他们对蔬果多角度观察的意识,从而打开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术课程与历史的融合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不仅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力还丰富了人们的人文常识,向别人介绍一幅画,往往牵涉到作者,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画面表达的隐身含义及其中相关历史故事,比如在欣赏书上第4页的罗中立的《父亲》,父亲那饱经沧桑的脸,那粗糙有力的手,无不使人肃然起敬。罗中立八十年代创作的《父亲》更是中华民族劳动者的真实写照。人们在真切感受艺术作品超凡表现力的同时,也了解了当时巴蜀农村的落后和封闭,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农民的同情和热爱。事后不少学生自发翻阅各种资料,从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等方面了解了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在《大自然的色彩》中介绍了,法国著名画家莫奈对大自然光线的研究,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例如组画《干草垛》就是其代表,介绍了莫奈的身平,代表作,以及同时代的绘画风格等历史渊源。这种由对美术作品欣赏,引发的一系列历史人文精神体验,也是对相关的知识的延伸,也是美术在德育方面的补充。

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21世纪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将个学科融会贯通可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知识结构综合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把学科发散开来,建立多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标签:;  ;  ;  

浅谈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渗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