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牟宗三的美学思想发生于对康德美学的评述与超越之中,立足于传统儒学“道德良知”的理论观点与思想内核,形成了以此为哲学基础与逻辑起点的道德论美学思想体系。针对学界在牟宗三学术思想研究中,道德哲学、人伦观念和心性之学等成为了重点或显学,而美学思想的言说和分析却略显薄弱的现状,论文选取了“牟宗三美学思想”这个主题,对道德论美学在道德形而上学这个整体中,零散分布与思路连贯相统一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对其具有的本质特性进行了集中地呈现。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两点创新之处:其一,对牟宗三的美学思想进行了独立、系统和全面地厘定,将与议题相关的大量一手资料、文献作为论文本身之观点形成、思路推进和层次划分的依据,通过构建道德论美学的发生论、本体论、范畴论、意义局限论等几大部分内容,力图较为完整地展现牟宗三美学思想的内容和面貌。其二,注意将牟宗三的美学思想放在与康德美学的比较之中、放在整体性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当中来进行考察,努力以开阔的视野、对话的精神追溯美学思想的精神义理;以儒家“道德良知”作为贯穿论文始终的核心概念与中心线索,力求文气连贯、层次分明。第1章“导言”部分是对议题的先行阐释和背景交代。首先以地域为划分的标准对港台和国内的“牟宗三学术思想”研究现状作了扼要述评并引出“牟宗三美学思想”这个主题及其研究的可行性,接着对“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的必要性和学术价值进行交代,最后概述了本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第2章“牟宗三美学思想的发生论”是简要勾画道德论美学的发生、发展状况。牟宗三的美学思想产生于他对康德美学的翻译、评析和批判过程之中,故康德美学决定了牟宗三美学思想的发生由来、发展完善和道德精神的凸现。古典美学和新儒家美学对牟宗三美学思想发展的影响亦十分显著,其中古典美学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熊十力的“生命本体论”为牟宗三直接继承并转化为美学思想中的人文情怀和伦理精神,道德与审美在“生命”和“人伦”的关节点上获得了统一的契机,审美成为培养道德生命、完善道德人格的重要方式。第3章“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本体论”则主要是从形而上的层面详尽考察美学思想以“道德良知”为本体论基石所形成的内涵义理、理论构成与理性品格。其中第一节主要以比较的方法展示了牟宗三以“道德良知”为本体的审美品格与康德美学的道德精神之间的差异。他们均以“道德”作为审美的价值引领和最终旨归,但由于“道德”概念上的理解偏差直接导致了二人美学思想的差异。康德美学的道德精神演历如下:“道德”内涵:自由意志一“自由意志”的公设性决定审美地位“中介说”形成→审美精义上对“崇高”和“震撼”的倾向→“超越性”审美教育观的产生。而牟宗三以“道德”为本体则形成了如下审美品格:“道德”内涵:良知→“良知”的呈现性、经验性决定审美地位“合一说”形成→审美精义上重“静观”而轻“震撼”→审美教育上重“实用”而轻“超越”。通过比较展现了牟宗三美学思想的基本品格和定位,亦为本章其他部分的分析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接着分析牟宗三美学思想的结构层次、性质特征和价值内涵等内容,其中结构层次是对道德本体论美学具有的现象、分别说的审美表象与本体、合一说的无相之美进行区分,并剖析了两个层面的象征关系;性质特征是对审美在道德良知的主导下形成的附庸性、独立性进行分析;价值内涵则是对道德本体论美学形成的整体性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进行思考。第4章主要是从具体、形而下的层面,通过中西比较的方法对美学思想涵盖的“智的直觉”“圆满的善”“审美判断”三大概念范畴进行梳理。其中智的直觉与审美体验共同以“道德良知”为外在性价值引领、以“真我”为内在性主体条件,故智的直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圆满的善是道德至善理想的达成,亦是真、善、美融合为一的状态,审美以道德为主导和提挈的基本定位使得“圆善”不仅是道德行为的理想境界,也是审美活动的理想境界。牟宗三对审美判断力的分析则蕴含了审美本质论见解。他通过将审美判断的性质定为“目的性”,审美判断的原则定为“无相”,最终将美的本质界定为“美善合一”。可以说,对三大审美范畴蕴含的独特义理的探析,成为了道德论美学在完成本体论理性定位之后、在具体内容与结构上的进一步充实与深化。第5章是将牟宗三的道德论美学放在道德形而上学的整体中考察其具有的理论意义,联系当下热点理论问题和社会问题探讨其具有的现实意义,最后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为出发点,指出了牟宗三美学思想中存在的理论误区及思想局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动态“良知”与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J]. 孔子研究 2020(03)
- [2].牟宗三哲学中“智的直觉”概念的演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3].基于文化自觉的构建:牟宗三哲学观探本[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 [4].浅析牟宗三智的直觉[J]. 商 2016(23)
- [5].开辟牟宗三哲学研究的新视域与新境界——评张晚林教授新作《“道德的形上学”的开显历程》[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6].儒学大师牟宗三的晚年生活[J]. 春秋 2015(01)
- [7].林宰平:民国学界伯乐[J]. 海内与海外 2016(11)
- [8].牟宗三儒教理论的现代意义[J]. 当代儒学 2016(02)
- [9].牟宗三“佛教存有論”詮釋疏論[J]. 佛教文化研究 2016(02)
- [10].从“道统观”的视角论析牟宗三判定朱熹“别子为宗”的合理性[J]. 海岱学刊 2016(02)
- [11].价值之源的追寻——以牟宗三的思考为线索[J]. 中国文化论衡 2016(01)
- [12].牟宗三论自我坎陷:诠释与辩护[J]. 中国儒学 2012(00)
- [13].身体的“空场”——牟宗三“存有论之谜”中身体的“不现”与“能现”[J]. 社会科学 2020(10)
- [14].论牟宗三的“两重坎陷义”[J]. 道德与文明 2019(01)
- [15].牟宗三“新外王”顶层设计及其当代启示——兼论政治与道德的关系[J]. 江淮论坛 2017(04)
- [16].牟宗三论圆善概念:一种比较的分析[J]. 长沙大学学报 2017(04)
- [17].牟宗三研究的扛鼎之作——杨泽波教授《贡献与终结》(五卷本)出版[J]. 中国哲学史 2015(01)
- [18].狂儒牟宗三[J]. 中国青年 2012(21)
- [19].“真人”牟宗三[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22)
- [20].坎陷开出民主不同理解九种——关于牟宗三坎陷论民主不同理解的评论[J]. 思想与文化 2013(00)
- [21].牟宗三的桑梓情结[J]. 走向世界 2013(18)
- [22].牟宗三以道德统领知识的思想史渊源及其历程[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9)
- [23].“非分别说”在牟宗三思想中的意义[J]. 中国哲学史 2009(02)
- [24].牟宗三“圆善”审美境界的构成条件[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5].“不相应行法”与“执的存有论”——论牟宗三哲学以儒摄佛和援西入中[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6].牟宗三审美判断“无相原则”研究[J]. 河北学刊 2015(06)
- [27].牟宗三的“圆教智识论”[J]. 哲学动态 2020(08)
- [28].《牟宗三哲学研究:道德的形上学之可能》出版[J]. 哲学动态 2010(01)
- [29].近年来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动态述评[J]. 哲学动态 2009(05)
- [30].牟宗三的“道德的宗教”观[J]. 东方论坛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