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进程中,要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关键必须具备一套良性运转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科学地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充分发挥国家宏观科技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引导性作用,成功地克服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首先,本文从理论上说明了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构建的必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理论或思想,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企业、政府、科研机构、高校等机构或组织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运行机制的相关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经济机制设计理论,为了保证创新者基于自利行为所实现的个体利益与国家整体的既定目标一致,从而增强国家科技创新整体能力,就必须为科技创新构建出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正确地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使上述各机构或组织的创新积极性能得到有力的激发。其次,本文从实践上说明了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构建的必要。科技体制的沿革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呈现出了随体制转换而变动的动态特征及计划和市场两种运行机制并存但协调性不足的静态特征。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状况表明,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科学,还不能有效地激发科技创新行为,促进企业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增强我国科技创新整体能力。再次,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以“科学地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有效地克服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提高国家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为宗旨,在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目标、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理论重构,详细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包括企业机制、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等在内的四大方面内容,以使上述宗旨能在微观经济的运行中得到切实的体现和实现。最后,本文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科学、完善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当务之急,必须认识和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即:一要真正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二要准确把握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定位;三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科技创新中的助推作用;四要积极推进产学研在科技创新中的有效结合。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中文文摘第1章 绪论1.1 相关概念界定1.1.1 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1.1.2 运行机制1.1.3 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2.1 问题的提出1.2.2 研究的意义1.3 研究的综述1.4 研究的方法、本文的构架思路及本文的创新之处1.4.1 研究的方法1.4.2 本文的构架思路1.4.3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章 科技创新与运行机制——理论考察2.1 科技创新的理论考察2.1.1 西方经济学的科技创新理论2.1.2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创新理论2.2 运行机制的理论考察2.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思考2.2.2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第3章 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的实践分析3.1 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的演变及特征——从科技体制的沿革来看3.1.1 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科技体制3.1.2 经济体制改革条件下的科技体制3.2 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的效能分析——从科技创新的现状来看3.2.1 国家总体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但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3.2.2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主体地位未真正确立3.2.3 科技研发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投资效果未明显提高3.2.4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人才短缺仍极为严重3.2.5 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但产学研仍严重脱节3.3 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效能欠佳的原因探讨3.3.1 企业内驱动力不够强3.3.2 政府作用发挥不够好3.3.3 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3.3.4 科技中介服务不到位第4章 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的理论重构4.1 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重构的理论前提4.1.1 深入把握科技创新的目标4.1.2 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特征4.2 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重构的指导思想4.3 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重构的具体内容4.3.1 企业机制4.3.2 政府机制4.3.3 市场机制4.3.4 社会机制第5章 真正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5.1 企业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主体的依据5.1.1 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5.1.2 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5.1.3 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迫切要求5.1.4 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现实选择5.2 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主体的内涵5.2.1 企业是创新决策的主体5.2.2 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5.2.3 企业是创新投入的主体5.2.4 企业是成果转化的主体5.2.5 企业是风险承担的主体5.2.6 企业是利益分配的主体5.3 企业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主体的思路——基于海信集团的案例分析5.3.1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5.3.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3.3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5.3.4 加大科技资金投入5.3.5 推进创新团队建设5.3.6 整合内外研发力量5.3.7 强化专利管理保护第6章 准确把握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定位6.1 政府干预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6.1.1 科技创新的公共产品性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6.1.2 科技创新的外部性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6.1.3 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6.2 政府干预科技创新的行为现状6.3 政府干预科技创新的职能定位6.3.1 政府干预科技创新的职能目标6.3.2 政府干预科技创新的职能取向第7章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科技创新中的助推作用7.1 美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分析7.1.1 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7.1.2 美国的二板市场——纳斯达克市场7.2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7.2.1 成熟、强大、高效的资本市场能为科技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7.2.2 成熟、强大、高效的资本市场能为风险投资资本提供顺畅的退出渠道7.2.3 成熟、强大、高效的资本市场能为科技人员价值提供简捷的实现途径7.2.4 成熟、强大、高效的资本市场能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7.2.5 成熟、强大、高效的资本市场能为创新扶持政策提供有力的市场保障7.3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条件及障碍7.3.1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7.3.2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障碍剖析7.4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7.4.1 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7.4.2 促进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第8章 积极推进产学研在科技创新中的有效结合8.1 我国科技创新中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基于各方优劣势的分析8.1.1 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劣势分析8.1.2 我国企业的优劣势分析8.2 我国科技创新中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8.2.1 从合作主体参与程度的角度来看8.2.2 从合作主体行为方式的角度来看8.3 中关村新型产学研结合的实证分析8.3.1 中关村新型产学研结合的实例简介8.3.2 中关村新型产学研结合的四种模式8.3.3 分析的结论8.4 我国科技创新中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分析8.5 我国科技创新中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对策思考8.5.1 完善产学研结合的体制环境8.5.2 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投资融资机制8.5.3 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权益机制8.5.4 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政府扶持机制8.5.5 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社会服务机制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科技创新论文; 运行机制论文; 企业论文; 政府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