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大学校园内“不文明”现象谈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

析大学校园内“不文明”现象谈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

◎代利文付志伟(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165-02

摘要:文章从当前大学校园内存在的“要分”、“情侣文化”等不文明现象的调查中,分析产生的原因、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素质。

关键字:大学生;文明;素质

人们常说大学校园是“象牙塔”,“净土”,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时代精英”,而一些大学生却因多元文化的“污浊之气”的窒息而感到迷茫和消沉,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带进了大学校园。任何人都会问,这种毁书的不文明行为为什么会发生在大学校园中?反省与审视一下自身,应当肯定,我院的绝大多数同学是积极进取、要求上进的,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可贵品质。但也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言行等方面还存在较为不足,有一些不文明的陋习甚至恶习还存在,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修养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我们的校园里也确实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

一、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一)不文明表现。

1.“要分”现象。据调查,要分的学生中,有这么几类:一是平常学习不努力,不愿上课,不认真完成作业,考试时又不愿下功夫复习的“混子”学生;二是平常在教师眼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学生;三是各级各类学生组织里的学生干部。这些学生要分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通过本系的领导、老师和员工向任课教师打招呼,借口说是他们的孩子、亲戚、老乡,同学子女等,希望能高抬贵手放其一马,表示今后定督促他们努力学习;有的则是手提礼品,亲自登门拜访,并向老师立下保证,恳请网开一面;有的甚至假冒某领导给老师挂电话等,不一而足。据分析,他们要分的动机各有不同。一般说第一类学生只要及格足矣,因为他们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第二、三类学生则不满足及格分,他们要分是为了名列前矛。

2.“情侣文化””现象。爱情是大学生宿舍中“卧谈会”的热闹话题。谈恋爱是大学生校园内极为普通现象。然而,此恋爱现象实在不敢恭维:如公共场合,经常可以看到恋人们搂搂抱抱;食堂里俩人共用一饭盒,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勺……这种恋爱与人们跟大中学生文明形象极不相符,它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求学,不是谈恋爱。真正的恋爱是建立在共同学业发展基础上的,不应过多地用华丽表象来表达。

3.大声喧哗

不管是同学还是老师,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人在教学楼内大声呼叫。在人流拥挤的路上追逐打闹,妨碍大家走路,连汽车也得让他三分。有的学生在寝室走廊里嬉笑打闹,甚至熄灯后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高谈阔论,完全不会想到这样的声音会不会给别人带来困扰。有的同学在宿舍里跳绳,踢毽子,严重影响楼下寝室人的休息。夜深人静了,还有人在楼梯口打电话,恼人的是不顾及熄灯后正在睡觉的其他人,时不时的提高分贝。如果是情侣间吵架,那噪音更是让人发指。还有极少数的人,如果不开心,便站在寝室窗边来几嗓子,舒服了自己却害苦了别人。一些人认为宿舍是自己的地盘,随意怎样,与别人无关,其实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周围人的正常生活。

4.乱写乱画,不爱护公物

在教学楼内的书桌上,总有些宣泄情绪的文字写在上面,字的颜色有蓝有黑,字迹的内容也多彩多样,有感叹世态炎凉的,有抒发情感的,有你问我答的,有比拼文采的。更有甚者在桌椅上打小抄,写一些不堪入目的语言,这更是让人不能忍受。即使学校定期清理,但只是治标不治本,没几天乱涂乱画现象又会死灰复燃。除此之外,雪白的墙上也时不时地出现黑脚印,有的是单个的,印记之深可以让人联想到发泄者的心情是多么的糟。但是有的却是成了一定的图案,似乎是有人故意设计的“精美杰作”。

(二)造成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因素。

1.由于近年来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目的影响。它宣扬以“自我”为中心,宣扬以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为人生目的。萨特认为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本质”,既无客观根据,也无道德规则,并且认为个人的自由必然要排斥他人的自由。一个人只有完全无视他人时,才是完全自由的。因此,“他人即地狱”,人与人的关系是冷漠的、讨厌的、互相监视、互相盘算的关系。抱有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一切以个人为本位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大学生,凡事从个人意愿出发,势必反对规章制度对个人行为的约束。

2.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影响。享乐主义宣扬的人生目的就在于追求享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昔勒尼学派认为追求个人肉体感官的快乐就是幸福,就是人生的目的。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学者爱尔维修认为,没有一个学者会无私地爱好真理,每个人都把真理看作走向荣誉的道路,把荣誉看作获得金钱的道路,把金钱看作获得生理愉快感受的手段。这些腐朽落没的观点在一些大学生中仍有一定的市场,他们视人生为一场游戏、一场梦,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两字,把追求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持有这种人生目的的人,当然视各种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为枷锁,不仅不予理睬,还想尽办法来否认之推翻之。我们的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的这种人生目的势必会对他们产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影响。

3.家庭因素

现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不少家庭对子女采取了放纵的态度,缺乏对子女行为养成方面的严格教育,使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的必要知识,显示出对礼的知识的无知。学校里,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可回到家里就成了“少爷”、“公主”,家长常常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这势必会淡化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就不足为奇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步调不一致,是导致孩子养成教育半途而废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个体因素

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知识、经验不足,对人生、社会了解得还比较少,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在发展中,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格特质还没有定型,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可变性。人格是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特征。大学生对周围事物怎样认识、采取哪种态度、做出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都充满了特定的人格色彩。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多优点,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不少学生从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听不得不同意见,不能宽以待人,不善于在群体中与他人友好相处。进入大学后,如不注意自我改造,难免陷入以邻为壑、以友为敌,不能自拔的境地。学生走上社会后,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自私性,难以与周围人和谐相处。

二、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几点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对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文明习惯。

例如美国的小学教育就着重教学生学习基本的文明礼仪。从小学生入学头几周,老师主要教他们如何排除、如何上厕所,以及乘校车的步骤、程序、规则等。老师不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不厌其烦地操作训练。下课时,老师还要教学生如何整理玩具、桌椅,如何清理自己周围的垃圾,如何排队离开教育,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或进餐、候车时不要高声喧哗和打闹,需要他人帮助时用文明用语,如果老师发现哪个学生该用文明用语而没有用,或是上厕所没有放水冲洗时,会提醒和批评这个学生并要求他立即改正。可以肯定,通过这种方式教育训练出来的学生,即使没有经过“五讲四美三热爱”洗礼,也具备了良好的、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发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不可否认,学校是进行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文明修身教育的主要场所。但这丝毫不排斥家庭在一个人文明修养和公德素质方面的巨大影响。甚至家长作为孩子的每任老师,在某些时候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我们对人的看法、对世界的看法,都是在家庭中获得进步的结构和定性的,家庭给每一个人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精神生命。我们怎样说话、怎样思考,如何与他人效,最初都是在家庭中掌心的,因此家庭能够深刻而直接地浇铸个体的性格和世界观。长大以后,我们以为家庭的影响消失了,但实际上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仍然存在于我们的身上,我们一辈了都载着家的烙印。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家庭的联合,注意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影响的合力,以使得针对于学生的文明教育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净化社会大环境。

人们常说的“学校教育百日功,不如墙外一阵风”也是人们对于社会大环境对于人们影响的最好证明。因此,要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增强大学生文明教育的实效,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净化社会风气,以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生长在一个良好的文明环境中,让他们能够在自觉参与社会、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学习社会,提高素质。追寻文明社会,净化社会风气,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其中,法律部门首当其中,要求他们严格执法,对那些严重危害社会安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法腐化、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给予严厉打击;各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宣讲文明道德礼仪新风尚,大力倡导鼓励全民饯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通过强化内部提升,注重大学生自身文明素养的提高。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良好的文明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合理利用高校这一宽松的学习环境,自觉将文明素养的锻炼与提高纳入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安排当中,不仅要在课堂上汲取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在生活中强调自身文明知识学习。唯如此,才能将学校教育活动当中各种有利于自身文明素养提高的外部可能性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变成为自身文明素养水平的提升这一现实。

(五)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高等学校必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的整洁和绿化,校训和行为规范,人文景点,教室与实验室布置,图书资料建设等等,都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同时,学校要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治理好周边环境,提高社会环境的文化层次,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六)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

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试点高校的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宁.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理工高教研究,2005,88

【2】刘智运.《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3】唐国华.《试论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4】钱杰,等.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技,2003,39(6):38-40

标签:;  ;  ;  

析大学校园内“不文明”现象谈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