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及地理和可达性的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研究

顾及地理和可达性的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处于区域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增长的中心地位,在区域及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它对整个中国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更加充分地彰显城市的价值理念。城市区域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已不再是以往的就城论城,就市论市,区域经济增长的至关环节是通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带动发展。而复杂的交通网络又成为城市之间联系的关键桥梁。我国对城市方面的研究领域相对较晚,从空间角度,尤其是结合其地理特性、经济和人口属性在全国范围内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内城市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却甚少。同时,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目前主要用于数据管理和专题制图方面,空间分析功能运用的相对较少。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因此,本文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尺度上,从地理和可达性的视角把城市空间相互作用作为研究主题,融合地理、经济、人口等属性,运用GIS技术、空间分析、空间统计学、物理学、经济学等理论与方法,从全国范围角度对城市进行研究,拓宽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的应用领域,同时为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提供基础,为政府分析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具体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尼系数用在全国范围内的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研究,基于空间位置和地理因子,结合经济、社会等属性数据,探讨了我国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在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市的空间布局与地理因子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基于PCA算法和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理论,重构引力模型,在地级市尺度上,从空间角度,测算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的深度和广度,并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基于潜力模型,测算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相互作用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V图,根据地图综合中点群目标选取原理,结合城市点空间位置、分布密度、分布范围以及重要属性特征等,对城市密集点群目标负载量的调整进行研究。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采用基于距离束的空间权重,较好地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空间格局以及其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而且城市经济格局极化趋势明显。自2006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水平的集聚程度在不断加强。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2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 2.1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规律
  • 2.1.1 基尼系数
  • 2.1.2 空间聚类
  • 2.2 地理因子与城市空间分布的相关规律
  • 2.2.1 地貌类型与城市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
  • 2.2.2 高程与城市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
  • 2.2.3 坡度与城市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
  • 2.2.4 交通条件与城市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3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研究
  • 3.1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 3.2 PCA 算法原理
  • 3.3 山东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测度
  • 3.3.1 引力模型重构过程
  • 3.3.2 基于PCA 算法的城市综合质量模型评价
  • 3.3.3 修正城市引力模型系数
  • 3.3.4 衡量城市间相互作用力的经济距离
  • 3.3.5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潜力模型对城市点群目标负载量调整的研究
  • 4.1 潜力模型研究
  • 4.2 Voronoi 图多边形原理
  • 4.3 基于潜力模型对中国城市点群目标负载量调整的实证分析
  • 4.3.1 实验数据选取
  • 4.3.2 实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中国城市空间自相关模型研究
  • 5.1 空间自相关模型
  • 5.2 中国城市格局时空演变实证分析过程
  • 5.2.1 基于可达性的空间权重矩阵
  • 5.2.2 中国城市人均GDP Moran I 分析
  • 5.2.3 中国城市经济格局Local Moran I 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内容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业景观在城市空间中的社会互动影响机制分析[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9(06)
    • [2].用情感与诗心消除城市空间的冷漠[J]. 重庆建筑 2019(12)
    • [3].大众传媒与文化生产:民国上海城市空间中的人文景观[J]. 大众文艺 2019(23)
    • [4].《中国城市空间的公与私》[J]. 城乡建设 2020(02)
    • [5].新中国70年城市空间治理的历史演进与政治逻辑[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2)
    • [6].法经济学视角下城市空间利益的正当分配[J]. 西部学刊 2019(21)
    • [7].城市空间生产的价值缺位及建构路径——基于空间正义视角[J]. 中州大学学报 2019(06)
    • [8].基于城市空间微更新的研究[J]. 城市住宅 2020(02)
    • [9].空间句法视角下近代上海(1843—1949年)城市空间组构演变研究[J]. 住宅科技 2020(01)
    • [10].传统城市空间的近代转型:以上海县城为例(1905—1914)[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0(01)
    • [11].基于格网分析的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分异机理[J]. 经济地理 2020(06)
    • [12].增加城市空间的“有趣率”[J]. 北京规划建设 2020(03)
    • [13].城市空间中的体验式上演:场所和非场所中的视频映射(英文)[J].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0(01)
    • [14].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的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08)
    • [15].空间生产视角下黄岩城市空间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20(07)
    • [16].城市空间破碎化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05)
    • [17].重大疫情冲击下城市空间治理考验[J]. 城市规划 2020(08)
    • [18].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诉求、现实困境与实现理路[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19].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J]. 城市规划 2020(10)
    • [20].对城市空间融入单体建筑的思考[J]. 建筑设计管理 2019(03)
    • [21].“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的表达方式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04)
    • [22].失落与再造:城市空间活力的建构[J]. 学术探索 2019(09)
    • [23].论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耦合发展[J]. 新闻传播 2019(15)
    • [24].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空间的生产更新与消费[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25].上海近代行列式里弄的构成机制与城市空间营造方式——基于城市细胞视角的重新解读[J]. 华中建筑 2019(12)
    • [26].中国政府“企业化”调控下的城市空间企业化现象[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11)
    • [27].我国城市空间拥挤形成机制及疏解[J]. 学习与实践 2018(03)
    • [28].《城市空间》二[J]. 齐鲁艺苑 2018(02)
    • [29].争议的公共性:一种谱系学视角的城市空间解读[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30].“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J]. 新闻记者 2018(06)

    标签:;  ;  ;  ;  ;  

    顾及地理和可达性的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