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警示

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警示

论文摘要

次贷危机,即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危机(或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是发生于美国的一场由于众多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而引起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并连锁反应波及全球经济的金融风暴。2007年4月,以美国新世纪房屋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美国次级贷款的风险开始显露,随后风险迅速扩散至以次级贷款为支持的各类证券化产品。7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对冲基金因投资次贷遭受损失进而面临破产的消息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市场动荡。10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使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愈演愈烈,次贷引发的信用风险最终演变成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文试图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研究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及其业务流程出发进一步探析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的必然性。第二,从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实体经济、国际金融等角度详细推导了危机的传导过程;第三,在危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第四,从出口贸易、金融机构,国内及海外投资,国内消费,就业状况,宏观经济以及汇率风险等全方位探究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为银行从业人员,笔者长期从事国际业务及外汇资金交易工作,经历了中国银行业逐渐商业化、改制上市、由国内开始走向国际化进程的过程。本次由金融衍生产品引发的风险,最终演变为全世界70年来最大的金融风暴,使得笔者深深思索,并通过分析,对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和我国金融业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提出警示和建议。首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要把握好正确的度。一是在引进外资资本的过程中,要确定实施国家主权金融观念。银行、证券、保险业在对外开放中,中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要处于主体地位,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处于主导地位。二是在我国资本对外投资中,要把握好国家金融的国际占有率。一方面,在当前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完全放开,对外流动有一定的管制,资本实施有限度的对外开放,这也是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看,随着中国银行海外资产的扩增,我国银行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可以说这次欧美金融危机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美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金融业应该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其次,金融创新要适度发展。美国经济危机使人们对金融创新进行了重新思考。应该看到美国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持了长达20多年的繁荣,金融创新有巨大的推动力,笔者认为不是金融创新,而是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过度金融创新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在金融创新的链条上,相关各方都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使得美国的金融创新越来越逐利于实体经济的需求之外,越来越成为金融业自身相互逐利的平台,并向危机演化。脱离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金融机构过度逐利,数量庞涨,结构繁复,加上监管不力,推动了这场危机的爆发。我国金融业发展要正确认识金融创新的作用,不能误读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因噎废食,放弃或者放缓金融创新的步伐。对我国来说,当前金融创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金融产品的种类稀少,层次单一,远远不能适应中国金融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金融业应该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力的发展创新,推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当然,对风险较大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必须十分慎重。与此同时,金融监管也应该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适时适度的对金融创新进行监管和引导,避免监管滞后、监管缺位与监管无效问题的发生。第三,平衡金融体系的效率与稳定,处理好市场竞争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金融业在全球的表现非常好,像花旗、美联这些机构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些机构的特点都是崇尚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他们享有几乎完全的经营自主权,主张金融绝对化,金融自由化。然而这次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大批的金融机构破产,AIG、两房甚至花旗银行等都是在政府的救助和国有化下才勉强渡过危机,而没有得到政府救助的一些机构只能接受破产倒闭的命运。市场调节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解放生产力,调动积极性,和全社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很好的作用。然而这次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的过程,不得不让人们进行重新思考。一些经济学家对政府不作为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加强对市场干预,反对市场放任自流是完全必要的。笔者认为,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应当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实行有限度的竞争,而不是无条件的完全竞争,当然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管也必须适合市场原则,符合市场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如:通过市场准入规则,建立基准利率、调整准备金率,进行再贷款市场操作等。简单的规模化管理,行政指令无疑不是最好的调控方式和手段。第四,我国金融业应该始终坚持以代理业务为主,以自营业务为辅的模式。所谓金融业的代理业务,指金融机构作为中介为实体经济提供并购、融资、理财等服务;自营业务指金融机构以自有资本金为依托的业务经营模式。在自营业务操作模式下,当市场不利,自身资金不足时,金融机构必然有赖于杠杆操作。业务重心的转移,高杠杆比率操作,使得这些金融机构承受风险的能力急剧降低。以高盛公司为例,1997年代理业务和自营业务比重大致相当,2006年自营交易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投行代理业务比重三个百分点,其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交易和自有投资,而这些交易和投资又主要依赖于高杠杆。2007年底,高盛的杠杆率已经达到了28倍,其他那些投行也都相当高,雷曼达到了30多。如果加上结构性投资工具,华尔街投行的杠杆率达到50倍以上,套用我们商业银行的算法,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概只有1%—2%的样子。探究金融业的实质,或者说金融业作为一个行业存在的依据,是他必须提供金融服务,就是要在适应和满足实体经济的客观需求,必然要求金融行业以代理业务为主,当然,少量的做自营业务是可以允许的,但是如果整个行业都以自营为主,在行业内部竞相逐利而舍弃了这个行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和根本,其结果就必然导致虚拟经济过度反应,经济泡沫化等等问题的发生,最后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化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由于我国金融风险管理水平还不高,在推进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同时,要注意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类型业务之间的隔离机制。随着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类机构,尤其是资本金较小的公司应该实行杠杆比例的限制。当前我国金融业提供金融服务尤其要强调以代理业务为主,自营业务要严格控制规模风险。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不足之处
  • 1.2.1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2.2 不足之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对次贷危机的成因及美联储应对措施的看法
  • 1.3.2 对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
  • 1.3.3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1.3.4 次贷危机为中国经济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 2.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危机爆发的原因
  • 2.1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介绍及其债券运作流程
  • 2.1.1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
  • 2.1.2 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运作流程
  • 2.1.3 次贷危机的爆发
  • 3.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危机的传导机制
  • 3.1 次贷危机从信贷市场向资本市场的传导
  • 3.1.1 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导致资本市场上该类资产价格大幅下跌
  • 3.1.2 金融机构以市定价的会计记帐方法导致频频披露资产减记及账面亏损
  • 3.1.3 金融机构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加剧资产价格的下跌
  • 3.2 次贷危机从金融市场向信贷市场的传导
  • 3.2.1 信贷市场危机的表现
  • 3.2.2 危机从资本市场向信贷市场的传导
  • 3.3 次贷危机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 3.4 次贷危机的国际传导
  • 4.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危机的全球影响及启示
  • 4.1 金融市场
  • 4.1.1 金融资产价格大幅缩水,金融机构纷纷面临困境
  • 4.1.2 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及商品期货市场出现巨幅波动
  • 4.1.3 资金市场
  • 4.2 实体经济
  • 4.2.1 美国经济
  • 4.2.2 欧洲经济
  • 5.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5.1 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 5.1.1 坏账风险加大
  • 5.1.2 出口订单减少
  • 5.1.3 出口增速放缓
  • 5.2 次贷危机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
  • 5.3 次贷危机对中国国内投资和海外投资的影响
  • 5.4 次贷危机对中国就业情况的影响
  • 5.5 次贷危机对中国国内消费的影响
  • 5.6 我国将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
  • 5.7 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管理的难度
  • 6.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思考
  • 6.1 我国金融市场如何开放
  • 6.2 金融创新的适度发展
  • 6.3 平衡金融体系的效率与金融体系的稳定,处理好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 6.4 金融业应该始终坚持以代理业务为主,以自营业务为辅的模式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注广西经济运行中的多层面分化问题[J]. 市场论坛 2018(07)
    • [2].浅谈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传导机制[J]. 现代商业 2017(26)
    • [3].基于房地产价格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4(30)
    • [4].企业创新能力传导机制探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12)
    • [5].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路径的影响分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02)
    • [6].旅游业的传导机制与区域经济增长[J]. 求索 2008(12)
    • [7].贷款与债券:融资成本比较与选择[J]. 金融市场研究 2017(11)
    • [8].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及启示[J]. 海南金融 2010(11)
    • [9].工作重塑传导机制及管理启示[J]. 领导科学 2018(17)
    • [10].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比较分析[J]. 经济经纬 2009(01)
    • [11].“资源诅咒”的典型性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 [12].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 财贸经济 2009(12)
    • [13].基于货币渠道的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机制的研究[J]. 时代金融 2018(27)
    • [14].金融危机对中国外经贸的影响及启示[J]. 福建金融 2009(09)
    • [15].我国货币政策时滞问题浅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15)
    • [16].校企合作传导机制与激励机理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8(10)
    • [17].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08)
    • [18].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09(02)
    • [19].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的发展状况[J]. 企业家天地 2008(06)
    • [20].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和资产价格[J]. 金融监管研究 2012(12)
    • [21].浅谈资本、汇率与经济增加的传导机制与相关性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08)
    • [22].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的文献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6)
    • [23].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 财政监督 2009(02)
    • [24].货币政策的传导与不平等的社会效应[J]. 金融市场研究 2020(09)
    • [25].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与传导渠道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上海市青浦区实体经济的主成分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2)
    • [26].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及差别化政策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7].会计职业判断传导机理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17)
    • [28].高校校园微博机制建设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07)
    • [29].“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J]. 经济视角(下) 2011(01)
    • [30].人民币升值与我国股市[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5)

    标签:;  ;  ;  ;  ;  

    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警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